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犹太人的数目虽然不到世界人口总数的1%,但是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17%是犹太人!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在各个领域获得卓越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超人的天赋或神奇的法宝,而是因为他们有世代相传的教育智慧。犹太人深知,没有什么东西比智慧更重要,即使自己现在一无所有,智慧也能让自己重获成功。
内容简介
《犹太人给孩子的忠告》:
犹太人是神秘又智慧的。人们感叹他们的睿智,同时遗憾自己无法变成他们那样的人。其实,当你深入了解犹太人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很简单——他们有着世代相传的生存法则和教育智慧。正是因为拥有这些智慧,犹太人才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耀眼的明珠。
只要运用这些简单的智慧,你也能变成像犹太人那样的成功者。
作者简介
冯华平,笔名马良、文夫等。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现为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
陶红亮,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先后从事教育、出版行业十余年,长期关注国内外教育,对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深入研究,倡导“平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已出版多部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早期教育著作。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生存教育:没有了生命,一切免谈 / 001
你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 / 002
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放弃希望 / 006
饮食是生命的第一要义 / 010
懒惰的人像粪便一样让人讨厌 / 012
用心搜寻,世上处处是机会 / 016
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 / 020
第二章?善于学习:独步世界的快捷方式 / 023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任老师 / 024
好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 026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030
不要成为一个毫无方向的失败者 / 033
专注是通向知识世界的窗户 / 036
怀疑比盲目信仰更值得肯定 / 039
第三章?处世智慧:知世故而不世故 / 043
说适量的语言,别让舌头操纵了心 / 044
正确地选择朋友,莫让“跳蚤”上身 / 048
不要嫌贫爱富,学会尊重穷人 / 052
适当示弱:懂得暴露自己的弱点 / 056
行动服从理智,切勿感情用事 / 060
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难成大器 / 063
第四章?品德高尚:在心里播下美德的种子 / 067
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才能不断进步 / 068
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持良好的道德 / 072
孝敬父母、兄友弟恭是最大的美德 / 075
学会谅解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 / 079
充满爱心,像爱自己一样珍爱他人 / 082
不要逃避自己该负的责任 / 085
第五章?勇气毅力:走向独立就此开始 / 089
学会独立做事,没有人能永远呵护你 / 090
有勇气做事和有智慧做事同样重要 / 094
合理地拒绝别人,不被他人左右 / 097
在拯救别人之前,要先自救 / 101
学会自我反省,让自己更成熟 / 104
坚持下去,你就能获得成功 / 107
第六章?遵循规则:信守承诺是最好的习惯 / 111
无端欺骗别人就是害自己 / 112
一诺千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 114
规则让我们井然有序地生活 / 118
明白契约的价值,严格履行契约 / 120
遵守契约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契约 / 123
拒绝不义之财,只拿属于自己的 / 126
第七章?学会交际:为人处世的必修课 / 131
真诚友善地对待他人,学会以心换心 / 132
入乡随俗,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135
不要轻易泄露朋友的秘密 / 139
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 143
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 / 146
不要害怕与别人保持不同的立场 / 150
第八章?崇尚智慧:一盎司的智慧比一磅的黄金贵 / 155
知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资本 / 156
热爱知识,首先要爱惜书籍 / 160
智慧是金,商人也要学识渊博 / 163
像尊重父母一样尊重教师 / 167
把目光放长远,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 / 170
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开出智慧之花 / 173
第九章?注重创新:标新立异才能走向成功 / 179
没有做不到,学会“无中生有” / 180
从事情的反面去思考问题 / 184
能开锁的不仅仅是钥匙,还有石头 / 187
活用一切有利条件,使力量最大化 / 191
大胆想象,让自己自由呼吸 / 195
学会给自己“洗脑”:大胆创新 / 198
第十章?面对挫折:将逆境当成最好的礼物 / 201
培养危机意识,学会先苦后甘 / 202
相信自己,便会无往而不胜 / 206
