|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 |
| 作 者: | 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 |
| 定价: | 55.00 |
| ISBN号: | 9787213083761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7-12-1 |
| 印刷日期: | 2017-12-1 |
| 编辑推荐 |
| 寸土寸金的家居面积中,恰当的利用立面空间也变得不容忽视。在中国和一些欧美国家与地区,收纳文化呈现出一种愈加流行的趋势,学会如何整理、利用居住空间似乎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必备技能。把收纳理解为一种生活艺术未尝不可,不过如果止步于此,就模糊了“收纳”所遮蔽的空间权力和消费主义文化,或许这两者才是促使收纳流行的原动力。就比如空白的墙壁除了用普通的壁柜式和搁板收纳杂物,还可以用创意十足的挂式收纳轻松为家扩容噢!不仅能让空白的墙面变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还可以将墙面空间100分的利用起来,为家储物扩容。 |
| 内容介绍 |
| 整理、做饭、清扫能够顺利地进行的家中,物品的数量往往恰到好处。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考虑清楚家里的东西哪些是必须的,哪些又是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都是开启舒适生活的第一步。本书中收录了8位收纳高手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不同的家庭成员组成与生活方式,通过她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将家中物品的数量变得恰到好处。 这本书告诉你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条件里怎么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怎么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丰富的储存功能。 |
| 作者介绍 |
| 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编) 东京中央区总部出版社。以女性杂志先驱——《女性周刊》和时尚杂志《JUNON》等期刊为中心开展出版事业女,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以生活类别为主出版有多种书刊的大型出版社。 谢玥(译) 1980年生,北京人。 200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毕业后进入日企工作,先后从事翻译、贸易工作。2013年进入出版社工作。曾翻译过《名画上的莎士比亚》、《美的反叛者——拉斐尔前派》等一系列日版书。 |
| 目录 |
| 目录 2 想想看,对于我家来说,什么是“合适的数量” 4 本书介绍的8位收纳达人 6 吉留妇美子(43岁/全职上班族) 可能因为工作与服装业有关,所以对物品的数量和颜色很在意 将物品整理为“各2个”、“3种颜色以内”,看着舒心,用着方便
26 山本瑠实(36岁/专职主妇) 以前搬家的时候,大量处理物品的过程很痛苦 将容易增加的物品控制在“1人4个”
40 樋口千晶(31岁/专职主妇) 由于工作调动频繁,使用箱子、篮子就可以应对搬家 只要坚持“只装1个箱子”,马虎的我也可以做到。
52 小山田麻衣子(38岁/短时打工) 自从大女儿上中学以来,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重视3人在一起的时光,物品的摆放随处都是“3个在一起”
68 中川由纪子(40岁/专职主妇) 作为喜爱制作小点心、收藏咖啡用品、兴趣多多的人 我将“篮子、盒子、家具作为1个整体”来整理,收拾起来轻松愉快
86 津田麻美(40岁/短时打工) 将收纳做了个大清理,物品多得不得了的家中焕然一新 从那之后,“每年大清理2次”必不可少,一直维持着干净利索
96 柴野亚希子(42岁/个体经营) 因为有3个成长中的孩子,家中物品日渐增多 所以我家全体成员正在实行“增加1个,扔掉1个”的运动
106 泷本真奈美(45岁/个体经营) 讨厌制作装饰摆设的材料、工作资料乱糟糟的 坚持“给每1种类保留出大的空间”,养成确认物品数量的习惯
118 在狭小空间中重新审视“合适的数量” 一定会产生自己也可以做到的自信心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想想看,对于我家来说,什么是“合适的数量”
“合适的数量”当然因人而异,并不是简单的减少就可以。 在物品日益增多的生活中,想用的东西找不到、已经有的东西又重复购买,这种情况是对时间、金钱和空间的浪费。如果能找到对自己来说“合适的数量”以及保持这个数量的收纳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浪费。 近经常听到一个形容端减少物品的词语——简派。但是本书的目的并不是教你将物品减少到。过度减少物品,会使生活不便、失去乐趣。思考一下对现在的自己来说什么是必要的、需要多少,能将它们整理得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个工作才是舒适生活的根本。
明白了“合适的数量”,生活瞬间变轻松 如果现在你感到生活不舒适,很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对你来说什么是“合适的数量”。 比如内衣、袜子、盘子等生活必需品。“如果每天清洗的话,包括替换用的,准备4件就足够了”、“鞋子脏得很快,每个季节处理1双旧的,再买1双新的”,如果能像这样审视一下,那么家中的所有物品都在“目力所及”范围内。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减少无效的行为,收拾、做饭、扫除等所有事情都会变得顺利!如果你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那么找到“合适的数量”是有效的捷径。 |
.........
