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案北京3:解读千年古迹档案

谜案北京3:解读千年古迹档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谜案北京》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悬疑
  • 推理
  • 历史
  • 北京
  • 古迹
  • 档案
  • 文化
  • 解谜
  • 探险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2742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184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谜案北京”系列更加注重历史故事的挖掘和历史真相的还原,力求以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展示老北京的人文魅力。

内容简介

  我们的首都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蕴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众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古老民居以及神话传说背后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可以说,老北京是一座文化宝库,折射出中华文化的万丈光芒,值得我们去探索、去解读。“谜案北京”系列图书将从建城历史、城门牌楼、皇城宫殿、王府民居、后宫生活、名胜古迹、会馆故居、宗教寺院、陵墓祠堂、衣食住行、方言俚语等多个方面对老北京文化进行全面解读,以讲故事为主,同时配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每个建筑、每个街道、每间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谜案北京③:解读千年古迹档案》主要以城门牌楼、王府大院、会馆故居、宗教寺院、山水园林等传统建筑为主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

目录

王府大院
“什刹海的明珠”——恭王府 / 2
两度“潜龙”三度搬迁的王府——醇亲王府 / 10
两代帝王潜龙居——雍和宫 / 15
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礼亲王府、豫亲王府 / 22
京城王府花园之最——郑亲王府 / 29
皇城里的王府——睿亲王府 / 33
毁于战乱中的王府——肃亲王府 / 38
中间易主的王府——庄亲王府、顺承郡王府 / 43
和《红楼梦》有关的王府——克勤郡王府 / 48
段祺瑞执政府前身——和亲王府 / 52
公忠体国之贤王,怡亲王府贤良寺——怡亲王府 / 56
“最不幸”的王府——庆王府 / 60
今非昔比的府邸——清代公主府 / 65
遗留北京的草原文化——蒙古王府 / 73
同乡会馆
国民党的诞生地——湖广会馆 / 78
京师第一会馆——安徽会馆 / 84
新文化的摇篮——绍兴会馆 / 88
思想启蒙运动的策源地——“戊戌三馆” / 92
历久弥醇的沧桑会馆——番禺会馆 / 96
与孙中山先生同名的会馆——中山会馆 / 100

民宅故居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纪晓岚故居 / 106
护国运动的根据地——蔡锷公馆 / 110
拖着“老虎尾巴”的宅子——鲁迅故居 / 116
末代皇后的娘家——婉容故居 / 121
“五四运动”的司令部——蔡元培故居 / 125
四合院里有乾坤——郭沫若故居 / 131
半部梅宅半部史——梅兰芳故居 / 135
“百万家”的住宅——北京四合院 / 141
“门当户对”——四合院的故事 / 148
山水园林
万园之园——圆明园 / 158
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 / 168
三海之首——北海公园 / 177
层林尽染——香山公园 / 185
都门胜地——陶然亭公园 / 191
皇家憩地——景山公园 / 196
社稷坛——中山公园 / 201
皇家祈福祭祀圣地——天坛 / 205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帝王祭地之坛——地坛 / 214
太阳神朝拜地——日坛 / 219
夜明神朝拜地——月坛 / 224
籍田古迹——先农坛 / 227
玫瑰之乡——妙峰山 / 231
京城绿肺——凤凰岭 / 235

宗教寺院
因大钟而得名的寺庙——大钟寺 / 240
天下道教第一丛林——白云观 / 244
元朝的皇家寺庙——妙应寺 / 247
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潭柘寺 / 252
京北第一古刹——红螺寺 / 257
北方巨刹——云居寺 / 261
求姻缘最灵的寺庙——广济寺 / 265
“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法源寺 / 269
京西“小敦煌”——法海寺 / 274

