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宁菊 著
图书标签:
  • 数控铣削
  • CNC编程
  • 加工工艺
  • 机械制造
  • 工业技术
  • 数控技术
  • 编程实训
  • 金属切削
  • 模具加工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阜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38882
商品编码:2559923620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D2版)
作者: 张宁菊 开本:
YJ: 34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7
书号: 9787111538882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前言项目一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项目目标1相关知识1一、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认知1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常用附件3三、刀具、刀柄及辅具5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坐标系8五、工件常见装夹方式10项目实施11一、铣削类工件的装夹11二、选用和安装常用铣刀12项目实践12一、FANUC 0i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2二、SINUMERIK 802D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19三、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安全生产规则29四、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日常维护保养30拓展知识数控铣削加工工艺30项目自测题35项目二槽类零件的加工38项目目标38项目任务一直槽的加工38相关知识39一、 槽加工的工艺39二、工件坐标系的设定39三、基本编程指令40项目实施4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4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41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42项目任务二圆弧槽的加工43相关知识44一、子程序44二、缩放镜像指令45三、旋转指令47项目实施48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48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49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50拓展知识51一、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一)51二、零件的数控加工(SINUMERIK802D M)58项目实践腔槽加工及精度检测60一、实践内容60二、实践步骤61项目自测题62项目三轮廓类零件的加工65项目目标65项目任务一凸模板的加工65相关知识66一、外轮廓加工的工艺66二、刀具半径补偿指令68项目实施7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7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72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74项目任务二十字型腔的加工75相关知识76一、内轮廓加工的工艺76二、刀具长度补偿指令78项目实施81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81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82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83ⅦⅥ拓展知识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二)84项目实践内外轮廓加工及精度检测87一、实践内容87二、实践步骤87项目自测题89项目四孔系零件的加工92项目目标92项目任务一通孔的加工92相关知识93一、通孔加工的工艺93二、换刀程序96三、加工中心刀具长度补偿的设定96四、固定循环指令96项目实施99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99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99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102项目任务二螺孔的加工103相关知识103一、螺孔加工的工艺103二、固定循环指令105*三、螺纹铣削106项目实施107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07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08三、零件的数控加工(FANUC 0i M)110拓展知识SINUMERIK 802D M系统的基本编程(三)111项目实践复合孔系加工及精度检测118一、实践内容118二、实践步骤118项目自测题120项目五综合零件的加工123项目目标123项目任务一底台的加工123项目实施123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23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29三、用加工中心加工132相关知识134一、FANUC 0i系统的宏程序134二、 SINUMERIK 802D系统的宏程序141项目任务二双面模具的加工144项目实施146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46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49三、用加工中心加工149项目实践一154一、实践内容154二、实践步骤155项目实践二157一、实践内容157二、实践步骤157项目自测题159项目六配合零件的加工163项目目标163项目任务163项目实施164一、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64二、编制数控加工程序171三、用数控铣床加工177四、几何精度和配合精度的分析179项目实践180一、实践内容180二、实践步骤182项目七曲面零件CAM自动编程加工184项目目标184项目任务184项目实施184一、CAD造型184二、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189三、CAM自动编程191四、后处理输出数控程序209五、用加工中心加工210项目实践211一、实践内容211二、实践步骤213附录214附录AG、M代码214附录B铣削常用切削用量表217附录C数控铣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19附录D中、GJ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考证样题230附录E铣削类零件常见精度检测工具及检测方法243参考文献246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开启精密制造的钥匙:现代金属加工技术深度解析 在工业制造的宏伟蓝图中,金属加工无疑是构建一切的基础。从航空航天那精密到微米的零部件,到汽车工业中坚固耐用的引擎,再到医疗器械里精雕细琢的植入物,无一不依赖于对金属材料的精准塑形。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索这一领域的核心——现代金属加工技术,聚焦于其关键组成部分、工艺流程、理论基础以及前沿发展,旨在为您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框架,让您掌握开启精密制造之门的钥匙。 一、 金属加工的广阔天地:从基础到精深 金属加工,顾名思义,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去除材料或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过程。这是一个包含多种分支的庞大体系,每一种技术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成形加工(塑性加工): 这类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外力使金属材料发生永久变形,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锻造: 将金属加热至塑性状态,通过锤击或压力使其变形。从简单的手工锻造到现代化的模锻、自由锻,它能赋予金属优异的力学性能,常用于制造高强度零件,如曲轴、连杆等。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锻造方式的原理、设备、模具设计以及在复杂零件成形中的应用。 轧制: 通过旋转的轧辊对金属施加压力,使其厚度减小、长度增加。这是生产板材、棒材、型材等标准件的主要方法。本书将解析板材轧制、型材轧制、管材轧制的工艺流程,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轧辊设计、轧制温度和变形量控制。 冲压: 利用模具在压力机上对金属板材施加冲裁、弯曲、拉伸等变形。冲压件因其高生产效率、低成本以及可实现复杂形状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我们将详细介绍冲压工艺(如落料、冲孔、弯曲、拉深、翻边等)、模具结构(如复合模、级进模)以及冲压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预防措施。 挤压: 将金属在高温或常温下,通过模具挤压变形,获得复杂截面形状的棒材、管材或异型材。铝合金门窗、汽车零部件等都大量采用挤压工艺。我们会剖析正向挤压、反向挤压、横向挤压的工艺特点,以及影响挤压产品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 焊接: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金属工件连接在一起。从传统的电弧焊、电阻焊,到现代化的激光焊、电子束焊,焊接技术是实现大型构件制造和复杂结构组装的关键。