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在美國”全新修訂版
中美教育的震撼對比與剖析
20世紀中國的《愛彌兒》
給父母和孩子的成長課
成功的傢庭教育決定孩子的未來
中國的讀者(傢長、學生、老師),如果能在自己的教育中加入發達國傢的素質教育元素,就是在培養“混血虎”!
中國的傢長都愛做一個神童夢,但往往無法為自己的孩子選一個神童的腦袋。這是絕大多數傢長不得不麵對的殘酷現實。
本書的特點是側重介紹和分析美國天賦教育的方法和內容,還附有多個天賦教育的教案,從而使得本書的可操作性和藉鑒性很強。作者強調,天賦教育不是培養神童,不是通過各種補習班和纔藝班將孩子製造成天纔。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於他人的價值,應該通過傢長、老師的循循善誘,讓孩子學會自己學習、自我教育,將孩子的潛能發揮到*緻,培養“大智慧”的孩子是基礎教育的方嚮。
代前言001
第一章造就天纔是不是夢001 美國也搞神童教育嗎003
醜女把父母告上法庭的啓示006
掀開你的蓋頭來010
美國教育部長給“神童”下定義013
“萬花筒”式的天賦教育017
第二章你的孩子是神童嗎027
現代神話——批量造“神童”029
“神童”是什麼樣的035
怎麼選“神童”040
第三章誰有資格當神童的老師053
師傅的師傅055
給猴子一棵樹056
孩子心目中的老師059
天賦教育老師的特點063
第四章為什麼要“顛覆”美國神童教育069
早學、多學是早慧教育嗎071
美國“童子功”不屑早學、多學073
13年早知道075
美國“童子功”的第一招079
美國“童子功”的第二招084
培養“聰明的孩子”,還是“智慧的學生”087
“顛覆”美國天賦教育091天賦教育的目標095
第五章傢長怎麼給天賦教育“補課”109
“可以”“需要”“應該”111
母親成瞭“母老虎”115
要的就是“牛頭不對馬嘴”118
“天賦教育”就是“素質教育”122
給EQ補課126
也在你傢辦個“傢庭理事會”128
第六章天賦教育需要什麼社會環境133
“硬件”和“軟件”135
德育難教137
莫名其妙的恐慌139
教育不是時裝錶演141
被“禁閉”在車裏的傢長143
彆自己嚇自己147
第七章美國的神童教育“神”在哪裏151
“三腳架”理論153
“教”的起點,“育”的歸宿155
“養成教育”的局限158自我教育的盲區161
彆小看香蕉從生到熟的過程162
自我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166
利用人的特異功能——自我教育172
第八章天賦教育從哪裏起步175
為什麼特彆重視社會研究課177
曆史的火鍋煮些什麼181
孩子的緻命罩門184
Care價值觀189
當你幫助過的人不幫助你191
第九章數學是“算學”嗎197
以訛傳訛199
數學不是算術202
美國重視“雙基”,還是中國重視203
怎麼上“數學課”,而不是上“算術課”209
教數學也是一門藝術215
第十章人人都需要領導素質嗎227
當官纔需要領導素質嗎229
難道世界一流大學閑極無聊233
宇宙飛船著陸在何處235
如何自救239
殺一個迴馬槍243
第十一章教學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還是産生問題247
解決問題比發現問題重要嗎249
創造需要豐厚的知識嗎251
“問題成堆”好不好255
圈套套不齣的問題257
用問題來扼殺問題260
質疑天賦班教案263
用問題引發的問題266
不該用智慧來重復他人,應該用智慧來創造自己270
第十二章研究性學習,還是學習性研究275
翻譯的問題,還是觀念的問題277
取消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279
彆讓研究成果爛在肚子裏282
披露一份“武功秘籍”285
點評“武功秘籍”294
第十三章“教是為瞭不教”,還是“不教是為瞭教”299
“美國孩子起跑落後,終點領先”是僞問題嗎301
為什麼美國孩子後勁兒足304
反思“教是為瞭不教”306
“自教”,還是“自學”311
教案評點321
後記324
參考資料332
我們都來寫曆史(代前言)
母親是在抗戰期間讀的中山大學,主修曆史。後來,到柳州當瞭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我曾問過母親:“為什麼在著名的中山大學讀曆史,卻當瞭中學教師?”
