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 书名: | 实用关节镜手术学 |
| 作者: | 刘玉杰 | 开本: | |
| YJ: | 29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7-03 |
| 书号: | 9787122278517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实用关节镜手术学 》主编,刘玉杰,***总医院,主任,教授,我国关节外科及矫形外科专家。曾多次赴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香港等国家地区学习和学术交流。现任中国人民***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副院长、骨六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ZY保健WY会会诊专家,技术三级。国家与军队特殊津贴获得者。曾被聘为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多次参与国家明星队员的医疗会诊和医疗任务。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篇 总 论001
D一章 关节镜手术设备器械与养护 002
D一节 关节镜手术室及数字图像资料管理 002
一、系统工作流程 002
二、系统主要功能 003
D二节 关节镜专用设备 004
一、关节镜 005
二、光导纤维与光源系统 005
三、成像系统 006
四、电动刨削动力系统 006
五、射频等离子刀 007
D三节 关节镜器械保养与消毒 010
一、关节镜器械的清洗与消毒 010
二、关节镜器械的保养 011
D四节 关节镜专用手术器材 011
一、关节镜基本器械 011
二、关节镜手动器械 012
D二章 麻醉与术后镇痛 017
D一节 围术期麻醉 017
一、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 017
二、肩关节镜手术的麻醉 021
D二节 术后镇痛 022
一、口服止痛药 023
二、肌注镇痛药 024
三、膝关节腔内给药 024
四、连续硬膜外镇痛 024
五、连续外周神经阻滞镇痛 024
六、患者自控镇痛(PCA) 025
七、多模式镇痛 025
参考文献 026
D三章 关节功能评价 027
D一节 肩关节功能评分 027
一、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 027
二、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 028
三、美国肩肘外科评分 029
四、Rowes评分系统 030
五、HSS肩关节评分系统 030
六、国人肩关节功能评分表 031
D二节 肘关节功能评分 033
一、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033
二、HSS肘关节评分 034
D三节 腕关节功能评分 035
一、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 035
二、腕关节不稳定评分 036
三、腕关节PRWE评分 037
D四节 髋关节功能评分 038
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 评分表 038
二、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髋关节评分 039
D五节 膝关节功能评分 041
一、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标准 041
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 041
三、IKDC膝关节主观评估系统 042
四、IKDC膝关节客观评分系统 043
五、HSS膝关节评分标准 044
六、美国膝关节协会疼痛评分 045
七、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 046
D六节 踝关节与足功能评分 047
一、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 047
二、AOFAS踝与中足功能评分 048
三、Liu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价标准 049
四、Povacz外侧副韧带重建疗效评定标准 050
五、Kofoed 踝关节评分标准 051
D七节 臀肌挛缩评分 052
D二篇 膝关节055
D四章 膝关节镜检查的基本技术 056
D一节 膝关节解剖结构 056
D二节 膝关节镜手术入路 057
D三节 膝关节镜下解剖结构 058
D四节 膝关节镜手术 062
一、膝关节镜手术适应证 062
二、膝关节镜手术禁忌证 062
三、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 063
D五章 半月板损伤 067
D一节 半月板解剖与功能 067
D二节 半月板损伤的分类 069
D三节 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071
一、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 072
二、半月板损伤的体格检查 072
三、半月板损伤的物理检查 073
四、半月板损伤的鉴别诊断 075
D四节 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检查 075
