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点一:朱东润,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开创了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范式!
朱东润先生是当代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者之一。同时他还是中国*一位用现代方法写作的*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家。他还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中华文史论丛》主编等职。他将熔史学文学于一炉,写就令人心潮澎湃的壮阔人生。
卖点二:本书丛书包括的传主如陆游、陈子龙、梅尧臣等,他们都是所处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本套丛书,由诗词知历史,用诗词讲时代,看中国历史千年变迁。
卖点三:陈子龙,明代*一词人,开清代三百年词学中兴之先声,被尊为“明诗殿军”“一代词宗”!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是清词中兴的开创者。
陈子龙以身殉国,以一位文人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人与国同在、诗与国共亡的历史意义!由其高尚的人格、不屈的风骨,为当世以及后世敬仰,其人文章气节,皆堪称后人楷模。
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明清易代之际,陈子龙以其特出之才情文章与铮铮之民族气节成为爱国文人代表。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伟丽秾艳,直追齐梁初唐;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一词人”、清词中兴的开创者。同时,其以身殉国,以一位文人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人与国同在、诗与国共亡的历史意义!
朱东润先生以丰富的史料,结合明末清初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生动叙述了这位爱国志士、风流名士的一生。
朱东润(1896—1988),著名传记文学家、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对西方传记文学有深入的研究。归国后曾任教于武汉大学、中央大学、无锡国学专科学校、复旦大学。朱东润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张居正大传》《中国文学批评论集》《史记考索》《汉书考索》《后汉书考索》《陆游研究》《陆游选集》《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王阳明大传》《陈子龙及其时代》《元好问传》等。他不仅通过作品描写了一位位历史名人的一生,也通过这些人物展现出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时代的变迁,因此被称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领域的开拓者。
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
——《明史》
沉雄瑰丽,近代作者未见其比,殆冠古之才。一时瑜亮,独有梅村耳。
—— 王士禛
陈卧子大才健笔,足以殿有明一代之诗而无愧,又丁百六阳九之会,天意昌诗,宜若可以悲壮苍凉,上继简斋、遗山之学杜。
——钱锺书
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
——龙榆生
第一章?出生的时代 / 1
第二章?时代的恶化 / 9
第三章?明朝走向崩溃的第一步 / 37
第四章?火花的绽发 / 55
第五章?从进士到推官 / 75
第六章?绍兴府推官 / 111
第七章?许都的起义及其失败 / 121
第八章?甲申的前夕 / 129
第九章?北京失守前后 / 149
第十章?建州军队的入关 / 163
第十一章?在朝五十日 / 171
第十二章?南京的陷落 / 207
第十三章?坚持斗争,永远斗争 / 227
14世纪的后期,由于中原民族的崛起,击退了北来的贵族集团,中国重新得到繁荣和发展。领导这次运动的是朱元璋,历史上称为明太祖,这是一位来自基层的劳动人民,他体会人民的疾苦,也理解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阶级的暴行,因此在击溃敌人和其他起义的人民领袖以后,制定统治方案的时候,确实做了一些于人民有益的事。但是统治者毕竟是统治者,无论他是来自豪门贵族或是寻常百姓,在他一旦掌握政权以后,他考虑的还是本身的利益。明代统治者的急速腐化堕落,并不比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好些,甚至还要更坏一些。
从14世纪60年代起直至16世纪初期,明代的统治还勉强维持一个比较安定的局面,可是自此以后,出现了童昏无知的武宗、昏愦凶狠的世宗、不问国事的穆宗、贪得无厌的神宗,这个统治阶级的基础已经淘空,它的崩溃是指日可待了。神宗时代的最初十年,由于他在幼年时期,国家大政全部落在大学士张居正手里。居正大权在握,左右有若干趋炎附势的人物,他的措施当然有不得其平的所在,但是由于他的努力,国势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可是居正一死,神宗的残酷剥削成为人民的大害,同时也挖空统治阶层的基础。神宗死后,继承这个统治大权的是他的儿子光宗,光宗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死了,再由他的儿子熹宗接位。这两位皇帝是识字不多的。在17世纪前期,作为劳动人民,这个问题不大,可是他们都是皇帝,而当时的大臣之中,再也找不到一个张居正那样的人物,整个政权的崩溃是势所必至了。建州卫的动乱,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崛起,都不是意外的。熹宗逝世的时候,他的弟弟信王由检继承了这个帝位,这是后世所称的思宗。
历史是无情的,它能培养人才,也能摧毁人才。当然,我们不是说历史是有意识地起这样的作用,而是说在某个特定时期,人才得到很好的成长的环境;或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人才不但得不到培养而且会遭到压抑或打击。这是每个学习历史的人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当然,任何人没有坐待时代支配的义务,但是在环境对他的成长不利的时候,即使他尽了最大努力,有时还会遇到打击或挫伤。可是,一个有志之士,即使遇到不断的挫折以后,决定不悲观失望、灰颓丧气,他得付出更大的努力,纵使遇到十次的失败,他还得争取第十一次的胜利。胜利不是必然的,是我们不能决定的,但是争取胜利的决心是我们可以完全做主的。
