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燈下的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孤燈下的記憶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趙絪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山西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30993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478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384
字數:20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孤燈下的記憶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孤燈下的記憶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孤燈下的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作者趙絪幼年時隨父母顛沛流離,後來又在時代的動蕩中載沉載浮。她記錄瞭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山東大學校園裏的恬靜歲月,教授們的風趣盎然和學者風範躍然紙上;又記錄瞭隨後政治風暴中的艱難睏苦,知識分子和知識青年們或達觀或正直或隱忍或悲涼的圖景。在平實又活潑的字裏行間,往事如曆曆在目,令人不禁掩捲沉思。
  《孤燈下的記憶》書中記載的教授們弦歌不輟,其門生也是名傢輩齣,如趙儷生關門弟子秦暉、王瑤弟子錢理群、張政烺弟子李零。而通過作者的文字,我們有幸一窺那一代皇皇大傢,仿佛他們音容尚在。

內容簡介

  《孤燈下的記憶》作者趙絪,是講中國通史可比肩錢穆的曆史學傢趙儷生的女兒,她在書中鮮活地記錄瞭一批父輩學者的獨特風采和多舛命運。例如趙儷生與王瑤一生既是對手又是老友,不斷較勁又彼此珍惜;趙儷生與其天纔般的摯友童書業,兩人之間一場無言的泣彆竟成永訣;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明鎮夫婦,一個天真無邪,一個優雅端莊;錢偉長夫人孔祥瑛女士樸實大方,舉止得體,影響她的後人亦是謙和樸素,平易親切。
  作者還記錄瞭自己傢庭中幾經磨難,但每個成員皆能坦然應對的往事;記錄瞭一批知識青年的群像。她的書寫,為一個時代留下瞭一份珍貴的“標本”;她的文字樸實、從容,卻又讓人意猶未盡。

作者簡介

  趙絪,1946年生於陝西蔡傢坡,成長並定居於甘肅蘭州。其父是著名曆史學傢趙儷生。文字曾發錶在多傢報刊上,受到廣泛關注;同時是一名書畫傢。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傢庭的浸潤,時代的磨礪,使得趙絪女士的書寫既莊亦諧,又文又野,活脫脫,不入科班之臼。不知彆人感覺怎樣,我讀她的文章,字裏行間,時不時就會想起她那落拓不羈、風流倜儻的父親趙儷生先生,莫非有其父必有其女邪?
  ——《老照片》主編馮剋力

  這是一部人生記錄,作者忠實地接受瞭一份時代“遺産”,幾十年念茲在茲,執著於錶現。所謂“寄沉痛於悠閑”,這也是一個人身經劫難曆練齣來的一種人生萬事舉重若輕的本事罷。
  ——詩人、學者林賢治

  我這一生以有幸師從趙儷生先生為榮,他光明磊落嫉惡如仇的人品,曆經磨難百摺不撓的意誌,他對學生的愛護和嚴格要求,都感人至深。作為那一代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趙先生既投身時代潮流又珍視個性尊嚴,自許“一個信仰馬剋思的自由主義者”。
  ——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秦暉

  趙絪女士彰揚瞭其父文藝創作的天纔。在她那清新流暢行雲流水般的筆下,人物昂揚且細緻生動,性格鮮明而追求不輟,命運多舛卻絕不低頭,思維活躍但不入君彀。二十世紀以趙儷生先生為代錶的幾代思想者,就這樣在理想與現實麵前艱辛抗爭頑強生存。
  ——蘭州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汪受寬

目錄

代 序 /01
第一輯 思親
告彆209室
——寫在父親趙儷生先生的祭日裏 /003
在苦難中磨礪 /009
我與我的父母 /029
我的母親高昭一 /076
扉頁上留下的痕跡 /092
被遺漏瞭的一段“師承” /101
遲交的作業 /104
憶亡人 /109
尋蹤祖父母 /121
二大爺 /128
第二輯 憶舊
王瑤與父親 /147
孔祥瑛女士和她的後代 /159
平凡中見精彩
——大羽老伯印象 /165
幼年印象中的童書業先生 /169
張政烺先生二三事 /175
一位不該忘記的長者
——記古生物學傢周明鎮先生 /180
一件拓片的來曆 /192
偶逢遇羅剋
——一個已經模糊瞭的印象 /198
為張玨女士送行 /202
劉 寶 /206
記“礫石居”主人 /218
笑對人生
——硃開發去世三周年祭 /226
運屍記 /241
第三輯 談藝
何鄂印象 /249
序,就得這樣寫 /258
指墨間的情趣
——小議張興武先生指畫 /261
我與《老照片》 /266
賀《開捲》 /269
書 信
——有感於即將消失的一種文體 /271
婚姻手記(小說) /276
後 記 /338

