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轻松养育0~6岁的孩子》 |
| 作者: | (日) 祖川泰治 著 董然 译 |
| 市场价: | 29.80 |
| ISBN号: | 9787512712027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1-1 | 版次:1 | 页数:216 |
| 商品尺寸:21.4 x 15.2 x 1.4 cm | 纸张:胶版纸 | 重量:340g |
| 编辑推荐 | |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轻松养育0~6岁的孩子》 ★育儿就是这么简单!每天只需10分钟,全面掌握育儿小窍门! ★日本亚马逊育儿类图书NO1,读者全5星评论,日本妈妈人手一册的早教育儿书! ★拥有30多年幼教经验,教导超过1万2千名孩子,主张“兴趣就是学习”的超人气幼儿园园长——祖川泰治先生分享成功育儿的50个小妙招,让妈妈**次育儿就得心应手! |
| 目录 | |
| 第*章 育儿竟然变得如此简单——日常生活中的小妙招 01.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 / 002 02.让孩子马上进入梦乡的小妙招 / 006 03.让孩子安安静静换尿布的小妙招 / 010 04.让孩子爱上洗手的小妙招 / 014 05.让孩子爱上画画的小妙招 / 018 06.让孩子立即行动的小妙招 / 022 07.终极小妙招,熟练掌握称赞的语言 / 026 08.让孩子在十字路口不会乱跑的小妙招 / 030 09.必读!让孩子学会穿鞋的小妙招 / 034 10.加强孩子上厕所意识的小妙招 / 038 11.让孩子不挑食的小妙招 / 042 12.与孩子的沟通变得顺畅的小妙招 / 046 13.让孩子把脱下的鞋摆放整齐的小妙招 / 050 14.让孩子不再尿床、尿裤子的小妙招 / 054 15.让孩子即便摔倒也不会碰到头的小妙招 / 058 16.让孩子停止打嗝的小妙招 / 062 第二章 幼儿园、小学入学考试也会用到——简单提升孩子能力的小妙招 17.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小妙招 / 066 18.将日常生活和智育联系起来的小妙招 / 070 19.让孩子学会说“谢谢”的小妙招 / 074 20.让孩子在想“尿尿”之前能提示家长的小妙招 / 078 21.让孩子学会排队的小妙招 / 082 22.提高孩子方向感的小妙招 / 086 23.让孩子出门自己背包的小妙招 / 089 24.用孩子的画来装饰家 / 093 25.让孩子学会单脚站立和跳跃的小妙招 / 097 26.让孩子能够清楚发音的小妙招 / 101 27.教孩子学会用筷子的小妙招 / 104 28.教孩子学会“拧开”的小妙招 / 108 29.简简单单就能教会孩子“打结”的小妙招 / 112 30.看着孩子的眼睛同他说话,这就是小妙招 / 116 31.让孩子尽早学会穿裤子的小妙招 / 120 32.通过手的运动开发孩子智力的小妙招 / 124 33.让孩子提高跑步速度的小妙招 / 127 第三章 育儿*重要的是开心——让宝宝更喜欢妈妈的小妙招 34.让孩子有“干劲”的小妙招 / 132 35.通过对着镜子亲吻孩子,让他感受爱的小妙招 / 136 36.活用英语使孩子更听话的小妙招 / 140 37.必能逗笑孩子的小妙招 / 144 38.批评孩子时要让他正坐 / 147 39.如何说,孩子才能听话的小妙招 / 151 40.应对孩子闹着“买这个,买这个”的小妙招 / 155 41.应对孩子大叫“不要不要”的小妙招 / 159 42.妈妈要“打”孩子时一定会用到的小妙招 / 163 43.让婴儿停止哭泣的小妙招 / 167 44.活用“第*”使孩子充满干劲 / 171 45.活用孩子*喜欢的娃娃和布玩偶 / 175 46.利用动漫人物让孩子克服不擅长的事物 / 179 47.让孩子停下却被无视时会用到的小妙招 / 183 48.让孩子看镜头的小妙招 / 187 49.让孩子远离家庭中的危险的小妙招 / 191 50.阻止手足吵架的小妙招 / 195 结语 / 199 |
| 内容推荐 | |
| 《不会失败的育儿小妙招1:轻松养育0~6岁的孩子》内容简介:在育儿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下面的疑问呢? ★怎么才能让孩子吃得又多又快? ★让孩子主动上厕所怎样这么难? ★能够轻松应对孩子打嗝? ★如何利用玩具育儿? ★怎样把英语应用在育儿当中? 母爱是天性,但是育儿的方法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够具备。新手妈妈怎样才能够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育儿难题呢?来自德岛的资深幼儿园园长祖川泰治老师,根据自己从教30年的经验,总结出50个简单易行的育儿小妙招,手把手教新手妈妈带孩子的方法,让育儿的每一天都充满快乐。 |
| 作者简介 | |
祖川泰治 1950年生于德岛市。庆应义塾大学毕业后,进入钟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名纤维销售开始了12年的职员工作。34岁时,为了继承父亲创办的“祖川幼儿教育中心”而回到老家,改行进入了他完全不熟悉的教育界。为了从零开始学习幼儿教育,35岁的时候他进入鸣门教育大学研究生学部,开始了对幼儿教育的研究。通过2年的学习生活,他不但学到了幼儿教育的基础,更通过各种实习感受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毕业后,他作为“祖川幼儿教育中心”的园长,在30年间每年指导孩子约400人。在“祖川幼儿教育中心”学习过的约12,000个孩子中,后来有很多考入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重点大学。他在幼儿教育中的口号就是“兴趣即学习”,他确信兴趣就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 ·股份有限公司祖川幼儿教育中心 园长 ·NPO法人“0岁开始的教育”推进协商会 理事 ·德岛市保育园协议会 会长 |
