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显微血管吻合是神经外科的基本技能。掌握这项技能,需要经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和坚持不懈的练习。鉴于此,宣武医院Yasargil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凝聚十余年的心血与经验,倾力编写了《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操作指导》。
《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操作指导》先从显微血管吻合的历史娓娓道来,继而描述了显微镜和显微器械的准备与使用、实验动物的血管解剖特点;精华部分以图片和视频呈现了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详细步骤以及显微血管吻合的主要方式:最后列举了神经外科显微吻合的临床实例,以帮助广大医师更好地在临床中应用这项技能。
《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操作指导》通过视频,完整呈现了显微血管吻合训练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与技术细节,适用于拟进行显微外科培训的医学生、研究生、神经外科医师、骨科医师及整形外科医师等。
作者简介
马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Yasargil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痛的诊断与治疗,在脑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介入以及外科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也承受着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烦恼工作之余喜欢旅行、间读、冥想……崇尚丰子恺对梵高的那句评价“生活是其作品的说明文”;相信做医生也一样,每个患者、每台手术,都应该是医生“思考”的说明文。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显微血管吻合及颅内一颅外血管搭桥术的历史
一、手术显微镜诞生前的血管吻合
二、手术显微镜诞生后的血管吻合
三、颅内一颅外血管搭桥术的历史
四、总结
第一章 显微操作器械特点及使用技巧
一、显微镜
二、显微器械
第二章 小鼠血管解剖
一、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
二、髂总动脉
三、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
四、股动/静脉
第三章 血管吻合训练项目
一、乳胶手套缝合
二、腹主动脉端一端吻合
三、下腔静脉端一端吻合
四、髂总动脉端一侧吻合
五、颈总动脉一颈外静脉端一侧吻合
六、异体肾移植
七、自体皮瓣移植
第四章 显微外科吻合技术
一、标准间断缝合
二、单纯连续缝合
三、连续锁边缝合
四、连续水平褥式缝合
五、间断水平褥式缝合
六、袖套式缝合
第五章 显微外科吻合技术临床实例
一、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二、颌内动脉一桡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吻合术
三、面神经一舌下神经吻合术治疗颅底肿瘤术后重度
面瘫
索引
前言/序言
记忆里第一次接触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是求职的时候在凌锋教授的办公室里。那时候的大屏幕上正转播着二台脑血管搭桥手术,凌锋教授见我看得出神,便“随口”问了句:“搭得怎么样?”连神经外科手术都没正经上过几台的我,绞尽脑汁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凌锋教授未置可否,却问我:“以后你来学学做这个,如何?”殊不知,这貌似无心的一句话,却与我这十几年的经历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任何技术的完善都离不开训练,显微吻合自然也不例外。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我们无法以生命或是功能的代价去进行训练,而将学习曲线的前半段度过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实验室的显微吻合操作培训。因此,凌锋教授在2001年在宣武医院创办了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配备专业的手术显微镜,精心设立了系统的课程,开始进行神经外科医师显微操作的培训。而我本人,也是显微吻合培训的亲身经历者与受益者。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在显微镜下刻字时的兴奋,第一次在显微镜下吻合小鼠腹主动脉时的颤颤巍巍、胆战心惊,第一次端一端吻合通畅时的无比释然,以及之后每一次吻合训练时的平心静气、心无旁骛。4个月的时间,除了预期的显微吻合过程中手眼协调性、精细操作的稳定性以及独立完成的专注力得到提升,我相信,每一位神经外科医师还会从中收获更多的特质,例如,坚持——学会在双手颤抖的近乎绝望的时候,依然全神贯注地从第一针缝到最后一针,从第一只小鼠缝到第N只小鼠;镇定——学会在松开阻断夹的一刹那,看到有鲜血涌出却不再惊慌失措,而是拿起显微器械有条不紊地检查吻合口。而这些都是一位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应该拥有的素质,也是显微吻合训练带给我们的升华。
作为显微吻合操作训练的获益者,非常荣幸能把宣武医院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这么多年的培训经验总结成册,使更多的正在从事以及打算从事神经外科工作的同事与同学们从中受益。技术的学习可以靠训练,但如何做到恰到好处的应用,则是一位神经外科医师更加需要思考和判断的东西。“做一名会思考的神经外科医师”一直是前辈们对后生的厚望。因此在本书中,除了介绍显微血管吻合训练的基本方法和细节,最后还编辑了一些临床中应用显微吻合技术的实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这一技术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
