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古文鑒賞辭典
(第1版)
基本信息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014年10月1日)
平裝: 660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00098731, 7100098734
條形碼: 9787100098731
商品尺寸: 21.8 x 15.4 x 3.4 cm
商品重量: 762 g
品牌: 商務印書館
內容介紹
《休閑古文鑒賞辭典》精選200餘篇古代散文,按“山水名勝”、“藝苑擷英”等12子目,分門彆類加以介紹。注釋擇善而從,簡明扼要。尤其每篇的賞析與一般拘泥於原文的點評不同,而是立足於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與探索作品的精神內涵,並與原文相映成趣,給讀者以極大的精神享受。
目錄
山水名勝
王羲之 蘭亭集序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
吳均 與宋元思書
酈道元 巫峽
王勃 鞦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彆序
王維 山中與裴秀纔迪書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
鈷鉧潭西小丘記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蘇軾 赤壁賦
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
晁補之 新城遊北山記
陸遊 入蜀記(節選)
姚鼐 登泰山記
全祖望 梅花嶺記
袁枚 遊武夷山記
藝苑擷英
曾鞏 墨池記
瀋括 正午牡丹
蘇軾 文與可畫賞簹榖偃竹記
劉因 輞川圖記
張岱 柳敬亭說書
黃淳耀 李龍眠畫羅漢記
魏學洢 核舟記
候方域 馬伶傳
林嗣環 鞦聲詩自序
餘懷 寄暢園聞歌記
彭士望 九牛壩觀抵戲記
泰鬆齡 過百齡傳
陳鼎 八大山人傳
毛先舒 諸君簡畫記
俞蛟 羅兩峰傳
歲時習俗
吳均 成武丁
麯水
歐陽修 鞦聲賦
周去非 檳榔
鬥雞
……
嘉言韻事
言誌抒懷
說文論史
憶舊談往
師友交際
諧語趣聞
詩情禪境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作者介紹
魯小俊,文學博士。曾任教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訪問學者。在《北京大學學報》、《武漢大學學報》、《中國典籍與文化》、《民族文學研究》、《中國小說論叢》(韓國)等刊物上發錶論文二十餘篇。著有《貢舉誌五種》(閤注)、《中國文學編年史。清前中期捲》(閤著)、《汗青濁酒:三國演義與民俗文化》、《三國演義:英雄人生》(閤著)、《且嚮長河看落日:儒林外史》(閤著)。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文學史視野中的清代書院課藝研究”。
陳文新,男,1957年8月生,湖北公安人。現為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明清文學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國傢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曆代科舉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主編、《中國學術檔案大係》主編、中國俗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等。主要研究中國小說史和明清文學。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編年史研究》、《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生和發展》、《休閑古文鑒賞辭典》等。曾主持國傢985工程創新基地建設項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湖南省精品文化工程、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他所主編的18捲本《中國文學編年史》,榮獲首屆中國齣版政府奬和湖北省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奬一等奬,入選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標誌性成果和“新中國六十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成就展”。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刊物發錶論文近200篇。
文摘
範縣署中寄捨弟墨第四書
鄭闆橋
十月二十六日得傢書,知新置田獲鞦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後,堪為農夫以沒世矣。要須製碓製磨,製篩羅簸箕,製大小掃帚,製升鬥斛。傢中婦女,率諸婢妾,皆令習春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種靠田園長子孫氣象。天寒冰凍時,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薑一小碟,是暖老溫貧之具。暇日咽碎米餅,煮糊塗粥,雙手捧碗,縮頸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長為農夫以沒世乎!
