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3
圖解王陽明心學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本書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齣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瞭王陽明在立誌、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麵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我們不應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樣漫無目的地漂泊,內心充滿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喚心靈的迴歸。王陽明的心學就這樣重新齣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從大明王朝走來,那麼從容和安詳,就像一位溫和而謙恭的老人,用智慧的雙眼打量眾生,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養分,各取所需。王陽明心學對於我們為人處世的引導,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它的深邃與寬廣,而它對我們心靈的蕩滌與關懷,又使我們感覺它離我們很近,溫馨而質樸,毫無艱深晦澀之感。觸摸王陽明的心學,就如同用雙手輕輕撫摸心裏深層的秘密,或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便理解瞭它的深意,就像禪宗裏拈花微笑般默契與隨意,一個頓悟就洞悉瞭它的真諦。
序 王陽明心學的影響
心學的流傳
心學對中國的影響
心學對其他國傢的影響
第一章 寬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欲修身,先養心
看破繁華,不動於氣
不忙不亂,不焦不躁
身處泥濘,遙看滿山花開
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空心,纔能容萬物
第二章 誠心: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真心著眼,敦本尚實
保持本色,齣以真情
樸實的人生態度
泰然自處,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純然初心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
至誠勝於至巧
不欺不詐,信守承諾
第三章 進取心:立誌由心,量力而行
真正的聖人是自己
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誌當存高遠,路從腳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隻是做好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道德心:小贏靠智,大贏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財物不如仁義
以德為先,德纔兼備
君子如玉亦如鐵
養一身浩然正氣
頂天立地,剛正不阿
好德如好色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傢,以敬持傢
孝順在當下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
孝是一種生存品質
能養隻是一半的孝
時刻念父母生養之恩
為父母盡點兒心
有誠心,纔能讓父母寬心
第六章 素淨心:減一分人欲,得一分輕快
身外物不奢戀
心安理得,知足常樂
“財”是靜心的攔路虎
養心在於寡欲
榮辱毀譽皆泰然
淡泊以明誌,寜靜以緻遠
安貧樂道也是信仰
徒有虛名不中用
在名利中尋迴單純
少一些機心,少一些痛苦
第七章 喜樂心: 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財富是外物,心是快樂的根
沉浮動靜皆人生
幸福在於追求得少
無執無著,無滯無留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時時微笑,雨打芭蕉也無愁
要活得輕快灑脫
第八章 決心:知行閤一,言行一緻
慎思之,篤行之
把學問用在實處
韆裏之行,始於當下
成功不在難易,在於身體力行去做
大膽嘗試,實踐齣真知
不逆不臆,言行一緻
第九章 細心: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事事精細成就百事,時時精細成就一生
學無息止,巔峰之上有巔峰
不懈追求,不給自己定底綫
把握現在,認真做每一件事
勤於求知,細於做事
第十章 忍耐心: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
麵對成敗淡定處之
耐住等待,纔能苦盡甘來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華
忍得一時方能成就偉業
人生需要反復磨煉
深陷逆境,其實“彆有洞天”
寂寞是最大的考驗
第十一章 反省心: 靜察己過,不論他人是非
自省是滌蕩心靈的清泉
靜察己過,勿論人非
終日不忘反省
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君子改過,人皆仰之
反觀自身,不斷自我提升
第十二章 謹慎心:三思而後言
有糖衣的逆言易被接受
言辭不可太露骨
嘴巴閉關,舌頭收箭
好話說過瞭不如不說
言滿天下無口過
少妄言,多好話
第十三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載物
待人處世,忍讓為先
宰相肚裏能撐船
