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原始思维(汉译名著本)
定价:52.00元
作者:列维-布留尔,丁由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1-01-01
ISBN:9787100017725
字数:
页码:578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列维-布留尔引用来论证原逻辑思维的材料,除了语言、计数等少数几章外,差不多全是我们叫做迷信的那种东西。我们知道,各种,迷信的产生都有其社会经济基础。大抵说来,在原始社会后期才有可能产生、迷信。这是因为那时的人们对相当多的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了的正确知识,但是由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不可避免地把自然力神化,加以崇拜,从而产生、迷信。读书《汉译学术名著丛书:原始思维》,相信你会有另一种理解。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研究原始部落观的著作。作者在这部书里批判了所谓理性在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中都始终不变的观点,提出了在原始部落中存在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原逻辑思维”的假说。书中采用社会学的比较方法,广泛征引了十九世纪西方旅行家、博物学家和传教士等有关亚非拉不发达民族的风俗、制度、信仰、神话等方面的记载,对“原逻辑思维”的性质、特征、表现及其发展趋向作了论证,对“原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也作了的说明。 本书资料丰富。可供哲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参考。
目录
作者给俄文版的序
绪论
Ⅰ.集体表象的简明定义。本书的目的。本书与社会学家著作以及与心理学的关系
Ⅱ.较早的理论。孔德及其关于高级智力机能的学说。以人种学、人类学的观点看原始人的思维。
Ⅲ. 一个用于一切的公设:人类的思维永远是和处处是同一类型。泰勒与弗莱节尔及其学派的“万物有灵论”对这一公设的偏爱。
Ⅳ.对这个学派的方法的批判。引自弗节尔著作中的例子。1)只不过讲得通罢了。2)不顾所解释的现象的社会性质。这个学派对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与赫伯特·斯宾塞的进化哲学。
Ⅴ.思维类型之间的不同与社会类型的不同一样。在确定这些差别方面缺乏文献证明,当代和较早的材料都不足。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和用什么方法来弥补这个不足。
章 原始人的思维中的集体表象及其神秘的性质
Ⅰ.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所固有的情感与运动因素。动物、植物、人体的各部分、客体、土地、手工缺口的形状所具有的神秘属性。这个形状的不变和形状的任何改变所引起的危险。原始人不象我们那样的感知事物。我们的传统问题被颠倒了。
Ⅱ.原始人的知觉中神秘因素的优势,他们关于图像、肖像、名字、蚊子、梦的观念。
Ⅲ. 某些特权人物所特有的知觉
Ⅳ.经验对原始人是行不通的。原始人感知的实在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神灵无处不在。
第二章 互渗律
Ⅰ.再现原始人的集体表象的关联是困难的。为我们的思维所陌生的关联的例子,对这些关联既不能用简单的表象联想来说明,也不能用儿童似的应用因果性原则来解释。
Ⅱ.互渗律。互渗律概述。原始思维既是神秘的又是原逻辑的,这已为关于灵魂的集体表象所证实。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对他的理论批判。“灵魂”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晚期的概念。
Ⅲ. 互渗律决定社会集体关于它自身和它周围的人类群体与动物群体的观念。在阿龙塔人的英迪修马仪式中,在他们关于具有动物形状的神话时代的人的观念中以及一般的在他们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集体表象中表现的互渗律。
Ⅳ.在原始人关于人一物彼此产生的影响的观念中表现的互渗律。关于人格神灵的表象不应当被看成是一个早的表象。
……
第三章 原逻辑思维的运算和方法
第四章 从原始人的思维与他们的语言的关系盾原始人的思维
第五章 从原逻辑思维与计数的关系看原逻辑思维
第六章 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制度(Ⅰ)
第七章 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制度(Ⅱ)
第八章 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制度(Ⅲ)
第九章 原始人对自然原因的不关心
第十章 祕的和看不见的力量
第十一章 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
第十二章 向更高的思维类型过渡
附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重量感和它所蕴含的知识深度形成了完美的对应。我通常阅读比较硬核的学术性著作,这类书籍往往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重复的阅读。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的论证过程是否严谨,是否有足够的案例支撑其理论的普适性。一个理论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能否解释那些看似不相关、实则有着内在联系的现象。我期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框架,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具穿透力的视角去解读当下的社会现象,甚至是个人行为模式。如果它能成功地重塑我一部分认知结构,那么这次投资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深度挖掘,去理解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思维定势,究竟源自何处,又如何演变至今。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一种对“根源”的探寻欲望。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概念被轻易地抛出和接受,但很少有人停下来问一句:“这一切的起点在哪里?”这本书似乎正是我需要的那个“时间胶囊”,它承诺要带我回到人类心智尚未被完全驯化的年代。我希望它能揭示出那些隐藏在日常决策背后的、近乎本能的驱动力,那些驱动着我们做出判断和选择的最基本机制。阅读这类探讨思维结构的书籍,总能带来一种奇妙的自我审视,仿佛剥开了一层又一层的社会化外衣,直面那个更真实、更原始的“我”。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来构建起这套关于“原始思维”的宏大理论体系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每一个标点符号似乎都在精心引导读者的注意力。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一个好的版本能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沉浸感。这次的汉译质量似乎非常到位,我试着浏览了几页,文字流畅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这对于理解那些复杂的、跨文化的理论至关重要。我深信,好的译本能够架起沟通的桥梁,让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注意到注释部分做得非常详尽,这表明译者团队对原著的理解是多么深入和全面,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让我们在理解深层含义时不至于迷失方向。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对作者和译者的专业精神肃然起敬。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学和心理学交叉领域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正好落在了那个迷人的交界点上。我特别期待作者在描述原始认知模式时,能够摆脱掉现代沙文主义的滤镜,真正以一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描绘古代人类的心智活动。我希望看到的不是简单的“落后”或“蒙昧”,而是另一种高效且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一个优秀的作者,应该能够让我们领略到那些古老智慧的精妙之处,而不是仅仅把它们当作历史的脚注。我已经准备好,用一杯浓郁的咖啡和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来迎接这场思想上的冒险。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老朋友的邀请,邀请我一起重温那些被遗忘的、但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考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古朴而又深邃的质感,让我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探索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世界。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作者对知识的敬畏与积累。我尤其喜欢那种泛着淡淡油墨香的味道,让阅读过程仿佛成为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光是看着这个书名,我就开始浮想联翩,关于人类最原始的思考模式,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过度雕琢的直觉与本能,究竟是怎样一番图景?我期待着能有一场思想的洗礼,去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结构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去探寻思维的源头,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在混沌中摸索出第一缕文明的曙光的。那种对未知的渴望,伴随着对经典文献的尊重,让我对这次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