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陪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开本:16开
字数:170千字
版次:2016年3月diyi版
ISBN:9787538886276
定价:29.80
★聪明父母的青春期孩子教养术,一次性解决“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大烦恼!
★孩子不再一言九“顶”,父母不再火冒三丈。
★唯有正确回应、适度放手、建造安心环境,才能助孩子成长一臂之力!
★青春期孩子不是叛逆,而只是需要更多关怀!
★本书正是一本指导家长如何帮助、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顺利、健康成长的普及性读物,真诚希望其对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有所助益。
“青春期”是一个给无数家庭带来烦恼的名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仅在经受生理变化,还在心理上发生了神奇的改变。他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渴望脱离父母的束缚,但又需要倾诉自己成长的烦恼。此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叛逆,但事实上,只要此时的父母能够设身处地去思考他们的处境,了解他们烦恼的根源,并用心加以引导,就能帮助他们摆脱痛苦,也就能让整个家庭摆脱烦恼。
本书正是一本指导家长如何帮助、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顺利、健康成长的普及性读物,真诚希望其对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有所助益。
在有青春期子女的家庭里,到底是孩子比较痛苦,还是家人比较痛苦呢?其实,这段时间大家都不好受。为什么青春期这么令人苦恼?因为青春期是指在一个社会中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的年龄层,在这阶段层内的人既无法享有儿童的权利,也没有大人的自由。青春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同伴压力也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他们会质疑父母的观念,逐渐形成自我概念。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大,个性善变,对性充满好奇与恐惧。如果父母能在事前做适当的预备,就可以帮助他们避免许多恐惧、焦虑和挫折。
第 1 章 接纳孩子,做好青春期的引路人/001
青春期,孩子的第二次诞生/002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加强了/005
青春期孩子渴求获得别人的尊重/008
谨防青春期孩子出现极端行为/010
第 2 章 父母这样说,孩子才能信服你/015
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016
教育孩子,切忌唠叨不休/021
父母犯错,请对孩子说声“对不起”/025
批评讲艺术,孩子才会听/028
少用命令式口吻,孩子更爱商量式/031
掌握非语言沟通很重要/034
第 3 章 稳定情绪变化,引导孩子成为阳光少年/039
科学疏导,让孩子不再逆反/040
不要让孩子成为易怒的“小狮子”/043
摆脱虚荣心理,切莫陷入攀比怪圈/046
孩子精神压力大,父母有对策/049
带孩子走出自卑低落的情绪/052
化解孩子心中的小委屈,家长有妙招/056
不要让嫉妒腐蚀了孩子的心灵/059
帮孩子赶走心中的忧郁/063
第 4 章 正确开展性教育,帮孩子冷静度过萌动期/067
让孩子了解悄悄变化的身体/068
喉结不显,不必担心自己不是“男子汉”/070
提醒男孩胡须宜刮不宜拔/072
女孩长胡须,父母要多关注/073
不要上了小痘痘的当/075
科学引导,帮孩子摆脱手淫的阴影/079
面对阴茎勃起,男孩要坦然/082
对于每一位父母而言,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内心一定是感到骄傲与自豪的。然而在孩子个头儿越来越高的同时,他们那越来越难以捉摸的心理却让父母感到不知所措。于是,聪明的父母们意识到,孩子进入了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青春期。
简单地说,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之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这一时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其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许多巨大而神奇的变化。在此阶段,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渴望脱离对父母的依赖,但同时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又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需要有个倾诉的对象,而孩子似乎已经对父母锁上了心门。作为父母,如果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不了解他们的成长困惑,仍然按照青春期之前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严加管教,时时刻刻地看管、监视和提防,帮他们规划未来……这样不但使得父母们耗尽了时间、心机和精力,而且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zuì终陷入一种“孩子冲动叛逆,父母气急败坏”的教育困境。
另外,现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中,社会信息的多样化,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社会的开放增加了社会包容性,社会上各种世界观、价值观并存,对于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对各种观念对错做出正确区分和准确判断的能力,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就需要给予青少年必要的指引和教导。对此,父母应当跟上社会的发展,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为孩子的顺利成长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
本书正是一本指导家长如何帮助、教育青春期的孩子顺利、健康成长的普及性读物,真诚地希望其对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有所助益。
父母要告诉青春期孩子的心里话
(1)当你越来越大时,我们会多给你更多自由,让你做更多决定,可是只要你还呆在父母身边,就得遵守一些规矩。