D五节 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 079
D六节 半月板缝合技术 082
一、由内向外半月板缝合技术 083
二、由外向内半月板缝合技术 084
三、全关节内半月板缝合技术 085
D七节 半月板后根损伤 089
D八节 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091
D九节 半月板横形(放射状)撕裂 093
D十节 半月板囊肿 094
一、半月板囊肿的原因 094
二、半月板囊肿的特点 095
三、半月板囊肿的** 096
D十一节 盘状半月板 097
一、盘状半月板的病因 097
二、盘状半月板的影像学表现 097
三、盘状半月板成形术 099
D十二节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 100
一、同种异体半月板取材保存与消毒 100
二、同种异体半月板的测量和匹配 101
三、异体半月板移植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102
四、半月板移植的术前准备 102
五、半月板移植技术 103
六、半月板移植术后处理 106
七、半月板移植与ACL重建 107
八、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疗效 107
参考文献 109
D六章 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与重建 110
D一节 概述 110
D二节 交叉韧带的解剖与功能 111
一、交叉韧带的大体解剖 111
二、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 114
三、前交叉韧带的功能 115
四、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 116
D三节 交叉韧带损伤流行病学与损伤机制 116
一、交叉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 116
二、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机制 117
D四节 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117
一、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 117
二、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检查 118
三、交叉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表现 121
D五节 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材料 123
一、概述 123
二、不同移植材料的生物力学 124
三、自体移植材料 128
四、异体肌腱移植材料 133
五、人工韧带 136
D六节 影响交叉韧带重建疗效的因素与对策 136
一、继发半月板损伤和骨性关节炎 136
二、股骨和胫骨隧道的位置 136
三、髁间窝狭窄及撞击 137
四、移植肌腱的固定方法 138
五、术后康复训练 138
D七节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 138
一、概述 138
二、术前检查 139
三、ACL解剖重建的方法与要点 140
四、术后影像学评价 144
D八节 单束单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 145
一、概述 145
二、手术适应证 145
三、手术入路的选择 146
四、ACL单束重建胫骨隧道技术 146
五、股骨隧道定位与钻取技术 148
D九节 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152
一、概述 152
二、双束三骨道重建ACL 154
三、双束四骨道解剖重建 155
四、异体骨- 髌腱骨- 双束四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 158
五、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 165
D十节 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 167
一、ACL部分束损伤的诊断 167
二、保留残束残端重建ACL 168
三、保留残束残端对促进ACL重建韧带再血管化的研究 172
D十一节 骨栓肌腱结嵌压固定法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173
一、概述 173
二、骨栓腘绳肌腱结的制备 174
三、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的制备 175
四、建立胫骨和股骨隧道 176
五、肌腱移植物的植入 176
六、术后处理 178
七、嵌压固定重建ACL的优点 178
八、嵌压固定法注意事项 178
D十二节 股骨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179
一、双束双隧道ACL重建的不确定因素 179
二、股骨Intrafix固定系统重建ACL优点与生物力学特性 179
三、股骨Intrafix固定系统的方法 180
四、术中注意事项 184
D十三节 股骨Rigid Fix横穿钉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184
一、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 185