| 序言 | |
序 动物的母亲十分善于“育儿” 从电视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动物的母亲会给幼崽喂奶,为了杀菌会给幼崽舔身体,一切都进行得井然有序并且倾注了满满的爱。孩子们长大后,母亲会亲自示范教给它们打猎的方法;当子女能够独立的那一天到来时,她会突然离开以促使孩子们独立。动物的母亲看起来没有任何犹豫地实践着它们对子女的抚育。 与动物相比,我们人类的“育儿”是什么样的呢 人类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对孩子的养育,但我的周围还是有许多母亲对育儿有着很多疑问和烦恼。当然,母亲们都在很努力地抚育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她们并不知道在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育儿过程中究竟要如何才好,加之来自周围与社会的压力,母亲们的烦恼与不安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想“享受育儿的乐趣”,实际要做到恐怕也是很难的。 能使育儿过程变得更加快乐的小妙招 母亲的每一天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事,发生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情。如果被这些麻烦事打败,那本该快乐的育儿过程便会成为极大的痛苦。但是,只要了解了应对这些麻烦事的方法,并很好地做出处理,那么所有的麻烦都会变成与孩子进行愉快互动的美好时光。本书汇集了我从30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小妙招”,并为了能在家庭中也可以简单实现而对它们做出了一些调整。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今天开始将这些小妙招运用到你的育儿中去吧!相信令人头疼的育儿过程一定会变得愉快起来!现在,让我们运用这些“小妙招”,开启没有迷惑、没有烦恼的育儿之旅吧!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01 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 “磨磨蹭蹭不怎么吃东西”“一边玩一边吃”“吃得太少了”“吃得太慢了”……对母亲来说,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有数不清的烦恼。*近,在小学生中不能把学校提供的伙食吃完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个人的进餐习惯基本上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请一定将这条小妙招作为参考。 在进入正题之前请先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①饭前一小时以内孩子是否吃过零食? ②吃饭时是否允许孩子看电视? ③孩子排便是否不正常(身体是否健康)? 以上三个问题中只要有一条答案是肯定的,那孩子必然不会好好吃饭,因此*先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个让孩子吃得又快又多的小妙招。餐桌礼仪是很重要,但过分强调会让进餐成为履行义务。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的时候,可以试试放下礼仪,改让孩子用手拿着吃。做饭过程中,让孩子帮忙也可以提高他对吃的兴趣。另外,可以把孩子的食物单独装盘,量不要多并且尽量让食物色彩丰富一些。颜色可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同时把自己面前的食物吃完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让吃饭的时间变得有趣也是很重要的。吃饭过程中讲一些与食物有关的话题,或者比赛谁吃得快(偶尔输给孩子是比赛的要点),又或者在日历上标记孩子把饭全部吃光的日子,这样做会让孩子很享受吃饭的过程。另外,偶尔试试去公园或在阳台上吃饭,因为环境的变化也会促进食欲。 *后,当“不管做什么孩子都不吃……”的时候,告诉孩子“不吃就算了”,然后收拾桌子饿他一顿。对孩子来说,一顿饭不吃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下一顿孩子会连这顿的一起吃回来。 34 让孩子有“干劲”的小妙招 专心致志地画画,挑战扔球之类的运动,孩子的这些行为会令家长十分欣喜。这个时候,母亲常会因为不愿意错失提高孩子兴趣的机会,而对孩子说“再做一会儿吧”或者“再做一遍吧”等这样的话。然而,我行我素的孩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一旦厌烦了这件事,马上就会转去做其他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让孩子能够维持对一件事的兴趣,并保持积极性一直努力下去,给孩子“打分”是*合适的方法。做法很简单,当孩子做了某件事之后,大声地告诉他“70分”,这样就能提高他的“干劲”。 例如,在玩投接球游戏时,接到孩子扔过来的球之后,母亲要大声地说“×分”。分数是50也好,60也罢,都没有关系,但一开始的时候给的分数*好不要太高。孩子每次把球扔过来后,再像“60分”“比上次快了所以70分”“比刚才控制得好所以80分”这样一点点提高分数,孩子的干劲也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同时,失败的时候要对他说“这次失败了,0分”。