(2)当你越来越自由时,责任也会越来越大,我们希望你可以负担更多东西。相信我们,责任感会帮助你做好准备,使你成年后的人生过得更好。
(3)生活中,如果你觉得我们对你不公正,你可以随时说出你的想法,但一定不要大发脾气,不然我们会捂住耳朵,不听你说话。
(4)我们很珍惜你住在家里的这些年,要知道时光稍纵即逝,你很快就会离家自立。让我们把握这段时间,一家人好好相亲相爱。
(5)我们非常爱你,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你,即使未来我们生彼此的气,我们对你的爱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爱你的父母
让孩子了解悄悄变化的身体
马涛上初一,爸爸说他zuì近总是鬼头鬼脑的,有时躲在卫生间不知干什么,有时坐在写字台前发呆,还遮遮掩掩地看些杂志。妈妈说:“马涛可能是进入青春期,开始发育了,做爸爸的应该跟儿子好好谈谈青春期的问题。”爸爸也觉得应该跟马涛好好谈谈,不然看他整天胡思乱想,学习上也会受到影响,可又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谈,谈些什么好。
青春期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加速期,青少年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生理上所发生的剧变及性机能的出现,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让青少年渴望去了解自己。因此,青春期的孩子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身体的变化上。而这种对身体的过度关注,使他们对自己身体上一点点的细微变化、甚至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会非常敏感。因为青少年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局限性,他们无法正确判断这些变化,就会因担心健康而忧心忡忡。如果孩子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往往会使自己陷入烦恼之中,从而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因此,父母要提前给他讲一些身体变化的知识,以消除他紧张、无所适从的心理,使他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一般而言,关于男孩子的性发育问题,通常是由父亲来讲比较适当。而女孩子的性发育问题,可以由母亲来讲。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女孩子的青春期变化
一般来讲,女孩子的青春期变化分为以下5个阶段,大多数女孩子都会按照这一列表完成青春期发育,有的女孩子可能发育得早些或晚些,其内容请父母参考。
(1)8~10岁,一般这个阶段的女孩子的发育还没有真正开始,没有出现乳腺发育,没有长出阴毛。
(2)11~12岁,这个阶段的女孩子开始真正发育,其乳房开始变大,阴部会长出阴毛、臀部变宽,声音变得低沉。个别女孩,还会出现月经初潮。
(3)13~14岁,这个阶段大部分女孩已经出现了月经并逐渐规律,在身体发育上,会变得更丰满,身高增长的速度也会变缓。
(4)15~16岁,有的女孩子开始对男孩子产生兴趣,希望得到男孩子的关注。
(5)17~18岁,女孩子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美丽女子,在各方面已经发育成熟,她的感情世界也将继续发展并不断走向成熟。
2.男孩子的青春期变化
男孩子青春期的变化也分为5个阶段,个别孩子有发育较晚的情况,家长也不用担心。
(1)8~10岁,这个阶段,男孩子在体型上和女孩子的区别不是很多。没有长阴毛、阴茎也比较小。
(2)11~12岁,这个阶段,男孩子睾丸激素开始作用。长得更快了,阴茎开始发育,声音变得低沉,肩膀和胸膛变得宽阔了。
(3)13~14岁,这个阶段,男孩子会面临很多身体发育的问题,比如,发现自己长阴毛了,diyi次“梦遗”,嗓音也会变得完全低沉起来,身体仍在快速长高。
(4)15~16岁,这个阶段,男孩子的脸部会出现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有的男孩子会长青春痘。
(5)17~18岁,这个阶段,男孩子长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必须学会刮胡子。以前,会觉得每个女孩都很可爱,但现在,有个女孩的影像总是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生理成熟这条路他们是一定要经历的,要告诉他们其身体上的变化是长大的标志,一定要正确对待,只有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身体上的变化,他才会接纳自己。只有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他才能顺利地向成人世界进发。
苦涩暗恋,父母要悉心引导
“我该怎么办?我实在受不了。我们班上有位女同学,她美丽大方,聪明开朗,举止文雅,成绩又好,尤其是那大大的眼睛和乌黑的秀发,简直使我魂不守舍。她的身影老是在我的脑海中晃动,我日思夜念,多梦失眠,饮食无味,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难以自拔,真不知该怎么办?”一位陷于暗恋旋涡中的男孩这样倾诉着。
青春期是孩子们情窦初开的时节,随着身体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出于人类生殖本能的需要,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开始关注起异性。暗恋是孩子zuì早出现的关注异性的表现,暗恋也是青少年阶段很常见的一种感情寄托方式。
暗恋是一种不可能得到回报的情感体验。陷入暗恋较深的人往往脱离现实生活,沉醉于自我幻想或想象的虚幻情境中难于自拔,常常表现为对暗恋对象的强烈关注、幻想和冲动等。但这一切都是在对方毫无觉察,或得不到对方认可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导致暗恋者内心强烈而痛苦的心理矛盾。
许多有暗恋对象的青春期孩子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很难启齿,羞于向他人诉说,这就会加深他们的苦恼,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态失衡,发生情感失控,不顾一切地去做自己幻想中决定的事情。暗恋时还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意志消沉等现象,给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丧失理智,造成妄想、抑郁等心理疾病。
暗恋的出现有时是很偶然的,但它的出现并不是道德败坏,也不是心术不良,而是青春期很普遍、很自然的一种心理现象。当然,如果深陷其中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就需要认真对待了。暗恋问题解决得好,有利于青春期孩子顺利地度过情感波折期,走向情感的自控与成熟。
那么,当孩子陷入暗恋的苦恼之中时,父母应当怎么做才能引导孩子走出“暗恋”的泥淖呢?