二、Rigid Fix横穿钉固定股骨侧安全区的研究 187
D十四节 股骨与胫骨端双Rigid Fix固定重建ACL 191
一、肌腱移植物的制备 191
二、建立股骨隧道 191
三、Rigid Fix横钉孔的钻取 191
D十五节 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194
一、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的应用概况 194
二、人工韧带的分型 195
三、PET人工韧带重建ACL研究现状 196
D十六节 交叉韧带重建与腱骨愈合的研究 201
一、前交韧带重建移植物的固定方式 201
二、促进腱骨愈合的研究 202
参考文献 204
D七章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208
D一节 后交叉韧带解剖与生物力学 208
一、后交叉韧带的功能解剖 208
二、后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 211
D二节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213
D三节 后交叉韧带重建方法 215
一、骨- 髌腱- 骨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 215
二、胫骨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 217
三、嵌压固定法重建后交叉韧带 220
D八章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 222
D一节 解剖与病理机制 222
一、解剖 222
二、损伤机理 223
D二节 膝关节脱位伴多韧带损伤分类 224
一、经典分类 224
二、Schenck分类 225
D三节 急性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早期评估 225
一、病史 226
二、物理检查 226
三、血管损伤的评估 227
四、神经损伤的评估 228
五、影像学检查 228
D四节 膝关节脱位的急诊处理 229
一、复位 229
二、血管探查修复与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229
三、难复性脱位的切开复位 230
四、开放性脱位的处理 230
D五节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诊断 231
一、应力试验 231
二、常见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类型的体征 232
D六节 影像学检查 233
一、X线平片 233
二、应力X线片 233
三、MRI检查 234
D七节 关节镜检查 234
一、髌股关节 234
二、内侧室 234
三、髁间窝 234
四、外侧室 236
D八节 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原则 236
一、手术时机 237
二、修复与重建应考虑的问题 237
三、移植物选择 239
D九节 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239
一、内侧副韧带与后内侧角损伤的修复 240
二、肌腱移植物重建内侧副韧带与后内侧角 241
三、MCL/PMC紧缩重建 242
四、PLC的修复 242
五、PLC重建 243
D十节 ACL/PCL同期重建 245
一、髁间窝的准备 245
二、建立胫骨隧道 245
三、建立股骨隧道 246
四、移植物选择与引入 246
五、移植物固定 247
参考文献 249
D九章 髌股关节不稳 252
D一节 髌股关节解剖与生物力学 252
一、髌股关节的解剖与功能 252
二、髌骨内外侧支持带的稳定机制 253
三、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 254
四、髌股关节的稳定机制与髌骨不稳的相关因素 255
D二节 髌股关节不稳诊断及修复重建 257
一、髌股关节不稳诊断 257
二、髌股关节不稳修复重建 259
D三节 髌腱与股四头肌腱损伤的重建 265
一、股四头肌腱与髌腱的功能解剖 265
二、髌腱末端病 267
三、髌腱断裂 268
四、股四头肌腱部分撕裂 270
五、股四头肌腱WQ撕裂 271
D十章 膝关节软骨损伤与骨关节炎 273
D一节 关节软骨的结构与功能 273
D二节 膝骨关节炎继发交叉韧带退变损伤 275
D三节 软骨损伤的手术** 277
一、保守** 278
二、手术** 278
D四节 骨关节炎选择性有限化清理 285
D五节 髌骨成形去神经化**髌股关节炎 289
D六节 关节镜与软骨成像核磁序列对单髁适应症筛选的价值 292
D七节 关节镜清理联合截骨术**膝骨关节炎 295
一、胫骨高位截骨 295
二、腓骨中上段截骨术 296
D十一章 膝关节滑膜病变 298
D一节 滑膜皱襞综合征 298
D二节 痛风性滑膜炎 300
D三节 结核性滑膜炎 303
D四节 滑膜软骨瘤病 305
D五节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306
D六节 血友病性关节炎 310
一、血友病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学 310
二、血友病性关节炎的分期 311
三、血友病性关节炎的关节镜** 312
D七节 膝关节粘连关节镜下松解术 312
D三篇 髋关节315
D十二章 髋关节镜 316
D一节 髋关节镜手术入路与检查方法 318
一、体位与牵引 318
二、手术入路 320
三、髋关节穿刺与基本操作 321
