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7
萧克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这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奋斗历程,
更是一支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SHI JIU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继承革命文化,萧克将军亲自执笔的《萧克回忆录》,以及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浴血罗霄》,都是从红色历史、革命历史中生长出来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的经典作品,值得推广阅读。
萧克是我党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浴血罗霄》一书,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萧克回忆录》曾于一九九七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本书详细叙述了萧克将军自青少年开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井冈山战争……等七十年的革命经历。其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一名共和国将军的战争史,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更是近代中国一名青年知识分子如何成长为优秀共产党员的生动记录。《萧克回忆录》一书不仅给普通读者以启发,更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必读书。它对于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浴血罗霄》一书也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二0一七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萧克将军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我们重版《萧克回忆录》,作为纪念。
目 录
第 一 章 青少年时期 1
第 二 章 投笔从戎 15
第 三 章 到“铁军”去 28
第 四 章 参加南昌起义 43
第 五 章 从潮汕到湘南 63
第 六 章 井冈山斗争 82
第 七 章 闽赣路上 99
第 八 章 战斗在中央苏区 116
第 九 章 重返罗霄山 133
第 十 章 北上与回师 149
第十一章 先遣西征 168
第十二章 湘鄂川黔岁月 185
第十三章 长征 200
第十四章 出发抗日前线 217
第十五章 率挺进军包围北平 233
第 十 六 章 撰写《罗霄军》 252
第 十 七 章 到晋察冀军区 263
第 十 八 章 保卫承德 282
第 十 九 章 平绥线之战 295
第 二 十 章 安国会议前后 305
第二十一章 两度空城守石门 318
第二十二章 再办军校 328
第二十三章 进军中南 341
第二十四章 主持全军训练工作 358
第二十五章 1958年反教条主义 377
第二十六章 在农垦部工作 396
第二十七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 412
第二十八章 赴江西“五七干校” 424
第二十九章 军政大学时期 442
第 三 十 章 军事学院八年 456
后 记 476
后 记
前些年,有些同志曾问我:你经历了中国革命史上那么多的事情,为何不把它记下来?的确,我从开始当学兵、当下级军官、当大兵团指挥员和全军军训部部长及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旅生涯近七十年,经历的事情成千上万,是该写一写。但是,事隔多年,许多情景自己也淡忘了,过去虽然保存了一些资料,但不全,特别是年纪大了,写这样的“大块文章”,心有余而力不足;更重要的是,中国革命波澜壮阔,我只是其中一滴水,写什么,从何处下笔?想来想去,一直犹豫不决。
1993 年夏秋之交,我在北京西山小住,一些搞党史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同志与我交谈,又动员我把自己的革命经历记录下来,以便后人做研究参考之用。我也考虑,从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到 1985年离休,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可以说,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我大部分都经历了,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记录下这些经历,是有益的。老伴蹇先佛也鼓励我,在精力和体力都还允许的情况下,做好这件对党、对后代有益的事。与我相处十多年的秘书张国琦,热心促成这事。这时,我才下决心写回忆录。
近七十年的经历,真要写起来,难度是很大的。我就向总政宣传部求援,将帮我整理过文章的张东霞借出来,协助我撰写回忆录,一借半年,时间不够,又借半年。国防大学周炳钦、王科元,军事科学院的邵玺诸同志及原农垦部的一些同志也积极帮忙。马国文和姜义华同志都积极参与了本书的修改工作。在此,我对前述诸同志,一并致谢。
由于自己长期在军队,又多担任军事指挥员,写出文字,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消灭了多少敌人,明天又在那里打了什么仗,真有“夫子自道”的味道。但事实就是如此,文字结构也只好这样了。我总认为,回忆录就是如实地记录自己记忆中的往事,事实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不修饰,不夸张。也正因为如此,记忆不准,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即便事实准确,也会有分析不当之处,希望读者指正。
撰写《罗霄军》
抗战初期,我利用战争的间隙写了一部小说,最初定名为《罗霄军》。
一个久历戎马的人,从事文学创作,似不可思议,但我从来没有把这件事看得那么神秘。我读文学著作,很注意作品的序与后记以及对作品的介绍,从中受到启发。看到有些作品的题材有自己的生活基础,如托尔斯泰是个退职大尉,他写《战争与和平》,基本上是一部军事历史小说。我感到自己长期的戎马生涯,本身就是小说题材的生活基础,我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兴趣,总想也能用文学的形式把这些表现出来。在学校时,我就爱读文学作品。投笔从戎后,仍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战争时期,读书不容易,但我还是利用作战间隙,读了一些文学作品。如郭沫若的《塔》《女神》,冰心的诗集《繁星》,胡适的《尝试集》,鲁迅的《阿 Q 正传》《呐喊》,以及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集及他的《战争与和平》等。有时自己也动手写点,在湘赣根据地,写过白话诗、散文、小故事等,有些在《湘赣红旗》《红色湘赣》等报刊上发表;在长征路上,我有时作一段即兴演讲或吟首诗。这些都为我后来的写作打了点基础。
