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不哭,不笑,也不痛罵,而隻是理解,這纔是閱讀紅樓夢的至高境界。
內容簡介
一韆個人心裏有一韆部《紅樓夢》,如何真正進入曹雪芹的紅樓夢世界?
颱大中文係歐麗娟教授窮十年之功,潛心研究,讀齣那些隱藏在《紅樓夢》文字之間與文字之外的聲音,得齣瞭自己真切的感悟:
《紅樓夢》是追憶之書,也是懺悔之言,書中字字是淚,飽含對詩禮簪纓世傢光景不再的無盡傷感與眷戀。書中對清代貴族世傢生活與場景的還原堪稱巨細靡遺、入木三分,加上作者對於無法挽救傢業衰敗的自我疚責構成瞭《紅樓夢》與眾不同的特點和魅力。“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紅樓夢》為閨閣立傳,追憶的除瞭大觀園中的少女們,還有紅樓夢世界裏更安靜也更堅定的女性溫柔力量。
作者簡介
歐麗娟,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研究領域:唐詩、《紅樓夢》、中國文學史。除瞭“大觀紅樓”係列之外,代錶作還包括《杜詩意象論》《唐詩的樂園意識》《李商隱詩歌》《詩論紅樓夢》《紅樓夢人物立體論》《唐代詩歌與性彆研究——以杜甫為中心》《唐詩的多維視野》《唐詩新思路》等,因颱大“紅樓夢”公開課獲得“全球開放式課程聯盟”2015年傑齣教學者奬。
精彩書評
歐麗娟在講的《紅樓夢》,我覺得這可能是非業內人士能看到係統完善高明的紅樓夢賞析講解。她從中國古典神話的意嚮、中國古代的宗教禮法社會、中國詩詞讖語小物、園林花鳥、人物性格論等等對紅樓夢有瞭一個係統的鑒賞。她還引用瞭許多古今中外經典豐富課堂,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假說到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從波伏娃的《第二性》到黑澤明的《癩蛤蟆的油》,從孔子的“君子亦有惡乎”到屈原的《楚辭》。可以說滿滿的乾貨、滿滿的誠意、滿滿對紅樓夢的愛。
——楊過(知乎網友)
停不下來且往迴翻過幾次地讀完瞭,很有些耳目一新!非常喜歡講述清代貴族世傢及其社會經濟情況,以及主旨和愛情觀那幾章。幾度落淚,手不釋捲。
——風行水上(豆瓣網友)
目錄
目 錄
編輯體例 i
緒 言 iii
第一章 總論:超越少女崇拜 001
一、“誰的”少女崇拜 003
二、“少女崇拜”的局限 008
三、不是“魚眼睛”:女性的更高展望 039
四、母神係統 046
第二章 女媧:創世與救世的復閤之神 049
一、“創世”與“救世”之神的復閤 051
二、“造人”與“煉石”:補天之“石”的意義 065
三、“救世”之神的奮鬥 080
第三章 警幻仙姑:愛與美的悲劇命運之神 091
一、愛與美的神女譜係 091
二、命運的羅盤 105
三、“性彆分工”:男女大不同 132
四、神俗二界命運女神的遞接 153
第四章 賈母:愛與美的幸運之神 155
一、昔日的少女 157
二、世傢纔德 170
三、母權的施展 182
四、少女的避風港 188
五、陽光普照、雨露均沾 204
六、審美情趣與生活雅興 211
七、識人之明與處事之智 223
八、老年心理 240
九、“成熟型”的老婦人 256
第五章 王夫人:給予“第二次齣生”的雙重母親 261
一、青春崇拜心理與世代對立的錯覺 262
二、賈寶玉的“二重齣生” 264
三、“雙重母親”:“子宮傢庭”的無私擴大 275
四、寬柔待下的傢風 302
五、纔德與母教 338
第六章 賈元春:大觀天下的傢國母神 361
一、“枝頭第一春”:命名與意義 362
二、“元春”階段:傢庭代母 394
三、“元妃”階段:大觀天下 400
四、大觀園的擘建與意義 414
五、母神的悲歌:石榴樓子花的哀愁 442
第七章 劉姥姥:大地之母 463
一、巧姐兒的救贖 465
二、非“劉姥姥”不可 478
三、母神遞接的“鍾漏型”結構 499
四、“大地之母”的內涵與錶現 504
五、嘉年華式的“狂歡精神” 520
六、“母神”的復調鏇律 530
第八章 結論:健婦持門戶,亦勝一丈夫 539
一、婚姻:大母神的培訓搖籃 542
二、母教:大母神的力量來源 549
三、母神的共同特質 556
跋 567
?
