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沟通心理学
作者:李群锋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554609552
印张:15
开本:16
定价:38.00元
印刷日期:2017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上架建议: 子教育·心理学
编辑推荐
1.如何把话说得一句顶一万句,跟孩子聊得来?
赢得孩子的心是跟孩子愉快沟通的前提。了解孩子的性格,读懂孩子的心理, “一停二看三听”,择机选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和问答技巧,跟孩子任何时候都能有话聊!
2. 你让遛狗,孩子非要捉鸡,怎么办?
孩子对着干是因为他对大人的要求有抵触情绪。不给孩子较劲的五大建议:一、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二、借助视觉信号;三、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四重视孩子的话;五、给孩子留时间,耐性等待反馈 。
3. 如何让孩子不对你的话选择性“失聪”?
孩子对大人说的话置若罔闻,随便敷衍或采取“忽视”的态度时,要认真分析孩子选择性失聪的原因:他是在自我保护,为了获得更多关注,还是消极对抗,或者对某件事太投入? 此时,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飙、不迁就、不强迫、不贬低。提高说话质量,减少唠叨数量;戒掉标签性语言,变命令为建议;简短明晰地分析利弊,给出选择项让孩子决定。
5.如何改变冷冻的子关系?
同理孩子的内在与需求,看到孩子的成长,父母要成为吸纳孩子心里话的“海绵体”,给孩子创造一个对等的、宽松的、畅通的倾诉环境,与他们建立一种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
内容简介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长发现孩子不仅不像之前那么 ,而且身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并不是孩子越长大问题越多,而是父母越来越多地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导致出现了无法沟通或“沟而不通”的教育局面。
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的行为可以看成是“木”,心理可以看成是“林”,而子沟通则可以看成是“森”。家长之所以会觉得孩子问题多,大多数是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观念在作祟。家长只有发现孩子诸多行为背后的“心灵之钥”,才能打开通往子沟通这片“森林”的秘密通道。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找到适合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才能使子沟通变得顺畅无阻。为了使父母能与孩子更好地沟通,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列举了情感式、同理心式、正向式、引导式等多种沟通方式,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沟通方式的方法,帮助父母有效解决子沟通的难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
李群锋:群峰教育圣贤国学院国学讲师,群峰国际教育品牌创始人、幼儿园自动化运转。出版有《边宠边吼育英才》《好的教养在西点》《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性格心理学》等多部儿童教育畅销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在线试读
运用反馈式倾听,说出孩子的内心感受
跟孩子好好说话,要先从好好倾听孩子说话开始。而一个好的倾听者,则需要善用反馈式倾听。什么是反馈式倾听?怎样做到反馈式倾听呢?让我们来看下面的案例。
一个孩子从小广场上气鼓鼓地走到家长身边来。
孩子:“我再也不想和明明玩了,他拿着我的玩具却和其他小朋友玩, 我自己都没得玩了。”
家长一:“哎,那以后别和他玩了,和其他小朋友玩。自己在家里玩也好啊!”
家长二:“明明拿着你的玩具却不和你玩,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你感到很伤心,对不对?你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对吗?”
所谓反馈式倾听,就是认真倾听孩子的观点后,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再向孩子求证,进一步了解孩子隐藏的感受,从而帮助孩子合理、积极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反馈式倾听的关键在于对孩子的内心感受而非外在行为做出反应。
反馈式倾听要求家长对孩子做出有效的询问。一般来说,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过程大都是由父母主导的。所以在谈话交流中,为了能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在短的时间里获得多的信息,有效地控制谈话的方向,家长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所有表达,并且穿插着提出一些有效的询问。询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放式询问,一种是封闭式询问。可以明显地看出,上述案例中家长二运用的是开放式询问。开放式询问是反馈式倾听主要的形式。
反馈式倾听需要父母具备非常敏锐的心理感受,并且具备表达这些感受的能力。反馈式倾听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话被听进去了,并且受到鼓励,从而继续讲下去。反馈式倾听可以拆分成以下三个步骤。
1.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要求父母杜绝平时说话的坏习惯,比如,着急否定孩子,打断孩子说话,一边做事情一边听孩子说话,这些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父母一定要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注视着孩子,用心倾听他表达自己的心声,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说吧,我在听”。
2.听出孩子话语中所传达的感受
父母不仅要倾听孩子说了些什么,还要揣摩他内心真实的感觉是什么,并且进行必要的确认。即在听孩子说完话以后,要迅速地想一想:“我的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感受呢?”然后在心里组织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出孩子的感受。
3.说出你所听到的感受
父母要把自己当作孩子的一面镜子,要在倾听孩子之后,再对孩子的感受进行重述,同时还要说出你认为引起这种感受的原因。但要注意,确认的时候,一定要用关心、猜测的口吻。如果是反问语气,听起来就不像是“核对”,而是指责了。