陈子龙是怎样的人物?我曾指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时期他是一名文士,他的理想只是考中举人、进士,这不能说是没有抱负,但是这样的抱负也就很有限了,每三年就提拔四五百名进士,一名进士能为人民贡献些什么呢?幸而在适当的机会,他结识了黄道周,这才理解到还有一个为国为民的目标。这时子龙是一名志士了,他认识到必须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国家。1644年北京破了,在新旧政权接替未定时,关外的建州卫领导者闯进山海关,北京周围五百里的地面实现了“圈地”的制度,原来的居民都得搬迁,不及搬迁的或是承认外来统治者的都成为他们的顺民。在这个大祸降临时,南京的官僚和一些有志之士随即建立以福王朱由崧为首的新政权,这就是后来的弘光帝。倘使南京政权的领导人物能结合各方的力量,共同抵抗建州卫的南侵,即使不能恢复中原,至少可以维持一个东晋或南宋的局面。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一年之后,南京政权垮了,外来的势力一直迫进到长江以南。
子龙曾经参加南京政权的工作,在看到朝政混乱以后,他回到松江。他不是退隐,而是纠合地方人士准备给敌人一次打击。南京政权垮台以后,要凭地方势力击退敌人,这是一个过分的估计,但是作为斗士,他是不会计较成败利钝的。起义失败以后,他联系吴易,准备太湖起义。及至吴易过早地暴露目标,遇到又一次失败,这时黄道周在福建建立了以唐王朱聿键为首的福建政权,这是后来的隆武帝。国势进一步削弱了,但是子龙并不灰心,他一边接受福建政权的领导,一边也联系浙东崛起的鲁王朱以海,准备起义。作为斗士,他得不断地进行斗争,只要成功有一线的希望,真正的斗士必然要从失败中争取胜利,甚至在成功的希望只是泡影的时候,他也决不放弃斗争。子龙就是这样的一位斗士。
子龙是不是没有缺点呢?他不是超人,不可能没有缺点的。因为要忠实于传记文学,我没有权利把他写成超人。他是时代中的人物,他的一生的经历都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因此我在这本作品当中,把他的时代写得比较多一些,这样的写法,在国外是经常见到的,不过在国内,由于数百年来八股文字的传统,可能有人认为离题太远,因此我在书名中特别提到他的时代,表示我对于这个传统的正视。至于文字方面的失误,认识得不全面、不正确,以及其他种种的不合适的所在,统统希望读者的指教,我在这里谨致最诚恳的祈求。
东润自序于上海师友琅邪行馆
1983年2月
《陈子龙及其时代》这个书名,瞬间将我拉回了那个我一直着迷的历史时期——明末清初。这个名字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厚重感和史诗感。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位在王朝更迭的巨大漩涡中,试图力挽狂澜、坚持民族气节的文人形象。我渴望这本书能深入挖掘陈子龙的生平,不仅仅是那些被史书记载的重大事件,更希望能够看到他作为一个人,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他是否也曾有过迷茫和动摇?在那个“非忠即叛”的时代,他如何抉择,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他的思想的深入剖析,他所倡导的政治主张,他如何看待当时的朝政腐败,以及他对未来国家的构想。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将陈子龙放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之中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是怎样的?政治斗争有多么残酷?文化上又有哪些独特的现象?他与其他同时代的人物,比如那些支持他的人,反对他的人,或是与他擦肩而过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互动,一定能让陈子龙这个人物更加鲜活,也更能展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这本书,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人性抉择的深刻写照。
评分《陈子龙及其时代》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叙事的张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翻阅。陈子龙,一个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名字,他身处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身上一定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许多信息。我期望这本书能详细地勾勒出陈子龙的生平轨迹,从他的家世背景,到他的求学经历,再到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种种作为。我特别想知道,在他那样的文人身份下,是如何卷入到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去的?他的那些反清主张,是源于深思熟虑的政治判断,还是出于一份士大夫的纯粹理想?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他内心世界的描绘,他在面对国破家亡时的痛苦,他对于未来的迷茫,以及他坚持抗争的勇气。而“及其时代”这个副标题,更是点明了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我迫切想了解,陈子龙所处的那个明末清初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当时的思想文化有哪些特点?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重要人物,比如那些支持他的人,或是反对他的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陈子龙,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这本书,我相信它不仅能让我认识一个鲜活的陈子龙,更能让我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