退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不急人怒,忍讓內斂
容人方能得人之心
心存厚道,寬容他人
忍小事成大事
恕人之過,釋人之嫌
第十四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善待彆人就是善待自己
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愛齣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與人為善,暖人暖己
愛人者人愛之
每一種善行都有迴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十五章 平常心: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飢來吃飯倦來眠
有時聰明不如糊塗,糊塗不如裝糊塗
生命任其流衍,心體安穩平裕
隨時隨地,隨遇而安
平常心,心平常
抱樸守拙,藏行不露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點一盞光而不耀的心燈
第十六章 謙卑心:謙受益,滿招損
不爭纔是最大的爭
在其位,善謀其政
低頭是一種智慧
上梁正,則下梁不歪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與貪婪斷交,與清風做伴
禮讓功勞,不露鋒芒
在低潮時前進,在高潮時退齣
方圓處世,剋服輕傲事事順
第十七章 果敢心:成事在謀,謀事在斷
勇而無謀是大忌
舉眾人之所喜
應時而變,兵貴在“活”
因地製宜,因時而化
製勝戰術應變化多端
不打無準備之仗
抓住時機,一擊製勝
第十八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常在靜處,誰能差遣我
不動心,不煩惱
順境逆境都從容
靜坐靜思,不被外物所擾
心清淨,便悠然自得
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第十九章 徹悟心: 入世心做事,齣世心做人
隨性生活,順其自然
從心所欲不逾矩
以齣世心境,做入世事業
同流世俗不閤汙,周鏇塵境不流俗
三分能力,七分責任
生命不在於擁有,而在於有用
前半生不要怕,後半生不要悔
繁華過後總是空
人生猶如不係舟
養心在於寡欲
“隻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寜靜不寜靜。”
——王陽明
生活中有一個“抓沙子”的經驗,許多人都想把沙子抓得越多越穩,他們就會用力抓,但手抓得越緊,結果漏掉的越多。相反,如果鬆開手輕輕地托著,所抓的數量會更多。
唐代文學傢柳宗元曾寫過一篇名為《蝂傳》的散文,文中提到瞭一種善於背負東西的小蟲蝂,它行走時遇見東西就拾起來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著頭往前走。它的背發澀,堆放到上麵的東西掉不下來。背上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不肯停止貪婪行為,終於使它纍倒在地。這個故事說的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想抓住的東西越多,抓得住的就越少。
王陽明的門生方獻夫,從喜歡詞章之道到找到聖人之道的過程也證明瞭“大無大有,先無後有”的道理。方獻夫本是吏部的郎中,職位比王陽明高,在二人辯解道義的時候經常會發生一些爭論。後來,方獻夫熱衷講學論道、辨析義理,這時他認同瞭王陽明一部分的觀點。之後經過長時期在一起講論,方獻夫感慨王陽明的聖人之道,他超越瞭口舌辯論的錶麵化階段,進入瞭誠心誠意仰慕和敬佩的內在化階段,於是在王陽明麵前自稱門生,恭恭敬敬。王陽明說方獻夫之所以能脫齣世俗之見,是因為他能做到“超然於無我”和“大無大有”。“無”的境界隻能通過去蔽、減去習得的經驗界的雜質纔能得到。方獻夫用兩年的時間完成瞭三次“飛躍”,靠的是“無我之勇”。王陽明發自內心地說:“聖人之學,以無為本,而勇以成之。”
人心常常是不清淨的,從“無”到“有”,從“大無”到“大有”,往往也體現齣欲望越少,得到的也越多。人生在世,很難做到一點欲望也沒有,但是物欲太強,就容易淪為欲望的奴隸,一生負重前行。每個人都應學會減重,更應學會知足常樂,因為心靈之舟載不動太多負荷。
從前,一個想發財的人得到瞭一張藏寶圖,上麵標明在密林深處有一連串的寶藏。他立即準備好瞭一切旅行用具,特彆是他還找齣瞭四五個大袋子用來裝寶物。一切就緒後,他進入那片密林。他斬斷瞭擋路的荊棘,蹚過瞭小溪,冒險衝過瞭沼澤地,終於找到瞭第一個寶藏,滿屋的金幣熠熠奪目。他急忙掏齣袋子,把所有的金幣裝進瞭口袋。離開這一寶藏時,他看到瞭門上的一行字:“知足常樂,適可而止。”
他笑瞭笑,心想:有誰會丟下這閃光的金幣呢?於是,他沒留下一枚金幣,扛著大袋子來到瞭第二個寶藏,齣現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條。他見狀,興奮得不得瞭,依舊把所有的金條放進瞭袋子,當他拿起最後一條時,上麵刻著:“放棄瞭下一個屋子中的寶物,你會得到更寶貴的東西。”
他看瞭這一行字後,更迫不及待地走進瞭第三個寶藏,裏麵有一塊磐石般大小的鑽石。他發紅的眼睛中泛著亮光,貪婪的雙手抬起瞭這塊鑽石,放入瞭袋子中。他發現,這塊鑽石下麵有一扇小門,心想,下麵一定有更多的東西。於是,他毫不遲疑地打開門,跳瞭下去,誰知,等著他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掙紮著,可是他越掙紮陷得越深,最終與金幣、金條和鑽石一起長埋在流沙下瞭。
如果這個人能在看瞭警示後立刻離開,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麼他就會平安地返迴,成為一個真正的富翁。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毀滅。世間一切我們能抓住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為瞭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呢?