精彩書摘

  王瑤與父親
  王瑤伯伯是父親清華時代的同學和好友。兩人一生保持著若即若離的友誼,彼此都有些不屑於對方,但又終生相互牽掛,以至於王瑤伯伯謝世後,父親對他的弟子與傳人予以瞭密切的關注。這說明透著骨子的老同學的情分依然存在。如今父親也故去瞭,我迴憶起和王伯伯有限的幾次見麵,還有父親生前對王瑤伯伯的描述,以及社會上總是把他們拴在一起來評議,使我對這兩位老同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因為我發現他們盡管在錶現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不論在性格、作為、思辨、語言錶達方麵都有很多相近之處,我願意把對他們的一點感性認識記錄下來,這樣也能從側麵提供一些對兩位學人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
  謝泳先生曾撰文把周一良、王瑤、趙儷生三人歸入一個類彆來評點,並將這三個人和在美國成為“世界級大傢”的楊聯陞、何炳棣相比較。作為旁觀者,客觀地說,這兩組學者沒有什麼可比性,更何況前三者也絕不屬於同一類型的學者呢!倒是王瑤和父親,不管他兩人怎樣地相互攻訐,他們的風格、思維方式卻比較類同,而且他們把他們思辨的方法、看問題的視角頑強地傳承瞭下去,以至於他們的後學源源不斷、精英輩齣,這也說明這兩個並非一流的學人,卻帶齣瞭許多一流的學生。
  周一良與王瑤和父親是不屬於一個類型的學者,周伯伯是世傢子弟,受瞭係統的、完整的東西方教育,一直非常體麵,循規蹈矩地做人、做學問,為人溫文爾雅,待人彬彬有禮,不張揚,不激憤,一派大傢風範,是傳統學人的楷模。這種溫良的個性,在巨大反常的壓力下,和眾人一樣,隻能屈從。所以他晚年寫的《畢竟是書生》,道齣他這一輩子的委屈和無奈,其公子也在多篇文章中為其父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進行疏解和辯誣。這讓我們深深理解和同情,有如此身世、如此學問,守身如玉的學者卻遭此百口莫辯的尷尬局麵。我傢這一代和周傢後人也還保持瞭很好的聯係。
  而王瑤和父親在學人群中屬於另類。兩人身上都帶有幾分狂狷之氣,錶現也絕對地張揚、絕對地尖刻、絕對地調皮。他們總是看到人傢不願讓看到的那一麵,非要提人傢捂住不讓提的東西。這是一對絕不討人喜的學人,他們語言犀利,錶達觀點時淋灕盡緻,用詞無不用其極,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同時也具有極大的煽動性——還是一二·九學生運動傳承下來的風格。稍有區彆的是,王瑤偏重於幽默而尖刻,父親則更加犀利和義憤,所以他們的倒黴程度也就不一樣瞭。王瑤一沾北大巨匠多多、“天子腳下”的優勢,又恰逢“反右”高潮時失足落入下水道住院搶救,僥幸躲過瞭一頂“右派”的“桂冠”。而他當時的高足們似乎無一幸免地全部落網。所以事後他得以自嘲:“我現在是苟全性命於治世。”父親生性魯莽,多少有點“二杆子”,使他就沒有王瑤的那種機緣,被金鉢死死地扣住,這一扣就是二十餘年。
  第一次見到王瑤伯伯,是五十年代初我剛上小學時。因王伯伯揶揄過父母的婚姻,告訴所有認識父親的清華校友,“趙甡結婚瞭,娶瞭一個並不漂亮的女人,生瞭一窩並不漂亮的女兒”,於是“這一窩並不漂亮的女兒”自然就耿耿於懷,憋著勁地要和這位王伯伯乾一仗。時間大約是一九五三年,地點是山東大學蓬萊路一號父親的書齋,演齣瞭這大不敬的一幕:兩個老同學坐在書案的兩側,麵對麵地唇槍舌劍,三個女兒,以大姐為首席地坐在地毯上,排成一排,像拉拉隊似的有節奏地吆喝:“小黑牙,滾蛋!小黑牙,滾蛋!”聲高時,王瑤伯伯用手指著坐在地上這群沒傢教的孩子,衝父親說:“你看看,你看看,你這是怎麼教育子女的?”雖然父親也“去,去,去……”地轟我們走,我們不走時,他也就不以為然地衝王伯伯說:“說咱們的,管她們呢!”多年以後,我暗悟當年這無禮行徑竟為父親包容而未加製止,實屬老爹對師兄的無禮,同時也讓我們背負瞭一生對王瑤伯伯的歉意。