在逆境中崛起,赢得辉煌人生 / 209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213
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钥匙 / 217
敢于尝试,你就会得到答案 / 221
精彩书摘
你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
犹太人从不轻易相信任何人,在漫长的流浪生涯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自己可以相信。犹太人认为,想改变自己平凡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只能依靠自己。
《塔木德》上说:“上天取走了我们的一切,剩下的只有我们自己。”犹太人认为,世界上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一味地依赖别人是愚蠢且不可靠的,生活只能由自己来创造。
犹太民族经历了很多苦难:曾经流离失所,独自在异乡打拼;受到别人的侮辱和鄙视,被纳粹分子迫害;患上各种各样的传染病,被别人称为“恶魔的仆人”。当犹太人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时,竭力哭喊却没有等来“救星”时,他们明白了一点: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应对坎坷的人生路。
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就是你自己
《塔木德》上说:“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在镜子里,那就是你自己。”犹太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一个独立自救的人,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只能相信你自己,除了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
或许有的人会觉得犹太人的这种想法太过消极,实际上,这是犹太人的生存智慧。对一个天真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学会独立地处理各种问题更加重要的了。因此,犹太人认为:靠别人养活是一种天真的幻想,没有人会永远支撑你,包括你的亲人。
犹太人德彼是一个成功的商人,经营着一家名牌鞋制作公司。在外人看来,他完全可以为子女提供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你只能信赖自己。
有一天,德彼的小孩子正在客厅里玩耍。德彼抱起小孩子放在壁炉台上,伸出自己的双臂对小孩子说:“宝贝,来,跳到爸爸怀里来。”
小孩子还以为爸爸要陪自己玩,兴高采烈地往德彼怀里跳。没想到他刚刚要落到德彼怀中时,德彼却突然收回了手,小孩子摔倒了地板上,疼得哇哇大哭。
德彼微笑着看着小孩子,没有一句安慰,也没有将他抱起来。最后,小孩子只能自己爬起来,哭着找妈妈。妻子对这件事情十分不解,问德彼原因。这位犹太商人解释道:“我在教育孩子如何面对残酷的世界。我想让他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父亲也不可靠,他只能依靠自己。如果他从小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长大后就不会吃大亏。”
从这个故事不难发现,在犹太人看来,只会依靠别人的人是愚蠢的。他们常说:“永远都不要轻信他人,即使对方是你的亲人。”
那些和犹太人做过生意的商人,总会这样感叹:“你们做事也太谨慎了。”其实,犹太人之所以很少走进别人的商业陷阱,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他们在处理任何事物时都会小心谨慎,认真地分析利弊之后再做出决定。
学会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
犹太拉比曾说:“没有人会来救你,除了你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考不上理想的学校,离开了理想的职位,被心爱的姑娘拒绝……在面临这些困难时,有些人会产生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英雄会来拯救我。他们求助地看着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朋友、家人、同事、专家……希望对方能够为自己“指点迷津”,或者直接带自己走出困境。
犹太人十分厌恶这样的人。在他们看来,将自己的命运交付于他人手中是一件愚蠢的行为,因为也许你等来的不是帮助你的手,而是一双将你推进更加危险境遇的手。
有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中,它在井中哀鸣,希望主人把它救出去。主人听到了它的求救声,召集所有的人商量对策,但是没有人想出好办法。驴子在井中焦急地叫喊,日夜不停,惹得附近的人纷纷向主人抱怨。
“要不就把它埋在井里吧。”一个人向驴子的主人建议道,“反正它年纪这么大了,也没有什么用处了,何必因为它惹得邻居不快呢?”主人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大家拿起铲子来到井边开始填土。
当第一铲泥土落到驴子的身上时,驴子叫得更凄惨了,因为它明白了主人的意图。主人并没有因为它的叫声停止自己的计划,很快,第二铲、第三铲泥土落了下来。泥土越来越多,驴子也不叫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当每一铲泥土落到驴子的背上时,它都会努力地抖落身上的泥土,将其踩在脚底。
人们不断地将泥土铲进枯井中,驴子也不断地上升。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了枯井口,顺利地将自己从枯井中救了出来。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发现,遇到困境时,一味地寻求他人的帮助是没有用的,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
犹太人信奉这样一句话:“假如你身处枯井中,悲鸣只会给你带来可以埋葬你的泥土;你要做的是抖落身上的泥土,然后自己从枯井中走出来。”
精心设计自己的人生
在提到犹太精英时,人们常会怀着敬佩之心说:“他们就像是传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人们总会记得改变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会忘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的犹太商人亨利·福特,还常常提到叱咤美国商界的摩根家族。“他们是上天的宠儿!”人们经常这样说,“普通如我是无法做到的。”
