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这本书,会不会开卷有益?不敢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你会吃惊地发现书上的照片实在大,实在清楚,实在好,实在专业……
当你知道这些照片都是出自你我口袋里的普通手机时,你会吃惊,你还会疑问,为什么我不能拍成这样?
这是你需要这本书的理由!
本书会颠覆你对手机摄影的认知,让你看到手机令人吃惊的获取视觉大片的能力。你会发现,出现在这里的摄影泰斗、专业摄影师、媒体人、旅行家、探险家的好评和推荐都是对的,真的! ?
当你想让你的手机摄影脱颖而出,和你一样出彩,你就可以借鉴作者那种:“对,都是手机拍的!”那种旅游+、摄影+、举手之劳+的生活方式。
先放下手机,合上双手,念一声:芝麻开门,开卷有益。
《对,都是手机拍的!》是一本游记式的手机摄影集。获中国摄影泰斗、中国艺术摄影协会执行主席朱宪民先生,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自然地理摄影家边缘,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里强,台湾著名摄影家、手机摄影大师林添福,旅行家、探险家林建勋,著名媒体人、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军,哈苏摄影大师谢墨等十一位各界精英的好评和推荐!
《对,都是手机拍的!》选取了作者环游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地球南、北极,非洲生态人文的优秀手机摄影作品,这些摄影包括了作者所到地方的人文、景观、建筑、动物、美食等,其摄影作品恢弘大气、视觉震憾、构图有趣,颠覆了众人对手机摄影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摄影技巧、艺术创作、情感表达等方面均有涉猎,在用光、构图、选景等实用层面以实例来分析手机摄影的应用秘笈。这些手机摄影的技巧、窍门、经验,将有效地帮助读者提升手机摄影水平。
从“我来了,我见到了,我征服了。”到“我来了,我见到了,我拍下了。”手机摄影,举手之劳,随心所摄。
放下手机,用本书走近广阔视野。
放下本书,用手机留住永恒影像。
作者陈远明,玩遍地球,用影像看世界的旅者,十五年间周游世界的旅游达人,三十年间历经传统暗房到数字暗房、胶片到数码的专业摄影者。早在2012年,大众还在分析手机摄影的画质像素、研究手机摄影作品大小的时候,作者就已经开始使用手机拍摄旅行专题,2014年,相继完成了南、北极,非洲等手机摄影自然专题,是国内手机摄影的先导者和实践者。
2017年,作者总结三十年专业摄影和十五年玩遍地球的历程,潜心编辑“明眼看世界·玩遍地球”系列丛书,分享从手机摄影到专业器材、从国内到国外、从南极到北极、从繁华都市到狂野非洲、从水下到航拍的旅行故事和摄影感悟。游记式的摄影读物,让你告别枯燥的教程,跟随作者环游世界,并从中掌握摄影技巧和情感表达。
序
中国·香港 1
中国·澳门 4
手机摄影 人人都是摄影师 鲍利辉 8
中国·北京 10
中国·上海 18
中国·四川 20
玩遍地球带上手机即可 鲍琪 28
韩国·首尔 30
日本·东京 34
新加坡 38
泰国·曼谷 42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44
用手机凝固声音以外的世界 边缘 50
菲律宾 52
菲律宾·宿务 54
菲律宾·马尼拉 56
文莱 60
游玩路上的寄语 霍玮 64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 66
俄罗斯·莫斯科 72
瑞士 80
瑞士·卢塞恩 86
瑞士·苏黎世 92
瑞士·因特拉肯 96
手机摄影打开了一扇永不关闭的通向世界的
窗口 Jon Petter Evensen 98
法国·巴黎 100
摄影进入了全民时代 里强 120
意大利·罗马 122
意大利·佛罗伦萨 132
33
意大利·米兰 134
葡萄牙·里斯本 136
葡萄牙·波尔图 158
陈远明手机摄影作品观后感 林添福 160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2
梵蒂冈 176
埃及 178
南非·开普敦 182
纳米比亚 188
纳米比亚·奥普沃 190
更于细微处见心底大爱 林建勋 198
纳米比亚·鲸湾港 200
纳米比亚·温得和克 206
美国·芝加哥 210
美国·洛杉矶 212
美国·圣地亚哥 214
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城 216
玩摄影需要天赋 更要激情 谢墨 218
阿根廷 220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226
阿根廷·乌斯怀亚 230
阿根廷·依瓜苏港市 232
澳大利亚·悉尼 236
澳大利亚·墨尔本 238
明眼看世界 我看明眼 王军 240
南极南乔治亚岛 244
南极半岛 248
少即是多 Sarah Zhang 266
北极 268
附:
爱上手机摄影的N 个理由 282
手机拍片的N 个秘笈 286
手机不能取代相机的五大原因 294
地球人现在大都用手机,地球人现在大都用手机拍照片!
