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 | ||
| 作者: | 邵爱红 | 开本: | |
| YJ: | 36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6-02 |
| 书号: | 9787518406760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轻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邵爱红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启文幼儿园园长。宁波市名教师,浙江省YX教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教二十多年来,先后主持过多个GJJ、省市级课题。其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序列研究”获GJJ课题成果二等奖,“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研究”获浙江省课题成果三等奖,“玩转积木—幼儿园积木游戏的实践研究”获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另有多篇论文、课例在《中国教师报》《学前教育》等报刊上发表。
案例2 小班:给小鸡造个家
【主题由来】
Z近,班里正在开展“小鸡小鸭”的主题教学活动,小朋友们还在自然角饲养了一只可爱的小黄鸡。他们每天来园、课间、离园时都会蹲在那里观察小鸡,和小鸡聊天,给小鸡喂食,对小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教师组织幼儿在建构区开展了“给小鸡造个家”的建构活动。
【前期准备】
(1)材料准备:小鸡玩具、单元积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小鸡,喜欢小鸡。
【游戏历程】
小鸡的围栏
“给小鸡造个家”搭建活动开始了,教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只玩具小鸡。孩子们拿着小鸡,找到空地开始了搭建。玖儿把小鸡放在地上,用小圆柱形积木沿着小鸡围了一个小小的圈,说:“我的小鸡有家喽。”(见图2-2-1)应祺炜则用三角形积木将小鸡围在里面(见图2-2-2)。
图2-2-1
图2-2-2
可心在旁边看了一眼,说:“我的和你们的都不一样,看,我用的是弯曲积木,这样更好看。”(见图2-2-3)圆圆接话说:“你的小鸡会从洞洞里跑出去,那样你J找不到它了。看,像我这样搭,小鸡J跑不出去啦!”圆圆用长短不同的平板围了一个长方形,将小鸡放在中间,说:“我这儿还有一扇小门,可以打开,也可以关上,厉害吧!”圆圆一边操作一边说道(见图2-2-4)。
图2-2-3
图2-2-4
观察与分析
游戏中,幼儿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进行围合,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搭建流畅,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围合”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比较准确的。有的幼儿还能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小鸡搭建了可移动的门,FC接近现实生活。
但是,游戏中他们选择的材料较为单一,都是同样形状的积木,在思维上不够开放。而且教师提供的小鸡玩具,局限了幼儿对于大小的感知,导致搭建的围栏都FC小,只能住一只小鸡。
“我” 的 家
为了突破幼儿建构作品的局限性,教师改变了策略。游戏前,师幼进行了一番谈话。
教师说:“孩子们,现在我是鸡妈妈,你们都做我的鸡宝宝,愿意吗?”
“愿意!”孩子们齐声说。
教师接着说:“我的鸡宝宝们,你们都已经长大了,变得FC能干,妈妈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请你们给自己搭建一个家,能让自己住进去。”
教师交代完任务后,孩子们J开始行动了。梦梦蹲在地上,用圆柱形积木把自己围在里面(见图2-2-5),说:“看,这是我的家。”可心看了看,说:“你的家太矮了,要高一些,不然藏不住自己。”听完可心的话,梦梦开始着手建造D二层(见图2-2-6)。其他的孩子也都来帮忙,有人搬材料,有人指挥,有人加高,于是围栏越搭越高……
图2-2-5
图2-2-6
观察与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在围栏造型的大小和高度建构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他们结合自身身体大小决定围合面积,在无形中降低了建构的难度。
同伴对话将个别经验转换成了集体经验,幼儿在已有建构基础上开始了叠高,充分运用了之前习得的建构技能。在叠高的过程中,上下积木对不整齐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说明幼儿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游戏中,还存在积木形状的选择单一的问题,说明幼儿在建构材料的选择上还不够大胆。
小鸡的“城堡”
D孩子们还沉浸在“家”的搭建中时,梦梦自言自语道:“我是白雪公主,我想住在城堡里。”教师顺势接话:“这个想法很好哦,小鸡也可以住城堡啊。”于是,孩子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城堡是有门的。”
“城堡还有窗户。”
“城堡的屋1;CY=CY是尖尖的。”
……
于是,新一轮的调整J这样开始了。梦梦在原先搭建的基础上加上了三角形的屋1;CY=CY(见图2-2-7);涛涛开始搭建城堡的窗户,他撤掉了一些圆柱形积木,在上面盖上了板子(见图2-2-8)。成功垒高以后,有的幼儿又在外圈加了围墙(见图2-2-9)。
图2-2-7
图2-2-8
图2-2-9
小鸡的“城堡”建成后,应祺炜一句“请到我的城堡来做客”拉开了做客游戏的帷幕。
孩子们纷纷走进其他孩子的城堡,玩起了娃娃家游戏(见图2-2-10)。城堡的主人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再使用礼貌用语招呼客人,端上水果招待客人,学妈妈做饭,一切都那么有趣。
图2-2-10
观察与分析
“城堡”内容的加入帮助幼儿打开了思路,原先材料单一、层数不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搭建窗户、门时,幼儿运用了之前学过的架空技能。游戏Z后,幼儿角色的转变为他们的搭建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建构活动提升到想象创造的境界。
【游戏反思】
本次建构游戏从幼儿喜欢的小鸡入手,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D一次围合面积太小后,改变策略,撤下原先的小鸡玩具,运用了情境体验策略——让幼儿自己扮演小鸡。对象的改变让围合面积显著增大,不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多了一些趣味性。
“住在城堡里”几乎是所有人孩童时期的梦想,教师能及时抓住突然出现的游戏契机,顺势回应幼儿,把这次的搭建拉高了一个层次,使建构技能得到运用和巩固,建构作品的视觉效果更佳。
不过,游戏中教师预设、准备得还是不够充分。比如,小鸡玩具体积小,在无形中降低了围合的难度,结果与预设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又如,“城堡”内容出现后,教师没有及时提供关于城堡的图片、影像。小班幼儿由于年龄限制,连把实体物象转化为建构物象的能力都不具备,更何况是根据回忆想象搭建了。此时,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些图片,包括完整的城堡外形以及里面的一些细节的图片,尤其是门、窗的细节图,为幼儿的后续建构游戏提供支架。