评分这本《陈子龙及其时代》的书名,首先就激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位明末清初风云人物的好奇。陈子龙,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总是带着一丝悲壮与不屈。我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位在动荡年代中,试图挽救倾颓王朝的士大夫形象。他或许曾是风度翩翩的文人,学富五车,诗书满腹,却又被时代的洪流裹挟,不得不披上战甲,投身于那场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运动。我期待书中能够细致地描绘他的人生轨迹,从他的少年得志,到壮心不已,再到最终的慷慨赴死,每一个阶段都应有血有肉,有细枝末节。不仅仅是他的政治抱负和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挣扎与选择。在那个“非忠即叛”的时代,他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坚守信念,又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决定?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深入的研究,挖掘出陈子龙不为人知的细节,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个体。同时,“及其时代”这四个字,又将我的视野拉得更广。我想了解那个时代的面貌,那个风雨飘摇的明末,以及初生的清朝。社会是如何变迁的?文人心态如何变化?普通民众的生活又是怎样的?陈子龙的命运,势必与整个时代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选择,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某种集体意志或无奈。我渴望通过这本书,不仅认识陈子龙这个人,更能触摸到那个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历史的温度。
评分读到《陈子龙及其时代》这个标题,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本关于明末清初一位重要人物的传记,而且重点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了他所处的那个大时代。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做出选择的人物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时代洪流的亲历者,也是推动者。陈子龙,这个名字我并非完全陌生,但对其生平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填补这些空白,勾勒出他完整的生平画卷。我想知道,这位“陈子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家族背景如何?他的教育经历又是怎样的?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道路?在那个风云激变的时代,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是仅仅是文人,还是也具有军事才能?他的反清活动是出于纯粹的民族气节,还是有更复杂的考量?我更希望作者能从史料中提炼出那些生动有趣的细节,比如他与同时代其他名士的交往,他的日常生活,他的诗文创作,以及他的家庭生活。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往往能展现一个历史人物最真实的一面。而“及其时代”则意味着,本书不会止步于陈子龙的个人传记,还会将他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审视。我想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经济状况,文化思潮,以及社会矛盾。陈子龙的活动,是如何与这些时代特征相互作用的?他的命运,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时代造就的?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通过陈子龙这样一个个体,折射出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陈子龙及其时代》——仅仅是书名,就足以让我对这本书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陈子龙,这个名字带着一股子文人的清雅,又夹杂着乱世中的风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亲眼见证陈子龙的传奇一生。我想知道,他是一位怎样的学者?他的学问达到了怎样的境界?他又是怎样的一位政治家?他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又是如何为之奔走的?当然,最吸引我的,是他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王朝倾覆的巨大悲剧中,他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如何反抗侵略者,他的每一次抗争,每一次努力,都一定充满了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致的史料梳理,描绘出陈子龙丰富而立体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作为一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思考和抉择。同时,“及其时代”这四个字,又让我对书的内容有了更广阔的想象。我想了解,陈子龙所处的那个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多么尖锐?文化思潮又是怎样的?他与其他文人、官僚、乃至普通百姓之间的互动,又是如何影响了他的命运,又如何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点?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历史时期,而陈子龙,便是那扇窗前最耀眼的身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