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拼贴画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技术 艺术绘画治疗 画树识人 性格分析

2本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拼贴画心理疗法 心理治疗技术 艺术绘画治疗 画树识人 性格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吉沅洪,森谷宽之 著
图书标签:
  • 树木人格投射
  • 绘画心理治疗
  • 艺术疗法
  • 性格分析
  • 心理测试
  • 画树识人
  • 拼贴画疗法
  • 心理治疗技术
  • 人格心理学
  • 自我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南弘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4076
商品编码:25747991204
包装:平装
开本:16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    48.0元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9月1日)

丛书名: 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

平装: 36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条形码: 9787229124076

商品尺寸: 22.6 x 16 x 2.6 cm

商品重量: 540 g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一本跨文化心理咨询技术理论原创作品。作者吉沅洪教授,是拥有中国本土文化背景和日本心理学受训背景的跨文化心理治疗专家。全书以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系统而前沿地介绍用树木投射法进行人格测试的理论基础、最新研究进展、具体测试和治疗方法,并侧重于测试材料、提示语、测试系统的解释等测试的具体实施技法的介绍,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大量图示,让读者详细地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著以大量引进欧美日理论专著为主,少有能够反哺国外的优秀理论作品。《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国内优秀原创心理学专著。该书曾于2007年、201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版、2版,是一部经受了市场检验的心理学专著,其在心理治疗专业领域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本书适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业人员及研究者、学生,对跨文化心理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也适合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拼贴画心理疗法    42.0元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9月1日)

丛书名: 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

平装: 22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条形码: 9787229124274

商品尺寸: 22.6 x 16 x 2 cm

商品重量: 440 g

《拼贴画心理疗法》是我国首次正式引进出版的有关“拼贴画心理疗法”(collage therapy)的理论专著。该书有日本拼贴画心理疗法创始人森谷宽之教授所撰写。全书共分两卷七章,分别介绍了拼贴画心理疗法的起源、理论背景和拼贴画心理疗法的操作步骤、作品的解释方法、评价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咨询案例。非常适合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和学生阅读。也适合从事人才测评等相关专业的读者阅读。

………………………………………………………………………………………………………………………………………………

编辑推荐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班)》畅销十年 升级新版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自2007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年。十年间,该技法在中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它已告别了“新技法”的标签。值此出版十周年之际,重新修订推出的作品,有一些“新内容”和大家分享:

1.提供新的理解视角

从系统性的、整体的角度来欣赏并理解“一棵树”。

2.传递新的应用视角

从发展性的、积极的角度来欣赏并植育“一棵树”。

3.分享新的研究视角

从本土化的、延展的角度来推进并研究“一棵树”。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畅销心理咨询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全新第3版。该书出版十年,累积印刷十次,可见其社会影响力之大。

作者简介

(日本)吉沅洪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日本立命馆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投射心理测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和跨文化临床心理学。出版有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和译著《风景构成法》等。