母親說:“搞教育就是寫曆史……”
我當時聽不懂。
許多年以後,我到瞭美國。有一次,在搬傢時我無意中看到20世紀80年代《作傢》刊載的一篇文章《中國的“小皇帝”》,人們都在忙進忙齣,我“躲”到廁所裏,一口氣把它讀完。對其中一段話頗有感觸:“眼下的獨生子女們,在二十年以後都將紛紛走上工作崗位,活躍在中國的舞颱上,續寫中華民族的曆史。而我們的一大批年輕父母們時下所做的不僅僅是哺育孩子,多多地做新衣服,買巧剋力,每天不辭辛勞送孩子去幼兒園,我們同時也是在締造曆史!”
培育孩子就是在寫曆史。說得很深刻!
我們每一個養兒育女的父母,教書育人的教師,實踐自我教育的孩子,都是在續寫中華民族的曆史!
然而,我們續寫的這段曆史到底怎麼樣呢?這些年來,不管是獨生子女的父母,還是作為孩子已經成為“曆史”的“初為人父(母)”者,或是普通的教育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重新翻開這段曆史,重新審視我們親手締造的這段曆史……
1979年中美兩國教育考察團互訪的段子已廣為流傳,關鍵是雙方的預言:20年後中國的科技將趕超美國。
38年過去瞭,曆史證明,兩傢的預言都錯瞭。
為什麼錯?
錯在哪裏?
中國的基礎教育到底嚮何處去?
中國的基礎教育為什麼不能承載世界一流大學?
科技的摩天大廈、諾貝爾奬颱需要什麼樣的“基礎”?
……
凡此種種,非常值得我們這些親手締造這段曆史的父母、老師、孩子去啓疑,去深思,去反省!
這也是我——曾經作為“曆史”被締造,後也參與締造曆史的一員,並且有機會跨視角地審視中美兩國教育的非“旁觀者”,試圖在這本書裏與讀者一道去思考,去迴答的問題……
培養世界一流的學生
擁有世界一流大學,培養諾貝爾奬得主,都是國人的情結。但是縱觀世界各地,凡擁有世界一流大學的國傢,均有諾貝爾奬得主。因此,國人的兩個情結也可以閤二而一。
中國要辦世界一流大學,缺些什麼?
我在與北大校長許智宏院士商榷的文章裏指齣:最難的是,一流的學生哪裏來?
礦礦申請大學時,我們帶著孩子去看瞭好幾傢大學。有一天,到瞭哥倫比亞大學,在那個碩大的中央廣場上,礦礦竟然碰到瞭他小學、初中、高中等不同時期、不同學區和學校、不同天賦教育計劃裏的同學……
我猛然意識到:美國一流大學的學生基本都來自美國各地的天賦教育班。那麼,美國天賦教育是怎樣培養學生的呢?這種隻麵嚮2%到5%的高智商孩子的教學是不是卓有成效?是不是名副其實?
這個世界上,有著太多浪得虛名的東西。
某日,某位曾與我一道訪華的美國朋友請我們吃飯,提前兩周在某酒店訂座。
朋友說,兒時若浪費糧食,父母就威脅:再不珍惜糧食,就送到中國去。在他的印象中,中國是一個餓肚子的地方。誰知,到瞭中國,看到人們一天吃到晚,讓他不敢相信。某周六,我請他喝“早茶”(中國南方的“早茶”比美國的正餐還豐盛),當舞颱燈光亮起,歌手開始唱歌,服務員推著各式精美點心來來往往……他看看手錶:“剛起床,好像又該夜晚瞭!”
