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8
FBI微反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FBI微反应:美国联邦警察教你超实用心理战术》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微反应心理学。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运用在生活、职场和人际交往中,会让读者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FBI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执法机构,它在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功赫赫。
微反应心理学在FBI破案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依据FBI侦办的典型案例,结合现代心理学,对常见的一些微反应进行介绍,内容生动具体,实用性强。
了解和掌握微反应心理学,融会贯通,运用到生活、职场和人际交往中,会让我们拥有超强应变力,变得更加睿智,更受人欢迎,迈向成功的步伐也会更加稳健和敏捷。
白丽洁 知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硕士学历,近年来专注于心理学图书的研究与开发,策划出版了10余部心理学通俗读物,代表作有《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心理学与说服力》《FBI微动作》《FBI微反应》等。
前言
上篇:微表情——面孔微反应背后的人心变化
1.伪装得了表情,伪装不了内心情绪的变化
2.眉随心变
3.会说话的眼睛:眨眼的哲学
4.眼波流转中的真实内心
5.瞳孔的变化出卖了你
6.不同眼神的含义
7.鼻子的玄机1
8.鼻子的玄机2
9.嘴巴的无言诉说
10.微笑不一定都是善意的
11.舔嘴唇的暗示
12.吐舌头含义多
13.被人忽视的下巴
14.能听也会说的耳朵
15.异乎寻常的冷静
16.被惊呆了
中篇:微动作——透过身体微反应来洞察玄机
1.无意识的小动作
2.头部动作传递的信息
3.低头耸肩里隐藏的秘密
4.善于“演讲”的双手同时也很容易暴露
5.别让双手出卖了你
6.交叉的双臂在抵触些什么
7.单手托腮是在认真聆听吗
8.为什么要抓挠脖子
9.抚摸颈部带来的心理安慰
10.拉拽衣领是在整理仪容吗
11.诚实的双腿
12.搓腿是在消除紧张感
13.坐姿折射出的心理
14.双脚的无言诉说
15.后倾的身体表示抗拒
言为心声or言不尽意
古人云:“言为心声。”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就是这个人内心思想的表达。这句话在许多时候还是适用的。然而语言也有许多,有写在书面上的,也有从口中说出来的,单说后者:一个人嘴里所说的话真的就是其心中所想的吗?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伪命题,否则就没有“谎言”这个概念的存在了。所以,很多时候言未必就是心声的表达,也可能是“言不尽意”。
正如我们说过的那样,语言是人们之间进行正常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用它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情绪是再直接明了不过的了。然而许多时候人们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便、不能,也不愿意直接表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于是,便有了“谎言”,有了“言不由衷”,有了“言不尽意”。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们在他人说话时才需要更加注意那些不易察觉的语言微反应。
下面是FBI特工伊恩在调查一起连环凶杀案时和真凶韦克发生的一段对话——彼时,伊恩还没有怀疑上韦克就是杀人凶手,因为是连环杀人案,而且从表面上看被杀的五个人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或者相似的地方。虽然凶手每次都以“索命杰克”的代号留下一张纸条,但是除了纸条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线索了,他不仅狡猾而且幸运,每次都没有暴露自己的脸或者车牌号。伊恩之所以会找上韦克,是因为第五个受害者恰好是韦克的前妻伊西多,FBI特工认为他们有义务将伊西多被袭击的消息通知她的亲友,包括她的前夫韦克在内。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你好,克里夫?韦克先生。我是联邦特工伊恩,你明白我们的来意吧?”伊恩开门见山地说道。
韦克显得有些疑惑:“对不起先生们,我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可以帮助你们的。”
伊恩有些怀疑,为什么韦克会觉得他们找上他是在怀疑什么呢,不过伊恩想到韦克也有可能是完全没有听到一点关于伊西多被袭的消息。他接着说道:“我们是想说说你前妻的事情……”不等伊恩说完,韦克马上打断道:“对不起先生,您也知道我和伊西多已经离婚了。”韦克一边说一边摊了摊手。
不过,伊恩并不打算就此打住,他接着说道:“是的,不过你的前妻伊西多最近被人袭击了,中了很多枪……”
“那又怎么样呢,我们已经离婚了。”又是没等伊恩说完,韦克插进了这么一句话。而且,伊恩注意到韦克在说这句话时着重强调了“已经”两个字。
真是一个无情的家伙,伊恩心里很不悦。“难道你们没有一点联系吗?”
