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 ||
| 主 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出版社 | 中国计量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0年2月 | 版 次 | 第1版 |
| 印刷时间 | 2010年2月 | 页 数 | 46 |
| I S B N | 155011-031 | 定 价 | 30.00 |
2004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下达了本规则的起草任务书。 2004年5月,中国特检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起草组并在北京召开首次编制工作会议。2005年至2008年,起草组召开了多次编制修订工作会议,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8年10月,为了确保本规则编制质量,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研究,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008]94号文决定在部分地区试用本规则。 2009年2月,根据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用情况,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试用反馈意见进行了整理,对本规则进行了进一步完善。2009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以质检特函[2 009]24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 2009年8月,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审议反馈的意见,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规则进行了修改并形成报批稿,2009年12月4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则的编制工作,遵循了在满足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我国电梯相关工作现状的原则。本规则明确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固的、性质、依据、适用范围、检验条件、检验周期、程序与要求、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结论的合格判定条件,规定了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和使用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职责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促进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附件A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附件B 电梯监督检验报告(格式)
附件C 电梯定期检验报告(格式 )
附件D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格式)
这本书《人机交互与电梯安全:乘客体验的心理学解读》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它不再局限于冰冷的机械结构,而是深入探讨了“人”在电梯系统中的作用与感受。作者从应用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审视了轿厢内外的设计元素,比如按钮的布局、显示屏的信息呈现方式、以及紧急呼叫系统的响应速度对乘客心理状态的影响。书中有一部分专门分析了“幽闭恐惧症患者在电梯内焦虑缓解策略”,这简直是为医疗机构和高端酒店的电梯配置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软性指标。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无障碍设计”的深入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坡道和扶手的高度,而是延伸到了听力障碍者对声音提示的依赖,以及视力障碍者对触觉反馈的需求,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感官需求融入到现代智能电梯的设计迭代中的具体方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最安全的电梯,也必须是最让人感到舒适和可控的电梯,它成功地搭建了技术实现与用户情感体验之间的桥梁。
评分读完《垂直运输系统的前沿技术展望与挑战》,我感觉自己像是进行了一次面向未来的行业头脑风暴。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没有过多纠缠于眼前的既有标准,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未来十年电梯技术可能颠覆性的变革上。书中对“无缆电梯系统”(如ThyssenKrupp的MULTI技术)的原理介绍和工程可行性分析,简直令人兴奋,它详细对比了传统曳引和磁悬浮驱动在能耗、空间占用和多轿厢协同运行方面的优劣,让我对未来城市高密度建筑的交通解决方案有了更宏大的想象。此外,对物联网(IoT)在电梯远程监控中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预测性维护模型,它能提前数周预测出轴承或制动系统的微小磨损趋势,从而将“故障响应”彻底转变为“预防性干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对技术突破的热情,它不仅展示了前沿技术,更提出了我们作为一个行业必须面对的伦理、安全和标准制定上的挑战,非常适合希望引领技术方向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阅读。
评分老实讲,市面上关于技术规范的书籍往往充斥着枯燥的术语和冷冰冰的条文,但《安全规范应用指南:从法规到现场的无缝对接》这本书却做出了令人惊喜的改变。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转化”——将那些深奥难懂的监管要求,转化为现场检验人员和维保人员可以立即执行的操作步骤。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检验差异”的讨论。作者非常坦诚地指出了不同地区、不同检验机构在执行同一规范时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和操作侧重点的不同,并基于大量实践经验,给出了最稳妥、最符合监管精神的操作建议。例如,在处理关于安全钳动作速度的判定标准时,书中不仅引用了规范条文,还附带了不同年代设备可能存在的误差范围和处理流程,这种对现实复杂性的包容和指导,是纯粹的官方文件所不具备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整个行业监管体系的脉络更加清晰了,不再是盲目地对照检查清单,而是真正理解了每一项检验背后的安全逻辑和法规意图,对于提升检验质量和效率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建筑设备打交道的工程师,我不得不说,这本书《深度解析:建筑垂直交通工程的性能优化》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度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标准条文,而是致力于探讨“如何超越标准,实现卓越性能”。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节能减排和绿色电梯设计的部分,作者提出了一套基于AI算法的群控优化方案,通过实时分析楼宇的人流密度和使用习惯,动态调整电梯组的运行策略,这对于提升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效率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书中对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维护要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详细对比了不同类型电机的能耗特性和故障模式,这对我正在负责的旧梯改造项目提供了非常及时的技术参考。此外,书中对电磁兼容性(EMC)的讨论也相当深入,它揭示了现代楼宇中各种电子设备对电梯控制系统的潜在干扰源,并提供了有效的屏蔽和接地措施建议,这在数据中心和高科技园区等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场所,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我们从“合规”走向“领先”。
评分哇,这本《安全之梯:现代电梯运行与维护实务》简直是电梯行业从业者的圣经!我刚翻开第一章,就被作者对电梯系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力给震撼到了。书中对曳引系统的动态平衡、导轨的几何精度要求以及限速器动作机制的讲解,细致入微,简直是手把手教你如何从理论层面理解“为什么电梯会这样运行”。特别是关于轿厢平层精度控制的章节,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品牌控制器对平层感应器的处理策略差异,这对于我们进行故障诊断和系统优化简直是如虎添翼。我尤其欣赏作者引入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模型”,它将设计、安装、运行、维保这几个阶段的风险点系统地串联起来,让我们不再是孤立地看某一个环节,而是站在一个宏观的、系统的角度去思考电梯的安全性。书中大量引用的工程案例分析,更是将晦涩的技术规范转化成了生动的实践经验,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也做得非常专业,清晰的剖面图和流程图极大地帮助了复杂概念的理解,绝对是能让新手快速入门、让老手查漏补缺的宝藏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