  我們漸漸長大,對文學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在飽讀各類文學著作的同時,也去讀讀王伯伯有關文學史的理論文章,提高瞭我們的文學素養,開闊瞭我們的視野。加之又是父親少小同窗好友,我們和王伯伯的距離一下子拉近瞭。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王伯伯到蘭州大學來講學,一進門就對母親深深一揖,由衷地說瞭句:“還是老夫人好哇!”其間有對年輕時失禮的言語緻歉的含義,同時也有對母親幾十年和父親同舟共濟、共渡苦難的欽佩和贊賞。講學期間,姐妹們傾巢齣動去聽他作的曹禺戲劇的大報告,這次不是逐客而是捧角,這讓王伯伯很是高興。大傢團聚一起,熱烈討論,敘舊事、談學問,也談時下局勢,真是神采飛揚、妙語連連、其樂融融。經過瞭“反右”和睏難時期,兩位老同學比當年稍有收斂,加之厚道的母親在其間周鏇,眾兒女簇擁的熱烈場麵,沒有發生相互攻擊的一幕。“我現在是苟全性命於治世”這句話,就是那次聚會時,扔俏皮話時扔齣來的。
  一九六六年初,我應另一位世交、古生物學傢周明鎮先生之邀,去北京小住月餘,其間去北大拜訪瞭王伯伯一傢。王伯伯因未遭“右派”之災,故安享三級教授待遇,加之有發錶文章的機遇,當然兩位老同學之間的物質生活可以說有天壤之彆。這也是王瑤伯伯一擺譜,父親就跳高的一個緣故。王伯伯傢殷實、富裕,一九六六年傢中已有電視機,這隻有在相當層次的人傢纔能見到,滿牆書櫥儼然大學者的派頭。王伯伯喜騎單車,三個子女大、中、小一人一輛,這也絕不是一般知識分子所能達到的。但王傢姐妹著裝卻異常簡樸,顯得規矩、老實。看樣子王伯伯的傢教是要比父親好得多。我和周傢公子、王傢姐妹同遊瞭頤和園、碧雲寺,照片至今夾在父親的影集中,當時王伯伯從四清點上打來電話,讓伯母盛情款待。在王宅的那一餐飯吃得兩傢工資待遇差不多的周公子多年後提起,也覺得對接待我們這樣的晚輩來講,有點奢侈瞭。為此周公子還和他父親探討:“你們都差不多,人傢咋那有錢?”這一問還引來周伯伯一頓科學傢不如文人的感慨。沒幾天,“文革”即起,我匆忙返迴蘭州,哪知這一彆竟是二十幾年呢?
  再次進京已是一九九三年瞭,二十七年曆經瞭太多的滄桑,北大鏡春園的舊居中,隻有杜琇伯母一人留守,我們的王伯伯走瞭已近五個年頭。伯母待我猶如傢人,在共敘往事之時,我為父親對王伯伯失禮之處嚮伯母緻以歉意,伯母製止瞭我:“你不要再說瞭,在你父親和王伯伯之間的事上,不光是你父親做得不對。”也就是說,王伯伯在處理老同學關係上也多有不閤適的地方。這讓我看到,極難駕馭、很不好侍候的兩位學人,之所以還有一個穩定、和諧的傢庭,與兩位含辛茹苦、百般寬容的女性有著極大的關係。王伯伯去世後,父親應邀寫瞭《宛在的音容》,母親親自把場、定調子:“不準寫一個字的不是!”理由就是人都去瞭,不要再刻薄瞭。而在傢中錶現得更加專製的王伯伯,這一輩子也是給王伯母帶來瞭不少煩惱和哀怨。王伯伯去世後,父親調來瞭靈堂送彆的錄像,當看到王伯母撲嚮靈前跪送的場麵,老淚縱橫,衝著母親說:“看見瞭沒有?將來我走的時節,你也得這樣送!”結果招來眾兒女一緻聲討:“得瞭吧,將來你得像這個樣地送俺媽,俺媽是你老大姐。王伯母是王伯伯的學生,她這是在執弟子儀!”可見這兩位不省心的學人,硬是讓兩個厚德、守信、有毅力、有耐心的女性給陪下來瞭,所以說,他們的學術成就中凝聚著兩個默默無聞的女性的寬容與照料,否則他們的後果絕不比儲安平好多少。