我们将探讨不同焊接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焊接工艺参数以及焊接接头的性能评估。 铸造: 将金属熔化后浇入预先制好的模具中,待冷却凝固后获得所需形状的毛坯。铸造方法多样,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铸、熔模铸造等,适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零件。本书将重点分析各种铸造方法的工艺流程、模具设计、熔炼与浇注技术,以及铸件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治。 切削加工(去除材料加工): 这类技术是通过工具从金属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以获得精确尺寸和理想表面质量。 车削: 以工件旋转、刀具直线运动为主的加工方式,常用于加工回转体零件,如轴、盘、套等。我们将深入讲解车削加工的种类(外圆车削、端面车削、螺纹车削、锥度车削等)、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选择以及影响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的因素。 铣削: 以刀具旋转、工件或刀具直线(或曲线)进给为主的加工方式,可加工平面、沟槽、齿轮、复杂曲面等。我们将详细介绍铣削的种类(平面铣削、立铣、卧铣、万能铣等)、铣刀的类型和选用、铣削运动的形成以及铣削加工的精度控制。 钻削: 在工件上加工孔的工序,常用钻头进行。我们将讨论钻削的类型(中心钻、钻孔、扩孔、铰孔)、钻头的结构与磨削、钻削参数的选择以及孔加工的精度要求。 磨削: 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精加工,以获得极高的尺寸精度和极低的表面粗糙度。磨削是许多高精度零件(如轴承、精密量具)的最终加工手段。我们将重点介绍磨削的原理、磨具的类型与选择、磨削方式(外圆磨、内圆磨、平面磨、无心磨等)以及影响磨削质量的关键要素。 刨削与插削: 属于往复直线运动的切削加工,用于加工平面、斜面、槽等。虽然在自动化程度高的今天使用频率相对降低,但在特定场合仍有其优势。我们会简要介绍其加工原理和适用范围。 特种加工: 针对传统切削加工难以解决的材料或形状,发展出了一系列特种加工方法,如电火花加工(EDM)、激光切割、水射流切割、化学加工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技术的原理、优势、局限性以及在模具制造、航空航天、微纳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二、 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精益求精的实践 任何一项金属加工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系统性的工艺流程设计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设计: 合理的工艺流程是保证加工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这包括: 零件图分析: 深入理解零件的结构、尺寸、精度要求、表面质量要求、材料性能等。 选择加工方法: 根据零件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加工方法和组合。 确定加工顺序: 合理安排各工序的先后顺序,避免相互干扰,提高效率。 选择定位基准: 确定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方式,确保加工精度。 确定切削用量: 根据刀具、工件材料、机床刚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选用合适的工装夹具: 设计或选择能够稳定可靠地固定工件的夹具,保证加工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质量控制: 质量是制造的生命线。本书将贯穿质量控制的理念,并在各个加工技术中详细阐述: 尺寸精度控制: 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量具、改进机床性能来达到零件的尺寸公差要求。 表面质量控制: 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刀具、切削液以及优化加工参数来获得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光洁度等。 形位公差控制: 如何通过合理的装夹、加工顺序和精度补偿来实现零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同轴度等形位公差要求。 检测手段与设备: 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轮廓测量仪、粗糙度仪),以及它们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三、 理论基础与材料科学:深层理解的基石 要真正掌握金属加工技术,离不开对其背后理论基础和相关材料科学的理解。 切削理论: 深入理解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包括切削力、切削热、切屑形成机理、刀具磨损机理等,是优化切削参数、提高加工效率和刀具寿命的根本。 塑性变形理论: 理解金属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包括屈服、强化、断裂等,是掌握锻造、轧制、冲压等成形加工技术的关键。 材料科学基础: 了解不同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的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加工性能,对于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至关重要。 摩擦与润滑: 切削加工和塑性加工过程中,摩擦和润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能量消耗、刀具寿命、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 四、 自动化与智能化:迈向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金属加工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自动化与智能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控技术(CNC): 尽管本书不侧重于特定技术,但数控技术作为现代金属加工的核心驱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将简要提及数控机床在自动化加工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通过预设程序实现高效、高精度的加工。 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 机器人技术在上下料、搬运、焊接、喷涂等环节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 智能制造与工业4.0: 探讨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例如预测性维护、工艺优化、智能质量检测等,预示着未来制造的智能化方向。 五、 应用领域与行业展望:无限可能的实践 金属加工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其应用领域几乎覆盖了所有制造业。 航空航天: 对精度、可靠性和轻量化要求极高,复杂曲面加工、特种材料加工等技术是关键。 汽车工业: 大批量、高效率的加工需求,以及对零部件性能和成本的严苛要求,推动了冲压、数控加工、焊接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能源领域: 发电厂的涡轮叶片、管道、储罐等,都需要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和精密的加工工艺。 医疗器械: 植入物、手术器械等对生物相容性、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极高,微纳加工、特种表面处理技术日益重要。 模具制造: 模具作为“工业之母”,其制造本身就是一项高度复杂的金属加工任务,对精度和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 本书旨在为您提供一个扎实而全面的金属加工技术知识体系。通过对基础理论、工艺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帮助您建立起科学的认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在日益激烈的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贡献您的智慧与力量。无论您是初学者、技术人员还是管理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示,共同探索金属加工技术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入手了这本《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纯粹是出于对精密制造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能在金属上雕刻出复杂图案的机器充满敬畏,总觉得背后一定蕴含着深厚的学问。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挺有科技感的,银灰色的背景,搭配着精密的齿轮和数控刀具的图案,瞬间就勾起了我的探索欲。虽然我对具体的编程指令和加工参数还一无所知,但从书名就能感觉到这是一本非常实用、非常贴近实际操作的书籍。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大概了解数控铣削是如何工作的,从最基础的原理到复杂的加工流程,都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关心那些关于刀具路径规划、切削参数选择的部分,感觉这才是决定加工质量的关键所在。而且,第二版说明这本书是经过更新和优化的,应该包含了最新的技术和实践经验,这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音。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样,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进入这个奇妙的数控世界,让我能够触类旁通,最终能够理解并欣赏到数控铣削的魅力所在。

