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義繪畫大師: 惠斯勒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 惠斯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礽喻 著
图书标签:
  • 惠斯勒
  • 唯美主义
  • 绘画
  • 艺术史
  • 印象派
  • 艺术大师
  • 传记
  • 艺术评论
  • 19世纪艺术
  • 美国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藝術家出版社
ISBN:9789866565991
版次:1
商品编码:16008790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0-09-01
页数:176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23*1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國19世紀寫實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的生涯與作品介紹
深入惠斯勒作品唯美詩意的美學核心,體現美國油畫寫實傳統的民風內蘊
詹姆斯.艾伯特.馬克-湼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1834-1903)與艾金斯、荷馬同被視為十九世紀後半期美國寫實油畫的三巨頭。惠斯勒才智敏銳,對現實世界中的美,懷有特殊的崇敬,是一位追求唯美主義的油畫大師。
惠斯勒1934年生於美國麻州的羅維爾城,九歲時隨父母遷往聖彼得堡,從小就顯露繪畫天賦,並進入聖彼得堡美術學院習畫。在聖彼得堡生活的七年,正是他的人生情感、想像力和愛好基本形成的時期。惠斯勒早期作品的鮮明、和諧和嚴謹的風格,跟聖彼得堡簡潔而純淨的美確實有著某種聯繫。 1848年,惠斯勒的父親去世,母親帶著惠斯勒兄弟重返美國康州的史東寧頓,他前後進入一所基督教會學校和西點軍校就讀,但功課拙劣,三年級讀完終於自動退學。後來他去華盛頓,要求國防部長戴維斯准他重返西點,戴維斯要他去見政府製圖組長賓漢上尉,賓漢發現他有繪圖才能,1954年11月留他在製圖組工作。
惠斯勒在書上看到巴黎畫家多采生活的描述,決心前往巴黎學畫。1855年夏天徵得母親同意赴法,而且從此一去未返。在巴黎,他向格萊爾學習,與畫家庫爾貝相交甚好,之後又與馬奈以及其他年輕畫家過從甚密。1863年在「落選作品沙龍」中與馬奈〈草地上的午餐〉一起展出他的第一幅重要大型繪畫〈第一號白色交響曲:白衣少女〉(畫中愛爾蘭姑娘同時也是庫爾貝的模特兒),金黃色的頭髮、柔和、亮色調的布幔以及鋪在地板上的狼皮,構成了一和諧的韻律。
惠斯勒與佔統治地位的學院派藝術及沙龍觀念,始終存在著分歧,也受到很多譏諷與嘲弄。但他最好的肖像畫正是在這幾年裡創作出來的。這些作品充滿了對人的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深深的尊重,具有為寫實藝術所要求的高度簡練和嚴謹的風格。1871年,誕生了著名的〈黑與灰的組合一號:畫家的母親畫像〉--美國畫壇上的一顆明珠。高雅的銀灰色調,似乎可以觸摸到物體以及畫面的筆觸,在簡練、質樸、自然的構圖上顯得和諧勻稱,這幅肖像最明顯地體現出美國人民寫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這位上了年紀的美國婦女形象,像清教徒那樣嚴肅質樸無華而富於民主精神,生動感人。
惠斯勒很早就善於用音樂標出自己色調的關鍵所在,如以「藍色交響曲」、「夜曲」來命名作品,反映出他對色調結構的仔細推敲以及對豐富音響的追求。他一直是大自然的細膩詩人。他一生都畫風景,巧妙地畫出大膽、概括、優美的作品。惠斯勒的油畫和版畫意味含蘊,優美異常,充滿創造性。
本書以百餘幅惠斯勒的作品圖片,穿插於其生涯各階段介紹中,希望透過圖文對照,深入惠斯勒作品唯美詩意的美學核心。

目录

前言(何政廣撰文)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追求品味完美的惠斯勒
多國文化背景─在美國和俄羅斯的生活
巴黎為家的年輕波西米亞人(1855-1859)
◎拜師格萊爾與寫實主義影響
◎波西米亞三劍客─惠斯勒自創的三人社團
◎十九世紀中期在巴黎發展的美國藝術家群像
◎音樂,形與色
鑽研鏤刻版畫的技術
◎藝術家的版畫─法國系列 ◎兩極倫敦生活─泰晤士河系列 ◎李蘭德家族與威尼斯系列版畫
以倫敦做藝術的舞台(1859-1891)
◎法國海邊與西班牙之旅
◎白衣少女三聯作
◎1862第一號白色交響曲:白衣少女 ◎東方藝術的影響 ◎1864第二號白色交響曲:白衣少女
◎脫離庫爾貝影響的海景創作
◎南美洲之旅
◎1867第三號白色交響曲:白衣少女─新古典主義
◎為藝術而藝術與「六項計畫」
◎重新在肖像畫中找回自信
◎泰晤士河畔夜曲
◎場場官司與樹立敵人的藝術
◎威尼斯之旅重振旗鼓
◎形與色的簡化
◎羅貝爾◎蒙泰斯鳩肖像畫
晚期的名聲和獲得的肯定(1891-1903)
◎重回巴黎和對新一代藝術家的影響
結語
惠斯勒年譜