迴美國後,他要在這傢“有名”的酒店迴請我們。
他買的單,但菜都是各人自點的。酒水我不懂,看他留在桌上的小費,我們估算平均每人不下60美元,比一般上點檔次的飯店約翻一番。
其實,吃的無非就是海味、牛排之類,與其他飯店差不多,主要是氣氛典雅些,燭光昏暗些,音樂輕柔些,男服務生穿燕尾服,女服務員穿比較涼快的晚禮服。僅此而已。
如若美國的天賦教育也像這傢酒店一樣徒有虛名,與其花60美元吃一塊牛排(天賦教育),不如花5美元買一塊漢堡包(一般教育)來得實惠。
我原來也以為美國天賦教育浪得虛名,不過爾爾。後來,隨著對美國天賦教育研究的不斷深入,我不得不開始正視這個教育,並且慢慢由衷地認為,它是美國基礎教育的精髓,是一項非常有益、十分值得推廣的教育。
當我讀到賈尼絲·薩博的關於“聰明的孩子”與“智慧的學生”的對比,當我明白美國天賦教育是把“聰明的孩子”培養成“智慧的學生”,真有醍醐灌頂的震撼!
當我像嗜武者發現“武功秘籍”一樣如癡如醉地鑽研美國天賦教育的教學資料時,我信服瞭——這是一種極其先進、科學的教學!
於是,我想把這種教學介紹給曾經養我育我的那片熱土上的人們——隻要按這種理念去實施教學,我們就打下瞭承載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擁有世界一流的學生!
“顛覆”美國天賦教育
我“蟄伏”兩年,有人以為我“金盆洗手”,不寫瞭。
某日,想到後院的森林砍些柴,燒燒壁爐減低取暖的賬單,就當瞭一迴“樵公”。踩著厚厚的落葉,聞著微微的木腐味,深入密林。走著走著,大黑狗“吉吉”圍著一堆毛茸茸的野菌慢慢地轉著、嗅著……妻子笑稱那堆菌像我長毛的“野心”。
美國的天賦教育隻麵嚮極少數擁有高智商的孩子。我的“野心”確實不小,如果中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傢庭把孩子培養成“智慧的學生”,中國就能從“人口大國”變成“人纔大國”。野菌也許是堆“牛屎菌”,也許是靈芝。怎麼能“顛覆”美國這種隻麵嚮少數人的天賦教育,使之麵嚮中國的每一個孩子,使得素質教育真能對整個民族的素質有所提高?這是我在寫這本書時日夜思考的問題……
傢長都愛做一個神童的夢。但是,我們無法為每一個孩子選一顆神童的腦袋,這是絕大多數傢長不得不麵對的嚴酷現實,然而,我們可不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神童的教育?怎麼為數不勝數的中國傢長和孩子提供一個新的思路和齣路——藉鑒美國的天賦教育?這個挑戰使得我不得不常常掩捲沉思……
中國的基礎教育到底嚮何處去?
素質教育喊瞭很多年,但以教師為核心、以灌為主、以考為本的填鴨式教學的積澱太沉重。怎麼去重新認識教學的真諦?怎麼去執行“新課改”?是韆韆萬萬的教師、萬萬韆韆的學生及傢長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美國中小學的天賦教育是美國基礎教育的精華,美國一流大學的學生都曾得益於這種教育。它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緻用的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麵,有著許多讓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的地方。
怎樣藉鑒美國天賦教育去推動“新課改”?
怎麼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智慧的學生”?
怎麼改變我們的孩子“起跑領先,終點落後”的狀況,讓我們的學生在人生的跑道上越跑後勁兒越足?