评分

作为一个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数控技术是绕不开的一环。市面上关于数控的书籍很多,但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太偏重某一特定品牌的机床。我之所以选择《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是因为它更侧重于铣削这一核心技术,而且是“第2版”,通常意味着内容的成熟度和系统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我梳理清楚数控铣削编程的基本逻辑和常用指令,掌握如何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可执行的加工指令。更重要的是,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比如如何优化刀具轨迹以提高加工效率,如何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件形状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以及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加工问题。我之前在实验室接触过简单的数控机床操作,但很多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从而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有着多年生产一线经验的技师,虽然我主要负责的是普通机床的操作和维护,但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可忽视的。我注意到身边的同事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和使用数控设备,我也想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本书《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的标题直接点明了它的内容,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数控铣削编程的实用技巧,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曲面或高精度零件的加工,我希望能了解其中的关键点。我对书中的“加工”部分也充满期待,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刀具选择、装夹方式等方面的介绍,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提升自己在数控加工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地理解数控程序,甚至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数控编程任务。毕竟,在日新月异的工业生产中,拥抱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是保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快速上手,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

评分

我对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数控铣削作为现代精密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编程和加工过程无疑是吸引我的焦点。选择《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这本书,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系统化的学习路径,从零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数控铣削的奥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数控编程语言(如G代码、M代码)的构成和意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代码来指挥机床完成各种复杂的加工任务。同时,我也非常关注“加工”这一部分,期待书中能够涵盖不同类型的铣削刀具、切削方式、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关键参数的设定原则,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特性、工件几何形状等因素进行优化。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理解如何通过合理的编程和加工策略,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并减少材料浪费和刀具损耗。这是一次对现代制造技术更深层次的探索,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为理解智能制造的未来打下基础。

评分

最近公司引入了几台数控铣床,虽然有老员工带,但感觉理论知识还是有些欠缺,很多时候只能照葫芦画瓢。我翻阅了市面上的一些数控书籍,最终选择了《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第2版)》。我希望能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编程逻辑,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指令,而是要理解每一条指令背后的含义和作用,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刀具补偿、坐标系设定、加工循环等内容的讲解,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加工中经常会遇到的,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常见的加工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编程思路、参数选择、以及可能出现的加工问题和解决方法。作为一名一线操作人员,我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加工质量。这本书的“第2版”让我对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我能够更快地适应数控铣削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