最后,衷心感谢这十余年间一直致力于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国内进行推广的凌锋教授,在显微操作技术方面一直给予后辈无私帮助的李萌教授,我们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的首任“班长”张鸿祺教授,以及为编写此书和显微吻合技术推广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们,还有此书的读者们。愿每一份辛勤的付出,每一份执着的坚持,都终有美好的结局。
《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操作指导》图书简介 核心价值与定位 《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操作指导》是一本专注于显微神经外科领域核心技术——血管吻合的深度训练手册。本书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特别是初学者、进修医生以及希望精进技术的资深医师,提供系统、规范、实用的操作指导。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层层递进,帮助读者掌握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的精髓,提升手术信心和操作精准度。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的实践导向性,将复杂的血管吻合过程分解为可操作的步骤,并通过详尽的图文和关键要点提示,最大程度地缩短学习曲线,降低学习难度。 内容编排与体系构建 本书的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技能掌握过程。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准备 章节一:显微神经外科血管解剖概述 本章将深入介绍脑血管系统的关键解剖结构,包括颅内主要动脉(如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分支)和静脉的走行、变异、重要伴行结构(如神经、淋巴管)等。重点在于描述血管壁的层状结构、管腔大小、弹性和收缩性特点,这些都直接影响吻合的难度和技术选择。还将探讨与血管吻合密切相关的脑组织解剖,如重要功能区、颅骨解剖要点,为术前规划和术中暴露提供基础。 章节二:血管吻合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详细阐述血管吻合的生理学基础,包括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术后血栓形成的机制等。本章深入剖析影响血管吻合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血管直径匹配、血管壁的完整性、吻合口的张力、缝线的选择与穿刺技巧、术野的清晰度、操作者的稳定性、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等。这些原理的理解是掌握精细操作的前提。 章节三:显微手术器械与材料详解 全面介绍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所需的专用器械,包括显微镊(如直镊、弯镊、齿镊)、显微剪(如直剪、弯剪、斜剪)、持针器(如各种长度和角度的)、血管夹(如阻断夹、阻滞夹)、缝线(如超细缝线、不同规格的)、缝针(如各种曲度和长度)以及缝线递送器等。每种器械的特点、用途、使用时机以及保养方法都会详细说明。此外,还会涉及术中可能用到的其他辅助材料,如止血材料、标记材料等。 章节四:术前准备与麻醉选择 本章侧重于术前的全面准备工作,包括详细的术前评估、影像学分析(如CTA、MRA、DSA),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重点阐述麻醉管理在血管吻合中的重要性,包括镇静、镇痛、体温管理、血压管理(如是否需要诱导性低血压)、凝血功能监测与管理。涵盖不同麻醉方式的优劣势及其在血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章节五:手术体位与显微镜操作要领 详细介绍各种常见血管吻合术式(如颅内动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所需的手术体位,以及如何通过体位调整优化显微镜下的暴露和操作空间。重点讲解显微镜的操作技巧,包括焦距调节、放大倍数选择、照明强度控制、显微镜的稳定固定,以及如何协同显微镜进行精细操作。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训练与操作步骤 章节六:血管缝线准备与穿刺技巧 这是显微血管吻合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本章将分步讲解如何熟练地将超细缝线穿入显微针,以及缝线末端的固定方法。重点在于缝针的穿刺角度、深度、间距的精确控制,以及如何在不损伤血管内皮的前提下,完成均匀、平整的缝合。将提供不同缝线类型和针具组合下的穿刺技巧示范。 章节七:血管端端吻合术(End-to-End Anastomosis)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吻合方式。本章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演示完整的端端吻合过程,包括: 血管床的准备: 如何精确解剖、暴露血管断端,并确保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管断端的处理: 如何进行钝性或锐性断端修整,去除可能影响吻合的血管壁残余。 缝线穿刺与牵拉: 如何精确下针,并通过牵拉缝线固定血管断端,形成吻合口。 缝合的要点: 讲解“三点法”或“四点法”等经典缝合技巧,强调缝针的穿刺点、间距、针距的均匀性和紧密性,以及缝合时的张力控制。 