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

五运六气—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黄帝内经
  • 五运六气
  • 经络
  • 养生
  • 传统医学
  • 健康
  • 自然疗法
  • 阴阳五行
  • 中医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04935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6008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无仅有的*峰对决与碰撞,必将*领中医运气学说的健康发展,极大地推进中医运气学说在中医临床及养生治未病方面的广泛应用!!

内容简介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承载着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内涵,在中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加强五运六气学术研究,对重铸中华医魂,打开中华文明宝库,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近年来,五运六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已成为中医药学术的热点,但对于运气学说学术界尚有不同认识,亟待加强交流和沟通。为此,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五运六气研究峰会于2017年6月16日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邀请了五运六气研究领域几乎所有的资深大咖,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大家围绕五运六气的渊源、科学性及其基本原理、临床运用及疫病预测、多学科研究等各抒己见。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研究员作为领衔专家分别作了主旨发言,杨力等15位各学科领域专家也分别做了专题发言。会场气氛热烈,专家发言踊跃,通过互动争鸣,达成了许多共识,为五运六气的未来研究、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路。现将会议内容公之于众,以促进中医运气学说的健康发展,推进其在中医临床及养生治未病方面的广泛应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肝脏用方 1

 第一节 和肝之剂 2

调肝和肝第一方——四逆散 / 2

肝脾不和之名方——逍遥散 / 5

调理肝气之名方——柴胡疏肝散 / 10

和解少阳之名方——小柴胡汤 / 13

和解胆经之名方——蒿芩清胆汤 / 20

 第二节 补肝之剂 24

肝经调血之专剂——四物汤 / 24

滋阴疏肝之名方——一贯煎 / 27

养肝安魂之神方——酸枣仁汤 / 30

 第三节 泻肝之剂 33

清肝泻火第一方——泻青丸 / 33

泻肝清胆之名方——龙胆泻肝汤 / 36

泻肝和胃基础方——左金丸 / 39

平肝潜阳第一方——镇肝熄风汤 / 42

凉肝熄风第一方——羚角钩藤汤 / 45

第二章 心脏用方 49

 第一节 和心之剂 50

调心和心第一方——导赤散 / 50

 

 第二节 补心之剂 53


养心安神之名方——天王补心丹 / 53

养心复脉之名方——炙甘草汤 / 56

 

 第三节 泻心之剂 59


清心泻火第一方——泻心汤 / 59

清心凉血第一方——清营汤 / 62

泻心凉血之名方——犀角地黄汤 / 65


第三章 脾脏用方 68

 第一节 和脾之剂 68


调脾柔肝之名方——痛泻要方 / 69

温中和脾之名方——苓桂术甘汤 / 71

调和中焦第一方——温胆汤 / 75

调中升降之名方——半夏泻心汤 / 80

和中温化之名方——藿香正气散 / 84

 

 第二节 补脾之剂 86


益气健脾基础方——四君子汤 / 86

甘温除热之名方——补中益气汤 / 90

健脾化湿第一方——参苓白术散 / 97

温中补虚之名方——小建中汤 / 102

健脾养心之名方——归脾汤 / 106

气血双补之名方——人参养荣汤 / 111

温中理中之名方——理中丸 / 115

 

 第三节 泻脾之剂 118


泻脾伏火第一方——泻黄散 / 118

清胃泻脾之名方——清胃散 / 121

辛凉解热之重剂——白虎汤 / 124

润脾缓下之专剂——麻子仁丸 / 128


  

第四章 肺脏用方 131

 第一节 和肺之剂 131


调肺理肺第一方——茯苓杏仁甘草汤 / 132

调肺温化之名方——小青龙汤 / 136

 

 第二节 补肺之剂 139


益气补肺之名方——补肺汤 / 139

补肺养阴之名方——生脉散 / 141

金水相生第一方——百合固金汤 / 143

清润补肺第一方——清燥救肺汤 / 146

补肺纳气之名方——人参蛤蚧散 / 149

  

 

 第三节 泻肺之剂 152


清宣泻肺第一方——泻白散 / 152

清肺平喘之名方——麻杏甘石汤 / 155

辛凉平剂之代表方——银翘散 / 157

通腑泻肺之名方——大承气汤 / 162

泻肺排脓第一方——千金苇茎汤 / 165


  

第五章 肾脏用方 169

 第一节 和肾之剂 170

调和肾之基本方——六味地黄丸 / 170

 第二节 补肾之剂 175


补益肾气第一方——肾气丸 / 175

滋阴补肾第一方——大补阴丸 / 179

滋补肝肾之名方——左归丸 / 182

温肾利水之名方——真武汤 / 185

 

 第三节 泻肾之剂 189


利水泻肾第一方——猪苓汤 / 189

利水化气之名方——五苓散 / 192

滋阴清肾之名方——青蒿鳖甲汤 / 196


  

附录 方名汉语拼音索引 200

  


  

  

  