即便是0分也能让孩子感觉到“虽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但妈妈对我的行为做出了反应”,而这能使孩子的干劲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对只能数到“10”的孩子来说,用“3分”“4分”这种形式打分也是可以的。孩子小的时候对“百分制”还没有概念,所以10以内的评分才能够提升孩子的干劲。而且,幼儿期的孩子对数字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对于对分数更加敏感的小学生来说,“打分”的方法则需要有所控制,因为如果用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 42 妈妈要“打”孩子时一定会用到的小妙招 母亲批评孩子的时候是否需要“打”,对此有人持赞同意见,也有人持否定意见。但是,不怕被人误解,我认为对于1~3岁的孩子,与其用语言说明,“打”更能让孩子理解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例如,孩子要摸炉子或拽小朋友头发的时候,母亲可以轻轻地打一下他的手。手被打疼了,孩子自然就会停下来。所以,如果孩子太小,不能理解母亲说的话,那么让他用身体记住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可是3岁之后要怎么办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即使明白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也会有因为任性而管不住自己的时候。当孩子的任性已经让母亲忍无可忍的时候,母亲可以打他的手或者屁股(头部是相当重要的部位,绝对不可以打)。而且,打的同时希望母亲能够告诉孩子“妈妈已经到极限了,要打你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什么都没说就打孩子, 会让他感到十分不安。突然被打,孩子会吓一跳,并且感到惊慌失措和恐惧。如果类似的经历不断重复,那么对于被打这件事,孩子唯一会增长的只有反抗的心态。然而,如果提前说要打他了,孩子便会思考“为什么妈妈会那么生气呢”,也会反省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母亲打孩子的目的便达到了。 批评孩子是母亲表达意愿的一种方法,“希望他能明白什么事情是重要的”“希望他能成为好孩子”。而要实现这些愿望,必须让孩子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打”。因此,如果想让孩子成为“能够自己思考的孩子”,那么就不能什么都不说就打他。不得不打的时候一定要先宣布“不行了,妈妈要打你”,同时带着对孩子的爱,打他的手或者屁股。这一点绝对不能忘。 |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父母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这一点在很多育儿书中是被弱化的。我经常发现,孩子的问题行为,往往是我自己情绪失控的“导火索”。当我疲惫、压力大的时候,哪怕是孩子一个不经意的挑衅,都能让我瞬间爆发,事后又深感懊悔。这本书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暂停的力量”,它建议我们在感到快要爆发时,使用一个事先约定好的“暗号”来给自己和伴侣一个缓冲时间,离开现场几分钟,进行深呼吸或喝一杯水。这个方法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极其有效。它教会我,育儿的起点不是管教孩子,而是先稳定好自己的内在世界。此外,书中对“说教式沟通”的批判也很到位。作者指出,孩子们对长篇大论的道理免疫,他们更看重“行动”和“榜样”。我开始尝试用“我看到了你很生气,因为积木倒了”来代替“你为什么总是不小心!”,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感受到了被看见的情绪,反而更容易平静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自我成长”的工具书,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平静、稳定的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学习和系统化知识的人,我希望任何技能的学习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蓝图。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将发展心理学的关键理论融入到具体的亲子互动场景中,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比如,书中在讨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时,它没有空泛地要求“做家务”,而是引用了皮亚杰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三岁的孩子能理解简单的给予和接受,而五岁的孩子则开始理解“公平性”和“贡献度”。基于此,它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家庭角色任务卡。这让我对“任务”的分配有了更科学的依据,不再是“想到什么就让孩子做什么”。我还很喜欢书中关于“赞美”的技巧,它明确区分了针对“努力过程”的赞美(Process Praise)和针对“外在结果”的赞美(Outcome Praise)。我以前总是说“你真聪明”,现在我学会了说“我看到你为了解决这个拼图,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你真的很坚持!”