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当下小学教学大纲,精选古诗50首,涵盖五年级教材内所有古诗文,按季节顺序编排,并配有图片,设置注释、诗歌大意栏目便于孩子理解,阅读延伸栏目通过小故事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丰富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根据记忆规律设计“背诵提醒表”,教给孩子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目 录1 秋思 张籍4
2秋风引 刘禹锡6
3舟过安仁 杨万里8
4水调歌头? 中秋 苏轼10
5秋夕 杜牧12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14
7蜀中九日 王勃16
8浪淘沙 刘禹锡18
9过三闾庙 戴叔伦20
10霜月 李商隐22
11三五七言 李白24
12野望 王绩26
13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28
14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30
15长相思 纳兰性德32
16重别周尚书 庾信34
17墨梅 王冕36
18菩萨蛮 韦庄38
19燕子矶口占 史可法40
20 客中行 李白42
2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44
22寒夜 杜耒46
23 对酒 秋瑾48
24送别 王维50
25立春偶成 张栻52
26新雷 张维屏54
27 泊船瓜州 王安石56
28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58
29春日 秦观60
30夜直 王安石62
31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64
32浣溪沙 晏殊66
33旅夜书怀 杜甫68
34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70
35如梦令 李清照72
36北陂杏花 王安石74
37牧童 吕岩76
38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78
39月夜 刘方平80
40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82
41花影 苏轼84
42离思五首 元稹86
43石头城 刘禹锡88
44题李凝幽居 贾岛90
45长歌行 汉乐府民歌92
46前出塞 杜甫94
47采莲曲 王昌龄96
48过华清宫 杜牧98
49少年行 王维100
50归园田居 陶渊明102
这本诗词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一本适合我孩子现在阅读水平的古诗词读物了。首先从装帧设计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封面设计清新淡雅,配色柔和,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古老”感,反而充满了一种宁静致远的韵味,很吸引人去翻开它。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很好,厚实适中,印刷清晰,字体大小和行距的排版都非常考究,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大量阅读的五年级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每首诗词的版面设计上,除了正文之外,还精心搭配了一些古典的水墨插画,这些插图并非简单地填充空白,而是巧妙地契合了诗词的意境,比如读到描写春景的诗句时,画面上就可见嫩芽初绽,生机勃勃,这极大地帮助了低年级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学意象。我尤其欣赏它在注释和背景介绍上的处理方式,没有使用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用非常贴近当代小学生理解的方式,去阐释古文的含义和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比如,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它会提供多种解释,并用现代汉语进行串联翻译,让孩子能够“无障碍”地进入诗词的世界,而不是被生词绊住脚步,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习诗词变成了一种享受和探索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在学习方法上的创新性,是其他同类书籍无法比拟的。我观察到,编者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读”的层面。比如,它在某些重点篇目后,设计了一个名为“韵律探秘”的小栏目,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讲解了古诗词的格律和韵脚,用近似于音乐节拍的方式标注出来,让孩子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代汉语的美妙节奏感。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我的孩子现在读起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平铺直叙地念诵,而是开始尝试去用不同的声调和情感来演绎诗句,这说明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活化”古诗词。此外,它还巧妙地植入了与诗词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或小知识点,比如讲解“登高望远”时,会简要介绍古人对山川河流的敬畏之心,或者在学习边塞诗时,会补充一点地理背景知识。这种碎片化但高度浓缩的历史文化信息,既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又能潜移默化地拓宽孩子的历史和地理知识面,让学习古诗词不再是孤立的语文任务,而是与整个文化体系连接起来的桥梁。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专业性,让我对它的信任度直线上升。很多市面上的版本,在“作者简介”那一块往往草草了事,但这本书对每位诗人的介绍都做了精心的打磨。它不是那种堆砌生平事迹的传记式介绍,而是用一小段精炼的文字,勾勒出诗人最主要的精神气质和艺术成就,非常符合五年级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和建立初步印象的需求。例如,介绍李白时,会用“浪漫的想象力”作为关键词;介绍杜甫时,则会侧重于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这种精准的概括,帮助孩子在初步接触这些文学巨匠时,就能形成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记忆锚点。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某些被反复引用或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词语,设置了“词语的N种用法”小专栏,用表格的形式对比展示了同一个词在不同诗句中的细微差别。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辨析能力和语言的精确运用能力极为有效,远超出了单纯的课本教学范围,体现了编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儿童教育心理学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可以用“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来概括。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首先,是诗句的展示,清晰、美观;其次,是针对性的解读和注释,由浅入深;最后,是启发性的互动环节,鼓励思考和表达。我特别注意到,在每学习完一个主题(比如“咏物篇”或“送别篇”)后,都会有一个“诗意生活”的栏目,这个环节的设置非常高明。它会将本单元的诗词与现代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对比连接,比如学完咏竹的诗后,可能会引导孩子观察家里的竹制用品,思考竹子的品格象征。这种“古今对话”的方式,有效地消除了古诗词与现代生活之间的隔阂感,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字,并非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中。这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位温和而博学的良师益友,陪伴孩子走过这段重要的古典文学启蒙阶段,我由衷地推荐给所有关注孩子人文素养提升的家长。
评分作为一名家长,我对市面上很多号称“适合儿童”的古诗词书籍都持保留态度,因为它们往往要么是内容过于浅显,流于表面地罗列诗句,要么就是难度陡增,超出了五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然而,这本书的选篇和编排逻辑,明显是经过了资深教育工作者反复打磨的。它的选材范围相当广博,既包含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也穿插了一些相对小众却意境优美的篇章,这无疑拓宽了孩子的视野。最让我称赞的是,它似乎掌握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它没有强迫孩子去背诵那些过于宏大或沉重的题材,而是聚焦于贴合他们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主题,比如四季更迭、自然风光、童年乐趣等等。这种“接地气”的选取方式,使得孩子在诵读时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体会到“诗言志,歌咏情”的真正含义。每首诗词后面跟随的“拓展阅读”部分设计得极其巧妙,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解释,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诗句背后的文化符号,比如它会提问:“如果你是诗人,你会用什么颜色来描绘这首诗的意境?”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意义探寻者,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