D二节 髋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 323
一、髋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 323
二、影像学检查 325
D三节 髋关节镜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328
一、髋关节镜手术适应证 328
二、髋关节镜手术禁忌证 329
三、髋关节镜手术并发症 329
D四节 髋关节撞击症 331
一、发病机理 331
二、临床分型 332
三、临床表现 333
四、影像学检查 33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336
六、FAI 的** 336
D五节 髋关节盂唇损伤 338
一、解剖基础及发病机理 338
二、临床诊断 339
三、手术** 340
D六节 髋关节运动损伤与软骨损伤 343
D七节 髋关节骨关节炎 344
D八节 髋关节滑膜疾病 346
D九节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髋关节病变清理术 348
D十节 滑膜软骨瘤病 351
D十一节 股骨头坏死的关节镜手术 353
D十二节 髋关节感染性疾病 355
一、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 355
二、髋关节结核的关节镜下** 356
D十三节 原因不明的髋关节疼痛 358
D十四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358
参考文献 359
D四篇 足踝关节361
D十三章 足踝关节镜 362
D一节 足踝关节镜手术入路与检查方法 362
一、手术入路 362
二、检查方法 364
D二节 足踝关节镜手术适应证、禁忌证与并发症 366
一、手术适应证 366
二、手术禁忌证 366
三、主要并发症 366
D三节 踝关节撞击症 366
D四节 距骨软骨损伤 370
D五节 踝关节滑膜疾病 372
D六节 关节镜下足踝关节融合术 375
D七节 距下关节病变关节镜清理术 378
D八节 关节镜下外翻囊炎手术 379
一、临床表现 379
二、分期 380
三、** 380
四、关节镜微创手术**外翻 382
D九节 踝关节不稳的关节镜下** 386
一、概述 386
二、损伤机制 386
三、踝关节扭伤分型 387
四、外踝不稳的评估 387
五、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目的 389
六、手术方法 390
七、临床经验 392
参考文献 392
D五篇 肩关节395
D十四章 肩关节镜概述 396
D一节 肩关节周围的解剖结构 396
一、概述 396
二、肩关节周围的滑囊 397
三、盂肱关节 398
四、肩袖 400
五、肩关节的功能 401
D二节 肩关节镜手术体位与入路 402
一、肩关节镜的体位 403
二、肩关节镜入路 404
三、手术并发症 407
D十五章 肩袖损伤 408
D一节 肩袖损伤概述 408
一、发病机制 408
二、肩袖损伤分型 409
三、肩袖损伤分期 410
四、肩袖损伤分度 410
五、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 411
六、肩袖损伤的特殊检查 412
七、影像学诊断 417
八、肩关节手术入路 421
九、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421
D二节 肩袖损伤由保守**到小切口手术 421
一、肩袖损伤保守** 421
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 422
三、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的疗效 422
四、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方法 423
D三节 单排锚钉肩袖修复术 424
一、麻醉体位 425
二、肩关节镜手术探查 425
三、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 425
四、肩袖缝合 426
D四节 双排锚钉固定修复肩袖术 427
一、双排锚钉固定修复肩袖手术方法 428
二、同种异体骨生物锚钉固定修复肩袖 429
D五节 巨大肩袖损伤的修复术 431
D六节 肩袖手术注意的问题 433
D十六章 肩关节不稳 435
D一节 肩关节Bankart损伤 435
一、Bankart损伤概述 435
二、Bankart损伤临床检查 437
三、鉴别诊断 438
四、影像学检查 439
D二节 Bankart损伤手术方法 439
一、Bankart损伤创面清理 439
二、可吸收Bankart钉修复Bankart损伤 441
三、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伴肩袖损伤 444
D三节 骨性Bankart损伤 446
一、手术适应证 447
二、关节镜下骨性Bankart修复术 448
三、关节镜下喙突移位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 450
D四节 锁定型Bankart损伤 452
一、Hill-Sachs损伤骨质缺损的判断 452
二、Remplissage手术**锁定型Bankart损伤 452
三、手术方法 454
四、术后疗效评估 456
五、手术并发症 457
D五节 SLAP损伤 457
一、损伤分型 457
二、SLAP损伤查体 459
三、影像学检查 461
四、手术适应证 461
五、关节镜下SLAP损伤修复术 461
六、不同缝线锚钉固定法修复Ⅱ型SLAP损伤 463
参考文献 463
D十七章 肩关节其他疾病 465
