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依據銘刻資料,並結閤文獻,采用“自下而上”的視角分析五六世紀高僧大德與知識階層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試圖弄清他們如何接受佛教、接受瞭什麼,進而探討佛教對普通民眾的思想與行為産生何種影響。
##看得齣來侯旭東在造像記這塊專研很深,最起碼資料詳實,基本能找到想要的東西。不過書裏很多都是資料的排列組閤,簡單歸納,簡略分析。但對我來說,畢竟第一次接觸這麼多造像記,十分新奇,得以窺見早期佛教傳入中國時人們的精神世界,最吸引人的一章就是發願文。或許在科學主義者,唯物主義者看來,虛幻縹緲的宗教總是原罪,可如果不是有佛教允諾的那個淨土存在,我無法想象中古時代的人們如何在艱苦的命運中掙紮突破。畢竟從東漢末年到隋統一,整整四百年的動亂分裂,南北混戰,平均一年一次的戰爭。北朝民眾尚且可以造像興福,祈求佛祖護佑,不墜三途,永離八難,求個心靈慰藉。現在呢?大流行過後這兩年,在可預見越來越糟的世道裏,人們消費、投資、生育、以及對未來的信心在不斷消磨,而精神如空中樓閣般,動輒就要坍圮。這該求哪尊神佛呢?
評分##早年間博論,基本上還是實打實的實證型文章,整理材料和分析材料做的中規中矩,但是對於一些重要的問題並沒有給齣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比如造像記反映齣來的信仰問題,後來嚮哪個方嚮發展瞭?造像的位置及規模大小、精緻程度和造像記內容有沒有關係?為什麼隻有佛教的造像記流傳到瞭今天?
評分定價是亮點
評分##這版真貴!論佛教持戒實踐之不能推行,頗有發聵之感
評分##按說這本書最大特點是它的材料…而我隻有能力和耐心去看他的結論。 修訂版價格太貴瞭…
評分##3、這本和18年齣版的《佛陀相佑——造像記所見北朝民眾信仰》是同一本。但因為標題的修改差點誤以為是兩本書。 侯老師的理論視野和分析方法非常有深度,讀之十分受教
評分##世紀之交侯旭東能寫齣這樣的課題實在是厲害,本書以北朝北方民眾佛教信仰及造像記關係為研究對象,用的卻是現代社會學、統計學的方法。能關注到“造像記”、“應驗記”等因“俗”而不被曆代學者重視的材料,但這些材料卻有著大量的樣本數,且與新史學所重視的“民眾”概念密不可分,故適閤引入現代社會學的研究法。之前看過一個侯旭東的訪談,他看書極其廣博,研究思路也很靈活,不得不佩服此公。
評分##在zlibrary看到,原來是93年侯老師的博論。剛開始沒細看以為是造像的分析,後來發現是造像記的研究,通過民間的造像記來看北方區域的佛教信仰,沒有涉及塑像、圖式等物質文化方麵的東西。也許是因為造像記保存的比塑像更多更完整吧。
評分定價是亮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