“我知道你很生气,因为丽丽撕坏了你娃娃的衣服。”这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并让他知道拥有这些感受是很正常的。
“我知道你非常害怕,不过还是不行,你必须去医院看医生,要不然就会越来越严重。”要注意,永远要先对孩子的感受进行回应,然后再将原因告知孩子,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一些。
“我知道你很高兴,我也很想听你说说幼儿园的事情。不过妈妈需要先打一个 话。等妈妈打完 话后,你再告诉我行吗?”显然,这样的反馈式倾听,会比“你怎么这么多事呢,真烦”这种简单、粗暴的回应更能加强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意愿。
有些家长认为,反馈式倾听的目的还是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指令, 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其实,并非如此。反馈式倾听的重点是在强调家长注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根据主观经验来与孩子进行对话。也许有的家长不能熟练使用这种谈话技巧,不必心急,多尝试。“狗狗生病了,你很难过,是不是?你要知道狗狗和人一样,也会生病,也要去看医生。”“你和小丽一起玩很开心,是不是?等我们回家睡一觉,明天再找她来玩,好不好?”多利用开放式的询问法,你的反馈式倾听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然,然后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来使用反馈式倾听。
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行为心理学 | 作者:李群锋 |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
定价 :35.00元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
页数:220 | 包装:平装 | ISBN:9787554606926 |
推荐一:读懂孩子的行为模式,理解并规范孩子的行为。
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更多地在于怎样理解孩子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据国内的调查结果表明,30%左右的城市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25%以上的儿童有各类情绪问题。家长对存在的问题虽感到困扰,但不能及时重视,采取积极措施。
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的家庭教育方法,关注并学习《儿童行为心理学》中的方法,你就能培育出健康的孩子。
推荐二:熊孩子出没,怎么破?
《儿童行为心理学》收录了儿童常见的各种“怪”行为,是一本儿童行为速查手册。你是否读懂了它?口吐泡泡,反复扔东西,跑来跑去,停不下来,黏着妈妈,张口就咬人,偷看大人洗澡,和大人抢抢电话接……遇到孩子的此类问题时,你是不是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解?
准确读懂孩子的怪异行为,就能化解他心中的小小反抗。
推荐三:给足孩子心理营养,他才能健康成长。
跟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年龄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如果他没有得到心理营养的满足,那么他这一生,大概会要寻寻觅觅,直到他能够寻满那个缺失的心理营养为止。
当看到我们的孩子行为古怪时,那表示孩子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他自己的情绪。
父母的认同才是对孩子大的鼓励,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帮助孩子处理心理情绪,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目录
前言 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Part1 啼哭——宝宝向父母表达意愿的特殊“语言”
哭声抑扬顿挫——宝宝在做运动
读懂宝宝需求性啼哭,回应才更有针对性
仔细分辨宝宝病理性啼哭很重要
傍晚大哭伴随惊声尖叫——新生儿肠绞痛
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小儿夜啼
陌生人一抱就大哭——宝宝开始认生了
一旦和妈妈分开就号啕大哭——分离焦虑
跌倒后,越哄哭得越厉害——紧张害怕性啼哭
Part2 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宝宝的心事用“脸”说
解读藏在宝宝微笑中的秘密
眼睛是表达多意义的器官
宝宝吐泡泡,在传达什么呢
手部小动作也能体现“大心事”
反复扔东西——不断体现学到的新本领
喜欢走高低不平的地方——行走敏感期到来了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Part3 了解孩子的怪异举止,正确解读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宝宝有根“蜜手指”
孩子总是黏着妈妈,父母要理解
随口咬人,并非是恶意攻击
伸手打人——只是想引起注意
孩子恋物——从“完全依恋”走向“完全独立”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肛欲期
玩弄生殖器其实很正常
孩子喜欢偷看大人洗澡——性意识开始萌芽
交换——孩子人际关系的开端
喜欢接电话的小家伙
Part4 关爱孩子的心,轻松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用餐好习惯从幼儿做起
让孩子学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
家有“小小电视迷”
教孩子跟“小磨蹭”说拜拜
孩子不再“马大哈”
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只是喜欢不是偷
宝宝热爱有秩序的生活——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别让尿床伤了孩子
Part5 处理好“糟糕”行为,妈妈从此不会再头疼
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胡乱涂鸦——孩子原始的创造活动
家里有个“破坏大王”
我家孩子是个“人来疯”
和小朋友打架——自我意识正在发展
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希望获得心理满足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嫉妒——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外在表现
孩子总爱插话并不是故意的
Part6 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小嘴里面藏有大乾坤
“妈妈,我从哪里来?”
