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你是否经常无意识重复同一行为? 你是否每天郁郁寡欢、无所适从? 据调查每13.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精神病。 教你看穿你身边的精神病。 |
| 王玉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穿行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理想是像孩子一样充满好奇地探索世界、认识自己,再把这些发现用温暖而轻松的方式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吴瑕 清华大学心理学博士,主攻认知神经方向,心理咨询师。感叹心理世界的气象万千之余,正在努力将奇妙与科技结合,探索浩宇星空般深邃的大脑。 |
| 无论你看与不看,变态就在那里,只增不减。
媒体评论 研究显示中国精神病患超1亿,重症人数逾1600万 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郁症。 |
| 第一章分裂的自我——精神分裂症 各种各样的发育性障碍 |
|
|
| 如果有一天,繁花殆尽,生活变得苍白无趣,你飘然来到一处仙境。 亭台楼阁间巍然端坐一位白须老者,粲然对着阳光,悠然自得。这时,你会做什么呢? A.走过去问清楚你在哪里 B.怀疑自己升天西归了,掐自己一下 C.也找一处美景坐下享受 D.过去拽一下他的胡子,确定不是在演戏这像不像心理测试题? 为了问题的完整性,下面就给出每个选项的解读吧! 选A的朋友,恭喜你,你是普通青年。 选B的朋友,恭喜你,你是理智青年。 选C的朋友,恭喜你,你是文艺青年。 选D的朋友,还用我多说吗?你就是个节操掉一地的青年! 好了,我们继续A选项好了。 你漫步在雕栏玉砌的石桥上,体味过九转千回的曼妙,伴着袅袅轻烟来到长须老者面前。他慈爱地看着你,缓缓地说道:“孩子,我能感觉到你的疲惫和不安,有什么能为你做的吗?” 这一刻,生活的艰辛苦涩、尔虞我诈的焦躁,甚至每天无止境的工作和学习都如同沉重的包袱向你抛来。你无奈地叹口气,心中纵有千言万 语,此刻却不知怎的,竟心痛到无法言语。 长须老者默然许久,站起身来。轻轻拍拍你的肩膀,送来他的慰藉,然后说道:“你能不能别这么磨叽!是不是对生活有点小绝望啊,有的话就跟我说啊,不跟我说我怎么能知道呢?说啊说啊……” 你和你的小伙伴听闻此言,彻底惊呆了! 他却也不管你惊不惊呆,兀自继续道:“行了行了,知道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这样好了,我送你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惊险刺激,别有一番风味。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这,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容我三思啊! “你不说话就代表默认了啊,好了,不跟你废话了,我着急回去打麻将啊。” “喂喂,等等,为啥这么好的事儿能轮到我啊?!喂喂,解释一下啊”还没等话说完,你就感觉眼前一阵晕眩,仿佛坐在高速旋转360度的过山车上面,怎么也控制不住呕吐的欲望,恍惚之间,失去了知觉。 好了,穿越完毕。 话说,你再次挣扎着睁眼的时候,周围飘渺的迷雾消失了,倾斜的海岸线摇晃着你本就晕眩的视野,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芬芳,却又香得那么微妙,仿佛是血液和果汁杂糅的诱惑。你艰难地起身,却不经意间抚摸到地蒲那柔软的细腻,青翠的绿色伴着怒放的大朵鲜花包裹着你,身上的疼痛和干呕的感觉竟然神奇地消失了。 你开始有点相信那个疯老头的话了,也许,这真是个远离喧嚣的天堂也说不定啊!不管怎样,还是先一探究竟吧。 海风和煦温柔的吹着,你踩着细碎的白沙沿着海岸线走去。只听得远处丛林里好像有一大群人在说着些什么,仿佛还夹杂着欢声笑语。总算找到人了!你欣欣然跑过去,果然看到许多人热闹地围坐在一起。他们在说什么呢?嗯嗯,凑过去听听吧: “你们知道不?前几天小白又把自己打伤了。” “他不就是那样嘛,有啥奇怪的啊?” “不是,这次特别严重,据说是用一把水果刀直接插进大腿里,流血不止啊,差点没命!” “今天天气真好。我刚去了趟厕所。” “这孩子又开始胡言乱语了。对了,隔壁小明今天问我个问题。” “什么问题啊?” “他特逗,拉着我问,他明明是女孩儿,为啥还有小鸡鸡。” “这种搞不懂自己的人渣就应该折磨致死!” “你们不能这样!在这么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勇敢地努力迎接新的生活,努力创造精彩的人生啊!” “烦死了!烦死了!别聒噪了行不行啊!你们真是吵。” “行了行了,散了吧,我正好要去医院看病,最近胃疼的厉害。” “上次不是做过全面检查了吗?说没什么事情啊?” “肯定有毛病,我跟你讲,我这个胃病肯定是有的!医院检查的肯定不准!” 你再次惊呆了!他们这谈话信息量巨大,完全突破脑细胞容量啊!好吧,暂时先不去消化这些费解的内容,我们轻松一下,好好环顾四周,看看其他人在做什么吧。 这是个精致的小村子,竹屋、小桥、石板、流觞曲水,阳光斜斜地映 在玻璃上,让整个村庄闪耀着迷人的辉光。 那间竹屋檐下,坐着一位貌美婀娜的少女,微侧的脸庞掩藏在青丝如绢的秀发之中,更显得惹人怜爱。但不知为何,总觉得哪里有些奇怪。哪里呢?是的,是她那双眼睛!那双不敢抬头看别人的眼睛!那双空洞无神仿佛被夺走灵魂的眼睛!你落荒而逃。 跌跌撞撞之间,你也不知走到了哪里,只见到一位俊秀无比的少年正在快乐的呻吟着,那酥爽的沉醉让你也不禁轻松起来。可是,怎么还是感觉不太对劲儿,哪里呢?啊,他正在被鞭打!