(本案例由章丹老师提供) ……
作为一名热爱孩子、但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幼教老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激发孩子们创造力、培养他们团队协作能力的游戏方法。特别是建构游戏,我深知其对孩子想象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但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真正地“建构”出有意义的作品,而不是随意地堆砌,这常常让我感到困惑。 《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充满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尤其关注它在“户外建构”方面的指导。想象一下,在开阔的户外空间,孩子们可以利用沙土、树枝、落叶,甚至是大型积木,搭建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基地或者奇幻世界。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关于如何设计户外建构活动的主题,如何引导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收集材料,以及如何鼓励他们在搭建过程中进行合作和协商。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秘籍”,让户外建构游戏不再是简单的玩耍,而是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发挥创造力的绝佳场所。
评分我是一名对儿童早期教育充满热情,但又渴望获得更系统、更具操作性指导的家长。我的孩子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尝试的年龄,而建构游戏无疑是激发他潜能的绝佳方式。然而,如何在家庭环境中有效地开展建构游戏,如何从海量的玩具中挑选出最适合的,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有深度的创造,这些问题常常让我感到无从下手。 《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这本书,仿佛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之书”。我特别期待它在“指导”层面的详细阐述。它是否会提供一系列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的建构游戏方案?例如,对于小龄儿童,是否会有关于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简单搭建的建议?而对于大龄儿童,是否会有鼓励他们进行复杂设计、解决搭建难题的策略?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具体的“步骤”,让我在陪伴孩子建构游戏时,能够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仅仅扮演一个旁观者。
评分作为一名对儿童美学教育有深入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感知力和创造力。在我看来,建构游戏是培养儿童空间想象力、形式感和色彩感的重要途径。然而,如何在建构过程中融入美学元素,如何引导孩子在搭建中体现出艺术的韵味,这常常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重点。 《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这本书,从它的书名来看,似乎能够提供一些启发。我尤其关注它在“指导”方面的深度。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建构材料的选择、色彩搭配、以及作品呈现上,融入艺术化的思考?例如,是否会引导孩子思考不同材料的质感差异,以及它们在视觉和触觉上的表现?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们在搭建出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的作品?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艺术家的视角”,让建构游戏不仅仅是搭建,更是孩子们对美的探索和表达。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进行建构游戏,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关键的启蒙阶段。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游戏发展的理论书籍,但总觉得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这次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的书,虽然我还未深入阅读,但从书名和初步的翻阅来看,它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 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室内建构”部分,提供一些关于材料选择和空间布置的创新思路。比如,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室空间,为孩子们创造出既安全又富有想象力的建构区域?是简单地堆放积木,还是应该引入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材料,例如纸板箱、布料、甚至是回收物品?书中是否会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老师是如何引导孩子从零开始,搭建出房屋、城堡、交通工具等不同主题的结构?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播下种子,并呵护它们茁壮成长,而不是仅仅告诉我“要种花”。
评分我对儿童游戏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建构游戏如何影响儿童认知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我阅读过不少关于游戏理论的书籍,也观察过许多孩子在建构游戏中的表现。然而,我发现很多理论性的探讨往往缺乏与实际操作的连接,让我很难将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践。 《幼儿园室内外建构游戏指导》这本书,从它的书名来看,似乎弥合了这一 Gap。我特别想了解它在“指导”这个词上是如何具体化的。它是否会深入分析建构游戏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例如,当孩子遇到搭建困难时,他们会经历怎样的情绪变化,老师又该如何适当地介入和支持?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观察、记录和评估儿童建构游戏表现的工具和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解剖师”,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建构游戏背后的儿童心理,从而更科学、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建构游戏活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