精彩书摘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北京最初见于文献记载的名字为“蓟”,从先秦时代的北方重镇,到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再到明清的北京城,这座城市经历了数千年复杂而漫长的演化历程。民国时期北京称“北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漫长的演化历程使这座古老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文化精华和瑰宝,其中皇家园林、王公府第、胡同四合院、各地会馆、儒释道回各色寺庙等建筑古迹交相辉映,各色文化随之交织于此。   北京的皇家园林建筑都很有特点,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非常讲究风水。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求五谷丰登时所用的场所。天坛的坛墙有两重,分为内坛和外坛,均为北圆南方,据说是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类似这种颇有讲究的园林建筑在北京数不胜数。   说起北京城的古迹,也不得不说王府大院。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王府大有学问。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体系下,王府的建筑的布局方位、规模大小、结构构件、装饰设计,处处都遵照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除了王府本身蕴含的文化之外,在王府里发生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比如民国后期,那些王府主人的后人们纷纷变卖家产田地甚至房屋来维持生计,就这样,顺承郡王府被卖给了军阀张作霖成了大元帅府,豫王府变成了今天的协和医院……本书将其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除了王府,北京的古迹还有许多名人故居不得不提。所谓的名人故居,就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革命家、政治家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虽然历经了时间的洗刷,故居依然记录并留下了这些人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因此许多名人故居,如纪晓岚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鲁迅故居等,均被列为了“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北京的寺庙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明成祖为什么要铸造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妙应寺内的白塔真的是尼泊尔人建成的吗?广济寺求姻缘真的很灵吗?红螺寺真的曾有仙女下凡吗……这些有趣的话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总之,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神秘的北京城,让读者在悦读的氛围中,既对北京城的千年古迹有个清晰的认知,又能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效果。  ……
谜案北京2:探寻紫禁城下的秘密 图书简介 本书是“谜案北京”系列的第二部,聚焦于中华文明的瑰宝——紫禁城,即今日的故宫博物院。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叙事,本书以悬疑推理的笔触,深入挖掘这座宏伟宫殿背后尘封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谜团与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 第一部分:龙脉之下的暗流 故宫,这座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宫殿群,不仅仅是明清两代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场所,更是一座巨大的历史档案馆。然而,这座建筑群的选址、建造过程以及内部机构的运作,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一章:风水与权力的博弈 本书首先探讨了紫禁城选址的玄学与现实考量。北京城的规划,被认为严格遵循了古代堪舆学的原则,但其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政治意图?我们追溯了姚广孝等人对营建的设计思路,试图还原那些在史书中被轻描淡写的决策过程。例如,城墙的特定朝向、内廷与外朝的空间布局,究竟是出于对天地的敬畏,还是对皇权至高无上的强调?书中将细致分析“九五之尊”的格局如何通过建筑语言得以实现,并揭示了其中与早期政治权力巩固相关的隐秘布局。 第二章:工匠的低语与消失的图纸 紫禁城的建造历时十四年,动用了数十万工匠。然而,关于建造细节的原始记录和图纸却流失殆尽。本书通过对少量留存的工部档案和地方志的交叉比对,重建了工程管理中的权力结构和技术难题。我们关注那些在史书中如同符号般存在的工匠领袖,他们的家族命运如何与紫禁城的兴衰紧密相连?一起发生在太和殿顶部结构建造期间的“意外事故”,是否真如官方记载般简单,还是涉及了技术路线之争或权力倾轧?书中将首次披露一些被现代考古发现佐证的,关于材料采购和劳力调配中的惊人内幕。 第二部分:内廷的幽深与宫闱秘辛 紫禁城的核心,是生活着皇室成员和大量后妃、宫女的内廷。这里的日常活动,在森严的礼法之下,孕育了无数不为人知的事件。 第三章:乾清宫的牌匾之谜 “正大光明”四个字背后的匾额,承载着秘密立储的制度。但这一制度的实际操作,在不同皇帝手中有着微妙的差异。本书聚焦于雍正继位前后,对这一制度的“完善”过程。我们分析了康熙晚年遗诏的文本争议,并借助清代官场关于“秘密立储”的民间传闻,试图还原历史现场。这个制度是如何被设计出来,以避免权臣的干预?它在实践中又暴露了哪些结构性的缺陷? 第四章:冷宫:被遗忘的生命通道 冷宫,是紫禁城中最富戏剧性的区域。本书并非简单罗列被废的妃嫔,而是尝试从空间伦理和权力惩戒的角度,解读冷宫的设立机制。被囚禁的生命,她们的日常如何维系?她们的死亡,是否都如记载般自然?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宫廷医疗记录的残存信息的梳理,我们揭示了几桩著名“病逝”案例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正常死亡线索,这些线索指向了深宫之中,对生育权和继承权的残酷争夺。 第三部分:珍宝的流转与历史的断裂 故宫的收藏,是中华文明的精华。然而,这些珍宝的入藏、收藏和部分流失,本身就是一连串充满悬念的故事。 第五章:石渠阁的焚毁与失踪的秘档 乾隆皇帝晚年热衷于编纂《四库全书》,并将大量珍贵典籍收藏于内廷的“四库”之一——石渠阁。乾隆去世后,石渠阁内的部分典籍或被转移,或遭遇意外损毁。本书将结合晚清的动荡,细致考察一批号称“永不示人”的皇家秘档的下落。这些档案,据称记录了与皇室血统、边疆关系相关的敏感信息。它们的失踪,究竟是战乱中的无奈,还是有人刻意为之的销毁,以保护某些家族的“清白”? 第六章:寿康宫的“陪葬”疑云 寿康宫,是为皇太后修建的居所,历经乾隆和慈禧太后。本书关注的焦点是光绪皇帝去世后,珍妃的遗体被草草安葬于井下的事件。围绕这一事件,宫中流传着一些关于寿康宫内陈设和陪葬品配置的诡异传闻。我们探讨了这些传闻是否与寿康宫的实际使用功能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以及这些关于“不洁”与“净化”的仪式性行为,如何反映了晚清皇室在面对巨大危机时的集体心理状态。 结语:时间的回声 《谜案北京2:探寻紫禁城下的秘密》试图穿透宏伟的宫墙,探寻权力、欲望与人性在历史缝隙中的挣扎。这些谜案,或许没有最终的定论,但它们提醒我们,即便是最辉煌的文明遗迹,其背后也流淌着复杂而幽深的秘密之河。读者将跟随调查者的脚步,亲身感受一座活着的历史迷宫所散发出的,既庄严又令人不安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老北京特有的韵味和历史的厚重感。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对环境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些古老建筑散发出的神秘气息。那种历史的沧桑感,透过文字便能清晰地传递出来,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种文学性的表达方式,让整个故事的基调显得更加沉稳和引人入胜。不同于那些快节奏、纯粹追求刺激的悬疑小说,这本书在紧张的氛围中,依然保持着一种优雅和内敛,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我喜欢那种文字带来的画面感,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描绘一幅幅带有时代印记的画卷,让人在解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本身的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历史背景的构建上做得极为出色。它不仅仅是将历史作为故事的背景板,而是真正将历史的脉络融入到情节之中,使故事的每一个转折都显得有迹可循。我能感觉到作者在写作前做了大量的考据工作,许多历史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到位,既保证了故事的趣味性,又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特别是对于那些千年古迹的描写,不仅有地理上的准确性,更有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读完之后,我对这些古迹的了解和兴趣都提升了一个层次。这种将学术性、知识性与娱乐性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是很多同类题材作品难以企及的高度。它让我对脚下的土地,对那些沉默的石头,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和好奇。