2016 年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为40 亿部,其中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为10.1 亿部。智能手机2016 年一年的出货量为15 亿部,国产品牌的出货量为4.65 亿台。技术和硬件的更新超乎想象。2016 年有2.5 万亿张照片在网上分享或储存,其中90% 是用手机拍的。
顺势而为,我在周游世界的时候,手机也成为了我最重要的拍摄工具。
20 年前,菲利普·卡恩用他的摩托罗拉手机+ 卡西欧相机+ 笔记本电脑+ 自己编写的软件,在女儿出生时拍出了第一张手机照片。
现在几乎没有不用手机拍照和与手机摄影没关系的人,也几乎没有不喜欢摄影的朋友。手机能摄影,网络能传播,便捷的影像分享使影像广泛地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这表明,真正的
大众摄影时代正在到来。
在我的工作室,有一堵展览墙,墙上是我行走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包括南北极、56 个国家和地区、160 多个城市无数人迹罕至、风光美妙的地区时用手机拍的相片。看到这些相片,访客都会问我一个同样的问题:这些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对,都是手机拍的!
……
短暂的沉默后,问题如闪电后的风雨飙出:
怎么拍的?
什么型号的手机?
什么手机能拍得这么大?
什么手机能拍得这么好?
手机摄影要不要做后期处理?
我的手机也可以拍得这么好吗?
……
回答这些问题,是促成我出版这本书的原因。
我想说的是,我们用自己的手机拍照,就可以拍出好照片。
对,都是手机拍的!都是手机干的!手机摄影虽简单,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
陈远明
于海口西海岸“明眼看世界”工作室
2017 年春节
第一次拿起《对,都是手机拍的!》,我本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手机摄影“黑科技”的介绍,或者是一些“速成”技巧。但翻开书页,我却被作者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片和真挚的文字深深吸引。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试图将手机摄影“专业化”,而是回归了摄影的本质——记录和表达。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日常之美”的章节,作者用手机捕捉了许多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象,比如清晨阳光洒在地板上的光斑,雨后湿漉漉的街道,甚至是孩子玩耍时留下的玩具,但经过她的镜头,这些平凡的场景都充满了故事感和艺术感。她对光影的运用非常巧妙,总能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色彩的对话”的章节,作者如何利用手机的色彩还原能力,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微妙的色彩变化,并将其巧妙地融入画面,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摄影艺术家,在与我们分享她对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感悟。它鼓励我们放下对器材的执念,去关注照片背后的情感和故事,去用手机记录那些真正触动我们内心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对,都是手机拍的!》给我带来的,是关于“看见”的全新体验。我之前总觉得,手机拍照只是一个记录工具,拍下眼前所见即可,并没有太多技巧可言。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真正的摄影,是关于“看见”和“感受”。作者并没有在书中讲授那些高深的摄影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充满生活气息的方式,分享了她如何用手机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捕捉情绪的瞬间”的章节。她如何通过手机,捕捉到人物最自然、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无论是孩子天真的笑容,还是老人眼中的沧桑,都仿佛触手可及。她对光影的运用也让我拍案叫绝,无论是清晨微弱的光线,还是傍晚浓郁的夕阳,都被她用手机捕捉得充满诗意和氛围感。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观察力”的训练,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用手中的手机去记录那些真正触动我们心灵的瞬间,去表达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它让我明白,摄影并非关于器材,而是关于如何用镜头去“看见”这个世界。
评分《对,都是手机拍的!》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手机摄影”这个概念的革新者。我之前一直认为,手机拍照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记录工具,离真正的“摄影艺术”还有十万八千里。但这本书,用它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充满惊喜的内容,让我彻底改观。作者并没有在书中罗列那些枯燥的技术参数,而是以一种非常个人化、充满生活情趣的方式,分享了她如何用手机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细节的力量”的探索。作者能够从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入手,比如一片落叶的纹理,一杯咖啡的拉花,甚至是一件旧衣服上的褶皱,都能被她用手机捕捉得充满质感和故事,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忽略的日常。她对“情绪的捕捉”的技巧也让我惊叹不已,如何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展露无遗,让照片充满了生命力。这本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的实践,它鼓励我们用一种更开放、更具创造性的态度去观察世界,用手中的手机去记录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觉语言。
