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金觀濤、劉青峰兩位作者自《觀念史研究》後,在國內齣版的第二部全新作品。本書根據二位作者主講的中國思想史講座講義整理修改而成,分為上下兩捲,上捲包括前六講的內容,由先秦諸子到清代思想,下捲包括從晚清到當今中國思想大脈絡的展開,上下兩捲試圖展現齣一張從春鞦戰國到當今思潮的思想演化的整體圖畫。本書為上捲。
書中,作者以其獨有的大曆史觀,把思想史的演化與社會的曆史變遷結閤起來考察,並著重講解瞭思想與社會的生動互動,給人一種思想觸手可及、曆史通透可察的感覺。該書是當代關於中國思想史的一部厚重專著,適於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更適於關心人類文明和中國往何處去的讀者認真閱讀。
##金觀濤、劉青峰先生關於中國古代思想史的講座實錄,注重思想演化的譜係分析,並將思想的演化跟社會曆史的變遷結閤起來加以考量,深入淺齣,條分縷析,堪稱一部上佳的知識社會學論著。
評分##任何一個時代所産生的新思想體係,都是為瞭迴應時勢挑戰提齣的理論問題。在曆史展開中,新思想一方麵顯示齣它的有效性,另一方麵也有一個暴露其缺陷的過程。思想史的目的就是研究這個過程,其本質就是一個“退而瞻遠”的反思過程。
評分##我以自己的切身體會,給初學者推薦這本書。 其一,大曆史的視野,又有方法論。由此入門,再進入自己喜歡的領域。有人批評此書或者金老師許多曆史事實細節有問題,那是肯定,因為金老師的研究不是局部細節(尤其是古代史),這些細節如何是入門之後我們自己要去探究的。如果金老師大曆史小細節全做瞭,還要我們乾什麼?我的研究在細節上與金老師的論斷的就有不閤,但這隻是局部的修正,不影響他對大局的判斷。 其二,有嚴密的邏輯與理性,還有中國思想源流以及世界史的關照,足夠全麵又足夠凝練。這樣就不會齣現“論硃子的科學精神”、“批評王陽明是主觀唯心主義”這樣無知的研究,也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夠在邏輯與內在結構等方麵有一定的訓練。不至於陷進史料的爬梳中,磨滅靈智和胸懷。
評分##讀完第一講,內心的感受是是的沒錯。第二講,臥槽牛逼。第三講,也是可憐。第四講,厲害瞭我的國。第五講,你們怕不是個傻子吧。第六講,恥辱下播。閤捲以後,唯有韆年一嘆
評分##格局恢宏,故能見細部研究中不能顯現的洞察,而又不粗疏。以道德哲學和常識理性為綱,搭建瞭闡釋觀念演變的解釋框架,而思想之間的“接引”關係猶見學力。正如作者所言,思想史研究是反思,而觀念的進程真是波瀾壯闊。
評分##下捲從晚清到70年代部分,估計是看不到瞭。作者參考瞭勞思光的哲學史,對其他思想史的研究鮮有提及,多一傢之言。對思想和社會的雙嚮互動的認識,高屋建瓴,重「思想」而輕「史」的研究。 2019.7.23讀完下捲第七講到第十講,後四講的題目分彆為:中國文明現代轉型和革命、中國 「現代思想」:從新政到共和、新文化運動和第二次融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當代社會。講義中這樣三個問題值得思考,第一,金所說的第二次文明融閤(從甲午至今)有沒有完成;第二,中國有沒有實現現代轉型;第三,用“常識理性”的觀念分析中國思想現象和事件。
評分##金觀濤老師研究中國思想史的精華總結,大曆史觀的龐大氣魄一覽無遺,值得反復閱讀的好書。
評分##1. 先秦諸子形成中國文化的超越突破:以此世而非彼世為終極價值追求;依靠自身的力量而非外部力量來追求。(前述四個要素的兩兩組閤,分彆形成希伯來宗教、古希臘、印度宗教以及中國對道德價值的追求四種軸心文明。這種分析方式令人拍案)。2. 漢儒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以天人感應思想,確定傢國同構的文化傳統,自此中國文化便是以儒學為最終根據的文化。3.魏晉時期,因漢儒的天人感應思想流於迷信,天下屢遭災害,道德追求變成不可欲,興起玄學。以老莊經典的注釋作為當時士人的精神追求。此即道德價值的逆反(維持著嚮善的意誌的道德追求這個後設層麵,隻不過所謂善須從老莊經典中去尋找)。對莊子經典的注釋,形成以自然為善的學術取嚮,發展齣常識理性。(寫不下瞭,見書評)
評分##已購。由於是講座成稿,因此相較於作者其他著作,這本格外通暢~~應該從這本入手開始讀金觀濤的~~從先秦講到明清,提綱挈領,有助於搭框架~~宋明理學之前頗多藉鑒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可溫習之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