萌发创作小说的念头,是在西安事变之后。当时我率部队由甘肃镇原进军陕西三原地区,弄到一本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支的小说《铁流》。我一气读完,书中所描写的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一支俄国工农武装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逐步锻炼成为一支有纪律的革命队伍的故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相似。特别是书中塑造的红军指战员的英雄形象,曾使我激动不已。
此后不久,作家马加同我谈起《铁流》,我深有感触地告诉他: “那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史诗。”
马加不无惋惜地说: “现在中国缺少一部《铁流》。”
是呀,中国有革命战争,但是没有描写革命战争的好作品。我对马加的看法颇有同感。我认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规模比俄国大,时间比俄国长,影响也比他们深远,不仅应该写出中国的《铁流》,而且要写得更真实,我觉得《铁流》的结构、人物群体的描写等很值得借鉴。《铁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那样深刻,从而使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们经历过的战争,比《铁流》里描绘的要丰富、生动,也应该写出一本近似的作品来。
1937 年 5 月,我出席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苏区党代表会议。这次会议上,中央提出准备抗战。会后,我们一行数人在返回部队途中,纵论天下时局,追思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颇有些心潮起伏意难平的感慨。当时估计对日抗战有个准备时期,因此,我浮想联翩,觉得中国革命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规模宏大,情况复杂、尖锐、激烈,在战争史上并不多见。一曲曲壮歌,一幕幕悲剧,可歌可泣!自己的经历也是丰富多彩,如果能将这些写出来,用以激励人们的斗志,不也是一种很好的抗战准备吗?于是,我就开始了小说《罗霄军》的构思。
搞文学创作是艰难的,战争年代写小说,困难更多,我动笔前对此有些估计不足。那时候也就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罢,思想上没有什么束缚,想干就干起来了。真到动笔了, “拦路虎”还确实不少。我多年拿枪,虽然读过一些长篇小说,却没有写过。基本的创作意向有了,但选择什么作为创作的主题?生活的积淀不少: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打长沙、下吉安、反“围剿”、万里长征……但创作仍不是简单记记流水账。我反复思考着、构思着,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总是紧紧地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我决定就以此为主题,去展现中国革命力量的兴起。
红军战争时间长,区域宽广,情节复杂,怎样去表现?我想,只能选择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一个部队的战争场面作中心。选来选去,认为以红军一个小游击兵团的一次战役行动来创作为好。这个兵团产生于罗霄山脉中段,我就把书命名为《罗霄军》。题材的时代背景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和福建事变时期。全书以罗霄军一次军事行动为基本线索。书中的人物,以我熟悉的有代表性的红军指战员为主,也包括敌方的,都典型化。于是,我就不断地在腹中编排故事情节,形成小说结构,于七七事变前不久开始动笔。资料缺乏,我就凭着自己的记忆;没有草稿纸,就用办公纸、书信纸,颜色不一,大小不等;时间有限,我就利用夜间和可以利用的间隙,因为进行革命战争是我的神圣任务,而写小说仅仅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平常较少参加其他娱乐活动,常常把看书、写作当作一种消遣和休息。到卢沟桥枪声响起,我已试写了几章。不久,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便搁笔了。此后在战争中时写时停,仍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相对集中地进行创作,是在平西抗日根据地。当时我率冀热察挺进军在平西抗日,战争环境里,工作紧张繁忙,除军队建设、反“扫荡”、打仗外,还要参加政权建设和群众工作,所以,我写作的时间一般都在夜晚,白天躲飞机也是写作的最佳时间。那时,日寇设在北平的航空学校以平西作演习目标,常常来侦察轰炸,有一个时期,防空袭成了根据地军民的一件大事。一到防空袭时,我就搬上小凳子,朝村外的山坡边上一坐,就开始写作了。这时无论飞机怎样飞来飞去,都影响不了我的思路。
写多了,熟练些了,有时一写就到了午夜。那时年轻,少休息一点也没有什么。有一天晚上我正写得兴起,爱人蹇先佛来了,我竟全然不知,真还让她有点误会。那时我们住地相距十几里山路,交通不便,十天半月见一次面还得翻山越岭。她跑了十几里山路,赶到我的住地,一进门便急切地说: “孩子生病了!”当时,干部的子女一般都寄养在老乡家,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寄养在湖南老家,被日寇的细菌武器杀害了。这第二个孩子刚满周岁,就放在离平西几百里远的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先佛听说孩子生病,心急火燎地跑来告诉我,但我当时正在写作,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她又大声喊了一句,我仍旁若无人。她没想到我会这样,生气地扭头便走。
夜黑沉沉,山路阴森森,风吹得呼呼作响。在那战争年代,一个女同志摸黑走山路,怪可怕的。因她满肚子火气,更由于在长征中有战争和行军经验,不知害怕,径直往前走。一个人摸黑走回自己的住处。她发誓,以后再也不理我了。几天后,我来到先佛的住地,她不理我,谈到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我才知道这件事。看我脸上惊讶的样子,真使她哭笑不得。
到 1939年 10月,这部四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终于在平西抗日根据地宛平县的马栏村完成了,前后花了两年多的业余时间。
书很好,很好,很久没有出版了,这次再版拿下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十个字的好书。
评分经常在京东买书,值得信赖!
评分东西不错,价格合适。
评分印刷清晰,装订平整结实。不错。
评分印刷清晰,装订平整结实。不错。
评分宝贝收到,店家服务好、物流也很给力。全五星评价!
评分不错
评分经常在京东买书,值得信赖!
萧克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