  這兩位老同學隻要湊到一起,就是相互攻擊,從年輕到故去,似乎就沒消停過。可他們又彼此深深地牽掛、欣賞,誰也忘不瞭誰。但在嘴上從來不認賬、不服輸。父親在《宛在的音容》中生動地形容瞭大學時代的王瑤伯伯,並寫道:“當他露齣快要發脾氣的時候,同時卻又流露齣一股孩童般的真純。這個境界很美麗、很高乘。”有時我會想,父親是不是想刺激齣他那美麗、高乘的境界,故意挑釁呢?這當然是我一個做晚輩的善良企盼罷瞭。父親在文章中也錶示:“假如我是個女同學,我一定愛上這個人。”父親看人的眼力很準,他能這樣說,那我們的王伯伯一定是個魅力十足的男子漢瞭。王伯伯雖也不斷給父親鬧難堪,但在母親和我們麵前卻不講父親的不好,總是提當年清華園裏的趙甡是如何地漂亮、怎樣地聰明,王瑤伯伯的常用筆名為昭琛,明眼人一看就知這是當年趙甡名字的諧音,這說明他也是欣賞、喜歡父親的。可就是不能見麵,因為隻要碰到一起,就是一個不服一個。比如五十年代初教授定級,有大學研究生文憑、身居北大的王瑤伯伯定為三級教授,來青島一問,居然大學肄業三年,且是外語係齣身的父親在山東大學曆史係,也定為三級教授。本來就不舒服瞭,哪知父親還要挑釁這已經很不愉快瞭的師兄,擺齣瞭一副“怎麼樣?彆看我沒你那兩個文憑,哥們兒照樣和你平起平坐”的架勢。結果王伯伯隻有抬齣北大的牌子來抵擋:“我可是北大的三級,你可是山大的三級。”就是到老,暗中較勁也沒減勢,王伯母畢恭畢敬寄上《王瑤文集》七大本,父親放置案頭,對母親講:“將來我的文集齣來,絕不比王瑤兄差!”《趙儷生文集》刊印齣來後,父親擊案長嘆:“可惜王瑤老哥看不到瞭!”
  就是這樣一對“不是冤傢不聚頭”的老同學,他們一同聽課,一同吃飯,一同買書,一同遊行,相互批駁又相互感染。王瑤伯伯是有政治抱負的,因投身革命遇阻而求其次。父親是關注政治的,因崇尚自由而遠離政治。抗戰時,兩人在乾縣窯洞分析形勢,相約都入“儒林傳”,果然兩人沿著不同的途徑走上瞭治學、育人的道路。後來王瑤伯伯成為北大校園學院派氣息濃厚的大教授,而父親成為邊遠地區屢遭厄運,被學界放逐邊緣的一朵“寒葩”。他們都努力瞭,都在“時令不好、風雪來得驟”的境況下,苦苦經營著自己的那點玩意,雖未成“世界級大傢”,也確屬鍥而不捨。都執著、勤奮地做瞭一輩子學問,留下瞭讓後人眾說紛紜的話題。
  正因為關心政治,注重民生,這兩位學人在解放後選就的研究項目都是非常時尚、貼近政治和頗具開拓性的。王伯伯選瞭“現代文學史”的課題,而父親則選瞭“中國農民戰爭史”,這讓彆人會有一種趕時髦的看法。如果他們唯唯聽命,按上邊的調子來調整自己的學術路子,他們會是很能齣風頭的人物,可這兩個自視很高,很有頭腦,同時也很自信的學人,偏要獨立思考,於是這一對有著敏銳氣質的老同學就不斷地試探禁區,雖不敢明目張膽,卻也在允許的範圍裏頑強地錶達瞭在這兩個敏感領域中,他們獨到的研究心得。這一點點“可憐”的“自己的東西”或許為今日之學人所不屑、所指責,可誰能想象他們是在什麼樣的精神壓力和物質貧乏的狀態下寫就的?父親沒有奢望文章生前就能見天日,每篇文章後均署名“籬槿堂遺稿”,如此寂寥無望的前景、悲涼的心境,還在苦苦堅守自己的一點信念,這是那些“世界一流學者們”所曾經曆和承受過的麼?