前言/序言


唯美主義繪畫大師:惠斯勒 一卷探尋藝術邊界的恢弘史詩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十九世紀末西方藝術史上最具爭議性、同時也最富魅力的畫家之一——詹姆斯·阿博特·麥克尼爾·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的藝術生涯、理論建樹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這不僅是一本關於畫作的圖錄,更是一部細膩描繪藝術家與時代精神交鋒的傳記,一次對「為藝術而藝術」哲學的徹底考察。 惠斯勒,這位美籍畫家,終其一生都在與學院派的傳統美學進行着一場優雅而堅決的抗爭。他拒絕將繪畫視為敘事或道德說教的工具,而是將其提升至音樂般的純粹境界。本書將追溯他從波士頓的童年,到在巴黎師從查爾斯·加巴里埃(Charles Gleyre),最終在倫敦確立其藝術王國的歷程。 第一部:藍調與灰色的奠基者 巴黎的洗禮與《藍色交響曲》的誕生 年輕的惠斯勒,初抵巴黎時,便被當時的寫實主義浪潮和即將興起的印象派先聲所吸引。然而,他並未完全追隨任何既定流派。書中詳述了他如何與印象派畫家如馬奈(Manet)等人交往,汲取對光影和氛圍捕捉的技巧,但同時,他已開始展現出對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浮世繪)的獨特偏好。 關鍵章節將聚焦於他早期的重要作品,如《藍色交響曲:泰晤士河景》系列。在這裡,我們將詳細分析他如何運用非傳統的命名方式——以音樂術語來命名繪畫,從而明確宣告其「形式主義」的立場。這些畫作摒棄了傳統意義上的「主題」或「故事」,而專注於色彩、線條和構圖之間的和諧關係。本書將引用當時的評論,對比古典學院派對這些「缺乏主題」的作品所表現出的震驚與不解。 第二部:倫敦的戰場與美學宣言 從「棕色與金色的肖像」到法庭的對決 定居倫敦後,惠斯勒成為了英國藝術界異數般的存在。他將自己打造成為一位極度注重個人風格與儀式感的「藝術貴族」。本書將深入探討他與當時的藝術評論巨擘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之間的著名誹謗案。 這場官司不僅是一場法律糾紛,更是藝術觀念的公開辯論。拉斯金指責惠斯勒的《夜曲:藍與金——落石燈船》是「拋擲顏料的胡鬧」,索賠一千英鎊。惠斯勒的反訴與最終獲勝,標誌着現代藝術觀念在英國取得了一次里程碑式的勝利。我們將詳細解讀法庭文件和當時的報章評論,闡釋惠斯勒如何成功地辯護了藝術的獨立性,確立了「藝術的價值在於其自身的完美形式,而非其描繪對象的道德或敘事意義」的立場。 第三部:東方主義的精緻化與「和諧」的追求 從《日本花瓶》到「藝術的交響」 惠斯勒對日本藝術的熱愛是其風格形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同於當時歐洲流行的、流於表面的異國情調,惠斯勒吸收了浮世繪中那種平面化的處理、大膽的留白以及對邊緣裝飾性的精妙運用。 本書將專門分析他著名的「和諧」(Harmonies)與「變奏」(Variations)系列。這些作品,如《灰與銀:鋼琴前的女子》,展示了藝術家對室內氛圍、光線氛圍的極致捕捉。他筆下的人物往往面容模糊,成為色彩和形狀的載體,如同樂譜上的音符。我們將探討他如何將這些肖像畫處理得如同風景畫一般,將「個性」溶解在「氛圍」之中。 第四部:黑色的肖像與風格的極致 《黑色和棕色間奏曲:泰晤士河的黃昏》的深層結構 在晚期,惠斯勒的風格趨向更加內斂與抽象。本書將深入分析他那系列以黑色為主的肖像畫,探究這些作品如何超越了傳統肖像畫的意義,成為對人體形態與畫布空間關係的純粹探索。他如何運用極少的色彩對比,創造出深邃、近乎冥想的視覺體驗,這也是他與後來抽象表現主義先驅之間最微妙的聯繫之一。 結論:惠斯勒的遺產與不朽 本書最後將總結惠斯勒對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影響,從他對裝飾藝術運動的啟示,到他對形式主義美學的奠基性貢獻。他的「唯美主義」並非僅僅是膚淺的追求美麗,而是一種深刻的哲學立場——堅信藝術的解放。通過對其信件、日記和理論文章的梳理,我們得以窺見這位「藝術的王子」如何以其冷靜、優雅而又極具反叛精神的創作,永遠地改變了我們看待繪畫的方式。本書旨在讓讀者超越對其爭議性的表象,真正領略這位大師在藝術邊界上所繪製出的,永恆的「和諧」。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唯美主义绘画大师:惠斯勒》,我深深地沉浸在了那个时代独有的艺术氛围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亲身感受了惠斯勒那如诗如画的创作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的梳理,更是一次深入的艺术探索之旅。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惠斯勒在美学理念上的坚持与创新,他如何挑战当时的主流艺术观念,如何在光影、色彩与线条之间寻求极致的和谐与优雅。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无论是那些充满东方韵味的“夜曲”系列,还是他标志性的肖像画,都展现了他对色彩和构图的独到见解。我尤其被他对于“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所打动,这种纯粹的美学态度在如今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书中对惠斯勒生活经历的描述也同样引人入胜,他与同时代其他艺术家、文学家的交往,他与评论家们的论战,都勾勒出一个鲜活而充满个性的艺术灵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美”的定义,也激发了我对艺术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我必须说,《唯美主义绘画大师:惠斯勒》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绘画大师的刻板印象。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艺术史论述,没想到它却像一部引人入胜的传记小说,让我欲罢不能。作者巧妙地将惠斯勒的艺术生涯与他的人生际遇紧密结合,使得他对艺术的探索不仅仅停留在画布之上,而是渗透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对惠斯勒在伦敦、巴黎、纽约等地活动的详细记录,以及他与其他文化名流的深刻互动,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艺术家形象。他对于作品命名的独特方式,例如《灰与黑的奏鸣曲》或《孔雀蓝与银的夜曲》,更是充满了诗意与神秘感,引导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去解读他的画作。读到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色彩和形式的敏感度,让我不禁惊叹于他作为一位“美学家”的天赋。本书不仅仅是对绘画技巧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审美情趣的培育,它教会我如何去欣赏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韵味的艺术作品。