这种细微的语言调整,对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培养是深远而积极的。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预期的育儿小妙招,它是一套完整的育儿哲学体系。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最近在为我那四岁的小家伙操碎了心,他正处于一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又极其固执的阶段。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秘密武器库。它没有那些空泛的大道理,而是直接切入到日常生活中最让人头疼的场景,比如午餐时间的“拉锯战”,或者出门前那没完没了的“为什么非要穿那件衣服”的争论。作者的语言非常接地气,读起来一点也不累,就像是坐在经验丰富的邻居阿姨家喝茶聊天一样。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正面管教”的介绍,它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听话”,而是教我们如何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书中建议我们先蹲下来,用同样的视线高度来共情他的情绪,然后再引导他表达。这招特别管用,我试着用这本书里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发现他似乎更愿意听进去了,冲突的频率明显下降。而且,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发展特点的描述也非常精准,让我这个新手爸妈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再为一些“不符合年龄”的表现而过度焦虑。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立即可用、并且效果显著的实操指南,让育儿这件事从原来的“摸着石头过河”变成了“有章可循”。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非常敏感的人,如果一本书的排版和用词让人感觉晦涩难懂,我可能读两页就想放弃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是我的“精神按摩”。它用词非常温柔,即便是讨论那些棘手的行为问题,比如“分离焦虑”或者“入园恐惧”,作者的语气也充满了理解和耐心,让人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而不是被批判的。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的那种循序渐进的步骤。比如,穿鞋这件事,它不是简单地说“让他自己穿”,而是分成了“识别左右脚”、“拉拉链的技巧”、“系鞋带的简化版”等多个小步骤,每一步都有对应的游戏或小窍门来辅助。我根据书里的建议,把家里的拖鞋分成了左右脚的颜色标记,孩子试了两天就掌握了。这种“把大象装进冰箱”的分解法,让育儿中的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复杂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转化成了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瞬间,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对孩子的正面引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孩子又多了一层深厚的理解,不再仅仅是“管理”他,而是真正地在“陪伴”他成长。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育儿书,很多都是理论堆砌,读完只觉得更迷茫,感觉自己好像永远达不到书里那个“完美父母”的标准。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更像是一本生活手册,处处透露着“实用主义”的精髓。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建立家庭规则的那部分阐述。我们家之前试过定规矩,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执行不下去。这本书里详细分析了为什么有些规则难以坚持,主要是因为父母双方意见不统一,或者规则设置得过于复杂。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教我们如何与伴侣一起制定“不可协商”的核心家庭价值观,并且如何用一种既坚定又不失温暖的方式来执行。我记得书里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如何处理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我们家对此一直很头疼。书里提供了一个“时间银行”的概念,让孩子通过完成家务或阅读来“赚取”屏幕时间,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没收”。这个方法不仅教会了孩子时间管理,还让他们体会到了付出的价值。这本书没有宣扬“鸡娃”理念,它强调的是“高质量的陪伴”和“情感连接”,这对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来说,是极大的解脱和指引。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竞赛,而是用心经营一个充满爱的小小宇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