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史话

清西陵史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广源 著
图书标签:
  • 清史
  • 西陵印记
  • 乾隆
  • 和珅
  • 历史故事
  • 宫廷秘史
  • 清朝
  • 人物传记
  • 文化史
  • 老北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重庆出版集团
ISBN:978722911562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659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资料详实 论述严谨 图文并茂

清朝陵寝的著名专家徐广源先生, 40余年研究功力撰写,几经修订

清东陵研究及爱好者入门必读著作


内容简介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其建筑形式体现着封建的典章制度,帝陵和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清西陵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

清西陵是清王朝在关内营建的另一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本书是作者四十多年来研究清朝陵寝的又一部力作。清西陵有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三座,妃园寝三座,还有大量的陪葬墓。那里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纷郁丽九光之霞,鬰葱翠万年之秀”,堪称难得的风水宝地。作者对清西陵的各陵寝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和解读,匡正了许多影视剧给人的误导,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同时对清西陵的行宫、永福寺、西陵八景也进行了介绍。本书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备了大量珍贵照片,是了解和研究清西陵不可不读的好书。


作者简介

徐广源,满族,1946年3月出生,河北省遵化市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清朝清陵和后妃的研究。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多年。现为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先后参加过裕陵(乾隆帝陵)地宫、慈禧陵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和纯惠皇贵妃地宫的清理工作;亲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头颅骨;亲手整理过慈禧的遗体,并探视过乾隆帝的诚嫔地宫、康熙帝皇七子淳度亲王允祐的地宫、康熙帝的皇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地宫等十几座地宫。出版专著有《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正说清朝十二帝陵》、《清皇陵地宫亲探记》、《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皇陵秘史》、《大清皇陵探奇》、《溯影追踪—皇陵旧照里的清史》等20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目录

