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
定價:58.00元
作者:紀錄片《紐帶》團隊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086582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漢學或中國學,是世界各國關於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研究。在過去幾個世紀裏,不同文明在西去東來的道路上相遇、相融,而漢學恰似一條紐帶,它以獨特的方式連接著中國與世界。《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的寶貴意義在於還原瞭四百年“世界如何看中國”的問題,揭示瞭中國文化的世界意義。
這是一場跨越東西的對話,是一段推進人類曆史的文化傳奇,四百年的東學西鑒曆史,以學者的視角,他者的眼睛,還原瞭中國在“世界曆史進程”中的重要角色。
四百年前的利瑪竇是如何用科學叩響中國大門,為什麼說康熙大帝被西方稱為“哲人王”?半部《論語》治天下,一部論語就可以打倒希臘七賢?漢學界的諾貝爾是誰?《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都能給你答案。內容提要
《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以梳理海外漢學(中國學)的生命曆程為主,通過對四百年漢學傢與中國的交往以及對他們的命運的生動刻畫,描摹齣漢學(中國學)的産生、發展和變異的宏大曆史圖景。
《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共分為八章,脫胎於文化紀錄片《紐帶》,雲集瞭10餘個國傢和地區的180餘位專傢學者的思想精粹,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直麵漢學(中國學)這門“高冷”學問的前世今生。在過去幾個世紀裏,不同文明在西去東來的道路上相遇、相融,而漢學恰似一條紐帶,它以獨特的方式連接著中國與世界。
目錄
Ⅰ/序一 /嚴紹璗
.Ⅲ/序二 /張西平
.Ⅷ/序三 /楊煦生
1/章 誕生,當西方遇見東方
沙勿略的上川島之盼/ 4
羅明堅:會編字典的仙花寺主人 / 5
利瑪竇:用科學叩響中國大門的使者 /10
金尼閣的遺憾,更是中國的遺憾/17
衛匡國:17世紀撰寫中國史的佳撰稿人/ 18
23/第二章 用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
南懷仁:來自西洋的二品大員 / 26
孔夫子的“烏托邦”/28
去中國,尋找上帝的足跡/ 30
康熙大帝:“哲人王”的現世楷模/ 32
用理性照亮世界/34
一部《論語》,可以打倒希臘七賢/ 37
伏爾泰:歐洲的良心/ 40
47/第三章 抽刀斷水水更流
雷慕沙:漢學世界的“魯濱遜”/ 50
馬禮遜:用性命編纂《華英字典》/ 55
小斯當東:被乾隆接見過的漢學傢 /57
儒蓮:漢學界的諾貝爾/ 63
誰來解剖中國?/ 67
73/第四章 搶迴來的學問
沙漠中的競賽/76
敦煌,作為一門學問/ 85
萬馬齊喑究可哀/90
戴密微:“我們的光芒”/ 94
99/第五章 雙頭鷹,凝視著東方和西方
康熙與彼得,兩大帝王的布局/102
俄羅斯漢學的崛起 / 107
“阿翰林”:中國年畫的個推手/ 112
近水樓颱先得月 / 115
123/第六章 盡天命,以成人事
“西學鴻儒”井上哲次郎 / 126
再造中國,大日本帝國的“天命”/ 130
把中國當作中國 /136
吉川幸次郎:“我是中國人”/ 144
149/第七章 中國學,彆開生麵
從“漢學”到“中國學”/ 152
輝煌的“費正清帝國” / 158
史華慈:一個孤寂的猶太人 / 168
173/第八章 文化的基因庫
標本意義上的中國經典 / 176
永恒的“中國心靈”/ 182
高羅佩:文學意義上的“狄仁傑之父” / 192
走嚮未來的紐帶/ 196
201/附錄 導演手記
有一些地方很少有人知道/ 202
歐羅巴印象 / 204
記史華慈先生/ 206
邂逅伯希和/ 209
為什麼齣發/ 212
給漢學傢畫像/ 214
小心翼翼/ 216
拖延 / 219
朋友圈/ 222
我認識的“理雅各”/ 225
228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曆史是可以如此鮮活和富有生命力的。作者並沒有把曆史寫成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更像是在講述一個關於人類共同探索和學習的史詩。他用一種非常宏大的視角,展現瞭四百年來,東方和西方文明之間是如何在思想、藝術、科學等各個領域發生著深刻的互動。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一些文化交流的細節描繪,比如某個西方畫傢如何被中國水墨畫的意境所打動,並試圖將這種寫意手法融入到自己的西方油畫創作中。這種跨越時空的模仿和藉鑒,讓我覺得文明的傳承和發展,真的是一個非常奇妙而又充滿驚喜的過程。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對錶麵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交流背後的文化根源和心理動因,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交流,以及這些交流又帶來瞭怎樣的改變。這本書讓我對“世界”這個概念有瞭更廣闊的理解,原來我們身處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又是如此相互關聯。
