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国富论
定价:49.80元
作者:(英)斯密,唐译译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7516405253
字数:300000
页码:3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序言
篇 论劳动生产力改良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自然顺序
章 论劳动分工
第二章 论劳动分工的缘由
第三章 论劳动分工的状况受制于市场范围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论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构成部分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 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 资本利润论
第十章 论劳动与资本因用途不同导致的工资与利润的差距
一、起因于职业本身性质的不均等
二、起因于欧洲政策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 土地地租论
一、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二、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三、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这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
四、本章小结
第二篇 论资财的性质、蓄积与使用
章 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 论作为社会总资财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支出一部门的货币
第三章 论资本蓄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 各种资本用途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
章 论财富的自然进步
第二章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 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章 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章 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国外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 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各种货物的进口所加的特别限制
一、论根据重商主义的原则看这些限制的不合理
二、论根据其他原则,这种特别限制的不合理
第四章 论退税
第五章 论奖励金
第六章 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八章 论重农主义即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来源的政治经济学说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支出
一、论国防费
二、论司法经费
三、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
四、论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一般收人或公共收人的源泉
一、特别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源泉
二、论赋税
第三章 论公债
序言
轻松了解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圣经《国富论》
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便利品和生活必需品。而该国国民每年的劳动就是这些消耗品的来源。这些便利品和必需品中,一部分直接来自国民劳动,另一部分则是用国民劳动产物购买进来的外国物品。
通过以上两种途径所获得的便利品和生活必需品,在消费者人数中占据着不同的比例,这一比例或大或小,衡量一国国民所需要的便利品和必需品供给情况的好坏,要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这一比例的大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而言,一般都要受制于以下两种情况。也就是说,在两种要素的支配下,这一比例值的大小会发生变化:一是这一国国民运用劳动时的熟练水平、技巧高低以及判断力的有无和准确程度;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究竟成什么比例。对于国民每年供给的好坏,一定取决于这两种情况。而并不受制于该国气候、国土面积、土壤等其他自然和非自然因素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两种影响上述比例值大小的因素,国民运用劳动时的熟练水平、技巧高低以及判断力的有无和准确程度影响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点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大不相同的民族间表现得更为突出:生产力水平高、文明程度更为繁荣的民族中,虽然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占据很大比例,甚至许多人全然不从事劳动。而且他们消耗的劳动生产物,较之于从事有用劳动的人群数量更为巨大。但是在这些民族中,国民熟练操作劳动、其技巧和科学技术支持也更为先进。因此,整个社会生产的劳动生产物数量足以供给所有人,即便是下层贫穷劳动者,只要不过于懒散或者铺张浪费,其获得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也能够满足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相反,在未开化的渔猎、游猎民族中,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从事着有用劳动,但局限于生产力低下、对劳动技巧的掌握和认知水平较低。因此,所获得的劳动产品就显得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对族群所有人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供应。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族群整体生存发展,有意无意间就会出现杀害族群中的老弱病残或任其饿死以及为野兽吞噬的行为。
那么,既然生产力的改良和水平提高可以改变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造成的消极后果,人们就不禁要问:劳动生产力究竟因何才能得以改良?而劳动的生产物,按照怎样的顺序分配给社会上各个阶级才算合理?这些疑问,就是本书篇所要解答的。
同样是在劳动上有相当程度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国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劳动的一般管理或指导,曾采取的计划并不相同,甚至相去甚远。这些计划,通常情况下,都对本国生产物产量增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实现途径、侧重领域并不同等:有些国家的政策侧重鼓励农村的产业;另一些国家的政策中城市产业的发展却是其鼓励的重点。而真正做到均衡发展各产业终实现劳动生产物显著增加的国家,怕是还没有。比如在欧洲,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各国政策都比较不利于农村的产业,即农业。而对于工艺、制造业和商业这些城市产业的发展壮大,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本书将在第三篇进行说明。
政策的出台和施行,往往伴随这样一个疑问:什么情况使人们采用和规定这种政策?这些计划的实行,初也许是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计划将如何影响社会全体的福利,他们不曾具有远见,亦不曾加以考虑。但是,无意间,这些计划却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引起了各种经济学说,这些经济学说观点不尽相同甚至针锋相对,有的人认为城市产业相对于农村产业更为重要,有的人却恰恰持相反观点。正是应了中国民间的一句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更为深远的是,这些经济学说及其所代表的观点不仅对学者的意见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时间和地区的国家、君王所制定的政策也常常为其左右。本书针对这一点,将在第四篇详尽描述和解释这些形态各异、观点相左的学说,并介绍和探讨其在不同时代对不同国家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书前四篇的目的,在于说明两点:一是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成的,二是供应各时代各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质。第五篇即后一篇所讨论的重点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篇里,我要努力说明以下各点:,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由全社会负担的赋税,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社会某特殊阶级或成员负担的特殊赋税。第二,来自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第三,什么使几乎所有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而这种债务,对于真实财富,换言之,对于社会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有什么影响。
文摘