韦克答道:“我们现在都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虽然依然是朋友,但是来往真的很少的。”“真的”,这是他这句话里强调的重点,伊恩注意到了。
看来无论韦克事先是否知道这个消息,他的确表现得很冷漠。不过伊恩仍然坚持说完了他要说的那些话:“既然你们依然是朋友,那你难道一点也不关心她的安危吗?”看韦克没有表示反对,伊恩接着说道:“就在昨天晚上凌晨一点的时候,伊西多在自己的汽车里被人连射四抢……”直到介绍完这个情况,伊恩仍然没有从韦克的脸上看到任何惊讶的神情,就像从来不认识伊西多这个人一样。他的反应实在是太奇怪了。伊恩的心里不禁对韦克起了怀疑。
后来,伊恩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将韦克锁定为头号犯罪嫌疑人,一个月后通过联邦调查局的深入调查取证,“索命杰克”终于认罪,他就是伊西多的前夫韦克。
韦克的暴露正是从他与伊恩的对话开始的。且不说韦克在FBI特工伊恩叙述韦克的前妻伊西多遇袭事件时他冷漠的反应,单是从他言语中所强调的“已经”、“真的”等词语,就足以让伊恩感觉到他的反常——韦克为什么要刻意强调这个事实呢?但是假如伊恩没有听出韦克话语中的强调语气,自然也就不会生出后面的怀疑了。因此,我们在听一个人讲话时,不仅要听其表面所说的,还要注意听其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未说出口的“那些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对方的心理。
所谓话语,其实都是一些很平常的语句,它们由一系列的词组成,看似简单,却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和人们内心的情绪。而那些隐藏在字句后面的含义和说话者内心的情绪才是说话人真正想要表达的。同样的一句话,因为声音语调、语速、强调的关键字的不同,表达出的人们内心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句简单的“我不想和你一起去”,如果说话人用的是一种平和的语调,那么他可能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是如果他用的是上扬的语调,那么则是在表达一种质疑;而当他说话的时候着重强调“我”的时候,表达的意思就是“我”不想和你去,但是可能有别人愿意和你一起去;而如果他强调的是“和你”的话,则说明他也许会和别人一起去某个地方,但“和你”他不想去;同样,当他说话时强调“一起”二字时,表达的则是他也许自己一个人会去,但是不想和你一起去。这些强调一般都是通过重音来完成的,重音放在不同的字词上,表达的含义和情绪也就不一样了。
有一则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寓言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片森林里有棵很高很大的树,树上住着一只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有只狐狸。一天,乌鸦不知从什么地方叼来了一块肉,它很得意,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四处炫耀。肉的香味传到了树下洞中的狐狸鼻子里,狐狸垂涎欲滴,它很想从乌鸦的口中得到那块肉。但是乌鸦所在的树枝很高,狐狸又上不去,它该怎么办呢?没过多大一会儿,狐狸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脸上堆满了笑容,向乌鸦讨好地问候道:“亲爱的乌鸦小姐,您好吗?”乌鸦高傲地将头转向了一旁,不理睬狐狸的“虚情假意”。但是狐狸并没有放弃,它接着赔笑脸问候道:“您的孩子也还好吧?”乌鸦仍然不理睬。狐狸继续摇着尾巴奉承道:“亲爱的乌鸦夫人,您今天的羽毛真漂亮,您的嗓子也好听,每天听您唱歌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可是今天您怎么不唱了呢?求求您,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心中得意极了,它忽略了狐狸那虚假的笑容,也忘记了此时自己的口中还衔着一块肉。随即,乌鸦张开了嘴巴准备唱歌,也就在一刹那它口中的肉掉了下去。如愿以偿接到乌鸦口中“肥肉”的狐狸马上叼起那块肉,回到自己的家,只剩下又急又气的乌鸦在那里“呱呱”地“歌唱”。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部分,后来有人又续写了接下来的部分。
还是那只乌鸦和那只狐狸,故事同样发生在那片森林的那棵大树下。这一次乌鸦又像上次一样捡到了一块肉,想要“不劳而获”的狐狸还是打算找个办法把乌鸦口中的那块肉给骗下来。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好骗的,这一次乌鸦仍然站在了树枝上,等着狐狸来“骗”它。不过它已经打定了主意,这一次无论狐狸说什么,它绝不开口。而狐狸这一次也改变了计策。它一看到乌鸦,就想起上次的事情,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对乌鸦说道:“你这只笨乌鸦,竟然还自认为自己的歌声好听。你难道不知道你们家族是整个森林里最坏的吗?你们是灾祸的传播者,谁听到你们的叫声谁倒霉,谁碰到了你们就得遭殃……”听到狐狸诽谤自己的家族,乌鸦顿时火冒三丈,张嘴就要反击,“呱”的一声,肉又掉在了地上。