  每個時代的學人都留下瞭他們辛勤的勞作,也留下瞭那個時代他們自己的風骨和人格,當然也留下瞭他們深深的反思和無限的遺憾。他們超脫不瞭現實給他們劃定的範圍,他們從童年就打下瞭堅實的傳統文化的基礎,到少年時受“五四”新文化的感召步入新文藝領域,青年時代在民族危亡的關口,放棄學業,投筆從戎。解放後,為信念與追求滿腔熱情紮入科研、教學領域,又曆經“反右”“文革”這樣舉世震驚的大運動,而他們往往又被推上祭壇,成為接受打擊的對象。可以說二十世紀的風雲變幻他們一一閱盡,飽嘗瞭那個時代所有的苦難,可他們依然沒有灰心,沒有絕望,鍥而不捨地用最原始的方法默默地耕耘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有些後學們拋開這惡劣的客觀條件,還在振振有詞地品頭論足,這裏沒有做對,那裏沒有搞好,沒有達到他們原本應該達到的水準。試問:把你換成他們,你能保證做得像你說的那樣完美嗎?
  誠然,王瑤和父親絕非完人。他們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一代學人、一位教師而已,但他們盡瞭一代學人的責任,他們把他們的思辨能力、認識方法頑強地傳承下去,啓迪他們的後學沿著這種思維方式更深一步探究他們未能完成、來不及涉獵的學術領地,在教學這個舞颱上,這對師兄弟也堪稱各領風騷數十年瞭。
  就教學而言,在數量上父親比王瑤差瞭許多。因王伯伯從解放到“文革”前後均沒有被剝奪上課的權利,可以說一輩子都站在講壇上,可謂桃李滿天下瞭。父親的“教學生涯”則始終隨著政治時局的時緊時鬆而時斷時續。但兩人留給學生們的印象都是恢宏大氣、不死闆、不教條、非常地生動。就這樣,老同學在教學的這一塊領地上,也同樣能找齣互相調侃的內容來。
  父親的普通話雖略帶山東鄉音,但也算“一口官話”瞭。而王瑤伯伯至死不改那一口山西腔調。父親為此不知“臭擺”過他多少次:“多虧在北京上學、教書大半輩子,那個山西調調兒一點都沒有改進。”王伯伯頗不以為然地說:“每年開學,都有新生遞條子,說聽不懂我的山西話,我就告訴他們:‘你就這麼慢慢聽吧,聽習慣瞭自然就明白瞭,到時候聽懂瞭,不是我的嘴巴改瞭,而是你的耳朵變瞭。’”如此堅守鄉音,也實屬難能可貴。當父親知道王伯伯還帶有外國留學生時,不無譏諷地說:“你那外國留學生的中國話一定也都是山西味的。”可縱觀天下,占據著中國現代文學史這塊陣地的許多領軍人物、齣類拔萃的文化精英,不都是被撇著一口山西腔的王瑤導師帶齣來的?這種後學不斷的王瑤現象不值得人們研究麼?這就是王瑤先生的不朽業績。
  至於父親的“颱風”已被他的弟子和傳人渲染得極為生動,凡是聽過他的學術報告和講學的,從長輩到晚輩,從內行到外行,從欣賞他的到忌恨他的,無不摺服他的“一副鋼口”。可內中所付齣的勞動也隻有傢人知曉罷瞭。特彆是晚年,他去上課,母親就得趕緊找齣一套更換的內衣內褲,下瞭課一進傢門已全身濕透,立馬就得全脫全換,人像癱瞭似的要在榻上休息一兩天纔能緩過勁來,真像鉚足瞭勁唱瞭一齣《挑滑車》,就這樣豁齣命地乾,纔贏得瞭眾口一緻“美不勝收”的嘉譽。從五十年代帶齣的孫祚民、孫達人,到八十年代關門弟子以秦暉為代錶的“七隻九斤黃”,還有在史學領域這塊鮮為人知的寂寥園地,稍許留神撥拉撥拉,凡是從山大、蘭大齣去占有一席之地的各路名師名傢,有幾個沒有聽過他的課,有幾個不是他身教口傳的呢?像王瑤、趙儷生這樣在學界薪火相傳、門生們名傢輩齣的導師又能有幾人呢?我想在“第一流的名師”行列中,應該有兩位先生的身影。
  他們走瞭,沒有為他們應成為而未成為“世界級大師”而遺憾。他們不是不在乎名利,隻不過他們隻在知己知彼、旗鼓相當、脾性相投的師兄弟間相互攀比罷瞭,其中多少帶著“逗著玩”的色彩,骨子中較量的還是學問做得如何、教書教得怎樣,不然也不會如此關注對方的專著和他們的後學傳人。他們也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時顯得有幾分不夠意思和不守規矩,甚至有時顯得有失禮儀,但其中文人間的情緻雅趣和真性情又是流露得那般機敏、那般天真和那樣可愛。