目录

第3 版序——十年回首,重新认识“一棵树” / 1

第2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的便捷与高效/ 1

第1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开启中国化/ 1

第1章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1

第1节本书采用的方法/ 2

第二节投射法的展望/ 3

第三节整体统合/ 6

第四节绘画法的优点/ 12

第五节作为理想绘画主题的“树” / 13

第六节树木画测试/ 16

第七节HTP 测试/ 24

第八节变法/ 30

第二章测试的整体设计及其解释系统/ 38

第1节材料、指导语/ 38

第二节树木—人格测试的解释系统/ 42

第三章空间与树/ 45

第1节画纸的空间区分/ 45

第二节画纸上的位置和树木的尺寸/ 57

第三节倾斜的方向/ 72

第四节树木三个部分的均衡/ 76

第四章树的类型/ 80

第1节树木的整体构造和基调的性质/ 80

第二节种类所决定的树木形态/ 85

第五章笔画和线条的性质/ 112

第六章树的部分/ 117

第1节树冠、树枝/ 117

第二节树干/ 148

第三节树根/ 164

第四节地面/ 172

第七章特殊标记及其他/ 181

第1节阴影/ 181

第二节特殊标记/ 190

第三节附加性记号/ 221

第四节风景/ 229

第五节两棵以上的树/ 232

第八章成套测试和实例/ 237

第1节成套测试/ 237

第二节成套测试的实例/ 241

附录/ 258

文化和神经症症状关系的日中比较研究/ 258

木景疗法/ 267

从树木—人格测试来理解老年人心理/ 276

树木—人格测试问题特征指标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292

大学生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信效度分析/ 301

Jung 空间象征图式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验证研究/ 310

树木—人格测试及其变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运用/ 322

参考文献/ 337

封面故事/ 342

………………………………………………………………………………………………………………………………………………

编辑推荐

《拼贴画心理疗法》一书中,有很多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 ,便捷安全的解释方法

“拼贴画心理疗法”是森谷宽之教授结合美术拼贴画的艺术价值和箱庭疗法的操作经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技术。它的形式十分有趣:只需剪下图画、照片或文字,粘贴到底纸上,即完成了作品。这是一种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段、精神状态的来访者的安全、便利、实用的操作方法。

作者简介

(日本)森谷宽之

日本京都大学教育学博士、临床心理士、京都文教大学临床心理学部教授、日本拼贴画心理疗法学会理事长、日本艺术疗法学会理事。荣获日本艺术疗法学会成就奖、日本艺术疗法学会奖。

日本九分割统合绘画法、拼贴画心理疗法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抽动症的心理疗法》《拼贴画心理疗法入门》《儿童艺术疗法》《临床心理学》《拼贴画心理治疗实践》。

译者:(日本)吉沅洪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日本立命馆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投射心理测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和跨文化临床心理学。出版有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和译著《风景构成法》等。