然而,在犹太人看来,没有人一出生就注定成为传奇的缔造者。事实上,很多成功的犹太人都出身贫寒,有的人甚至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他们之所以能获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因为他们明白“把握自我是成功的起点”,他们会精心设计自己的人生,一旦决定自己要走的道路,就会勇往直前,付出自己所有的心血。
大学毕业后,犹太人布拉文进入了父亲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是一个拥有100名员工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洛杉矶有一定的名气。很多人认为布拉文会成为事务所的继承者。但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布拉文发现会计师的工作不适合自己,他决定向父亲辞职。
辞职的过程很艰难,不仅父亲不同意,他身边的朋友也都表示反对。“你疯了吗?”一位好友对他说,“在事务所工作是你最好的选择。”但是布拉文却坚持自己的选择,他对父亲说:“也许我会是一个称职的会计师,但是我永远都无法成为优秀的会计师。”最终,父亲同意了他的辞职,布拉文开始尝试经商。
布拉文似乎有经商的天赋:他能够迅速发现顾客的需求,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抓住顾客的心。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公司已经颇具规模。如今,人们在提到布拉文时,已经不会再说“他是老布拉文的孩子”,而会说“他是个有潜力的商人”。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只有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提前设计自己的人生,才能发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从而实现自我。
犹太人教子箴言
一位犹太拉比曾经这样告诫世人:“凡是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做;凡是自己能决定的事情,都要自己选择。不要事事都请求神的帮助,你能把握的只有自己。”
即使身处绝境,也不要放弃希望
犹太人认为,在绝望和希望之间,生命的天平总是摇摆不定的,只要增加希望分量,就能保住性命,让天平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倾斜。因此,犹太人经常说:“即使明天是末日,也不要放弃今天。”
犹太拉比曾说:“人生有三重门,分别通往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不仅不能关上这三扇门中的任何一扇门,还要对每一扇门都充满着希望。这样我们才能凭借着过去的经验,把握好现在,创造美好未来,这也是我们人生的意义。”
犹太民族的教义是,无论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都不能放弃希望,不要畏惧厄运,要热爱生命,总有一天会迎来光明。海明威曾说:“人可以被撕碎但是不能被打倒。”犹太人认为,比厄运更可怕的,是人们失去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
不断地保持希望的灯火
犹太民族总是和苦难为伴,犹太人的民族史简直就是一部苦难史。然而无论何时何地,犹太人都没有放弃过心中的希望,欢笑是他们生活中的良药,否则,他们又怎么能经受得住那么多折磨,走到最后呢?犹太人信奉这一句话:“在陷入绝境之时,选择维护希望是最明智的做法,将绝望变成自己的朋友只会毁了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有两个人一同被捕,其中有一个人是犹太人。他们被关在两个相邻的牢房里,牢房很小,只留了一个小窗口。白天,他们要去做苦工,要是遇上牢头心情不好,他们还会遭到鞭打。他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放出去,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拉出去处决。
晚上,他们对着小窗口思念自己的亲人。只不过,在将目光投向窗口时,他们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风景。犹太人看到了窗外明亮闪烁的星星,他幸福地想:“虽然我被关在这个小牢房中,但是我依然能够和亲人一起欣赏星星,真好!”另一个人只注意到了冰冷的窗棂,他悲伤地想:“这铁窗如此坚固,看来我是不可能走出去和家人团聚了。”
于是,犹太人每天都想象着出狱之后的美好日子,他总是喜气洋洋的,看上去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另一个人每天愁眉苦脸,他的精神垮了,身体也垮了,如行尸走肉般等待自己的死期。
几年后,二战结束了,犹太人被释放了。他开心地冲出牢房,向自己的故乡跑去。而另一个人早在一年前就去世了,死因是自杀。
从这个故事不难发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灰心,满怀希望的人是绝境最害怕的人,因为他们能够打开那扇名为“希望”的窗户,让外面的阳光照进来。正如一位犹太拉比所说:“只要不断地保持希望的灯火,就不怕忍受黑暗。”
人必须穿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塔木德》上说:“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只能通过黑暗的部分才能看到光明的部分呢?其实这是上天在指示我们,人们必须穿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犹太人从不回避黑暗,他们认为痛苦才是人生之路。犹太拉比曾说:“孩子出生时我们感到开心,有人去世时我们感到难过,其实应该反过来才对。因为孩子出生时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人生,也许他们一生都流离失所,承受痛苦,而人死之时一切都盖棺定论了。”
在犹太人的教义中,痛苦是通向光明的一条路,只要能忍受黑暗,就一定能迎来光明。因此,即使在二战时遭受迫害,犹太人也没有熄灭心中的希望之光。
二战期间,有一个叫玛莎的小女孩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否已经离开人世。然而,即使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她依旧没有放弃希望,她曾经写过一首诗:
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即使我没有钱可以节省/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这足以支撑我很长的时间/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和我精神的火苗/我一定要节省泪水/它们还要陪伴我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风暴肆虐的日子里/在生命中我需要的东西有那么多/温暖的情感和一颗善良的心/如果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我将有多么悲伤。
身处在如此黑暗的环境中,玛莎也没有陷入绝望,她用自己稚嫩的文字为心灵取暖,在黑暗的集中营中聚敛希望之光。
只要活着就不要丧失希望
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开始怨天尤人:“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在困难面前,他们是那么的不堪一击,甚至有人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世界太残酷,我无法生存下去。”他们说。
经过多年的流浪生涯以及纳粹分子的迫害,犹太人深知: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加重要。犹太拉比曾说:“只要你活着,你就有重生的可能,这已经是上天对你最大的恩赐了,你还要抱怨什么呢?”
有一个犹太富翁,他在一次生意中赔光了自己的所有资产,而且还欠下了一屁股债。他只能卖掉房子、汽车,以偿还债务。
当还清所有的债务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妻子离他而去,身边的朋友也很少联系他,他的身边只剩一本书和一只心爱的猎狗。他失去了房子,只能在外面流浪。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在一个避风的茅棚中暂时落脚。茅棚中有一盏油灯,这个犹太人就用自己最后一根火柴点亮了这盏灯,想看看书。但是忽然一阵风来,油灯被吹灭了。连这个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他沮丧地想,所幸我还有猎狗。他摸了摸身边的“老朋友”,蜷缩在茅屋中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他发现猎狗也被人杀死了。看着这只相依为命的猎狗,这个犹太人突然觉得很绝望。我什么都没有了,他想,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了。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他突然意识到整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种可怕的寂静中。他走出茅屋,发现村庄中到处都是尸体。显然,这个村庄昨夜遭受了匪徒的洗劫,而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看着眼前的一切,这个犹太人想:既然我是这里唯一活下来的人,那么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看着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满怀希望地想:虽然我失去了一切,但是我还有生命,这才是最珍贵的。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发现,即使身处绝境,不要放弃希望。只要活着,你就有无限的可能。哪怕前方是绝路,你也能绝境逢生。
犹太人教子箴言
一位犹太拉比在告诫世人时说:“既然有阳光普照的日子,那么一定有阴雨绵绵的日子。既然苦难已经来临,那么谁也没有办法,抱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我们只能等待,等待光明的到来。”
饮食是生命的第一要义
犹太人经常说饮食是生命的第一要义。在流传至今的犹太圣典中,也有很多关于如何饮食的记载。犹太人认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一生的健康。
“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健康是最大的本钱。”这是犹太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流浪了两千多年,还遭遇过纳粹分子的迫害,但是犹太人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顽强地活了下来。这与他们注重养生,保持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而在所有的养生方法中,犹太人最重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经常说:“饮食是生命的第一要义。”
《塔木德》中有很多关于饮食方面的内容,比如规定不同阶级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进食:斗剑士在第一个小时吃早餐;强盗在第二个小时吃;富翁在第三个小时;体力劳动者在第四个小时;普通老百姓在第五个小时。拉比阿基巴曾经这样教育他的孩子:“早点起床,早点吃饭。有句话说得好:早餐吃得早,比谁都能跑。”
饮食有度:饥时食,渴时饮
犹太人提倡“饮食有度”。拉比迦玛列曾说:“我因三件事羡慕波斯人:他们饮食有度,房事有度,如厕有度。”关于“度”的原则,犹太人是这样说的:“吃三分之一,喝三分之一,给胃留下三分之一的空。”犹太人认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做到饮食有度。《塔木德》上说,穷人干完活之后吃的是面包加盐,非常富有的人的早餐也是面包加盐,最多加上一罐水。
犹太人的教义是,最合理的进食时间是感觉到饥饿的时候,即“饥时食,渴时饮”。如果在饭点没有感觉到饥饿,他们就不会吃东西。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每日两餐,绝不多吃。关于这一点,有些人感到不能理解,甚至有人认为犹太人在“苦行”。然而在他们看来,饮食有度是维持健康身体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有一次,美国人巴布森来到以色列参加商务活动,到达那天正值周六。巴布森发现以色列和美国完全不一样:这里车辆稀少,交通畅通无阻。他好奇地问犹太商人舍温里:“既然这里是你们的首都,为什么车辆这么少呢?”舍温里回答道:“犹太人从星期五的晚上开始,到星期六的晚上,会禁烟、禁酒、禁欲,一心一意地向上天祈祷,所以这两天的车辆比往日少一半。”