正在被一个胖女人鞭打!你慌不择路,穿过耳边的风呼啸而过,却又仿佛冥冥之中带你走向远方。 远方的那里,摆放着一本书。 这是个怎样的世界?为什么那个怪老头会选择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书,就那么静静的放着,你心中却回荡起慈祥的声音,“孩子,这本书会让你了解这个世界,它既不是现实,又不是虚幻。 我想,你读完之后,就会更加明白自己,明白生命了。”好吧,既然暂时无法离开这座奇怪的小岛,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看看隐藏在这个神秘小村里的故事吧! 【书摘】 再讲一位精神病科大夫说过的故事:113病房里有个病人B,每天早晨5点15分准时唰一声从床上瞬间爬起,快速走到病房外的走廊,双脚并拢站直,收起右脚顶在左膝右侧,等候7秒,不多不少,之后,拉长了脖子扯紧喉咙,咕咕咕咕咕,鸣啼报时。他非常坚信自己就是只公鸡。必须尽忠职守,准点报时。没人知道为什么是5点15分。 7月13号,B住院的整整 一个月后,5点15分的早晨却异常地安静。B就是安静地躺在床上。直到9点,护士督促吃药时,有些失手将水杯重重地放在B右手边的床头柜上,那瞬间B睁开眼睛,嘴里唱起了“谁、谁、谁”—崔健《梦中倾诉》专辑里的歌。护士和病友们都不禁笑了起来,B唱歌比起鸡鸣实在是好太多了。B咿呀咿呀唱完“谁、谁、谁”,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盯着天花板唱起“星光满天”,然后又是“梦里的呼唤”,又接着“世界的末日”,再来“哈啰”,又再接着一首“艰难行”。护士们尽可能不接近113,病友们的食指没离开过耳窝,每个人心中都在想同一件事:“苍天,公鸡晨报最夸张也就10分钟!这种不间断的魔音谁受得了!” “艰难行”终于进入尾声,B声音渐弱。大家纷纷向113房门靠拢,不敢相信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B停了一会,喉咙里发出咯楞咯楞的声音。以左臂为轴承,缓缓向左边翻了个身,脸埋在枕头里。 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家屏住呼吸地等待着。 B喉咙又发出那种咯楞咯楞的声音啦!接着,B把头埋在枕头里,以一种呜呜哑哑的声音继续唱起歌。有人大喊是“雪花飘”!B翻了一面,唱起磁带B面的歌啦!“咯楞咯楞”是录音机整理磁带的声音啊!然后就是那病房里无止境的磁带反复翻转和播放的声音。 其实,B并没有觉得自己是公鸡或录音机。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避免听到每天5点15开始的电台节目,把邪恶的叛国思想透过电波植入自己脑中,并且阻止自己将机密上承给国家领导人。住院后,B总能听到窗外电线杆传来沙沙沙的噪音……像电视天线断掉的声音。后来那噪音愈来愈大,愈来愈大,像有人调高音量似的,B发现自己再也听不见领导人传来的密令,因此他开始在早晨世界辐射波同时启动的瞬间,奔去走廊,化身成一只公鸡。 终于,一个月后,噪音消失了,B又开始可以听到上级的指示。上级告诉B,将窃取来的机密利用歌曲加密,传送给国家领导人。 这些听起来滑稽至极的表现,其实都是精神分裂症状中“妄想”和“幻觉”的症状,这种症状是判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标准。幻觉包括幻视、幻听、幻嗅等等,绝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出现多多少少的幻觉,其中幻听是最常见,比如小丽经常听见班里的男生骂自己下流,听见广播里在播动员同学们排挤自己的通知,这就是一种幻听,这些声音明明是没有的,而患者却坚信它们是存在的。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有吸引力,那个“非正常人类识别指南”的标题,再配上一些看起来就意味深长的插画,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勾起来了。我一直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不太容易被理解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这本书的名字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能够帮助我洞察人心的“秘籍”。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地解析各种“变态”心理,比如那些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迹象来识别出隐藏在人群中的“精神病”。如果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就像一个侦探故事那样,一步步揭示人物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那就更棒了。我希望这本书能用一种既专业又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一扇认识“非常态”心理世界的大门,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甚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敏锐地察觉到一些潜在的问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身边隐藏着这么多我们不自知的“非常态”思维。