精彩書摘
賈元春:大觀天下的傢國母神
元春身處榮華富貴,卻長保心靈的質樸,始終珍視人倫親情,從而展開寬厚的羽翼,庇蔭大觀園的青春兒女,讓他們在磨難重重的人間暫時獲得幸福。
在賈母與王夫人這老、中兩代女傢長的聯手培育之下,誕生瞭賈傢的第三代母神,也就是賈元春。雖然元春從小說一開始就入宮去瞭,唯一的一次現身是在封妃後的迴府省親,此外便很少有關於她的故事情節,但是,她的重要性並不因此而降低,相反地,如果沒有她,就沒有大觀園,也沒有讓寶玉和少女們自成一格的彆有天地,如此一來,《紅樓夢》的青春敘事必然會大為遜色。
元春因為封妃的緣故,還擁有皇權,因此權力更大、地位更高。當她展開母神的羽翼時,其翼若垂天之雲,對寶玉與眾金釵的庇蔭更有過之,比起賈母、王夫人更寬闊、也更徹底,因為她動用皇權,將大觀園分享給她們,使大觀園成為一處最美麗忘憂的青春樂園。其中的奧妙值得一一探索,而這一切都要從元春的成長背景與人格特質說起。
一、“枝頭第一春”:命名與意義
首先從命名來看,乍看之下難免從俗的“元春”二字,其實大有深意。在第二迴“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一段中,冷子興對賈雨村說明道:
“第二胎生瞭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這就奇瞭,……政老爹的長女,名元春,現因賢孝纔德,選入宮作女史去瞭。……”賈雨村道:“更妙在甄傢的風俗,女兒之名,亦皆從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彆傢另外用這些‘春’‘紅’‘香’‘玉’等艷字的。何得賈府亦樂此俗套?”子興道:“不然。隻因現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餘者方從瞭‘春’字。上一輩的,卻也是從弟兄而來的。現有對證:目今你貴東傢林公之夫人,即榮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傢時名喚賈敏。不信時,你迴去細訪可知。”
可見這乍看之下未免流於俗艷的從春之名,其實意義深長,來自罕見而特殊的生日。“生日”對一個人來說實為重要,不但是自己在世界上賴以定位的一個基本座標,其中還隱含瞭許多關於人生的訊息密碼,因此忘記生日或沒有生日的人通常是不幸的、漂泊無依的,香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相反地,特殊的生日往往聯係到特殊的人,元春就是這一類的典型。
首先,從為人之始以觀之,元春之齣生即帶有濃厚的聖誕意味,故由此“名元春”。這種帶有特殊意義的生日,被小說傢用來寄托極為重要的象徵,尤其是就一個女孩子而言,婚姻可以說是終身幸福所係的人生大事,而婚姻的締結又與生日有關,如第五十迴賈母有意求親於寶琴,做法就是嚮薛姨媽“細問他的年庚八字並傢內景況”;又第五十七迴寶釵提到哥哥薛蟠還沒有定親,黛玉揣測的原因便包括“或是屬相生日不對”;而第七十二迴賈璉也提到“前兒官媒拿瞭個庚帖來求親”,這是因為兩傢議婚的時候需要拿庚帖閤配男女雙方的八字,那代錶著上天的超越性的指令,因此也帶著預兆的作用。學者就指齣:“在清朝的上流社會,幾乎所有的年輕女子預期自己將成為彆人的妻子。打從女兒齣生開始,父母便進入瞭一個高度緊張的過程,不僅必須調教女兒、使她為婚姻做好準備,還得準備嫁妝。就連她的生日也具有預兆的性質,因為在挑選未來夫婿的時候,必須將兩人的齣生年、月、日、時拿來比對。” 於是,小說傢就利用元旦這個特殊生日來寄托至關緊要的象徵,從婚配的角度來說,便暗示瞭元春的夫婿會是極尊貴的人,而後來證明瞭這個極尊貴的人正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第十六迴傳來入宮為女史的元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從此就由元春變成瞭元妃。以世俗價值觀而言,晉封貴妃之榮幸當然是福大之至的盛事,因此探春在談到傢人的生日時,也說道:
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個月,月月有幾個生日。人多瞭,便這等巧,也有三個一日,兩個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過,大姐姐占瞭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彆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爺的生日。(第六十二迴)
這即是第五迴判詞中所說“三春爭及初春景”之意,“爭及”是“怎及”“豈及”“哪裏比得上”的疑問否定詞,整句詩意指迎春、探春、惜春(也代錶瞭其他的所有金釵)都比不上元春的繁花盛景。而元春領先群倫之地位就隱含在誕生於大年初一的時序中,由於大年初一是宇宙循環的開端,大地更新、萬物死而復生,普天同慶,春迴人間,在遠古時代的原始社會中,一年一度的新年儀式便是對創世神話的象徵性重演,因此生日在這一天的人便屬於“神聖誕生”的特殊人物。
其次,更值得注意的是,和她同一天生日的還有“太祖太爺”,亦即為賈府創建百年富貴基業的榮國公賈源(見第三迴,第五十三迴則作賈法)。所以可以說,大年初一不但是全國性最重要的節日,還更是賈府自傢所專屬的聖誕節,賈源作為擘創傢族富貴基業的偉大祖先,他的生日就等於是所有族人的共同生日,因此是舉傢同慶,元春恰恰齣生在這一天,既是巧閤,更是命中注定。因為齣生在同一天的人似乎有某一種特殊的聯係,姑且不談命理學、占星術的神秘說法,單單以文學的象徵手法而言,小說傢就充分利用瞭這種關聯性,為他筆下的人物之間建立某種呼應關係。例如第七十七迴王夫人在抄檢大觀園之後,又特來親自閱人,從襲人起以至於極小作粗活的小丫頭們,個個親自看瞭一遍,因問:“誰是和寶玉一日的生日?”本人不敢答應,老嬤嬤指道:“這一個蕙香,又叫作四兒的,是同寶玉一日生日的。”王夫人冷笑道:“這也是個不怕臊的。他背地裏說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這可是你說的?”固然這是主僕之間私下毫無避忌的玩笑話,卻的確反映齣同一天生日的特殊聯想。而事實上,與寶玉同一天生日的薛寶琴,正是賈母唯一開口為寶玉提齣婚配的人選,雖然因為寶琴已經訂婚而作罷,若從象徵意義來說,二寶仍算是“潛在的夫妻”。
當然,元春和創業祖先同一天生日有其他意義,是建構在百年傢族命運薪火相傳上,為傢族建功立業的繼承關係。榮國公賈源加官晉爵創造瞭貴族世傢,元春則是入宮封妃,由貴族進一步提升為皇親國戚,更是光耀門楣,把寜、榮國公一手打造的賈傢帶到登峰造極,所以有資格和祖先共享同一天生日。如此一來,元春也就等同於晉身為傢族的母神瞭。這是元春身為母神的第一個象徵。
在封妃之前,元春首先是“因賢孝纔德,選入宮作女史去瞭”,這是入宮的第一步,正是當代旗人社會中“選秀女製度”的反映。
“選秀女”是一種為皇室後宮提供年輕女性,作為指婚對象(妃嬪)和服務人員(宮女)的選拔製度。清代所選的秀女都是來自旗人,而隨著外八旗與內三旗的兩個不同係統,清代的選秀女製度也分成兩種管道,按《國朝宮史》所言:
凡三年一次引選八旗秀女,由戶部奏請日期。屆日,於神武門外豫備,宮殿監率各該處首領太監關防,以次引看畢,引齣。……凡一年一次引選內務府所屬秀女,屆期,由總管內務府奏請日期,奉旨後,知會宮殿監。宮殿監奏請引看之例同。
明確可見兩者分屬不同的係統,彼此互不相乾。然而,除閱選的頻率不同外,兩個管道所選齣的秀女也有不同的用途,這纔是最大的差彆,學者對此有進一步的說明:“其一,八旗滿、濛、漢軍正身女子,年滿十三歲至十七歲者,每三年一次參見驗選,選中者,入宮為皇帝嬪妃或備王公貴族指婚之選,驗選前,不準私相聘嫁。其二,內務府三旗佐領、內管領下女子,年滿十三歲亦選秀女,選中者,留作宮女,餘令父母擇配。可見,同樣是選‘秀女’,八旗女子和內務府女子中選後的境遇卻大相徑庭。內務府女子被選入宮,多充當雜役,滿二十五歲纔能遣派齣宮。 為皇室無償服役十餘年,按當時標準,齣宮時已是十足的‘大齡青年’,談婚論嫁談何容易?內務府女子不樂入選,乃人之常情。”
從這兩種差彆來說,元春的“選入宮作女史”,似乎並不是八旗係統的為皇帝嬪妃或備王公貴族指婚之選;再參照寶釵的情況就更清楚瞭,第四迴寫到寶釵之所以來到賈府,便是因為:
因今上崇詩尚禮,徵采纔能,降不世齣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傢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纔人贊善之職。
這段話可以說是元春入宮的進一步補充。而同樣地,寶釵的“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纔人贊善之職”,是在“聘選妃嬪外”的另一個不同的管道與功能,並不是作為皇子王公的指婚,這說明元春與寶釵的入宮是屬於內務府包衣三旗的選秀女係統,較偏嚮宮女性質。再者,以元春的入選條件是“賢孝纔德”,寶釵所應選的是“公主郡主入學陪侍的纔人贊善之職”,都屬於以纔學和賢德為重的高等女官,所以元春剛入宮時的職任就雅稱為“女史”,絕不是捧茶遞水之類的女僕。如此一來,元春封妃的際遇可能是曆史記錄中,由內務府三旗所選齣的秀女晉升為妃嬪的少數例子,如學者所指齣:“有清一代,內務府三旗女子通過選‘秀女’晉身嬪妃者代不乏人,其母傢一躍而為皇室戚畹,父兄子弟多躋身樞要。” 但也可能是融閤瞭外八旗與內三旗這兩種管道的虛構,無論何者,以元春封妃強化賈府的榮盛等級,這是小說文類的虛構本質所允許的,而“十三歲”應該就是元春入宮時的年紀。
特彆應該注意的是,所謂的“凡仕宦名傢之女,皆親名達部”,“凡”與“皆”這兩個用字,清楚指齣“選秀女”是所有相關傢庭都必須遵守的義務,不是個人意誌所能選擇決定,違逆不得,也談不上爭取;而賈、薛兩傢的閨女都屬於內務府包衣三旗的選秀女係統,較偏嚮宮女性質,入宮的目的並不是指婚為嬪妃,已見上述。從這兩點來看,元春的封妃屬於非比尋常的機遇,是意料之外的榮寵,所以脂硯齋說這是“潑天喜事”(第十六迴眉批);而寶釵的入京待選也完全談不上存有追求飛黃騰達的野心,隻不過是遵行朝廷規定的義務而已。這是我們應該先瞭解的基本曆史知識,對於正確理解人物的性格至關重要。
被明熹宗選定為皇後的張嫣,其容態是:“厥體頎秀而豐整,麵如觀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齣水;鬢如春雲,眼如鞦波,口如硃櫻,鼻如懸膽,皓齒細潔,上下三十有八。豐頤廣顙,倩輔宜人;領白而長,肩圓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輕雲之齣遠岫,吐音如流水之滴幽泉。不痔不瘍,無黑子創陷諸病。” 清代遴選後妃的標準雖不中亦不遠矣,元春既得以封妃,諸如此類的美貌自不待言。而除容貌外觀之外,選秀女的主要標準更是纔德與門第,元春本身必然都具備這些入宮封妃的重要條件。其中,國公世襲傢族已經先天地滿足瞭門第的要求,另外,纔德的條件當然也不可或缺,所以纔會先是擔任女史,再後又封為賢德妃,而“纔德”也確確實實是元春之所以能成為賈府第三代母神的最偉大之處。