  王瑤伯伯走得突然,讓人猝不及防,父親走得平緩安詳,是名副其實的壽終正寢。我相信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見瞭麵,也還要比上一番、鬥上一陣、損上幾句,誰讓他們是當年清華園中好鬥的少小好友呢?
  他們走瞭,但他們那詼諧、幽默、尖刻、一語中的的生動形象深深印在瞭曾一睹他們風采的人心中。王瑤為絢爛多彩、百花齊放的文學領域平添瞭幾分理智和深邃,而父親又為枯燥、陳舊、寂寥的史學園地帶來瞭生動和活力。這是多麼好的一對老同學,多精彩的兩個學人。他們既不是鑽進故紙堆的不問時事鄉願式的“老學究”,也不是浪蕩社會、追逐虛名的膚淺過客,他們既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瞭一輩子的學問,教瞭一輩子的書,也痛痛快快地張揚瞭一下自己的性格,展示瞭一把自己的纔華。應該是夠本兒瞭,應該是去而無憾瞭。
  隨著王瑤、父親這一代學人的離去,意味著那個時代、那種文風的漸漸消失,因為他們畢竟是“手工操作”的最後一代學人。在當下隨著電腦的普及、信息量的加大,人們的視野被大大地拓寬瞭。時下的學人已不屑於進圖書館、鑽故紙堆、爬格子式的勞作瞭,“著作等身”在時下學人群也不過“小菜一碟”瞭,那種坐擁書城、苦苦思索,一天伏案十數小時著力經營的“小作坊”式的研究方式,已成為曆史上一道寜靜、寂寥、清雅的風景。父輩們曾品頭論足地點評著各類曆史人物,而今他們不可免地也成為曆史,讓下一輩的學人們去評來點去瞭。在清理他們的遺産時,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盡力瞭,甚至盡瞭一個超齣常人所能達到的能量。所以,他們的那些壞脾氣,人格上的某種變異和扭麯,甚至在人生途中有意或無意齣現的偏頗和失誤,這本是人生途中的正常現象,任何人都不可能活得那樣盡善盡美,何況父親又是這樣一個性情中人。但他確實活得堂堂正正,無愧於人生,無愧於學界,無愧於那坎坷人生帶給他的重重苦難。
  父親可以坦蕩而去瞭,作為女兒,隻能遙祝老爹一路走好!
  二○○八年元月十六日
  於父親逝世七七後作

孤燈下的記憶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孤燈下的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購書首選京東

評分

內容不錯,包裝好,快遞給力

評分

鞭闢入裏,生動精彩,發人之未發,說人之想說,收獲多多,滿意@。確實是一本難得的佳作。

評分

傳主後人寫的,可靠性應該是高的。

評分

剛到貨,應該不錯,挺滿意的!

評分

購書首選京東

評分

在雙十一活動之前買的,滿100-50,又用瞭券。這本書之前在圖書館就看過,寫的很不錯。

評分

一代學人的風骨、治學漸行漸遠。

評分

值得推薦的一本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孤燈下的記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孤燈下的記憶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