前言/ 001

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 001

为什么有东陵又有西陵/ 007

清西陵胜地一览/ 013

雍正皇帝的泰陵及后妃陵寝/ 019

◎泰陵的营建和规制/ 021

◎泰陵管理机构和保卫机构的设置/ 049

◎泰陵内葬人物/ 052

◎清朝规制最标准的皇后陵——泰东陵/ 070

◎清朝最长寿最享福的皇太后——孝圣皇后/ 078

◎泰陵妃园寝的营建和规制/ 086

◎泰陵妃园寝内葬人物/ 089

嘉庆皇帝的昌陵及后妃陵寝/ 099

◎昌陵的营建和规制/ 101

◎昌陵礼部、工部、八旗营房的建立/ 123

◎昌陵的树株/ 125

◎昌陵工程侵贪案/ 126

◎昌陵石像生作假案/ 131

◎昌陵竣工不久的一次大修缮/ 133

◎昌陵隆恩殿佛楼陈设物品/ 139

◎旷日持久的昌陵圣德神功碑亭工程/ 141

◎昌陵内葬人物/ 150

◎昌西陵的营建及规制/ 167

◎昌西陵内葬人物/ 177

◎昌陵妃园寝的营建及规制/ 182

◎昌陵妃园寝内葬人物/ 186

道光皇帝的慕陵及其后妃陵寝/ 203

◎不遵祖训,初定吉地王佐村/ 205

◎勉遵祖训,营建宝华峪陵寝/ 208

◎地宫出水,拆陵西迁龙泉峪/ 214

◎慕陵的营建及规制/ 232

◎道光陵为什么叫慕陵/ 251

◎慕陵内葬人物/ 253

◎东陵宝华峪妃园寝/ 280

◎宝华峪妃园寝的一次抢劫案/ 283

◎西陵双峰岫妃园寝/ 285

◎由妃园寝升格的慕东陵/ 289

◎慕东陵内葬人物/ 293

光绪皇帝的崇陵及其妃园寝/ 325

◎崇陵的选址/ 327

◎崇陵的规制及特点/ 339

◎崇陵地宫的随葬品及被盗/ 346

◎梁鼎芬与崇陵/ 349

◎崇陵内葬人物/ 354

◎崇陵妃园寝的营建及规制/ 370

◎崇陵妃园寝的被盗/ 375


……

精彩书摘








幽谷秘辛:清代皇室的权力、信仰与日常生活 本书聚焦于清朝入关后,尤其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鼎盛时期,皇室在紫禁城内外的真实生活面貌、深层权力运作机制,以及他们所信奉的满洲萨满教义与汉族儒家思想的复杂交融。 本书旨在撕开笼罩在皇家光环下的神秘面纱,以详实的历史细节和新鲜的史料解读,展现一个更具人性、更复杂立体的清代皇室群体。我们不满足于官方史书的粉饰太平,而是深入挖掘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细节,探究皇家成员在森严的礼制下,如何平衡帝王的责任与个人的情感,如何在继承正统与维护民族差异之间周旋。 第一部分:紫禁城的微观权力地图 紫禁城,这座宏伟的宫殿群,不仅仅是皇帝的居所,更是整个帝国的心脏和权力的微缩模型。本书的开篇将细致剖析这座“城中之城”的权力布局。 一、内廷与外朝的张力: 我们将对比分析乾清宫、养心殿等核心办公区与后三宫的生活区域,如何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确保皇帝政务处理的效率与隐私。重点将放在“朱批奏折”的批阅流程、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对皇权集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将通过分析一批未曾广泛公开的内务府档案残片,重构皇帝每日作息的时间表,揭示他们如何在高强度的政务中维持统治的连续性。 二、后宫的“软权力”博弈: 皇后的地位、皇贵妃的晋升机制,以及低位嫔妃的生存策略,构成了后宫内部微妙的权力生态。本书将不再仅仅描述妃嫔们的出身背景,而是深入探讨她们如何利用家族势力、生育子嗣、乃至情感操控等“软权力”工具,影响皇帝的决策。例如,某位初期不受宠的妃子,如何在多年间通过对皇帝日常起居的细致照料,逐渐积累起足以影响人事任免的“亲信资本”。 三、太监群体的政治角色重估: 清代太监的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本书将论证,这种限制并非绝对。在皇帝年幼或病重时,身边的贴身太监往往成为信息传递与权力分流的关键节点。我们将通过具体个案分析,如康熙朝末年几位关键太监对储位纷争的影响,说明“奴才”并非完全依附于“主子”,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政治盘算和利益共同体。 第二部分:信仰的重塑与文化的融合 清朝统治者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保持满洲民族文化特性的同时,有效统治广大的汉族地区。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此,探讨清代皇室信仰体系的演变。 一、萨满教的遗存与“祖制”的维系: 尽管儒家思想占据了官方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但满洲萨满教(跳神、祭天祭祖)并未消失。本书将详尽记录清初皇帝如何将萨满祭祀仪式纳入官方礼制体系,特别是祭天礼仪中,如何巧妙地将对“天”的原始崇拜与儒家“天子”观念进行嫁接。我们将探究盛京三陵(清东陵之前)的祭祀规格,以此衡量萨满信仰在皇室心中的实际地位。 二、儒学与“满洲之道”的拉锯战: 雍正皇帝推崇的“正学”,如何系统性地改造了皇子们的教育内容?本书将分析《四书五经》在皇室教育中的比重增加,以及对满语学习的相对弱化,这背后反映了皇室对“汉化”的深层焦虑与主动适应。我们还将讨论,儒家“孝道”对皇权合法性的支撑作用,以及它如何被用来合理化“废立”等敏感事件。 三、艺术与工程中的权力叙事: 皇家园林(如圆明园的营建初期阶段)并非单纯的享乐之所,而是权力的延伸与哲学的体现。本书将分析园林设计中对山水意象的选择,如何隐喻着皇帝对江山社稷的掌控欲。例如,某一特定景点的布局,如何体现了皇帝对前朝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 第三部分:皇家成员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 在华丽的外表下,皇室成员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困境。本部分力图还原他们的“人”的层面。 一、生育的政治与“子嗣焦虑”: 皇嗣的诞生与夭折,直接关系到国本的稳定。本书将通过对清代医案的分析,探讨皇室对生育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所能获得的医疗资源与普通百姓的巨大差异。我们将探讨“不育”的嫔妃如何面对家族压力,以及皇帝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展现出的隐忍与决断。 二、闲暇时间的消遣与艺术实践: 皇帝并非时刻处于政务之中。本书将详细描述他们如何利用“闲暇时间”。例如,骑射训练(作为满族尚武精神的象征)、热衷于西洋钟表和科技的收藏(显示对世界了解的渴望),以及他们亲自动手进行的诗词创作和书画练习。这些活动不仅是娱乐,更是巩固其统治者形象的政治工具。 三、病痛、死亡与丧葬的制度化: 皇帝的病逝是国家大事,本书将描述从发现病情到最终下葬过程中,涉及到的精密流程。重点分析丧葬礼仪中的“制度化”倾向如何压抑了个人的哀悼情感。通过对比不同皇帝的丧葬规格,可以清晰地看出清朝国力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 结语: 本书最终试图描绘的,是一个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个人与制度之间不断寻求平衡的清代皇室群体。他们的成功与衰亡,不仅是政治权谋的较量,更是文化适应与制度创新的复杂结果。通过对这些微观史实的深入挖掘,读者将对那个伟大王朝的兴衰获得更立体、更富有人性温度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偶然翻阅到一本关于清代戏曲改良运动的书籍,内容让我耳目一新,完全颠覆了我对清代戏曲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晚清时期,面对西方文化冲击和内部社会变革的压力下,知识分子是如何尝试通过革新京剧等传统剧目来启迪民智、唤醒国民意识的。作者详细梳理了谭嗣同、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如何利用舞台作为宣传阵地,将政治理念融入到历史剧、伦理剧中,使得戏曲从单纯的娱乐形式,一跃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剧”。书中对剧本的改动、新式舞台布景的应用以及演员表演方式的变化都有详尽的记录,这些具体的变革细节非常生动有趣。尤其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他们如何巧妙地利用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表演,来讽刺时弊,规避审查,这种斗争的智慧令人拍案叫绝。这本书让我看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文化艺术工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才华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用锣鼓和唱腔,为民族的觉醒擂响了战鼓,展现了文化力量的巨大潜能。