可怜的乌鸦,就这样两次都被狡猾的狐狸给欺骗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以为这则寓言是告诉人们不要被花言巧语所哄骗,在听到别人奉承的言语时,即使内心得意,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思考能力,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然而,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学会“隐藏”自己——既包括身体也包括情绪,是非常必要的。想想在自然界觅食的动物们吧,当它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时,即使猎物就在眼前,它们往往也会选择先暂时隐藏自己,等到观察清楚周围的环境后再伺机而动。这是出自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人类作为一种经历了更高级进化的生物,在世界及自身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也保存了这种本能。像所有动物一样,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也在不断地掩饰自己,并为自己“量身定做”了很多面具。在这些面具的伪装之下,我们或许扮演着双重甚至多重的角色,而真实的自己却被掩藏在了面具的背后。
从自身的角度而言,这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然而站在对方的角度而言,这样的隐藏无疑为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人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在生活中一个人既可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伙伴,同时也可能是需要我们随时留心的竞争对手,甚至还可能是会给其他人或者社会带来伤害的“恐怖分子”。从这个角度而言,隐藏虽然有利于个人的自我保护,但是却让他人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关键要看我们自己所处的立场。
就像乌鸦和狐狸的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样,假如乌鸦能很好地隐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狐狸就不会得逞;假如狐狸想要得逞,它就需要准确地把握和识别乌鸦的内心变化,也就是看穿乌鸦“隐藏”的心理活动。因此,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实现目标,我们既需要学会巧妙地“隐藏”自己,也需要学会敏锐地“识别”对方,后者尤为重要。
关于如何洞察人心,无论是实践当中还是心理学界,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微反应——它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指的是当人受到外界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的不受思维控制的瞬间真实反应。而在此方面研究最深入、经验最丰富、总结最全面的,当属美国的FBI(联邦调查局)。FBI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并特别聘请了许多该领域的专家。FBI认为,在国际安全形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识别一个人,才能尽可能地减少他人对自身的伤害,有效地保护自己。
由于FBI每年接手的案子非常多,形形色色的嫌疑人和犯罪分子也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和付诸实践的机会。因此,本书对FBI所总结的微反应案例多有借鉴。
本书主要结合FBI特工在破案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综合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微反应以及它们代表的心理变化进行介绍,内容生动具体,实用性强。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朋友们不仅会了解到许多生动有趣的FBI实战案例,也能够从中学到许多洞察他人内心变化的秘诀和技巧,为自己的人际交往、生活和工作带来帮助。
FBI微反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