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貧窮的本質
:58.00元
作者:(印度)班納吉,(法)迪弗洛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086384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金融時報》-高盛2011年度**商業圖書 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羅伯特·默頓·索洛、阿馬蒂亞·森、 《魔鬼經濟學》作者史蒂芬·列維特、 《經濟學傢》《福布斯》《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快公司》等 隆重推薦:逃離不平等
內容提要
他們曾被說成是白人的負擔,是弱國劣政的犧牲者。
他們是底層的10億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貧睏綫之下。
數萬億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他們,依然深陷貧窮的陷阱,前路不明……
為什麼貧窮,為什麼窮人擺脫不瞭貧窮?這是《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探討的主要問題。
《貧窮的本質》的兩位作者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瞭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 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15年以來,為瞭弄清為什麼會貧窮,貧窮又會導緻哪些特定問題,從而不斷讓窮人陷入無法逃離“貧窮陷阱”的怪圈,《貧窮的本質》的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傢的窮人世界,調查貧睏人群集中的18個國傢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麵,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同時,《貧窮的本質》也對關於貧窮的一些流行觀點進行瞭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窮人的依賴性越強,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們指齣,多年來的扶貧政策大都以失敗而告終,原因就在於人們對於貧窮的理解不夠深刻,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貧窮的本質》用大量實例,提齣瞭一些實用性較強的建議,尋找那些經得起檢驗的扶貧方案,為政策製定者、慈善傢、政治傢及所有希望天下脫貧的人提供瞭重要指導。
目錄
推薦語
前言
章 再好好想想
部分 生活案例
第二章 飢餓人口已達到10億?
第三章 提高全球居民健康水平容易嗎?
第四章 全班優
第五章 帕剋·蘇達諾的大傢庭
第二部分 慈善機構
第六章 赤腳的對衝基金經理
第七章 閹人貸款給窮人:不那麼簡單的經濟學
第八章 節省一磚一瓦
第九章 不情願的企業傢們
第十章 政策,政治
總 結
緻 謝
注 釋
作者介紹
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Banerjee)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福特基金會國際經濟學教授。曾就讀於印度加爾各答大學、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及美國哈佛大學;曾任發展經濟學分析研究局局長、美國藝術科學研究院及計量經濟學會研究員、古根海姆基金會及艾爾弗雷德斯隆基金會研究員。獲2009年度印孚瑟斯(Infosys)奬等多個奬項,曾任世界銀行和印度等多傢組織機構榮譽顧問。
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係阿蔔杜勒拉蒂夫賈米爾扶貧與發展經濟學教授;曾就讀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大量榮譽:2010年度約翰貝茨剋拉剋奬,2009年度麥剋阿瑟“天纔”奬學金,《經濟學人》雜誌“八大傑齣經濟學傢”之一,《外交政策》雜誌“百位*影響力思想傢”之一,《財富》雜誌2010年“40位40歲以下”*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之一。
2003年,班納吉和迪弗洛聯閤創建阿蔔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睏行動實驗室(J-PAL),並一直共同為該實驗室提供指導。J-PAL實驗室的任務是確保扶貧政策的製定基於科學依據,從而減少貧睏人口。J-PAL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已贏得國際認可,獲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年度“知識前沿”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瞭貧睏現象背後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根源。它不僅僅是講述個體的故事,更將這些故事置於宏大的曆史和社會結構中進行審視。我看到作者是如何運用大量的研究數據和嚴謹的邏輯,層層剝繭,揭示齣那些隱藏在貧睏錶象之下的結構性問題。無論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還是醫療保障的缺失,亦或是社會流動性的停滯,都如同巨石一般壓在許多人的心頭。我驚嘆於作者的洞察力,他不僅僅看到瞭現象,更深入探究瞭現象形成的原因,並指齣瞭解決這些問題的復雜性。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個人努力”來解釋貧睏,而需要從更廣闊的社會層麵去理解和應對。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走進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作者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那些身處貧睏邊緣的人們的生活狀態呈現在我眼前。這不是那種煽情的、居高臨下的審視,而是充滿瞭對個體命運的深切關注。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每天都要進行著無數艱難的抉擇,這些選擇不是齣於懶惰或無知,而是現實逼迫下的無奈。書中對“貧睏陷阱”的描述,讓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理解,貧睏本身就是一種會自我強化的力量,它不僅僅是物質的匱乏,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重負,一種思維模式的固化。我開始反思,我們曾經認為理所當然的便利,對他們而言卻是遙不可及的奢侈。那種被剝奪瞭嚮上流動機會的絕望感,透過文字撲麵而來,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作者通過對貧睏的細緻描摹和深刻剖析,讓我看到瞭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實。我不再滿足於僅僅“知道”貧睏的存在,而是開始思考,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能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狀況。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解決貧睏問題並非遙不可及,但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改變觀念,也需要我們采取實際行動。我被書中對未來改善的期盼所鼓舞,也更加堅信,通過持續的關注和不懈的努力,我們可以為那些身處睏境的人們帶來真正的改變。
評分這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著作,它挑戰瞭我許多固有的認知和偏見。在閱讀之前,我可能對貧睏有過模糊的印象,但這本書卻用一種係統性的方式,讓我重新審視瞭“貧窮”這個概念。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一個“貧睏定義”,而是通過對多個維度、多個層麵的深入探討,構建瞭一個立體的、多維度的貧睏圖景。我開始理解,貧睏並非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我們在討論貧睏問題時,需要更加審慎和多元的視角,不能以一種簡單化的方式來概括和評判。它讓我學會瞭更深刻地去理解那些與自己生活背景不同的人們,也讓我更加珍視自己所擁有的。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次沉浸式的體驗。作者的筆觸細膩且富有感染力,他仿佛帶領著我穿越瞭時間和空間,去親身感受那些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貧睏人群的日常。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那種頑強的生命力令人動容。同時,我也看到瞭貧睏對他們帶來的巨大挑戰,無論是身體上的病痛,還是心理上的創傷,都如影隨形。這本書沒有迴避貧睏帶來的痛苦和絕望,但它也沒有止步於此。它更像是點亮瞭一盞燈,在黑暗中指引齣一條可能的前進之路,讓我看到瞭改變的可能性,也讓我看到瞭希望的火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