评分

《唯美主义绘画大师:惠斯勒》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愉悦的阅读体验,就像品味一杯陈年的美酒,醇厚而回味无穷。它不是那种只告诉你“是什么”的书,而是引导你去“感受”和“理解”。作者以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分享了惠斯勒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挣扎,以及他如何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惠斯勒创作过程的细致描写,那些关于他如何处理色彩的微妙变化,如何捕捉瞬间的光影效果,都让我对他的技艺有了更深的敬佩。书中的论述并没有过多的理论堆砌,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艺术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受益。惠斯勒的画作,在我看来,一直都带有一种宁静而疏离的美感,而这本书则帮助我找到了这种美感的源头,它源于他对和谐、秩序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艺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更加坚定了去发现和欣赏生活中各种形式的美的决心。

评分

我一直对19世纪末的欧洲艺术思潮非常感兴趣,而《唯美主义绘画大师:惠斯勒》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位艺术家,更是对那个时代艺术精神的一次深刻的解读。作者通过对惠斯勒的生平、作品以及他所处的艺术环境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唯美主义运动的核心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书中对惠斯勒与印象派、象征主义等艺术流派关系的阐述,让我对那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艺术时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惠斯勒的绘画,在我看来,总是散发着一种优雅而略带忧郁的气质,这种气质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艺术追求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坚持自我,如何在艺术的殿堂里追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它不仅是一本艺术鉴赏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独立思考和勇于突破的书籍,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最近读了《唯美主义绘画大师:惠斯勒》,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指南”。它没有枯燥的学术术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美的细腻体悟和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笔触,描绘了惠斯勒如何在现实的琐碎与艺术的纯粹之间寻求平衡。书中的一些章节,深入探讨了惠斯勒对于色彩、构图以及情感表达的独特理解,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绘画的认知。我发现,惠斯勒的画作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正是因为他超越了单纯的写实,而是将个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感悟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氛围”。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唯美”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愉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宁静的艺术世界,对美的感知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