目录

中文版序/ 1

序/ 1

第1卷拼贴画心理疗法的由来

第1章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开发过程/ 3

第1节研究开发的制作动机——需要是发明之母/ 3

第二节构思,假说,突破/ 5

第三节面向心理临床实践出现的各种技术性难题/ 10

第四节确认效果——心理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11

第五节理论化/ 12

第六节最初的公开报告/ 12

第二章拼贴画心理疗法的构想及其理论背景/ 18

第1节卡尔夫的《卡尔夫沙盘疗法》/ 19

第二节《箱庭疗法入门》中的“箱庭疗法”/ 21

第三节《托普斯的知》中的“箱庭疗法”/ 22

第四节森谷的“构想”——“现成品(Ready-Made)的组合”的意义/ 25

第五节从艺术到艺术疗法(心理疗法)/ 26

第六节所谓“疗法”/ 46

第七节来访者创造的拼贴画/ 50

第八节总结——拼贴画的复数坐标轴/ 52

第三章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发展历程/ 56

第1节箱庭疗法和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历史年表/ 56

第二节研究背景——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前期研究/ 65

第三节日本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初期文献/ 67

第四节海外的初期文献/ 68

第五节《杂志?照片?拼贴画》(Magazine Photo Collage)/ 73

第六节解题——MPC 法和拼贴画心理疗法/ 74

第七节拼贴画心理疗法研究的发展/ 80

第二卷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应用

第四章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应用方法/ 87

第1节制作步骤/ 87

第二节制作前的准备/ 89

第三节裁剪素材的准备方法/ 91

第四节收集剪切素材的方法/ 94

第五节应该收集哪些素材/ 95

第六节拼贴画制作中的态度/ 102

第七节拼贴画制作后/ 105

第八节团体中的制作实习/ 105

第九节各种各样的研究/ 108

第五章拼贴画心理疗法的评估/ 111

第1节箱庭疗法的评估及其思考/ 112

第二节评估的基本思路/ 114

第三节作品的评估——各种各样的判断标准/ 121

第四节有关判断标准的意义/ 123

第五节根据主题的评估/ 131

第六节症状的评估/ 131

第六章拼贴画作品以及心理发展课题的主题/ 132

第1节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概要/ 132

第二节拼贴画作品的发展变化——从统计调查的数据

来看/ 138

第三节小学生的拼贴画作品/ 142

第四节青春期——中学生的拼贴画作品/ 149

第五节成年早期——20 岁组的拼贴画作品/ 155

第六节壮年期——成人期的拼贴画作品/ 159

第七节老年人的拼贴画作品/ 162

第八节总结:贯穿拼贴画作品中的“旅行”主题/ 163

第七章拼贴画心理疗法的实践/ 165

第1节不登校学生的拼贴画心理疗法个案/ 166

第二节抑郁性神经症来访者的拼贴画心理疗法个案/ 176

第三节总结/ 185

译者注关于“不登校”的日本文化概念/ 186

参考文献/ 190

后记/ 214

译后记/ 216


探索内在的和谐:艺术疗愈的宁静之旅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独特的花园,内心深处蕴藏着丰富的色彩、形状和故事。然而,生活的压力、未解的心结,有时会让这片花园蒙上尘埃,阴影笼罩,难以显露其本来的生机与活力。当言语难以触及灵魂深处的柔软,当固有的思维模式成为阻碍成长的藩篱,我们是否渴望一种更温和、更具象的途径,去触碰、去理解、去疗愈那份内在的隐秘? 本书旨在为你开启一扇通往内在和谐的大门,通过一系列艺术疗愈的技法,引导你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自我,发现潜藏的能量,并重拾生活的平衡与喜悦。我们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邀请你踏上一段充满发现与创造的旅程,用双手与心灵的触碰,描绘出通往内心安宁的地图。 走进艺术疗愈的殿堂:何为艺术疗愈? 艺术疗愈,并非要求你成为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它是一种融合了艺术创作过程与心理学原理的治疗方法。在这里,颜料、纸张、黏土、拼贴材料,都将化身为我们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通过自由的创作,那些平时难以言说的情感、压抑的记忆、模糊的认知,得以通过具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看见”的过程本身就具有疗愈的力量。当我们得以将内心的混乱转化为可见的图像,我们便有了审视、理解和重塑的空间。 与传统的言语治疗不同,艺术疗愈绕过了大脑的理性分析,直接连接到潜意识层面。它允许我们以非评判的方式,自由地探索情感的细微之处,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直觉。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释放,一种将内在张力外化的过程。而完成的作品,则成为我们与自我对话的媒介,帮助我们理解自己行为模式背后的深层动机,识别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信念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找到疗愈与成长的契机。 第一扇窗:色彩与线条的低语——艺术创作中的自我揭示 本书将引导你体验多种艺术创作的形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将内心的奥秘缓缓揭开。 绘画与素描: 简单的线条勾勒,也能承载深厚的情感。无论是随性的涂鸦,还是有意识的创作,色彩的选择、笔触的力度、画面的构图,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你的心境。我们提供的练习,将引导你关注画面中的细节,例如,当你选择红色时,它代表的是热情还是愤怒?当你倾向于使用直线还是曲线时,这又暗示着怎样的内心状态?通过对这些视觉元素的解读,你将有机会深入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你的行为。 自由书写与故事创作: 艺术并非仅仅是视觉的表达。文字同样是强大的工具。我们鼓励你结合绘画,进行自由的书写,让你的故事随着色彩与线条一同流淌。也许是一段童年回忆的片段,也许是对未来某个场景的憧憬,又或是对当下某种感受的直白描述。这些文字的汇集,将帮助你构建更完整的叙事,理解你的个人成长轨迹,并从中发掘韧性与力量。 第二扇窗:拼贴的碎片与重塑——看见多元的自我 拼贴,是一种将不同元素巧妙组合的艺术形式。在心理疗愈的语境下,它更是探索我们内心多元化、碎片化自我的绝佳工具。 杂志剪报拼贴: 从琳琅满目的杂志中,选择那些触动你内心的图片、文字和色彩。不要带有任何预设的目的,只是跟随你的直觉。将这些碎片收集起来,然后,在画布或纸张上,自由地将它们组合。