1.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暗恋”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存有好感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结果。如果某个异性同学表现很优秀,引起你更多的注意和好感,这说明你是一个追求成功的好孩子。你对异性怀有单方面的好感,这并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度,过了这个度,你就会想入非非,自寻烦恼。如果你觉得对方很优秀,那么,你更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跟他(她)一样优秀。
2.了解孩子“暗恋”的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感觉只是人们认知客观事物中的一种初级形式,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有时往往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反映。因此,如果知道孩子“暗恋”,父母就应当关心孩子,耐心询问孩子“你喜欢对方的哪些方面”,了解孩子“暗恋”的原因以后,要及时告诉孩子“这种爱恋只是一种感觉,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免得作茧自缚”。要让孩子弄明白暗恋的感觉不过是自己对青春期感情的自我内心体验,并不是真正的感情。折磨自己感情的并不是那个异性本身,而是自己对爱情的美丽的憧憬。当孩子能分清幻想与现实的差别时,就能帮助自己摆脱暗恋的烦恼。
3.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
家长要告诉孩子应尽可能地让自己融入到集体活动之中去,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或者加大学习知识的力度,从而让自己的注意力从情感的旋涡中转移到现实的生活中来。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正处于“战备状态”的家长量身定做的,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宏大,但实际内容却是那么的细腻和接地气。我最欣赏的是它对青春期那个“灰色地带”的描绘,那种从孩童到成人的过渡期,情绪的过山车简直让人猝不及防。作者没有采取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反而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手里拿着一张详细的心理地图,耐心地告诉我哪里是“情感地雷区”,哪里可以安全“驻扎”。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突然爆发的“社交焦虑”和对自我身份的迷茫,书里提供了一套组合拳,不是生硬的规则,而是基于理解和尊重的沟通技巧。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倾听陷阱”的识别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明显感觉自己被听进去了,而不是被“审问”了。这本书的文字很有力量,它不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力,让我在面对那些令人抓狂的叛逆行为时,能够保持住内心的那份平静和远见。它让我意识到,青春期不是一场需要被“打赢”的战争,而是一次需要被耐心陪伴的蜕变。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对接这类育儿书籍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市面上的太多都是陈词滥调,把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它对“儿童心理学”概念的引入和实用化,不是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理论,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比如,书中分析了孩子在做错事后表现出的“防御性撒谎”背后的真实需求,让我猛然醒悟,我过去处理的方式完全抓错了重点——我总盯着“谎言”本身,却忽略了孩子想要保护的东西。书中很多案例都取材于真实的家庭困境,那种紧张感和真实感扑面而来,让我感觉作者真正走进过千家万户的客厅。它没有给我任何“万能钥匙”,但它给了我一把“万能螺丝刀”——那就是科学的思维框架。读完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教育中过度使用的“奖励与惩罚”机制,转而学习如何构建更稳定的内部激励系统。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章节之间的逻辑递进非常流畅,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感,反而有一种被知识充盈的满足感。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关于“父母自我重塑”的深度疗程。我尤其想强调它在“亲子关系重塑”方面的价值。我们这一代父母,很多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在养育下一代,这本书很温柔但又很坚定地指出了这一点。它不是简单地指责我们的不足,而是引导我们去剖析自己的“情绪触发点”。当我意识到自己对孩子某些行为的过度反应,往往源于我童年未被满足的某些渴望时,那种释然和愧疚交织在一起,让我对孩子的“不理解”瞬间转化成了“同情”。书中关于如何进行“有效冲突管理”的部分,简直是救命稻草。它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对话脚本,教你如何在情绪高涨时按下“暂停键”,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又不压制孩子的情绪表达。这种“成人式”的沟通,是我们在学校里从未学过的“育儿必修课”。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教育”这个词,从管教行为,提升到了塑造人格的高度。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具人文关怀的长者在耳边与你娓娓道来。它没有过多地使用那些时髦的教育术语,而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描绘了青春期孩子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电子设备使用与边界设定”,这一点在当下简直是太及时了。作者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禁用政策,而是从认知发展和社交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屏幕时间对孩子大脑的真实影响。然后,她提出了一套基于“共同协商”而非“单方面规定”的规则制定流程。这个流程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极大地提升了孩子的自主参与感和对规则的认同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执行阻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教会我们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智慧地制定出最适合的“家庭宪法”。它教会我的,是成为一个更有创造力的教育者,而不是一个僵化的执行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它对“独立性培养”的深度挖掘。我们总说要放手,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但真正放手谈何容易?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深以为然:真正的独立,建立在充分的安全感之上。作者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示了孩子是如何通过承担小小的“责任”和“后果”来建立自信的。比如,如何让孩子为自己的物品负责,如何让他们自己去处理与朋友间的矛盾,而不是父母第一时间介入“打圆场”。书中提供了一个“后果阶梯”模型,非常实用,它帮助我区分哪些是需要立即干预的危险,哪些是孩子必须经历的“自然学习机会”。这种对“适度放手”的精准拿捏,是光靠阅读其他泛泛而谈的育儿书籍无法获得的。这本书如同一个精密的望远镜,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几年亲子关系的发展蓝图,让我提前准备好支持的姿态,而不是在孩子需要飞翔时,还紧紧拽着他们的翅膀不放。阅读它,就像获得了一份高质量的“青春期生存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