因此,判詞中的“三春爭及初春景”不隻是從世俗的身份權位而言,也意味著元春的品格纔德超過瞭三春,甚至可以說,通過瞭皇宮的嚴苛考驗,她的完美性格較諸寶釵更勝一籌。
宮廷采選秀女之嚴格製度,使得妃嬪們都是經過無情淘汰之後的精華上乘,無論在身心各方麵都是閤乎最高標準的一時之選。至於選秀女的標準,我們可以從客觀的曆史實況來把握,清紀昀《明懿安皇後外傳》便描述其規模道:從最初之五韆人曆經數道程序,以至範圍縮小到“入選者僅三百人,皆得為宮人之長矣。在宮一月,熟察其性情言論,而匯評其人之剛柔、愚智、賢否,於是入選者僅五十人,皆得為妃嬪矣” 。這裏所說的雖然是明朝的選妃狀況,但由於明清兩代都有采選秀女的製度,多少有近似性,若以此一準則衡量《紅樓夢》所根植的社會環境狀況,應可提供一個閤理的參照係。則元春既然是“因賢孝纔德,選入宮中作女史”,隨後又進一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所有的遴選條件都聚焦在“賢孝纔德”上,濃縮簡稱的“賢德”甚至是她的正式封號,可見其封妃的主要條件就是“賢德”。
然而,“賢德”又是什麼?從字麵來看,就是沉靜賢良之婦德,以及由此所産生的雍容華貴之氣度。但言及賢良的婦德,現代讀者很可能又從抽象的成見聯想到迂腐、死闆、僵化、三從四德之類的封建標簽,其實卻全非如此,元妃的賢德來自於崇高的人格與智慧的體現,是融閤瞭先天資質與後天修為所形成的一種內在涵養。其賢德的錶現之一,就是“富貴不能淫”的人格厚度。
(一)富貴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如果不拘泥於性彆,而單就人格判準來看孟子對“大丈夫”的定義,這三種境界都能産生難能可貴的偉大人格,一般人也都不容易達到。但若一定要強分齣難易程度,或許“富貴不能淫”纔是最大的挑戰,原因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兩項都有特定的對象,最關鍵的是其性質也都屬於外來的壓力,在目標明確的情況下,既容易察覺,也比較容易集中心力進行對抗,隻要咬緊牙根、立定腳跟“不移”“不屈”,就可以守住人格陣綫。
但“富貴”的性質卻和“貧賤”與“威武”截然不同。如果說“貧賤”與“威武”對人所造成的是高度的緊張壓迫感,那麼“富貴”所帶來的卻是極度的愉悅舒適感,它並不是外來的壓力,也沒有集中在特定範圍,而是一種順著人性讓人通身遍體都極其舒暢的感受,隻要放鬆就可以享受各種權力快感與物質滿足。然而,一個人要如何對抗時時遍布於韆萬毛細孔中的熏風暖意?要如何處處防範圍繞於身邊所有人事物的友善笑容,以及鼻之所嗅的芬芳氣息、耳之所聞的動聽聲語、口之所嘗的膏腴滋味與眼之所見的華麗光芒?而“淫”字所意指的“過度”,其界綫又該如何劃分?既然不知不覺中得寸進尺、變本加厲乃人之常情,以緻産生19世紀英國史學傢兼政治傢阿剋頓爵士(Lord Acton, 1834—1902)於《自由與權力》一書中所說“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的現象,“富貴”對人性的影響亦然,因此纔會有“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的深切觀察。則若要守住恰如其分的界綫,就必須“時時、處處”省思覺知,以免稍有鬆懈不察便有所逾越墮失,因此道德自覺與自我剋製在時間上更持續、在深度上更沉厚、在幅度上更廣延,等於是隨時隨地的精神修煉。就此而言,所動員到的心理能量和道德力量便相對大增,通過考驗的難度也隨之相對提高。這就是“富貴不能淫”纔是最大挑戰的原因。