从年龄层次来讲,一是对成功可能性估计过高,二是对估计过低,这两点在青年时期表现为强烈。因此,青年参军和青年出海冒险寻求成功和财富的比例就大于其他年龄阶段。单就青年踊跃参军来说,一方面,他们对于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流血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估计不足,或者想到了但未能真正意识到其严重性;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参军杀敌、获得无上荣誉的可能性估计过高。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他们付出的劳动较之于普通劳动更大。但是他们获得的以薪资形式出现的劳动报酬却未必比普通劳动者要高,这是因为职业带来的荣誉感在劳动报酬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资本用于不同的途径,所获得的利润率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收益的确定性与否影响着普通利润率的变化。相对而言,国易的收益稳定性是比国内贸易的稳定性要强的。而在国易中,一个部门的收益稳定性较之于另一个部门也是有高有低的。举个例子,在次工业时期,对牙买加的贸易稳定性就高于对北美贸易。稳定性换个说法就是危险程度或者冒险程度不同,通常来讲,普通利润率是随着稳定性的下降也就是危险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的。但是二者变化的幅度和程度并不是成严格的正比例的。高意味着高回报和高利润,曾经危险的事业要算是秘密输入,在冒险获得成功时,其获得的利润是极为丰厚的,但不可否认,失败的可能一旦成为现实而且很可能向现实转化。那么也会导致一败涂地的破产。对于成功的奢望,驱使冒险家去做这种危险生意,危险就意味着有时候的利润甚至都不足以填补冒险失败后带来的损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普通收益足够提供这些。那么,这些行业更为常见的破产危险较之其他行业也就不那么凸显了。
内容提要
《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惊世之作书中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
本书被誉为“部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经济学的百科全书”、 “西方经济学圣经“
这是一次令人惊喜的阅读体验。我曾尝试阅读《国富论》的原著,但常常因为语言风格和概念的晦涩而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以“图解”的形式,将亚当·斯密那些经典而又复杂的经济学理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易懂度呈现出来。例如,书中关于“比较优势”的阐释,通过几个简单的图表,就将一个国家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自己擅长生产的商品,同时进口自己不擅长生产的商品,从而获得整体利益最大化的道理解释得明明白白。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令人赞叹。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因此而丢失理论的核心精髓。在图解的引导下,我们能够更轻松地理解“价格如何形成”、“利润的来源”、“重商主义的弊端”等议题。读这本书,我不再是单纯的记忆理论,而是真正地理解了它们背后的逻辑和意义。它让我看到,经济学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书中的许多观点,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关于保护主义的讨论,让我对当前的一些贸易摩擦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因为它成功地将一本经典著作“现代化”了。我曾经尝试阅读《国富论》的其他版本,但总是被厚重的文字和深奥的哲学所困扰。而这本《图解国富论》则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亚当·斯密的核心思想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市场失灵”的章节,用形象的比喻和图示,解释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并不能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而这为理解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它并没有回避《国富论》中可能存在的争议点,而是用一种更客观、更具启发性的方式进行解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财富的真正源泉”时,反复强调劳动和生产力,这与当下一些过度追求金融和虚拟经济的思潮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经济学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智慧。它教会我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经济问题,如何去辨别那些被包装起来的经济“神话”,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评分拿到这本《图解国富论》,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是一本“有温度”的经济学著作。在阅读市面上其他版本时,常常会感到一种遥远的学术距离感,仿佛那些理论只存在于象牙塔中。但这本书不同,它用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将亚当·斯密的思想拉近了普通读者。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劳动分工”的深入剖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解,描绘了一个小小的制针厂如何因为精细的分工,产量成倍提升。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努力,汇聚起来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书中不仅仅是罗列理论,更是在讲述道理,讲述那些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兴衰的朴素道理。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亚当·斯密在耳边低语,他并非高高在上的经济学家,而是真正关心人民福祉的智者。他对于自由贸易的倡导,对于政府不干预经济的劝诫,在如今看来依然具有警示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并非是冰冷的数据和复杂的公式,而是关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最基本逻辑。它教会我如何更理性地看待消费,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的力量,甚至是如何思考国家政策的潜在影响。
评分这本书我已经断断续续读了快一个月了,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开启了一段新的探索旅程。刚开始只是被“图解”这两个字吸引,想着或许能用更直观的方式理解亚当·斯密那些深刻却又有些晦涩的理论。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些精美的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巧妙地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具象化,比如描绘市场供需如何形成价格,或者不同分工合作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都用生动形象的图示展现出来,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也能窥见其精髓。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牺牲内容的深度。作者在图解的基础上,对《国富论》原文进行了精炼的阐释,保留了核心思想,同时用现代的语言重新包装,使得阅读体验非常顺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解释,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个人逐利行为如何无意中促进了社会整体利益的增长,这其中的逻辑链条,在其他版本的解读中往往不容易理解得这么透彻。每一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停下来思考,试着将书中的理论联系到我身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比如商品价格的波动,或者某个行业的兴衰。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帮助我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指南。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设计非常用心。我一直对经济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国富论》这样奠基性的著作,内容太过庞杂,不易消化。这本书采用“图解”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资本积累”时,用生动形象的图例展示了投资、储蓄和生产扩张之间的良性循环。这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的财富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无数个微小的经济行为的累积。书中对于“地租”和“工资”的分析,也用表格和图示的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分析变得更加直观。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模模糊糊的印象,而是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如何去理解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市场行为背后的内在规律。对于想要真正理解“富国强民”的底层逻辑,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