巴布森感叹道:“你们犹太人的生活太过节制了。”舍温里说:“对犹太人来说,享受远远比不上健康的身体。在长时间的流浪生涯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点:健康的身体是最大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对犹太人来说,节制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受苦”。相反,只有节制饮食和私欲,才能保持健康,从而更好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犹太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饮食有度”,不要因为贪吃而放纵自己,因而犹太青少年很少出现体重超重现象。
三天喝一次的酒是黄金
犹太人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健康八训”,其中提到适量的饮酒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但是多饮就会伤身,甚至会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他们认为,酒是好东西,但不可多喝。对于饮酒,犹太人的看法是:“早晨的酒是石头,中午的酒是红铜,晚上的酒是白银,三天喝一次的酒是黄金。”
当诺亚在院子里种植葡萄时,撒旦出现在他面前。撒旦问:“你在种植什么?”诺亚回答道:“我在种葡萄。”撒旦又问:“种葡萄干什么?”诺亚答道:“葡萄可以种来吃,它的果实是甜的;葡萄还可以酿酒,酒可以让人心情愉快。”撒旦说:“我们为葡萄藤找几个同伴吧。”诺亚答应了。
撒旦用极快的速度牵来了一只羊羔、一头狮子、一头猪和一只猴子,然后将它们杀死,让它们的血渗进葡萄园的土壤中。
犹太人常常用这个故事描述喝酒人的状态:在喝酒之前,人们像羊羔一样安静;当一个人喝了适量的酒之后,他认为自己像狮子一样强大;当他喝得比较多的时候,他像一头猪一样在地上翻来滚去;当他彻底喝醉时,他就变成了一只猴子,到处乱跑,浑身都是难闻的气味。因此,犹太人常对子女说:“当你到可以喝酒的年纪时,应该适度饮酒,不要放纵自己。”
前言/序言
前?言
犹太父亲问:“亲爱的孩子,假如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
孩子回答:“我会带金子或者钻石。”
犹太父亲不置可否,继续提问:“有一种宝贝,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孩子摇了摇头。
犹太父亲说:“亲爱的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金子,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智慧就会跟着你。”
从这一段犹太父亲与孩子的对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犹太人的智慧。
在提到犹太民族时,人们经常会运用“成功”“聪明”“神秘”“精明”等字眼。的确,即使是不了解犹太民族的人,也能说出几个犹太名人的名字。比如:改变人们对宇宙认知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引发全世界社会主义浪潮的马克思,美国外交家基辛格,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米高梅公司的创始人高德温等。
“犹太民族真是个神奇的民族。”人们经常这样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曾说:“犹太人的数目还不到人类总人口的1%,按常理推断,他们应该像银河中的一个小星团那样不起眼,但是他们却经常成为人们的话题,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犹太民族的基因比较优越?或者他们拥有神奇的法宝?都不是。相反,犹太人常说:“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追根溯源,每个人都来源于同一个祖先。这也意味着,没有哪个民族高人一等。”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天资聪颖,即使取得了成就,他们也只会谦虚地说:“我是一个在海边玩乐的孩子,只是幸运地捡拾了几块美丽的贝壳而已。”
那么,犹太人的成功没有任何的原因吗?他们只是比常人幸运吗?当然不是。他们虽没有过人的天赋,但是有世代相传的教育智慧。正是因为拥有这些智慧,犹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本书从犹太人的生存智慧讲起。犹太人常说:“没有了生命,一切免谈。”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流浪,犹太人深知生命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希望,要努力地活下来!”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坚强、勇敢,从不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在这个世界上,你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这几乎成为犹太人的座右铭。
接下来介绍犹太人的学习智慧。犹太人极其重视学习,但是他们反对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认为:只会学习的人是呆子。在他们看来,只有敢于质疑,用心思考,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对犹太人来说,仅仅拥有知识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学会如何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在这个方面,犹太人拥有独特的见解。比如:他们认为说太多话的人并不值得信任,相反,那些能够保持沉默的人更让人钦佩;要慎重地选择朋友,甚至可以适当地考验朋友;憎恨罪恶而不憎恨犯罪的人,等等。