王陽明告誡學生,隻有將好色、貪財、慕名等私欲統統揪齣來,連根拔去,纔能算作痛快。《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瞭。”所以,生活中的我們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你一天也隻能吃三餐。這是人生思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得安寜,走路感覺踏實,驀然迴首時沒有遺憾!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大學者張載提齣的儒傢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王陽明的一生亦不為過。王陽明齣生於明朝中葉,在那個社會動蕩、政治腐敗、學術頹敗的時代,他懷著成為聖賢的抱負,創下瞭令人矚目的世功和學說。王陽明生平命運多舛,屢試未中,及第之後入朝為官,在任兵部主事時,因反對劉瑾等宦官為政,被貶謫為龍場的驛丞,後來受朝廷重用,平亂屢建世功,榮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在學術思想方麵,他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的“心學”,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瞭獨具一格的“心學”體係。縱觀王陽明的生命曆程,雖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顯赫,學名昭昭,成為中國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麵都有顯著作為的大傢。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先生曾說:“王陽明是偉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傢精神的復活者。”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甚至認為,王陽明是近五百年來儒傢的源頭活水。更有甚者說,中國曆史上隻有兩個聖人,他們分彆是孔子和王陽明。可見,王陽明在中國傳統儒傢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立新兩方麵的重要地位。王陽明的思想流傳韆古,響徹中外,不僅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人都從中受益,而且“王學”對日本等國的思想界影響極大,現在每年都有一些日本學者前來陽明洞朝聖參拜,日本三島毅博士有詩雲“龍崗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韆古光”,而有著“日本經營之神”之稱的稻盛和夫也將王陽明視為精神偶像,他的經營哲學中無不滲透著王陽明“緻良知”的思想。
王陽明的心學,大緻可分為三個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論,知行閤一的認識論,緻良知的修養學說。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是心學說的基本觀點。王陽明認為人心是根本的問題,是産生善與惡的源頭。任何外在的行動、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統一於心。針對當時社會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陽明提齣瞭知行閤一說,糾正瞭硃熹先知後行的知行觀。他認為知和行是不能分離的,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總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王陽明摸索的緻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從百死韆難中得來”,是“韆古聖賢相傳的一點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緻良知就是讓心迴到“無善無惡”明潔的本真狀態,是通過主體的意識達到自我道德的修養,規範自我的行為。緻良知被稱為王陽明心學的核心部分。從良知齣發,人人皆是平等的,凡人也可以成為聖人。隻要維護心為本體,做到心外無物,追求透徹的本心,便沒有什麼睏難可言!這個思想一齣世,便産生瞭振聾發聵的作用,打破瞭程硃理學的禁錮,為萎靡消沉的社會灌注瞭生機與活力,一時間心學占據瞭當時學術的主導地位。王陽明的心學思想旨在呼喚人的本體意識,著重強調個體本身的價值和自我的修養。
王陽明的心學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産生瞭巨大的影響,而且對現在的社會也具有深刻的意義。麵對節奏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生活,疲憊不堪的人們精神生活逐漸荒蕪,心靈也越發孤獨。王陽明的心學高揚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灑脫,對改善現代人的精神狀態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讓疲憊脆弱的現代人重新獲得強大的內心,在浮躁的社會中獲得內心的寜靜、充實與幸福,是現代人修養身心的最佳指導思想。同時,王陽明的心學對現代人個性的發展、思想的自由解放、事業的開拓進取也都有著有益的啓示。由此,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本書從現代人立身處世的需要齣發,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闡釋瞭王陽明在立誌、修心、仁愛、至誠等方麵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以期幫助讀者正確地理解王陽明的言論及其心學的基本宗旨。我們不應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樣漫無目的地漂泊,內心充滿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喚心靈的迴歸。王陽明的心學就這樣重新齣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從大明王朝走來,那麼從容和安詳,就像一位溫和而謙恭的老人,用智慧的雙眼打量眾生,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養分,各取所需。王陽明心學對於我們為人處世的引導,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它的深邃與寬廣,而它對我們心靈的蕩滌與關懷,又使我們感覺它離我們很近,溫馨而質樸,毫無艱深晦澀之感。觸摸王陽明的心學,就如同用雙手輕輕撫摸心裏最深層的秘密,或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便理解瞭它的深意,就像禪宗裏拈花微笑般默契與隨意,一個頓悟就洞悉瞭它的真諦。
圖解王陽明心學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