評分我是在一個雨天的下午讀完《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的,當時的感覺就是,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看到瞭無數個世紀以來,人類文明之間那些隱秘而又堅韌的聯係。《紐帶》這個名字真的起得太好瞭,它不是那種簡單粗暴的“徵服”或“融閤”,而是一種更加溫和、更加潛移默化的滲透和影響。作者的語言非常有力量,又帶著一種詩人般的浪漫。他並沒有使用那種生硬的學術術語,而是用非常貼近讀者的方式,講述那些發生在遙遠時空的思想碰撞。我特彆喜歡他對於一些哲學概念的解讀,比如當西方學者第一次接觸到“道”的概念時,他們那種既睏惑又著迷的神情,以及他們如何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和闡釋。這種跨越語言和文化的“翻譯”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極具魅力的“紐帶”。這本書讓我覺得,我們今天的世界,其實是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埋下瞭無數的伏筆,而那些看似微小的交流,卻在悄然塑造著我們今天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評分拿到這本《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謹慎的期待。畢竟,“四百年”這個時間跨度本身就足夠宏大,更何況是“東學西鑒”這樣充滿哲學和文化碰撞的議題。我最開始的擔心是,這本書會不會流於泛泛而談,用一些華麗的辭藻來包裹空洞的理論,或者過於學術化,讓普通讀者望而卻步。然而,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的敘事方式吸引住瞭。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枯燥的概念,而是從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切入,比如某個西方傳教士如何被中國的哲學思想所震撼,或者某個東方學者如何通過接觸西方的科學技術而獲得啓發。這些故事就像一條條細密的綫,將看似遙遠的文化連接起來,讓我看到瞭“紐帶”這個書名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不同文化交流時的那種細膩筆觸,他能夠捕捉到那些微妙的誤解、 the charming misunderstandings,以及最終促成理解的契機。這種處理方式讓我覺得,曆史的進程並非總是轟轟烈烈,更多時候,它是在無數個細微的個體互動中悄然展開的。這本書讓我對跨文化交流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靈魂的對話。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對“東學西鑒”這個概念有些抵觸的,總覺得它帶著點“東方優越論”的色彩,或者是一種單嚮的審視。但《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這本書徹底打消瞭我的顧慮。作者在書中並沒有采取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而是非常平等地看待東方和西方文明的交流過程。他詳細地描繪瞭西方文明是如何從東方汲取養分,比如在天文學、醫學、甚至一些哲學思想上的影響,同時,他也毫不避諱地展現瞭東方文明在接觸西方科技和思想時所經曆的陣痛、迷茫和最終的吸收與創新。這種雙嚮的視角讓我覺得非常耳目一新。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某個中國科學傢如何將西方物理學理論與中國古代的樸素哲學思想相結閤,從而提齣瞭一個非常獨特的理論體係的論述。這種跨越學科、跨越文明的融閤,在我看來纔是真正的“鑒”,是智慧的火花迸發。作者的文字充滿瞭一種人文關懷,他讓我們看到,文明的交流不是一場零和遊戲,而是一個互相啓發、共同進步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豐富和深化自身的過程。
評分這本《紐帶:東學西鑒四百年》給我的感覺,就像在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有各種各樣精彩的菜肴,但又不會讓你覺得眼花繚亂。作者的敘事邏輯非常清晰,他並沒有試圖一次性講完所有的事情,而是非常有選擇性地選取瞭幾個關鍵的曆史節點和代錶性人物,然後圍繞著這些點展開深入的闡釋。我尤其欣賞他在分析不同文化交流影響時的那種嚴謹態度。他不僅僅是列舉事實,更重要的是,他會去探究這些事實背後的深層原因,以及這些交流對雙方社會、文化、甚至思想觀念産生的長遠影響。比如,書中對於西方啓濛思想如何在中國傳播,以及它在中國社會變革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有非常精彩的論述。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說“西方思想改變瞭中國”,而是深入分析瞭當時中國社會的具體情況,以及這些思想是如何被本土文化所吸收、改造,並最終促成新的思想萌芽的。這種深度分析讓我對曆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看到那些錯綜復雜、相互交織的聯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