评分

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清西陵的书,虽然我手头这本的内容和《清西陵史话》的书名并不直接相关,但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思考却同样深刻。这本书侧重于对清代政治体制的演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尤其关注了雍正时期权力的高度集中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通过对奏折、谕旨的反复考证,描绘了一幅权力架构从松散到严密的转变图景。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密折制度”的详细阐述,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皇帝个人意志得以迅速、无碍地贯彻到地方的利器。书中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法,让我得以窥见帝王心术的复杂与深沉。读完后,我不再只是将清朝历史视为简单的朝代更迭,而是开始理解在那些宏伟的宫殿和陵寝背后,究竟是怎样一套精密的权力运作系统在支撑着这个庞大的帝国。这种对制度深层逻辑的挖掘,远比单纯的事件叙述更引人入胜,它让我对“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有了全新的体会——任何看似微小的制度设计,都可能在漫长的时间维度里,塑造出历史的走向。这本书的行文流畅,逻辑严密,即便对于非专业历史爱好者来说,也能被其精妙的论证所吸引,着实是一本能让人在阅读中不断点头称赞的佳作。

评分

近期研读了一本探讨清代中后期南方商业发展与海外贸易的书籍,内容之丰富,让人瞠目结舌。这本书没有把焦点放在沿海通商口岸的开设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江浙、闽粤地区那些地方性商帮的形成、运作模式以及他们与地方官府之间微妙的共生关系。作者通过梳理大量的商业契约、地方志中的商业记载,还原了“晋商”、“徽商”等势力在资本积累、风险控制和家族传承方面的独到智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信用”这一商业伦理的探讨,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背景下,商帮内部高度的互信机制是如何构建和维护的,这简直就是一部古代的企业管理学经典案例。书中详尽地记录了茶叶、丝绸、瓷器等大宗商品的贸易路线图,那些内陆水路和海外航线的交错,展现了清代经济的复杂性和活力。读完后,我深深感到,即便是被视为“闭关锁国”的时期,中国的商业脉络依然在暗流涌动,民间资本的力量不容小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历史的叙事重心从中央权力下沉到了地方经济的毛细血管,让历史的肌理显得更加丰满和有弹性。

评分

我最近手边有一本关注清代园林艺术与哲学思想结合的书籍,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因为它探讨的不是冰冷的建筑结构,而是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精神世界的关系。这本书主要分析了江南私家园林,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着重阐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核心美学思想是如何通过叠石、理水、花木配置等具体手法实现的。作者援引了大量的诗词典故,将造园艺术提升到了文人修身养性的哲学高度。比如,书中对“借景”手法的剖析就极其到位,如何通过有限的空间去捕捉远处的山光水色,实现空间的无限延伸,这背后蕴含的是道家“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曲径通幽的画廊之中,感受着移步换景带来的心境变化。这种书籍的魅力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慢”下来,去体会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所忽略的细节和意境。它不仅仅是一本艺术鉴赏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通过环境来调整内心秩序的指南书,对于寻求内心平静的人来说,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我最近淘到的一本关于清代服饰文化的书籍,可以说是打开了我认识那个时代生活美学的一扇窗。这本书的重点完全不在于帝王将相的功过是非,而是聚焦于康乾盛世时期,社会各个阶层在衣着上的讲究与细节。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解析不同场合、不同等级的服饰形制,比如那繁复的朝服、吉服和常服之间的细微差别,每一种刺绣的花纹、所用的材质,甚至配饰的摆放位置,都蕴含着严格的礼制要求。书中的插图极其精美,彩绘还原度非常高,让我仿佛能亲手触摸到那些丝绸的质感和金线的厚度。特别有趣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服饰在民间和宫廷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比如某些民间流行的元素是如何被宫廷采纳并加以“官方化”的。这种从“物”的角度切入历史的写法,非常新颖且直观。通过这些衣料和针脚,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秩序、等级和审美的高度统一追求。比起那些宏大的政治叙事,这种对日常生活物质载体的细致描摹,反而更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真实感,它让我意识到,一个王朝的兴衰,也体现在它为子民制定的每一寸衣料的纹路之中。

评分

先阅读本书再开车去实地

评分

作者多年力作的再版,此书为页下注形式,必备之书。

评分

物有所值,值得拥有。

评分

储备 还没看 应该不错的

评分

先阅读本书再开车去实地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图书不错哦,好图书,京东的老用户,很好总之东西图书很好,京东物流一如既往地快!

评分

清东陵研究及爱好者入门必读著作

评分

不错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