喜欢说“不”——反抗期来了
爱说狠话——诅咒敏感期来了
别给孩子贴上“说谎”的标签
孩子爱告状——依赖心理的表现
不停地问“为什么”
“我要和爸爸(妈妈)结婚!”
附录 搞懂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爱他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称职父母应该知道的那些心理学规律
婴儿抚触:源于心灵的安抚和交流
内容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开心大笑;而有时候,却又会放声大哭起来。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而有时候,孩子却又会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地玩着什么……
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其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书列举了一些宝宝比较常见的行为举止,并且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了分析与讲解。深奥的理论摇身一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小问题,深入浅出,为父母指出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径。
作者简介
李群峰,群峰教育圣贤国学院国学讲师,群峰国际教育品牌创始人。出版有《边宠边吼育英才》《好的教养在西点》《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等深受读者喜爱的畅销图书。
在线试读
随口咬人,并非是恶意攻击
中午刚吃完饭,2岁的小男孩伟伟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伟伟满脸歉意和恐惧,语无伦次地为自己辩解,说是为一个玩具吵了起来,然后就用牙齿咬了明明。
妈妈觉得有点奇怪,伟伟是一个很乖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平时没发现他有侵犯性行为,为什么会咬小朋友呢?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后,妈妈突然想起,前几天曾发现伟伟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当时妈妈还以为他是无聊,就阻止了他。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咬人、啃桌子。
相信很多家长都碰到过伟伟出现的咬人、啃东西的情况,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呢?
一般来说,孩子咬人主要包括这几种情况:,长牙时牙龈又痒又痛,孩子会咬人;第 二,孩子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为了发泄情绪会咬人;第三,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而出现的补偿性反应。所以说,孩子咬人并没有什么恶意,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学坏了,因为这是他无意中用口、牙齿去认识事物,与故意用牙齿去攻击别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当孩子出现咬人行为时,应该怎么做呢?
1.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
在孩子咬人的那段时间,父母要尽量满足他口腔味觉和触觉的发展需要。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软硬不同的食物,或者准备一些能够咬或尝的东西,让孩子尽情去感受。
2.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
对于孩子咬人,是因为他正处于长牙齿的时期,牙床会感觉很痒这种情况,父母应该给他提供一些比较硬的食物让他练习咀嚼,例如磨牙棒或者磨牙饼干。不用担心孩子嚼不烂或者万一卡住怎么办,孩子的咀嚼能力是很强的,常常也会嚼了吐出,然后放进嘴里再嚼,偶尔被卡住他也会自我调整。这样一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咬人现象的发生。
3.不要训斥和打骂孩子
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爱咬人是因为正处在口腔敏感期,因此,当一两岁的孩子咬人时,父母常会不问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甚至用手打孩子的嘴巴。有这样一位妈妈,她1岁半的宝宝在她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咬了她一口,结果妈妈一声嚎叫,孩子一下子被这种声音吓坏了,哇哇哭起来。但是,这位妈妈还不算完,指着孩子的鼻子说:“再咬,再咬我就把你的牙敲掉!”一副恶狠狠的样子。孩子还小,还没有完全的自控能力,他也许是想对妈妈表示好感,但一不注意就咬下去了。可妈妈并不了解这些,而是对孩子一副凶巴巴的表情。这种巨大的转变让孩子接受不了,很可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所以,父母一定要以此为戒,切不可训斥孩子,打骂孩子。可以这样对他说:“这样咬妈妈不是爱妈妈的表现,反而会把妈妈咬疼,妈妈会生气的。”并且把把被他咬伤的地方给他看,激发他的同情心。
另外,孩子咬妈妈时,妈妈要尽量控制不出声,要不孩子会觉得咬妈妈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会导致孩子就会分不清是非。因此,妈妈要恰当地引导他,并且告诉他咬人是不对的。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孩子咬人这一行为,父母千万不能不闻不问。如果孩子养成了咬人的习惯,那后果将会非常严重。要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耐心地慢慢指导。因为孩子这个时候还没有很强的记忆力,父母要坚持不懈地提醒他不能咬人,相信在父母的坚持下,孩子的这种行为一定能够得到改正。
孩子喜欢偷看大人洗澡——性意识开始萌芽
近,一位妈妈感到很苦恼,因为她2岁半的儿子总想看家人洗澡。这位妈妈担心孩子看过大人的身体后会容易学坏,所以坚决不让看,结果导致孩子大哭大闹。后来,当家人洗澡时,孩子就会趴在门缝处往里面看。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这位妈妈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教育才好。
孩子对人体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当这种好奇心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类似偷窥的行为。面对这种行为,家长往往以成年人的心理去思考问题,把这件事同肮脏、心理不健康、流氓等词句划上等号。其实,孩子这样的行为是很自然的反应,他们有这种好奇心。