D一节 冻结肩 465
一、冻结肩分期 466
二、冻结肩的**方法 466
D二节 肩袖钙化性肌腱炎 466
一、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诊断 466
二、关节镜下钙化性肌腱炎清理术 467
D三节 肩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468
D四节 **性肩关节炎 470
一、临床表现 470
二、实验室检查 470
三、X线检查 470
四、临床分型 471
五、鉴别诊断 472
六、** 473
D五节 夏科关节病 473
一、概述 473
二、临床分型 474
三、临床表现 474
四、鉴别诊断 475
五、保守** 476
六、手术** 476
参考文献 477
D六篇 肘腕关节479
D十八章 肘关节镜 480
D一节 肘关节镜基本技术 480
一、体位与麻醉 480
二、肘关节镜手术入路 481
三、肘关节镜检查 483
D二节 关节镜清理术**肘骨关节炎 484
D三节 肘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清理及桡骨头切除术 487
D四节 肘关节镜手术并发症 490
参考文献 490
DSJ章 腕关节镜 491
D一节 腕关节镜基本技术 491
一、腕关节镜手术适应证 491
二、腕关节镜手术入路 492
三、腕关节镜检查 493
四、腕中关节检查 494
D二节 腕关节TFCC关节镜手术 494
D七篇 关节镜技术创新与应用497
D二十章 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外的临床应用 498
D一节 关节镜下臀肌挛缩症松解术 498
一、发病特点 498
二、临床症状 500
三、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 500
四、临床分型 505
五、术后康复锻炼 507
D二节 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术 507
一、腘窝囊肿发病机理 507
二、腘窝囊肿发病率与分型 508
三、影像学诊断 508
四、关节镜下腘窝囊肿摘除术 508
五、膝关节镜下清理术 513
D三节 局麻关节镜下先天性肌性斜颈松解术 514
D四节 局麻关节镜下等离子刀**网球肘 519
D五节 局麻关节镜下射频**跟腱末端病 521
D六节 局麻关节镜下腕横韧带松解减压术 529
D七节 关节镜下钢板螺钉取出术 533
D八节 骨关节良性骨肿瘤关节镜清理术 537
D九节 关节镜下跟腱断裂缝合术 542
D十节 局麻关节镜下掌腱膜挛缩松解术 547
D二十一章 关节镜技术**关节内骨折 551
D一节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 551
一、概述 551
二、关节镜辅助手术方法 553
三、术后处理 554
D二节 关节镜下复位固定**肩锁关节骨折脱位 555
一、概述 555
二、肩锁关节脱位的常规** 557
三、关节镜辅助手术方法 558
四、术后处理 559
D三节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固定**肩胛颈粉碎骨折 563
一、概述 563
二、关节镜辅助手术方法 564
三、术后处理 566
D四节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固定**桡骨头骨折 567
一、概述 567
二、关节镜辅助手术方法 569
三、术后处理 569
D五节 关节镜下踝关节Pilon骨折复位固定术 572
一、概述 572
二、关节镜下辅助手术方法 574
D六节 髌骨骨折的关节镜手术 575
一、概述 575
二、关节镜辅助手术方法 577
三、术后处理 578
D七节 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579
一、概述 579
二、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诊断 581
三、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 582
四、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现有**方法 585
五、关节镜下手术复位固定**ACL撕脱骨折 586
六、术后处理 591
D八节 关节镜下手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591
一、概述 591
二、PCL损伤机制 592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592
四、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的选择 593
五、关节镜下手术修复重建PCL止点撕脱骨折 594
D九节 关节镜下撬拨复位**胫骨平台骨折 597
一、概述 597
二、关节镜辅助手术方法 601
D十节 关节镜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固定术 604
一、关节镜下微骨折术 604
二、大块骨软骨骨折可吸收钉固定术 605
三、同种异体皮质骨钉固定术 607
参考文献 611
D八篇 术后康复613
D二十二章 关节镜术后康复 614
D一节 关节镜术后康复的目的与原则 614
一、术后急性期康复主要内容 614
二、恢复期康复主要内容 614
D二节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 615
一、概述 615
二、术前康复 616
三、术后康复 616