我一直对整理收纳这件事充满了热情,但总是收不好,觉得家里乱糟糟的,特别影响心情。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感觉正是我需要的,虽然作者是日本的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引进,但“从零开始”这几个字太吸引我了。我一直认为,收纳并不是天生的技能,而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这本书的出版,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摆脱混乱的可能性。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讲解一些基础的收纳理念,比如如何判断物品的去留,如何根据空间特点来规划收纳区域,以及一些简单易学的收纳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地指导我,让我能够真正掌握收纳的精髓,让我的家变得井井有条,温馨舒适。我对手册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期待,希望纸张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能够清晰地展示每一个收纳步骤和方法,让我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和实践。
评分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的收纳能力是“硬伤”,眼看着身边的人把家里收拾得像样板间一样,自己却只能在杂乱中挣扎,那种挫败感可想而知。当我在书店看到《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时,内心涌现出了一种莫名的冲动。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这个名字,在我印象里就代表着生活品质的追求,加上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引进,我更觉得这本书值得信赖。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打破我固有的收纳思维定势?它会不会提供一些颠覆性的方法,让我意识到原来收纳可以如此简单,如此充满乐趣?我渴望从中学习到一些能够触及“痛点”的收纳技巧,比如如何处理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物品,如何让那些高低不平、形状各异的东西也能乖乖地待在它们该待的地方。我期待它能给我一套完整的收纳体系,从宏观的规划到微观的操作,都能让我有章可循,不再盲目。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动手实践,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作为一个生活在快节奏都市中的上班族,我常常感到生活的压力已经很大,回到家最希望的就是一个整洁舒适的空间,然而现实却是,每天下班后,面对的是一堆散乱的衣物、杂乱的书籍和堆积如山的杂物,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一本真正实用的收纳指南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这个书名就如同久旱逢甘霖,让我眼前一亮。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引进,更是让这本书的权威性得到了保障。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针对小户型的收纳方案,毕竟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是每个家庭的追求。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巧妙地利用垂直空间,如何选择合适的收纳工具,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让“懒人”也能轻松学会收纳。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启发,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也能拥有一个可以真正放松身心的“避风港”。
评分我一直觉得,收纳不仅仅是把东西堆砌起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我见过很多收纳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展示的都是一些我无法实现的“理想家”。所以,当看到《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时,我抱着一种既期待又谨慎的态度。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对“居家”的独特理解,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引进,也说明了这本书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告别那些华而不实的展示,而是真正回归到“基础”上来,从最根本的原则讲起。比如,它是否会分析不同物品的收纳属性?如何根据使用频率来决定物品的摆放位置?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懒人友好型”的收纳技巧,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能让家里焕然一新。我渴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整理师,给我提供一套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让我真正摆脱“收了又乱,乱了又收”的怪圈,从而提升生活幸福感。
评分说实话,我对于“收纳”这件事,一直处于一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看到网上各种精美的收纳图片,心里会痒痒的,但真的要自己动手,又觉得无从下手,或者执行一段时间就放弃了。这次看到《从零开始学收纳基础篇》,我感觉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日本株式会社主妇与生活社,听起来就有一种居家智慧的积淀,加上浙江人民出版社的引进,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应该非常贴近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非常想了解,它会如何引导我一步步地认识自己的物品,并学会科学地对待它们?比如,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断舍离”的实用方法,让我能更轻松地处理掉不再需要的物品?我期待它能给我一套简单易学的收纳流程,让我不再被“杂乱”所困扰,而是能真正享受到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持久的动力和实操性的技巧,彻底改变我的收纳“老毛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