犹太人常说:“虽然我们提倡要广交朋友,但是不能因此对朋友产生依赖之心,要记住:学会独立才能让你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犹太人十分重视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犹太人就要求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因而当你去一个犹太家庭拜访时,你会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玩具,而这在他们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提到犹太人,我们就不能不提诚实守信。犹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签订契约,遵守契约已经成为犹太民族个性的一部分。犹太人从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从不欺骗别人,在他们看来,为了蝇头小利而失去自己的信用,得不偿失。
诚实守信让犹太人成为备受尊敬的商人,但是掌握了大量财富的犹太人并不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犹太人有这样一句俗语:“无论你去任何地方,你要带的不是黄金,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无价的财宝。”经历了漫长的流浪生涯,犹太人深知:任何东西都会被掠夺,唯有智慧不会,即使你现在是一个穷光蛋,智慧也会把你变成大富翁。犹太人很喜欢读书,经常说:“去哪里都可以带上一本书,这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只会充实你的生命。”
犹太人从来都不是循规守矩的“好好学生”,他们喜欢另辟蹊径,从普通的事情中发现新的机遇,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犹太父母经常对子女说:“如果你的方法和别人的没什么不同,那你就不要告诉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们养成了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这也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地反应过来。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品尝到失败的滋味。有的人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够将失败变成自己的跳板,走上更加宽阔的人生道路。犹太人就属于后者。他们从不害怕失败,经常说:“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他们乐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一位犹太商人很喜欢收购濒临破产的企业,当人们问他原因时,他说:“别人经营失败了,我就能更快地找到运营方面的漏洞,只要改变这些缺点,企业就能转亏为盈。”
经过时间的证明,犹太人的智慧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财富。我们希望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能够从这些智慧中受益,从而教育和引导好自己的孩子。
《家传智慧:给年轻心灵的成长启迪》 这是一本饱含深情的生命之书,它并非一本传统的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理论手册,而是将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智慧,以一种亲切而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娓娓道来,献给那些即将或正在探索广阔世界的年轻心灵。本书旨在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灯塔,提供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与机遇时,能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坚定的内心,以及更深刻的理解。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份深沉的期许: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汲取到那些经过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珍贵教诲。它并非空泛的说教,而是聚焦于个体生命中最核心的价值与品格的塑造。我们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理解、尊重与反思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年轻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第一部分:认识自我,锚定心灵的基石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本书将引导孩子们深入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看见内在的宝藏: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蕴藏着无限的宝藏。这些宝藏并非物质的财富,而是好奇心、创造力、同情心、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我们会鼓励孩子们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天赋,并认识到这些内在的品质才是伴随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的声音常常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本书会强调倾听内心声音的重要性,教导孩子们如何辨别那些真正符合自己心意和价值观的声音,而非盲目跟随外界的潮流。我们会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喧嚣中找到宁静,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从而做出更忠于自己的选择。 拥抱不完美,认识成长: 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尝试与错误的旅程。本书将以一种包容的心态,鼓励孩子们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我们会分享许多关于从失败中学习、从挫折中汲取力量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一次跌倒都是一次更深层次的理解,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自我超越的机会。