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沽如烟海,品类繁多。其中,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诫”“家规”“家礼”,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整齐家风以至维持整个社会的谐调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很值得重视。
“三代而下,教详于家。”清代学者钱大昕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具有重视家教的传统。“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人们十分熟悉的诸葛亮的《诫子书》,即产生于汉魏之际;而最早系统编撰成书的家训著作,当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者撰写该书的直接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为了“轨物范世”“遗泽后昆”。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绝对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亲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之所以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家族宗法制度的客观存在和历久不衰,就为家教传统的延续和“家训”一类著作的蓄衍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被视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一书问世后,曾辗转流布,反复梓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存其影响示范之下,各种形式的家训、家教、家规、家约、治家格言之类著作层出不穷,无代无之。如若将这类著作加以汇集,恐怕有数百千家之多,显然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文化的视角来审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其内容丰富而芜杂,但总的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历代家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透过其或典雅精微或通俗易懂的言辞,其着力宣传之要旨大抵不外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立人”“达人”“爱人”“谅人”的“忠恕之道”,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絜矩之道”。也就是说,儒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模式和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历代家训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儒者宣而明之”欲使其“家至而户说”的基本内容。当然,受释道思想文化的影响,古代家训中也夹杂着若干儒家文化以外的其他思想成分或因素,如道家之“无为”,佛家之心性修养等等,这也完全是事实。家训作为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现象,它也不可能不带有其所经历的各个时代的烙印,但从实质和总体上来看,它还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为本,吸纳融汇某些佛道思想,不过是作为达到忠孝仁义的手段而已。
显然,就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家训并非如前人所夸誉的那样,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但它也绝不是一堆粪土,不是一堆完全有害无益的封建糟粕。对于家训这种既包含着糟粕,又包含着许多人生智慧和真、善、美的启示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像对待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一样,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分析和批判继承的态度。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作为完整的结构,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又可以分解为若干要素;换言之,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构成文化系统。对它们是可以加以分析分解的,也可以根据新时代的需要进行重组或新的综合。我们对待历代家训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别良莠,批判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改造继承吸收其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启迪心智”、“滋养品德”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蒙训辑要》这个书名,仿佛自带一种沉静而智慧的气息,让我眼前一亮。我对于古人在教育下一代,或者说如何引导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总结的经验和智慧,有着天然的好奇。我很好奇,书中在“立志”这部分,会是如何阐述目标的确立与追求的。是强调“胸怀大志”,还是更注重“脚踏实地”?在迷茫的年纪,找到一个清晰的人生方向,并为之不懈努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大概率会运用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或者经典的格言,来阐述这些道理,让“蒙训”这个概念,真正落到实处,不仅是理论上的说教,更是行动上的指引。我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应该是那种温和而有力的,不会生硬地灌输,而是用一种引导性的方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领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确立人生目标、如何保持积极心态的智慧,让我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成为一个更有方向感和意义感的人。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阅读一些关于传统文化和人生智慧的书籍,《蒙训辑要》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对那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社会、把握人生的著作,总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在“交友”这个话题上,会给出怎样的见解。在现代社会,真挚的友谊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教导如何辨别真伪的朋友,如何维系长久的友谊,又或者是在交友过程中,如何保持独立的人格和界限。而“蒙训”二字,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会是那种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道理,是关于如何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个体,成长为一个有德行、懂道理的人。我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大概率是那种质朴而有力,直击人心的风格,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真诚的言语,将深刻的人生哲理传递给读者。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更值得信赖的朋友的启示,毕竟,人生的旅途中,有益友的相伴,会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塑造品格”、“指导人生”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蒙训辑要》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这样的力量。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给我带来启迪,让我思考人生意义的书。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立志”和“修身”的部分充满了好奇。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和浮躁的时代,一个清晰坚定的志向,以及良好的品德,显得尤为重要。我好奇书中是如何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目标,并且一步一步去实现的。是强调天赋的重要性,还是更注重后天的勤奋和毅力?而且,“蒙训”这两个字,似乎暗示着这本书是从基础入手,帮助人们打下坚实的品德基础。我想,它所倡导的“辑要”原则,大概率会将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提炼出来,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我能想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一定是那种循循善诱、温文尔雅的,不会强硬说教,而是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将道理根植于读者的心中。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坚韧意志和良好品德的方法,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评分第一眼看到《蒙训辑要》这个名字,我脑子里就浮现出那种老派、严谨的著作。我一直对历史上的教育和育儿理念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古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那些标题,比如“立志”、“读书”、“交友”、“处事”,虽然简短,却直击人心,似乎在诉说着人生至关重要的几个面向。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阐述“读书”之道的,是强调字斟句酌,还是注重理解精髓?是教导如何选书,还是侧重读书的方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好的读书指南显得尤为珍贵。而且,“蒙训”二字,听起来就带有启蒙、引导的意味,想来这本书是给那些初涉世事、心智未开的孩子们准备的,但其中的智慧,我想成年人读来,也定会有所启发。我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大概不会过于华丽,而是朴实无华,但字字珠玑,每一句都像是长者语重心长的告诫。我非常期待能从中汲取养分,或许能找到一些失传已久的教育智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下一代。
评分我最近对古籍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蒙训辑要》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虽然发展迅速,但有些关于人生哲学和道德修养的东西,反而是从古籍中更能找到深刻的解答。特别是“处事”这一章节,我很好奇它会如何解读人际交往中的微妙之处,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如何保持自身的原则。是会强调圆滑世故,还是更注重内心的正直?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趋于功利化的当下,一本能够教会人们如何真诚、得体地与人相处,同时又不失自身尊严的书,实在是难能可贵。而且,“辑要”二字,我理解为精华的汇集,想来这本书并没有大篇幅的冗余,而是精挑细选了最实用、最核心的训诫。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的语言大概率是简洁明了,直指本质的,不会用太多晦涩的词语,而是用浅显易懂的道理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并能立刻付诸实践。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新思路,或许能帮助我化解一些生活中的小摩擦,或者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评分挺不错的商品,值得信赖
评分ok
评分随着狗年春节对“家训”的重视,应景购买,用于学习。
评分很好很不错很喜欢下次再来买。
评分随着狗年春节对“家训”的重视,应景购买,用于学习。
评分挺不错的商品,值得信赖
评分《蒙训辑要》选录了从南北朝到清末期间的蒙训读物十三种。《蒙训辑要》的作者,大都是中国古代的宏儒巨匠。
评分ok
评分不错的专业书籍,值得读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