评分读完《对,都是手机拍的!》,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摄影活力。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对“摄影”这个词的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摄影是一门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的艺术,需要专业的相机、昂贵的镜头,以及深厚的理论知识。但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告诉我,最美好的相机,其实就在我们手中。作者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分享了她用手机拍摄的点点滴滴。那些照片,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情绪的捕捉”那一章节。作者如何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展露无遗,那种细腻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让我惊叹不已。她并没有刻意去摆拍,而是抓住了那些最真实、最自然的瞬间。书中关于“色彩的语言”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原来,我们每天身处的环境中,色彩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它们自己的韵律和故事。作者如何利用手机的色彩捕捉能力,将冷暖对比、饱和度差异运用得炉火纯青,创造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我对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并非遥不可及,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评分《对,都是手机拍的!》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能激发我“动手”欲望的读物之一。我之前总觉得,手机拍照只能算是“玩玩而已”,很难有什么大的成就。但这本书,却用它极其出色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对手机摄影刮目相看。作者的文笔非常吸引人,她没有使用那些生僻的摄影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分享了她用手机捕捉生活点滴的经验。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发现平凡中的不凡”这一部分所打动。她能够从一个普通的街角,一扇紧闭的窗户,甚至是一片被遗忘在角落的绿叶中,捕捉到它们独特的美感和故事,让我觉得,原来生活的美,就隐藏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她对“构图的趣味性”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她并没有强求我们遵循所谓的“黄金法则”,而是鼓励我们去尝试各种新颖的角度和视角,去打破常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老友,在耐心教导我们如何用手中的手机,去记录那些最真实的感动,去表达那些最纯粹的情感。
评分《对,都是手机拍的!》这本书,让我对“用手机拍照”这件事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我之前一直觉得,手机拍照只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充其量拍个照留个念。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手机摄影的无限潜力。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摄影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有点顽皮的口吻,分享了她如何用最普通的手机,拍出充满艺术感的照片。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小物件的生命力”的章节。作者竟然能够从一个路边拾起的落叶,一个旧时的老物件,甚至是厨房里的一蔬一果中,捕捉到它们独特的质感和故事,让这些平凡的事物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她对细节的把握,对光线的运用,都做得非常出色,让我觉得,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等待被发现的美。书中关于“构图的奇妙游戏”的部分,也让我眼前一亮。她并没有死板地教导我们“三分法”之类的经典构图,而是鼓励我们去尝试各种不寻常的角度和视角,去打破常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视觉语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资深摄影师,在耳边低语,分享她对摄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让我觉得自己也仿佛掌握了某种“秘籍”,能够用手中的手机,拍出令人惊喜的作品。