评分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真是跌宕起伏,让人欲罢不能。从头到尾,作者都在铺设一个巨大的谜局,角色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张力,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都可能隐藏着关键的线索。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场景描写,却在故事的后半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整个故事的逻辑链条异常严密。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尝试自己去拼凑线索,但每次都感觉自己离真相又近了一步,却又被作者巧妙地引导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这种智力上的较量,让人感到非常过瘾。特别是主角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和智慧,非常鼓舞人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悬疑故事,它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探险,让你沉浸其中,享受抽丝剥茧的乐趣。

评分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节奏控制简直是一绝。高潮迭起,但张弛有度,绝不拖泥带水,也不会让人喘不过气。作者非常懂得何时应该加速叙事,何时应该放慢脚步,通过环境的渲染或角色的内心独白来为接下来的爆发积蓄能量。特别是几次关键的对峙场面,那种紧张气氛的渲染,简直让人心跳加速。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着一个技艺高超的向导,穿越在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迷宫里,每当你以为走到了尽头,却发现还有更深、更复杂的岔路口等待着你。这种对阅读节奏的精准把控,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掌控力,让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参与感和期待值,非常酣畅淋漓。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并非指事件的真假,而是指作者在构建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和深刻。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复杂的动机和多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做出不同选择的人。我看到主角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挣扎,看到配角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所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让人深思。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整个故事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悬疑解谜,而是上升到了对人性、社会关系的探讨。这种深度思考的空间,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得以延伸,读完后,故事的影子依然会留在脑海中,时不时地引发我的一些联想和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