D三节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 618
一、概述 618
二、术前康复 619
三、术后康复 619
D四节 髌股关节不稳术后康复 620
一、概述 620
二、康复方案 620
D五节 踝关节镜术后康复 621
一、概述 621
二、康复方案 621
D六节 肩关节镜术后康复 624
一、概述 624
二、康复方案 625
D七节 髋关节镜术后康复 627
一、概述 627
二、康复方案 627
D八节 腕关节镜术后康复 629
一、概述 629
二、康复方案 629
D九节 肘关节镜术后康复 631
一、概述 631
二、康复方案 631
D十节 多发韧带损伤围术期康复 633
一、术前康复准备 633
二、术后处理与康复 633
三、康复应注意的问题 634
参考文献 634
目录
。。。。。。。。。。
掌上明珠:探索人类肢体结构的精密之美 这是一部关于人体肢体奥秘的精妙图册,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探究我们赖以活动、支撑与连接的骨骼、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和血管的精巧构造。本书并非枯燥的解剖学教科书,而是将复杂的生命机械巧妙地转化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写实风格,展现了人体运动系统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第一章:骨骼的宏伟框架——承载生命的基石 我们将从构成我们身体骨架的每一块骨骼开始。从颅骨那保护着智慧之海的精美穹顶,到脊柱那如生命之树般支撑起整个身体的坚实链条;从肩胛骨那赋予手臂自由舞动的奇妙翼骨,到骨盆那连接上半身与下半身,承载生命孕育的坚固盆腔;再到四肢那结构复杂、功能各异的长骨、短骨和不规则骨。本书将细致描绘它们的形态、突起、凹陷、关节面,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连接,构成支撑、保护和运动的宏伟框架。 颅骨: 我们将仔细观察额骨、顶骨、颞骨、枕骨等组成的坚固外壳,以及它们内部精妙的缝隙与通道。鼻骨、蝶骨、筛骨等,它们共同构成了面部和鼻腔的复杂结构。颅底的每一处骨性突起和凹陷,都为神经和血管的穿行提供了安全的通道,也为重要的脑区提供了坚实的保护。 脊柱: 从颈椎的灵活转动,到胸椎与肋骨构成的胸腔,再到腰椎强大的承重能力,以及骶骨和尾骨的融合稳固,脊柱的每一节都经过亿万年进化的完美设计。我们将观察椎弓、椎体、椎间孔、关节突等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组成一个富有弹性和强度的动态支撑系统。 胸廓: 肋骨如同一把精巧的扇形骨架,与胸骨和胸椎共同构成了胸腔。本书将详细展现肋骨的形状、走向,以及它们与脊柱和胸骨的连接方式,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脆弱的内脏器官,并为呼吸运动提供了一个可扩张的腔体。 上肢骨骼: 锁骨那优雅的S形曲线,肩胛骨那如同翅膀般展开的形态,以及肱骨、尺骨、桡骨的精妙组合,共同构成了手臂的灵活性。腕骨、掌骨、指骨的精巧排列,使得我们能够完成抓握、提捏等复杂的操作。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骨骼的关节面,为理解手臂的运动轨迹打下基础。 下肢骨骼: 股骨那粗壮而坚实的结构,是人体最长的骨骼,承载着全身的重量。髌骨那如盾牌般的保护,胫骨和腓骨的协同工作,以及跗骨、跖骨、趾骨的精细配合,共同构成了我们行走、奔跑、跳跃的基础。本书将着重展现这些骨骼的力学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发力,实现高效的运动。 第二章:肌肉的律动之源——力量与姿态的缔造者 骨骼是静止的框架,而肌肉则是赋予框架生命的律动。本书将以细腻的写实笔触,勾勒出每一块肌肉的形态、走向、起止点以及它们协同工作时所产生的强大力量。我们将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肌纤维,却能组合出千变万化的动作,从微不足道的表情变化,到惊天动地的力量爆发,无不彰显着肌肉的奇妙力量。 躯干肌肉: 胸大肌、背阔肌、腹肌群,它们构成了我们身体的“动力核心”。本书将展现它们如何收缩、舒张,驱动我们完成弯腰、挺胸、旋转等动作。斜方肌、菱形肌等,它们负责着肩胛骨的精妙运动,为手臂的自由活动提供保障。 上肢肌肉: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它们如同弓弦般收缩,驱动着肘关节的屈伸。肩部三角肌,它如同一顶帽子般覆盖着肩关节,负责手臂的抬举和外展。前臂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它们精巧的配合,让我们的手能够完成各种精细的操作。 下肢肌肉: 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它们构成了大腿的强大力量,是行走和奔跑的关键。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它们不仅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也维持着身体的平衡。小腿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它们如同弹簧般工作,为我们提供蹬地起跳的力量。 头面部肌肉: 即使是微笑、皱眉这些看似简单的面部表情,也离不开那些微小的肌肉群的协同。本书将展现这些精细的肌肉,是如何让我们的面部得以传达丰富的情感。 第三章:肌腱与韧带的精密连接——韧性与灵活的交响 肌腱是将肌肉力量传递给骨骼的“绳索”,而韧带则是连接骨骼,提供关节稳定性的“弹性绑带”。