……
使得深夜“嘀嘀”的敲鍵盤聲,更有瞭賈島的“推敲”意味。
讀者的重托
如果說,封筆兩年是因為思考“顛覆”美國天賦教育的課題,那麼,為什麼讀者無法訪問我們的網站?讀者收不到我迴復的電子郵件?關於前者,我也多方谘詢,不得要領;而後者,則是因為原來的郵箱公開後,每天都因垃圾郵件堵塞得幾近癱瘓,這裏隻好嚮眾多熱情的讀者深深地緻歉!沒有讀者,就沒有作者。盡管交流有些障礙,但讀者時時都在我心中。
有一次,我到武漢,講座結束後,一位老先生顫顫巍巍地從後麵擠上來,拉著我的手,說是從武漢以北遙遠的地方趕來的,代錶祖孫三代謝謝我,讓我永遠不要忘記祖國的教育……
我點點頭,久久說不齣話來。
就憑這點,我退不齣江湖。
一些和齣版界有關係或關心我的寫作的人都問我:什麼時候寫完新書?
我說:我想的不是寫完,而是寫好。寫完是容易的,寫好則不容易瞭。
國內某齣版社曾齣瞭一本《我培養天纔》的書。封麵封底都用瞭我和礦礦的照片,書內不但有許多一字不漏又不注明齣處的我的原話,還大量照搬瞭《素質教育在美國》的內容和原話,隻不過把第一人稱“我”改為“黃全愈”而已(封麵卻堂而皇之地標明“X X著”),而且歪麯我的觀點為“我培養天纔”,並且把我稱為“天纔父親”。礦礦不是天纔,我更不是天纔。由“天纔”的傢長去培養“天纔”的孩子,絕對歪麯我的教育理念,誤導視聽!齣版社徵求我的意見後,請律師與有關方麵打交道。據律師說,對方已同意登報道歉。後來,對方又通過關係與有關方麵私下和解。隔著大洋,我隻能長籲短嘆。雖然事情已不瞭瞭之,但我心裏産生瞭要闡述我的天賦教育理念的想法。都是這個“不瞭瞭之”惹的“禍”。
“天賦教育就是素質教育”是這本書的基礎觀點。
然而,我不想在 “為什麼”的論述上過多地糾纏。我打算更多地展現美國的天賦教育具體是“怎麼”做的,都有些“什麼”內容和細節。
許多讀者跟我說:“《素質教育在美國》齣版前,到底什麼是素質教育,理論界爭論不清,普通讀者更是一頭霧水。您的書好就好在用清楚明瞭的事實,告訴我們‘什麼是素質教育’……”
當然,也有人說,那是“博士買驢,全紙無驢”——找完全書,找不到對“素質教育”概念的理論闡述和定義。
“無字碑”雖無字,但意味無窮。
我希望廣大讀者也能在藉鑒和參考美國天賦教育的“怎麼做”和“都做些什麼”中悟齣自己的“實用性”道理和自己的“操作性”教育經驗來。但切忌生搬硬套,依樣畫葫蘆。劉濤夠漂亮啦,如果身邊有韆韆萬萬個一模一樣的劉濤,也蠻可怕的。
當然,真要悟齣自己的道理,書裏的有些內容可能要反復讀;有些要重點讀;有些看似枯燥的資料要細細咀嚼纔能讀齣味道。特彆是傢長,更要一邊讀一邊思考:怎麼把一些學校教育的內容轉化、移植、融匯到傢庭教育的“補課”中來。
我一直對跨文化教育的比較研究很感興趣,所以當看到《素質教育在美國4:智慧孩子是怎麼煉成的》這本書時,我立刻就産生瞭購買的衝動。美國的教育體係在很多方麵都走在前沿,尤其是在素質教育和創新人纔的培養方麵,一直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本書的書名明確指齣瞭它探討的主題——“智慧孩子是怎麼煉成的”,這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猜測這本書會深入剖析美國在素質教育方麵的具體實踐,比如他們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評價體係上有什麼獨到之處。同時,“智慧孩子”這個概念也讓我聯想到,書中很可能會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讓我能夠藉鑒並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我期待書中能夠帶來一些顛覆性的思考,幫助我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並最終能夠培養齣更具智慧、更適應未來發展的孩子。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名為《素質教育在美國4:智慧孩子是怎麼煉成的》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它的封麵和一些初步的瀏覽來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厚重和具有啓發性。首先,我被書名中的“智慧孩子”這個詞深深吸引。我一直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感興趣,而這本書似乎直擊瞭這個核心。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或許會涉及一些具體的教育案例、教學策略,甚至是傢長與孩子互動的小技巧。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智慧”的定義和解讀,是僅僅指智商的高低,還是包含瞭情商、逆商以及其他更深層次的品質?這本書會不會揭示一些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並將其轉化為我們可以藉鑒的育兒智慧?從書名來看,它似乎是在探討一種“煉成”的過程,這暗示著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需要耐心和方法的係統工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書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寶藏,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能夠真正幫助我引導孩子成長的啓發。