衡諸元春的人格錶現,正堪稱是“富貴不能淫”的女中大丈夫。試觀她在“白玉為堂金作馬”(第四迴)的賈傢中誕生成長,並沒有落入“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而眼高於頂、驕奢任性,如《顔氏傢訓》所說:“古人雲:‘膏粱難整。’以其為驕奢自足,不能剋勵也。” 反而謙遜溫厚又樸實真誠,可見成熟大度、穩重和平早已是她內蘊之品格。再看她飛入帝王傢,榮獲帝王寵幸,晉升為皇妃而恩遇正隆之際,也並未得意忘形地不可一世,利用權勢恣意縱情於揮霍享樂之中,反而依然以人倫親情為貴,以樸實儉約為重。由她含淚對父親賈政所說的:
田捨之傢,雖虀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第十八迴)
可知在元春人生價值的天秤上,富貴榮華乃是輕如鴻毛,骨肉親情則是重於泰山,所看重的正是人生中最本質性的價值。也因此,她在迴府省親時,“看此園內外如此豪華,因默默嘆息奢華過費”,並一再勸請“以後不可太奢,此皆過分之極”“倘明歲天恩仍許歸省,萬不可如此奢華靡費”,恰如在遊園題撰中,眾清客都說的“貴妃崇節尚儉,天性惡繁悅樸”,全然沒有一般驕奢之輩的作威作福。單單一門一戶的理傢權力,就足以使“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來瞭”(第六十二迴黛玉語),元春身為天下第一人身邊的寵妃,卻完全沒有被權力腐化,身在絕頂富貴榮華之中更能長葆心靈的樸實無華,真正展現齣“富貴不能淫”的淳厚人格,可以說已經達到崇高的君子品性。
除此之外,宮廷位於皇城的森嚴禁地中,與世隔絕,乃是“不得見人的去處”,因此入宮為妃的元春除瞭返傢省親之外,與賈府的聯係隻能等待少數宮中會麵的機會,如《國朝宮史?宮規》所記載:“內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許入宮會親者,或一年,或數月,許本生父母入宮,傢下婦女不許隨入。其餘外戚一概不許入宮。” 反映在小說裏,則是藉由皇帝推己及人的悲憫,“啓奏太上皇、皇太後,每月逢二六日期,準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可見這些可以直接見麵的情況是少之又少,且入宮時現場禁錮重重,勢必無法隨興盡情;即使濛恩獲準迴府省親,也是偶一為之的蜻蜓點水。整體而言,無論相會之地在於何處,都難以在父母手足的天倫中獲得傢庭的溫暖,以緻元春纔會傷心悲嘆“骨肉各方,終無意趣”(第十八迴)。
元春大約於十三歲時入宮,她就這樣一個人在後宮孤獨地度過二十年,從少女到中年,在沒有親人的支援係統之下長期獨自麵對復雜的生活,若無堅忍不拔的韌性,如何能夠承擔?身在絕頂富貴榮華之中,而長葆心靈的樸實無華,始終固守著生命中最珍貴的初衷,不離不棄,這是賢德的另一個深厚內涵。
前言/序言
開捲語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
大觀紅樓2:歐麗娟講紅樓夢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