五运六气:探寻天地之道的古老智慧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其博大精深的内涵,至今仍令无数医者和学者为之着迷。然而,其中最为晦涩难懂、也最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之一,莫过于“五运六气”。它如同一把古老的钥匙,如果不能准确地解读,便会阻碍我们真正领略《黄帝内经》的精髓,无法触及天人合一、体道合真的深层智慧。 “五运六气”,顾名思义,便是对宇宙间五行运化规律(五运)与天地六气(六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系统阐述。它不仅仅是一套关于气候变化的理论,更是一套深刻揭示宇宙生命规律、人体运行机制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原理的宏观哲学与医学体系。理解五运六气,便是理解《黄帝内经》对生命本质的认知,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深层哲学,理解个体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的深刻意义。 五运:宇宙能量的五行流转 “五运”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这五种元素并非静止不变的物质本身,而是代表着宇宙万物运行和转化的五种基本能量和趋势。《黄帝内经》将五运的概念引入医学,用以解释天地万物,特别是人体内部能量的生克制化、相互影响。 木运:象征着生长、生发、条达之气。在人体,与肝脏相应,主疏泄,与春季相应。木运太过,容易导致肝气郁结、风邪为患;木运不及,则可能出现生长乏力、身体衰弱。 火运:象征着生长、炎上、光明之气。在人体,与心脏相应,主血脉,与夏季相应。火运太过,易生热邪,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烦躁;火运不及,则可能出现心气不足、阳气虚衰。 土运:象征着稼穑、承载、化生之气。在人体,与脾脏相应,主运化,与长夏(湿季)相应。土运太过,易生湿邪,影响脾胃运化,出现腹胀、食少;土运不及,则可能出现脾胃虚弱、运化失司。 金运:象征着收敛、肃降、清洁之气。在人体,与肺脏相应,主肃降,与秋季相应。金运太过,易生燥邪,损伤肺津,出现咳嗽、口干;金运不及,则可能出现肺气虚弱、呼吸功能下降。 水运:象征着闭藏、滋润、向下之气。在人体,与肾脏相应,主藏精,与冬季相应。水运太过,易生寒邪,损伤阳气,出现畏寒、腰膝酸软;水运不及,则可能出现肾精亏虚、发育迟缓。 五运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遵循着相生相克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生克制化关系,维持着宇宙万物的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便可能引发相应的气候异常和疾病。 六气:天地自然的六种动态能量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断变化的、影响人体的气候因素。它们是宇宙间六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气”,是天地变化的动力,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外因。 风气:具有善行、善变的特点,常与木运相合。常引起身体的表证,如感冒、皮肤瘙痒等。 寒气: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的特点,常与金运(或在某些情况下与水运)相合。常引起身体的里证,如疼痛、肢体拘挛、阳气虚衰等。 暑气:具有炎热、向上、耗伤津液的特点,常与火运相合。常引起身体的伤津、动风等证,如中暑、高热不退等。 湿气:具有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的特点,常与土运相合。常引起身体的沉重、困顿、食欲不振等证,如水肿、关节沉重等。 燥气:具有干燥、耗伤津液、易伤肺的特点,常与金运相合。常引起身体的口干、鼻干、咳嗽等证。 火气:具有炎热、亢盛、耗散的特点,常与火运相合。常引起身体的红肿热痛、烦躁不安等证。 六气并非单纯的气候现象,它们蕴含着深刻的能量属性和运动规律。在《黄帝内经》的论述中,六气的作用是动态的,它们会随着季节、地域、甚至年际的变化而改变其影响力。 五运六气与天人合一 五运六气理论的核心,在于揭示“天人合一”的深刻关系。它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与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息息相关。 同气相求: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都与自然界的五行、六气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例如,肝属木,春季属木,风气属木,当春季风气太过时,肝脏容易受到影响。肾属水,冬季属水,寒气属水,当冬季寒气异常时,肾脏容易受损。这种“同气相求”的原理,是理解疾病发生的重要切入点。 运气主病:五运六气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异常,而气候的异常,又是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不同的运、气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司天”、“在泉”等组合,这些组合预示着当年或该季节主要的病邪、好发的疾病类型,以及最易受侵犯的人体脏腑。通过预测,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做到“治未病”。 体质与运气:人体的体质,也与五运六气的盛衰有关。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以及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某些体质的人,在特定的运、气条件下,更容易发病。例如,体质偏于“阳盛”的人,在火运太过或暑气偏盛的年份,更容易出现热性疾病。 五运六气的应用价值 理解五运六气,对于学习和应用《黄帝内经》,乃至整个中医体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疾病预测与预防:《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六节藏象论》等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五运六气的年、月、日、时变化,来推断当年的气候特点、易发疾病以及受累脏腑。这使得中医在疾病预防方面,具备了超前的视野和能力。 病因病机分析:五运六气理论为分析疾病的根本原因提供了宏观的视角。当人体发病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更要结合外在的运气变化,来探究其深层原因。例如,同样的咳嗽,可能在金运不及的年份,是肺气虚引起的;而在火运太过、燥气偏盛的年份,则可能是燥邪伤肺。 辨证论治的指导:五运六气的分析,是中医辨证论治中“辨天地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所处的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辨证和更有效的治疗。 养生保健的智慧:掌握五运六气的规律,有助于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调整自身的作息、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顺应天地之气,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例如,了解某个时期湿气较重,就应该注意健脾祛湿;了解某个时期寒气易犯,就应注意保暖。 结语 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的“天人之道”的集中体现,是理解天地自然与人体生命之间深刻联系的桥梁。它以一种宏大的宇宙观,揭示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指引着中医治病救人的方向。尽管其理论体系庞大复杂,但一旦我们能够拨开迷雾,窥见其精妙的逻辑和深邃的智慧,便会发现,这正是通往《黄帝内经》殿堂最关键的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对生命、健康与宇宙万物更深刻的理解。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健康,源于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源于我们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医养生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上班族,平日里也零星地读过一些中医普及读物,但总感觉抓不住重点,尤其是《黄帝内经》这样的大部头,更是让我望而却步。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推荐,被“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这个说法所吸引,心想或许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拿到书后,我发现它果然名副其实。