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所吸引的元素,往往反映了你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价值观,甚至是潜意识里的冲突。 主题拼贴: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主题引导,例如,“我的力量之源”、“我渴望的平静”、“内心深处的孩子”等等。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拼贴创作,能够帮助你更聚焦地探索特定的内心议题。例如,在“我的力量之源”的主题下,你可能会拼贴出象征勇气、智慧、爱与支持的图像,从而发现那些你可能忽略的内在资源。 破碎与整合: 拼贴的过程,也象征着我们对于自身不完美部分的接纳。我们并非要强求自己成为完美无瑕的个体,而是学会拥抱那些“破碎”的、不那么光鲜的部分。通过将这些碎片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我们学会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自己,并从中获得力量。 第三扇窗:象征与隐喻的解读——连接潜意识的语言 艺术创作不仅仅是“画”或“拼”的过程,更是一个解读象征与隐喻的旅程。 符号的意义: 在你的作品中,可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符号,例如,树木、房屋、河流、动物、人物等等。这些符号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心理学意义。例如,树木可能象征着生命力、成长、根基;河流可能代表着情感的流动、变化;房屋则可能暗示着安全感、内心世界。本书将提供一些关于常见象征的解读视角,但更重要的是,鼓励你探索这些符号在你个人经验中的独特含义。 色彩的语言: 不同的颜色,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能量。红色可能象征热情、活力、愤怒,蓝色可能代表平静、忧郁、信任,绿色则可能暗示着成长、平衡、嫉妒。我们将引导你留意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思考它们在你内心激起的情感共鸣,以及它们可能传达的潜意识信息。 画面的叙事: 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尝试去“阅读”你的作品,看看它在诉说着什么。画面的构图、元素的布局、色彩的搭配,都在共同构建一个内在的叙事。通过对这个叙事的理解,你将有机会发现自己是如何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以及你内在的故事是如何展开的。 艺术疗愈的实践:如何开始你的旅程? 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一套可操作的实践指导。 创造安全的空间: 找到一个让你感到放松和自在的创作空间,无论是你的书桌一角,还是一个安静的房间。允许自己不受打扰地沉浸在创作之中。 准备简单的材料: 你不需要昂贵的艺术工具。几支彩色铅笔、一支黑色签字笔、一本素描本、几本旧杂志、一把剪刀、一瓶胶水,以及一张纸或画布,就足以开启你的疗愈之旅。 拥抱“不完美”: 艺术疗愈的核心,不在于技巧的高低,而在于表达的真实。放下对“画得好不好”的担忧,允许自己犯“错误”。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探索,而非考试。 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对内心感受的觉察。注意那些突然涌现的情感、想法和直觉。它们是你最宝贵的指引。 反思与记录: 完成作品后,花时间去观察、去感受、去反思。可以尝试写下你的创作过程、感受和想法。这有助于你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并追踪你的成长轨迹。 艺术疗愈的力量:重拾内在的平衡与力量 通过本书提供的艺术疗愈实践,你将有机会: 增进自我觉察: 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想法、需求和价值观。 释放压抑的情感: 通过具象化的表达,舒缓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理解内在冲突: 识别并开始化解那些阻碍你前进的内心矛盾。 发掘内在资源: 重新连接那些被遗忘或忽视的勇气、智慧与创造力。 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 以更积极、更接纳的态度看待自己。 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发展出更具弹性的心理韧性。 重拾生活的掌控感: 发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邀请。邀请你勇敢地迈出一步,用艺术作为你的向导,探索那个最真实、最完整的自己。在色彩与线条的低语中,在拼贴的碎片与重塑中,你将发现,通往内心和谐的道路,早已为你铺就。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奇迹的疗愈之旅,点亮内在的光芒,活出生命的丰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喜,特别是它将“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和“拼贴画心理疗法”这两种艺术治疗技术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和深入的心理探索框架。我一直对通过艺术来理解和疗愈内心很感兴趣,而这套书的内容正是我所需要的。关于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我被它细致入微的分析方法所吸引,从树干的粗细、树叶的形状,到根部的深度和树冠的大小,每一个细节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心理含义。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导画了几棵树,并且对照解析,感觉非常准确,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自己潜意识的窗户。这种直观的、可视化的方式,让我更容易理解那些平时难以言喻的情绪和想法。而拼贴画心理疗法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鼓励我用更自由、更具象的方式来表达内心。收集和选择不同的图片、杂志剪报、布料甚至自然物,然后将它们组合起来,形成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视觉化的语言,我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在书中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有了更深刻的洞察。这套书让我觉得,艺术疗愈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充满创造力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处理内心的困惑,并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评分