评分《对,都是手机拍的!》这本书,简直就是我手机摄影的“启蒙之光”。我之前一直对手机拍照这件事抱着一种“能用就行”的态度,觉得它终究无法与专业的相机媲美。但这本书,用它极具说服力的图片和真诚的文字,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并没有大谈特谈什么高深的摄影理论,而是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分享了她用手机捕捉生活点滴的经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生活的诗意”的篇章。她能从一个平凡的街景,一碗热腾腾的饭菜,甚至是一片飘落的树叶中,发掘出动人的故事和独特的韵味,让我感叹,原来生活处处皆是风景。她对“光影魔术”的运用,更是让我拍案叫绝。无论是清晨微光下的静物,还是黄昏时分夕阳洒下的暖色调,都被她用手机捕捉得充满情感和画面感。书中关于“人物的温度”的描写,更是让我深受启发。她如何用手机捕捉人物最自然的表情,最细腻的情绪,让照片充满了人情味,而非冰冷的摆拍。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手机摄影并非只是简单的记录,更是一种发现美、表达美的艺术。它鼓励我用更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更真诚的心去感受,用手中的手机去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觉语言。
评分这本书《对,都是手机拍的!》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摄影技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教你如何玩转手机各项摄影功能的实用手册,比如如何调焦、如何设置曝光补偿,如何使用延时摄影等等。然而,它却以一种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让我看到了手机摄影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作者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技术”本身,而是强调了“观察”和“感受”。她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展现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掘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瞬间的永恒”那一章节所打动。作者如何捕捉到孩子玩耍时那一个纯真的笑容,情侣街头那一瞥深情的眼神,甚至是雨滴落在窗户上形成的独特图案,并将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定格,赋予它们永恒的生命力。她对光影的运用也让我拍案叫绝,无论是午后的阳光投下的温暖光斑,还是夜晚城市霓虹的迷离光晕,都被她用手机捕捉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故事感。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并非只是记录,更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它鼓励我放下手机的“拍照”模式,去真正地“看见”和“感受”,去用镜头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评分读完《对,都是手机拍的!》,我仿佛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手机摄影的无限可能。我之前一直认为,手机拍照只是一个拍照的工具,但这本书却让我明白,它更是捕捉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作者并没有在书中讲授那些复杂的摄影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接地气的语言,分享了她用手机拍摄的各种经历和感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光影的魔法”的章节。作者如何利用手机捕捉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的光线变化,创造出充满氛围感和故事感的画面,让我觉得,原来光影可以如此迷人。书中关于“色彩的叙事”也让我受益匪浅。她是如何运用手机的色彩表现力,将冷暖对比、饱和度运用到极致,让照片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让我对色彩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摄影导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用手机记录那些触动我们内心的瞬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影像风格。它让我不再拘泥于器材,而是更加注重照片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评分这本《对,都是手机拍的!》真真切切地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干货”满满的摄影教程,教你如何将手中的普通智能手机变成专业的拍摄利器,比如光圈、景深、构图的黄金法则,还有后期处理的各种炫酷技巧等等。然而,当我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个看似随手拍下的瞬间,但细品之下,却蕴含着别样的意境和故事。它并没有枯燥地讲解那些高深的摄影理论,反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点“凡尔赛”的方式,告诉我们,原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都可以成为令人惊艳的摄影对象,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手机去捕捉。书中的图片,每一张都像是经过精心构思,却又保持着一种自然的、不做作的美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光影游戏”的章节,作者巧妙地利用自然光,让普通的场景焕发出勃勃生机,无论是清晨透过窗户洒下的斑驳光影,还是傍晚夕阳余晖下的剪影,都充满了诗意。更让我佩服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追求器材的先进,而是强调了“人”在摄影中的主导作用,即便是最基础的手机摄像头,也能在有心人的手中展现出无限可能。这本书更像是一场关于“发现美”的启迪,它鼓励我们放下手机的“功利心”,去真正地感受生活,去记录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每天看似平凡的生活,原来平凡中也隐藏着如此多的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