作者并没有像很多教材那样,上来就讲解复杂的理论,而是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五运六气”在整个中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自然现象和人体变化的联系的阐述,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来推断身体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不同季节的养生侧重点等等。这些内容让我觉得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疗疾病的学问,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有说服力,通过具体的例子,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五运六气”是如何影响人体的,以及古人是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来制定养生方案的。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黄帝内经》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和方向,为我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相当吸引人:“五运六气—打开《黄帝内经》的钥匙”。这个比喻立刻点燃了我探索的兴趣。一直以来,《黄帝内经》在我心中都是一本神圣而又遥不可及的经典,其中的理论体系庞杂,概念深奥,总觉得需要一个引路人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五运六气”时所采用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术语,而是从自然界的宏观规律入手,一步步引申到人体与自然的对应关系,再到“五运六气”如何成为理解《黄帝内经》的根本。他的语言充满了智慧和诗意,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能感受到一种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深刻洞察。书中关于“五运六气”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以及如何根据这些规律来调整生活方式的论述,让我觉得中医养生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黄帝内经》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有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仿佛终于找到了那把能够开启《黄帝内经》智慧宝库的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深深吸引了我,那种古朴中带着智慧的光泽,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哲思的时代。拿到手之后,迫不及待地翻开,初读之下,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门。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五运六气”概念,一点点地剥开,展现出它们在理解《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性。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基础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它们非常生动形象,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义。读的时候,我时常会停下来,回味那些文字,想象着古代医家们是如何在天地万物之间寻找规律,又是如何将这些规律融入到养生保健之道的。这本书的文字功底也很扎实,行文流畅,叙述清晰,虽然涉及的知识领域深奥,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每读完一个小节,都感觉自己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仿佛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篇章,在“五运六气”的指引下,逐渐变得豁然开朗。我期待着能通过这本书,真正领略到《黄帝内经》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我的生活中。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与数据打交道的人,我习惯于寻找事物内在的逻辑和规律,所以当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医学产生了好奇时,《黄帝内经》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我的视野。然而,这本书浩如烟海的篇幅和其中蕴含的深奥哲理,让我这样一个逻辑思维占主导的人感到有些无从下手。就在这时,这本书如及时雨般出现在我面前。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既有严谨的逻辑推演,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温度。他对“五运六气”的讲解,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和名词,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宏大的时空框架下进行剖析,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背后,是如何与日月星辰、四季更迭、人体生理紧密联系的。我喜欢他引用大量的史料和古代文献来佐证观点,这让整个论述显得格外有分量。尤其是关于“五运六气”如何指导临床实践的讨论,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性。读这本书,我仿佛也在进行一场智力探险,每揭开一层,都能感受到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黄帝内经》,不再将其视为一本陈旧的医学典籍,而是看作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宇宙观和生命智慧的经典。

评分

我是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平日里喜欢阅读一些历史、哲学和医学类的书籍,但总是觉得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黄帝内经》更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经典。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把极佳的钥匙。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将“五运六气”这一复杂而重要的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其精髓。我非常欣赏他在解释“五运六气”与《黄帝内经》之间关系的章节,他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割裂开来,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五运六气”如何构成了《黄帝内经》理解的基础,以及如何运用“五运六气”的原理来解读《黄帝内经》中的各种理论和方剂。书中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读起来如同与一位饱学之士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哲学对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被启发。对于那些和我一样,对《黄帝内经》充满敬畏却又感到无从下手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起点。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五运六气”,更能为我们打开通往《黄帝内经》更深层次智慧的大门,让我们从中汲取养生保健的精髓,提升生命的品质。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一般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以为是专著,结果很多是开会发言稿。

评分

京东的速度就是快。包装很好,京东自营的应该是正版。下次再来

评分

京东的速度就是快。包装很好,京东自营的应该是正版。下次再来

评分

京东的速度就是快。包装很好,京东自营的应该是正版。下次再来

评分

以为是专著,结果很多是开会发言稿。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