这种对不完美的接纳,能够极大地减轻孩子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 理解情绪的语言: 情绪是人类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不会回避孩子们可能经历的各种情绪,而是引导他们去理解和接纳这些情绪。我们会教导孩子们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根源,并学会以健康的方式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例如通过沟通、运动、艺术等方式,而非压抑或爆发。 第二部分:连接世界,构建和谐的关系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指导孩子们如何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 同理心的力量: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的基石。本书将通过描绘不同情境下的故事,启发孩子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我们会强调,真正的理解并非仅仅是表面的认同,而是能够体会对方的感受,从而做出更友善和支持性的回应。 尊重的艺术: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底线。本书会详细阐述尊重的含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这包括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尊重不同的观点,尊重他人的隐私,以及尊重长辈和同辈。我们将强调,尊重并非阿谀奉承,而是源于对他人价值的认可。 有效沟通的智慧: 沟通是连接心灵的桥梁。本书将提供一些简单实用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清晰表达、选择恰当的时机等。我们会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耐心倾听他人的诉说,避免误解和冲突。 建立健康友谊: 友谊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本书将探讨如何结交真诚的朋友,以及如何维系一段健康长久的友谊。我们会强调,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伙伴,而非仅仅是分享快乐的玩伴。 第三部分:探索未知,点燃求知的光芒 世界充满了未知与奇迹,好奇心是探索的源动力。本书将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鼓励他们勇敢地探索世界。 好奇心的价值: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引擎。本书将赞美并鼓励孩子们保持一颗充满好奇的心,鼓励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提问,去探究事物的本质。我们会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孩子们将好奇心转化为探索的动力。 阅读的力量: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书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推荐一些能够拓宽视野、启迪智慧的经典读物。我们会分享如何从阅读中获得乐趣,以及如何将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 学习的乐趣: 学习并非枯燥的任务,而是一个充满发现和惊喜的过程。本书将引导孩子们发现学习本身的乐趣,鼓励他们主动去学习新事物,掌握新技能。我们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拥抱挑战,勇于尝试: 探索未知往往伴随着挑战。本书将鼓励孩子们不要害怕失败,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我们会分享许多关于创新、冒险和坚持的故事,激励孩子们成为敢于梦想并付诸实践的探险家。 第四部分:品格塑造,奠定人生坚实根基 优秀的品格是支撑一个人行稳致远的基石。本书将深入探讨那些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优秀品格。 诚信与责任: 诚信是立人之本,责任是成事之要。本书将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承担责任的意义。我们会引导孩子们理解,做一个诚实的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善良与慷慨: 善良是内心最美的光芒,慷慨是灵魂最深的智慧。本书将赞美善良和慷慨的行为,鼓励孩子们用善意去对待他人,用慷慨去分享自己的资源和时间。我们会分享一些关于爱心奉献的故事,启发孩子们从小就拥有一颗仁爱之心。 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本书将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朋友的陪伴,感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表达感恩的方法,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坚韧与毅力: 面对人生的起伏,坚韧不拔的意志至关重要。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故事,展示坚韧与毅力的力量,鼓励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坚持到底,直到达成目标。 结语:面向未来的启航 《家传智慧:给年轻心灵的成长启迪》并非一本一次性阅读的书籍,而是一本可以反复品味、不断从中汲取力量的指南。它希望能够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陪伴他们走过懵懂的童年,迎接充满挑战的青春,最终成长为有智慧、有品格、有担当的独立个体。 这本书献给每一个渴望成长,渴望理解生命真谛的年轻心灵。愿它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相信,拥有了这些智慧的滋养,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并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