书中的数据统计,比如“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病”,这让我感到既惊讶又有些不安。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审视周围的人,思考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行为背后,是不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我非常喜欢书中提到的“识别指南”这个概念,因为它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关于了解“他们”,更是关于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被卷入一些不健康的互动模式。书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它没有给我灌输僵硬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让我去感受、去体会,去理解那些“非正常”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早期识别”和“应对策略”的部分,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有知识性,更有指导意义。
评分作为一个对行为学一直颇有研究的读者,我怀着极大的期待翻开了这本书。它的标题“非正常人类识别指南”和“数据统计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病”立刻吸引了我,因为这触及到了行为学最核心的领域之一:异常行为的分析与解读。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隐藏在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心理机制,以及这些机制是如何在特定个体身上发展出所谓的“变态”心理。书中是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识别方法,帮助我区分正常行为的波动与真正需要关注的心理异常?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结合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呈现一个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分析。那些关于“教你看穿你身边的精神病”的承诺,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期待着能够获得一些能够实际运用到生活中的洞察力。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吓人,但又带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变态心理学:非正常人类识别指南”,这样的组合让人立刻联想到一些神秘又危险的东西。我平时对心理学挺感兴趣的,但一直不敢深入接触那些比较“重口”的内容,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定义“非正常”的?是纯粹的心理疾病,还是包括一些边缘性的、难以界定的行为模式?“数据统计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病”,这个数字让我感到很震惊,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对“正常”的定义是否过于狭窄?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更理性地看待那些我曾经认为“奇怪”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标签化的层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破案指南”,教会我如何像侦探一样,通过观察和分析,去理解那些隐藏在复杂人性背后的真相。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非常大胆直接,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变态心理学:非正常人类识别指南”,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感到好奇。书中的“数据统计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精神病”,这个数字让我觉得,原来我身边可能隐藏着比我想象中更多“特殊”的人。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真正教会我如何“看穿”这些人,不是用偏见或恐惧,而是用一种更客观、更科学的态度去理解他们的动机和行为。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清晰的界限和识别标准,让我能够区分哪些是可以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专业帮助的。这本书如果能结合一些行为学的理论,解释为什么这些人会做出某些行为,那将是再好不过的。我期待它能成为我认识人性、理解复杂社会关系的一本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