这套书的包装和设计真的挺有意思的,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很精致,外面的纸盒是那种哑光的材质,摸上去挺舒服的,里面两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很有艺术感。我一直对心理学,尤其是投射性测验这方面挺感兴趣的,看到“树木人格投射测试”这个名字就觉得很吸引人,感觉能从简单的画作中窥探到内心深处的秘密,这是很神奇的事情。我平时也喜欢涂涂画画,虽然算不上专业,但觉得在创作的过程中确实能释放一些情绪,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画出一些奇怪的图案。所以,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解读自己画作的指导,了解那些潜意识里的想法。另外,书名里的“拼贴画心理疗法”也让我很感兴趣,拼贴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艺术形式,把不同的素材组合在一起,会不会也能像树木投射一样,反映出我们内心的某些状态呢?我觉得这两种疗法结合起来,应该能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心理探索方式。这本书给我一种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去更好地认识自己,也能在艺术创作中找到更深层次的疗愈。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吸引的是“画树识人”这个概念。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绘画是一种很能反映个人内心状态的活动,但缺乏系统的指导,总觉得画出来的东西只是随意的涂鸦。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将树木的各个部分与人格特质、情感状态联系起来,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在画树的时候会特别关注树根,而有些人则会强调树冠。我按照书中的方法,画了几棵树,并且对照着书中的解析进行分析,竟然发现了很多我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性格特点。这种通过简单的绘画就能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感觉既新奇又有效。而“拼贴画心理疗法”则提供了另一种有趣的探索方式。它鼓励我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并将它们组合成一幅表达内心世界的图画。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被某些颜色、图片或文字所吸引,这些选择背后往往隐藏着我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情感。书中的引导语帮助我梳理了这些素材的意义,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读物,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心理引导师,通过艺术的形式,引导我走向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和疗愈。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平时喜欢通过创作来表达情感的人来说。我一直对艺术心理学很着迷,尤其是那些能把抽象的心理概念转化为具体艺术形式的疗法。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首先,关于“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指导,让你不仅能画出一棵树,更能理解画中的每一个元素所代表的心理意义。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来画,并且对照着解析,发现了很多关于我自己潜意识的信号。比如,我对树冠的大小和形态的描绘,书中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解释,让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有了新的认识。更让我惊喜的是“拼贴画心理疗法”的部分。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选择和组合的建议,让我能够发挥创意,用最贴切的图像来表达我的情绪和想法。我曾经遇到过一些难以言喻的困扰,尝试用拼贴画来表达,结果在创作过程中,那些压抑的情绪就慢慢释放了出来,并且在完成作品后,通过书中的解读,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的视角。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不仅仅是美的,更是疗愈的,它提供了一种安全且富有成效的方式来处理内心的冲突和困惑,让我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也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

我抱着一种非常好奇的心态开始翻阅这本书。一开始,“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部分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教你画一棵树,而是从树的根、茎、叶、果实等等细节,提供了非常细致的解读维度。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指导画了几棵树,然后对照着书上的解析,发现有些解读真的非常准确,让我感到惊讶。比如,书中提到树的根系可以反映一个人潜意识的安全感和支持系统,而我画的根系确实与我近期的内心感受有很大关联。这种通过绘画来探索自我内心的方式,比单纯的问卷调查要生动有趣得多,也更能触及那些不容易被语言表达的情感。而“拼贴画心理疗法”的部分则打开了另一扇门。它教你如何收集和选择不同的图片、文字、布料等素材,然后将它们组合成一幅拼贴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期望。我发现,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我的潜意识就已经开始参与进来,那些不经意间被吸引的图片,往往蕴含着重要的信息。完成拼贴画后,再结合书中的引导语进行解读,更是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有效的心理探索工具,让我能够以更具象、更直观的方式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