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它的“分量”。從厚度上看,它就知道內容一定很充實。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教育的書,但很多都比較淺顯,要麼講理論講得過於空泛,要麼給齣的建議過於模式化。這本書的名字《素質教育在美國4:智慧孩子是怎麼煉成的》讓我覺得它可能更接地氣,更注重實際操作。我猜測裏麵會分享一些真實的教育實踐經驗,比如美國的學校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或者傢庭教育中有哪些獨特的理念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我尤其好奇“第四部”這個標識,這是否意味著它是在前幾部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某個更尖端或更細緻的教育議題?會不會涉及到一些心理學、神經科學方麵的知識,來解釋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以及如何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引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見解,讓我對“素質教育”和“智慧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德智體美勞”的框架裏。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哇哦”的驚喜。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我對“如何培養孩子”這個話題有著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市麵上關於育兒的書籍浩如煙海,但真正能讓我眼前一亮的卻不多。看到《素質教育在美國4:智慧孩子是怎麼煉成的》這個書名,我立刻覺得它可能不同於那些“成功學”式的雞湯。 “素質教育”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普適性和深度,而“智慧孩子”則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我不太喜歡那種教條式的育兒方法,我更希望找到能夠激發孩子內在潛能,幫助他們成為一個獨立、有思想、有創造力的人的路徑。我推測這本書可能會分享一些來自美國教育體係中的獨特視角,比如他們如何看待孩子的個性發展,如何鼓勵孩子探索未知,以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培養他們的韌性和適應力。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讓我能夠看到這些理念是如何在實際中運作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耳目一新的想法,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育兒觀念。
評分我看到《素質教育在美國4:智慧孩子是怎麼煉成的》這本書,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教育的疑問和思考。我一直認為,所謂的“成功”不僅僅是學業上的優異,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否擁有健全的人格,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麵對未來挑戰的勇氣和智慧。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我最關心的兩個方麵:“素質教育”和“智慧孩子”。我推測,這本書不會簡單地羅列一些教育技巧,而是會從更宏觀的視角,探討素質教育的深層意義,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將孩子塑造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個體。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定義“智慧”?它僅僅是知識的儲備,還是包含瞭情商、創造力、適應性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美國教育界在培養這方麵能力上的獨特見解和實踐經驗,或許會涉及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心理學研究,甚至是一些傢長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實踐的有效策略。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獲得一些啓發,找到一條更適閤自己孩子發展的教育之路。
不錯,挺好的,經常在京東買書,京東快遞很給力
評分瞭解美國真實的基礎教育。
評分確實是好書 囤瞭幾本 看完瞭接著買 打算入全係列 買瞭不後悔
評分很好 買瞭一整套慢慢看 希望對自己有所啓發 也有所思考
評分書不錯,下次繼續購買
評分在書店翻過,一些觀點還是認同的
評分書還在看
評分正版書,東西還不錯!給5分!
評分認真讀吧,全部係列,好多本書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