对于孩子“偷窥”大人洗澡的行为,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列出三种典型的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一:“坏小子,这么大点儿,就不学好了啊!”妈妈揪着儿子的耳朵,边打他的屁股边大吼,“让你不学好!让你不学好……”
“没有,我没有……”儿子反抗着。
处理方式二:妈妈虽然发现了儿子的举动,但不动声色。冲完凉后,回到客厅,一边擦头发,一边对爸爸说:“浴室的门应该修修了,我在里面都能看到外面了。”妈妈说话的声音很大,好像是故意要说给儿子听的。
反应处理三:妈妈匆匆地洗完澡,到书房找了一本关于人体的画册。然后指着画册上的人体图对儿子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爸爸是男人,妈妈是女人……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互相尊重,不能偷看别人,那是隐私……”
处理方式一中的妈妈在发现孩子的行为时,大惊小怪,反应激烈,把孩子的行为定性为不学好。挨了打的孩子,虽然可能因此明白了这样做不好,但究竟为何不好,却毫不知情。不过,有一点却印在了他的心里,即那种好奇是罪恶的。这位妈妈的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令孩子的性心理产生扭曲。
处理方式二中的妈妈,虽然没有打骂孩子,但她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不但不能使孩子得到正确的认识,还会使其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潜意识中,孩子那种想弄清楚的好奇心会越来越浓。
处理方式三中的妈妈拿一本关于人体的画册给孩子讲解的做法是正确的。她把男性、女性的人体结构作为正常的知识讲解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男性和女性的身体并不神秘。需要注意的是,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这属于别人的隐私,所以不应该偷看别人。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只有处理方式三中的妈妈的做法是正确可取的。随着孩子天地长大,他们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孩子对两性的好奇,是孩子对众多事物好奇中的一种。这时候的他们对人体感到好奇,迫切地想要知道人体到底长什么样子,男性的女性的身体为什么长得不一样。由于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他只是想通过“观察”这个渠道来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这其实并没有什么,所以家长不必把它看成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只要把正确的知识,以平静的表现方式教给他,他也就能以平静的心态接受了。
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上,父母永远都是好直接的老师。越是禁忌越是执着,这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给他看,恐怕他会每次都守在卫生间门口要等着看爸爸妈妈洗澡了。因此,当孩子想要看爸爸妈妈洗澡时,那就索性让他尽情地看。其实,孩子的这种好奇并不会持续很久,只要满足了好奇心,日后你要他看他都不看了。
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性格心理学
作者:李群锋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ISBN:9787554608814
开本:16
定价:35.00
上架建议:子教育·心理学
━━━━━━━━━━━━━━━━━━━━━━━━━━━━━━
判断孩子的性格类型,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性格特点的家庭教育畅销作品。育儿教育专家李群锋结合经典案例,对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行为分析”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家长朋友们提供孩子性格培养的好方法。
编辑推荐:
━━━━━━━━━━━━━━━━━━━━━━━━━━━━━━
1、《儿童行为心理学》作者又一力作,为广大家长破译孩子性格密码
儿童性格心理学理论、李群锋老师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生动真实的生活案例分析,总结出简单易行的儿童性格培养方法。
2、你知道你家的孩子属于哪种性格吗?
是否愿意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是不是总喜欢一个人玩?凡是都得他说了算?做什么事磨磨蹭蹭……专业的性格测试,让你轻松了解到孩子的性格类型。
3、孩子性格大不同,培养方式不同
“红色孩子”热情似火易闯祸,“蓝色孩子”心思细密极敏感,“黄色孩子”活泼叛逆爱指导,“绿色孩子”缺乏勇气很友好,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性格,每一种性格也都尤其特有的优缺点。《儿童性格心理学》教你有效欣赏孩子性格中的美好,纠正孩子性格弊端的小妙招。
4、性格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的?
不!孩子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大多部分还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在孩子后天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孩子的天性,用正当的爱和聪慧的技巧陪伴孩子成长。遇见好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5、精美的配图,轻松的图解,吸引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
准备看,希望对孩子教育会起到帮助吧。
评分还不错,特价值得买来学习
评分准备看,希望对孩子教育会起到帮助吧。
评分挺好的 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一本 收获不大 但是还是有 言简意赅
评分五本书两次快递才收到,书本质量一般吧
评分好书,对于了解孩子很有帮助
评分五本书两次快递才收到,书本质量一般吧
评分正在看沟通心理学。感觉不错。里面针对每种情况有案例。比较实用。
评分很全面的育儿指导,细细看看,应该很有收获。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