本书将深入描绘这些看不见的“工程师”,是如何用它们独特的组织结构,将运动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保证了运动的顺畅,又提供了必要的稳定性。 肌腱: 我们将观察肌腱的致密纤维结构,以及它们如何从肌肉末端延伸出来,附着在骨骼上。例如,肱三头肌的肌腱,如何将力量传递给尺骨,使我们得以伸直手臂。跟腱,那连接着小腿肌肉和跟骨的强大肌腱,是跳跃和奔跑的关键。 韧带: 关节囊周围的韧带,它们如同坚固的“胶带”,将关节的两块骨骼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同时允许一定范围的运动。膝关节的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它们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关键。踝关节的韧带,它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依旧保持着踝关节的灵活性。本书将重点展示这些韧带的走向和附着点,以及它们在维持关节稳定中的核心作用。 第四章:神经与血管的生命之网——传递指令与供给能量 除了骨骼、肌肉、肌腱和韧带,我们身体的运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精确指令和血管系统的能量供给。本书将用精美的插图,展现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如何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肌肉,以及血液如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 神经系统: 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发出的运动神经元,它们如同“电线”,将指令传递到远端的肌肉。周围神经系统,它们分支进入肌肉,控制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本书将展示一些主要的神经束的走行,例如支配手臂的臂丛神经,以及支配下肢的坐骨神经。 血管系统: 动脉如“高速公路”,将富氧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为肌肉的活动提供能量。静脉如“回收管道”,将含二氧化碳的血液带回心脏。毛细血管网络,它们深入到每一个肌肉纤维中,进行物质交换。本书将描绘主要血管的分支,以及它们如何为运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生命线。 第五章:关节的巧妙枢纽——运动的艺术展现 关节是骨骼的交汇点,是身体实现各种复杂运动的关键。本书将以解剖学的严谨和艺术家的细腻,描绘不同类型的关节,如球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平面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我们将观察关节的形态、关节面,以及包裹着它们的关节囊和滑膜,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平滑、高效的运动。 关节的构成: 关节软骨的覆盖,滑膜液的分泌,以及关节囊的包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润滑、低摩擦的运动平台。本书将通过精细的插图,展示不同关节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如何适应特定的运动需求。 关节的运动: 屈曲、伸展、内收、外展、旋内、旋外……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却是关节的精妙设计和肌肉的协同发力。本书将结合前面章节的内容,解释不同关节是如何实现这些丰富多样的运动的。 本书特点: 极致的写实主义: 每一处解剖结构都力求精准,如同摄影般真实。 艺术化的呈现: 将枯燥的解剖知识转化为视觉上的享受,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掌握科学知识。 系统的结构: 从骨骼到肌肉,再到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和关节,层层深入,构建完整的运动系统图谱。 注重细节: 每一个微小的结构,每一个精巧的连接,都被细致地描绘和解释。 强调关联性: 不孤立地展现各个部分,而是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 这部图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指南,更是一曲赞颂生命造物精妙绝伦的赞歌。它将带领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微观世界,让您重新认识和欣赏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感受那份源源不断的生命律动。它适合所有对人体奥秘充满好奇的读者,无论是医学专业学生、康复师、运动爱好者,还是仅仅想更了解自己身体的普通人,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满足。翻开它,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人体精密机械的大门,等待您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无限智慧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