血管壁的对合: 如何确保血管内皮对内皮,避免内翻或外翻。 血管夹的应用与解除: 讲解血管夹的选择、放置时机和移除顺序,以及如何在解除血管夹时观察吻合口的通畅性。 术后评估: 检查吻合口的通畅性、出血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扭曲或狭窄。 章节八:血管端侧吻合术(End-to-Side Anastomosis) 本章专注于端侧吻合的独特技巧,尤其是在动脉分叉处或侧壁进行吻合。内容包括: 目标血管侧壁的准备: 如何在动脉侧壁上制作一个光滑、规则的接受口。 切口的制作: 讲解不同切口形状(如椭圆、半月形)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血管直径和解剖特点进行选择。 缝合技术: 演示如何将端出的血管断端与侧壁的接受口进行缝合,重点在于缝合线的牵拉方向、张力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接受口边缘的平整,避免狭窄。 防止内翻: 强调缝合时防止接受口内翻的技术要领。 接受口大小的把握: 介绍如何根据端出血管的直径,合理调整接受口的尺寸,以保证良好的血流动力学。 章节九:血管吻合的改良技术与特殊情况处理 本章将介绍一些进阶的吻合技术,例如: 联合血管吻合(Interposed Graft Anastomosis): 当直接吻合的血管直径不匹配时,如何使用自体血管(如大隐静脉、桡动脉)作为桥接材料进行吻合。 静脉吻合技巧: 针对静脉吻合的特点(如血管壁薄、压力低),介绍其特殊的吻合要领。 狭窄血管的吻合: 如何处理狭窄的血管断端,如血管成形术的应用。 微小血管的吻合: 针对直径小于1mm的微小血管,介绍其操作的特殊性,如超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超细缝线的选择等。 出血控制: 详细讲解在吻合过程中或解除血管夹后出现出血时的有效止血方法。 血栓形成的处理: 应对吻合口早期血栓形成的处理策略。 血管痉挛的处理: 如何识别和处理血管痉挛,并给予有效的药物或物理干预。 第三部分:临床应用与进阶 章节十:常见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术式举例 本章将结合临床实际,列举几种代表性的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术式,并对其术式特点、适应症、操作要点及吻合技术进行简要阐述,例如: 海马旁动脉吻合(如PICA-PICA吻合): 介绍在复杂的后循环解剖中进行吻合的技巧。 脑动脉瘤搭桥术(如Moyamoya病治疗中的EC-IC and IC-IC bypass): 讲解如何将外颈动脉或脑内动脉与脑内动脉进行端侧吻合,以改善脑血流。 脑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重建(如CABG in MCA occlusion): 演示如何将大血管(如颞浅动脉)与脑内血管(如MCA)进行端侧吻合。 脑肿瘤切除术中血管处理: 讲解在切除肿瘤时,如何安全地处理并重建受累的血管。 章节十一: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详细介绍术后对血管吻合的监测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多普勒超声、CTA)。重点在于早期识别和处理吻合口狭窄、闭塞、出血、假性动脉瘤、脑卒中等并发症。提供详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和随访建议。 章节十二:手术技巧的进阶与自我提升 本章旨在引导读者超越基础操作,不断精进技术。提供提高手术速度、减少创伤、优化术后恢复的策略。鼓励读者通过模拟训练、观摩学习、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持续提升自身水平。 特色与亮点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大量采用高质量的解剖图、手术步骤图、显微镜下真实操作图,以及关键节点的手术录像截图,使读者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操作细节。 细节详尽,操作可循: 将复杂的操作流程分解为细小的步骤,对每个步骤的关键点、注意事项、易犯错误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清晰的操作路径。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讲解操作的同时,穿插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知识,帮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经验总结,实用性强: 融入了多位资深显微神经外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技巧总结,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系统化训练体系: 强调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从基础理论到核心技术,再到临床应用,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训练框架。 目标读者 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低年资至高年资) 神经外科进修医师 对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感兴趣的医生 参与神经外科教学的医生和研究人员 本书的出版,将填补国内在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吻合领域系统化、高水平操作指导手册的空白,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显微神经外科医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撑,最终造福广大脑血管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