我想天地間等人,隻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Ⅲ。農夫上者種地百畝,其次七八十畝,其次五六十畝,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種收獲,以養天下之人。使天下無農夫,舉世皆餓死矣。我輩讀書人,入則孝,齣則弟,守先待後,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修身見於世,所以又高於農夫一等。今則不然,一捧書本,便想中舉中進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錢,造大房屋,置多田産。起手便錯走瞭路頭,後來越做越壞,總沒有個好結果。其不能發達者,鄉裏作惡,小頭銳麵,更不可當。夫束修自好者,豈無其人;經濟自期,抗懷韆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為壞人所纍,遂令我輩開不得口;一開口,人便笑曰:“汝輩書生,總是會說,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說瞭。”所以忍氣吞聲,隻得捱人笑罵。工人製器利用,賈人搬有運無,皆有便民之處。而士獨於民大不便,無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重農夫,新招佃地人,必須待之以禮。彼稱我為主人,我稱彼為客戶,主客原是對待之義,我何貴而彼何賤乎?要體貌他,要憐憫他,有所藉貸,要周全他,不能償還,要寬讓他。嘗笑唐人七夕詩,詠牛郎織女,皆作會彆可憐之語,殊失命名本旨。織女,衣之源也,牽牛,食之本也,在天星為貴;天顧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務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鑒矣。吾邑婦人,不能織綢織布,然而主中饋,習針綫,猶不失為勤謹。近日頗有聽鼓兒詞,以鬥葉為戲者,風俗蕩軼,亟宜戒之。
吾傢業地雖有三百畝,總是典産,不可久恃。將來須買田二百畝,予兄弟二人,各得百畝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畝之義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産業,莫大罪過。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我獨何人,貪求無厭,窮民將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連阡越陌,數百頃有餘者,子將奈何?”應之日:他自做他傢事,我自做我傢事,世道盛則一德遵王。
“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關於古代文學的導讀類書籍,但總覺得它們像是隔著一層玻璃在欣賞藝術品,總覺得少瞭些什麼,少瞭那種能夠直接觸摸到作品靈魂的觸感。那些書的講解,有時過於注重文字的考據,有時又過於強調個人的感悟,很少能夠做到兩者兼顧,更少有人能夠以一種真正“大眾化”但又不失專業性的視角來引導讀者。因此,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太大的期望,但它的內容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在解析古文時,非常注重語言的趣味性和文化的延展性。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將古人寫就的那些優美篇章,變成枯燥乏味的“考試題”。相反,它更像是邀請我們一起去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去傾聽那些古人留下的心聲,去感受他們筆下的喜怒哀樂。這種以讀者為中心,以理解和欣賞為導嚮的編寫風格,使得閱讀過程本身就成為一種享受,也讓我對古文的看法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
評分“長期以來,我一直覺得古文的學習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迴報卻不一定顯著。尤其是在麵對一些晦澀難懂的篇章時,那種挫敗感更是難以言喻。市麵上關於古文的輔助讀物,雖然不少,但多數側重於學術研究,或者隻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很難真正激發我對古文的興趣,也無法幫助我建立起對古文的信心。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古文的鑒賞變成瞭一件“有趣”的事情。它在解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告訴你“這是什麼意思”,更會告訴你“為什麼是這樣”,並且會挖掘齣背後的文化積澱和曆史背景,讓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變得鮮活起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非常實用的閱讀框架和鑒賞方法,讓我在以後自己閱讀古文時,也能舉一反三,找到理解的切入點。這種“授人以漁”的模式,對於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來說,實在是太有價值瞭。”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典文學懷揣敬意的普通讀者,我一直以來都渴望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傳世的古文佳作。然而,現實往往是,即便翻開一本本厚重的古籍,也常常因為詞匯、語法、典故等方麵的障礙而感到沮喪。市麵上的許多工具書,雖然提供瞭詳盡的釋義,卻往往缺乏生動的解讀和文化層麵的聯係,讀起來枯燥乏味,難以激發持久的閱讀興趣。這本書,則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打破瞭傳統古文閱讀的僵局。它將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經典,以一種“休閑”的姿態呈現齣來,仿佛不是在進行一場嚴肅的學術研究,而是在一場愉快的文學漫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講解過程中,善於引用鮮活的例子,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易於理解的錶述,而且常常會穿插一些與時俱進的聯想,讓古文中的情感和智慧,能夠與現代人的生活産生共鳴。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對古文的理解和欣賞能力都得到瞭提升,這是一種非常美妙的學習體驗。”
評分“我是一個對古詩詞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多年來一直嘗試自己去閱讀和理解,但常常力不從心。很多古詩文,雖然字麵上能讀懂,但其深層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以及背後的文化內涵,往往是難以捕捉的。市麵上關於古詩文鑒賞的書籍確實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學術化,充斥著晦澀的理論和專業的術語,讀起來讓人望而卻步;要麼過於淺顯,隻是簡單地解釋幾個字詞,未能觸及作品的靈魂。因此,尋找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鑒賞辭典,一直是我心頭的一大難題。這本書的齣現,在某種程度上填補瞭這一空白。它在解析古文時,能夠做到既嚴謹又不失趣味,既有對字詞句的細緻考究,又有對詩文意境、情感的深入挖掘。它不僅僅是提供一個簡單的解釋,而是帶領讀者去感受作者的情懷,去體會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讓古詩文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情感錶達。這種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鑒賞方式,對於提升讀者的文學鑒賞能力非常有幫助,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讀古文,總覺得那些繁復的字句和晦澀的典故像一座座高牆,把我擋在美妙的文學世界之外。我自認算是個愛書之人,可每每翻開古籍,總是在幾頁之後便望而卻步,不是感嘆自己纔疏學淺,就是覺得它們離我的生活太過遙遠。直到在書店無意間看到瞭這本書,被它“休閑”二字吸引,又看到“鑒賞辭典”這幾個字,心裏還有些忐忑,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還是入手瞭。拿到手後,它的裝幀設計就讓我眼前一亮,那種溫潤的觸感和典雅的風格,瞬間就拉近瞭我與古文的距離。我最看重的是它的講解方式,不同於那些闆著麵孔、動輒引用一大堆理論的學術著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格外親切,就像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友在娓娓道來,一點一點地剝開古文的層層迷霧。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典故、詞語,在這裏都被梳理得清晰明瞭,甚至還附帶瞭一些生動的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讓我在理解文字本身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氣息和思想情感。這種“接地氣”的解讀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愉快地遨遊在古文的世界裏,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