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宽心法

心理学与宽心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荻凡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宽心法
  • 情绪管理
  • 自我成长
  • 积极心理学
  • 减压
  • 焦虑
  • 幸福感
  • 心灵健康
  • 生活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81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252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风雨,总会遇到些坎坷,如果不能
够把控自己的内心,不懂得宽心,那么痛苦和消极就会霸占生
活,人生也就失去了阳光和快乐。
《心理学与宽心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朴实的语言阐释宽心做人的重
要性。一个胸怀宽阔的人必然是洒脱大度、懂得分享与付出的
人,希望通过阅读此书,你可以拥有一颗宽慰的心,懂得看透
世间纷繁,让自己远离烦恼,快乐生活。

作者简介

郑荻凡,女,四川宜宾人,西华大学建筑与管理工程和经济学双学位在读,现任成都恒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媒体分部经理。精于企业营销策划和音频领域产品开发,对心理学有较为深刻的研习和理解。

目录

第01 章 心宽路就宽:内心的尺寸决定现实的温度 001

人生或许不完美,但过程可以足够精彩 002

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发现自己的优势 004

在自己的强项上也要努力,否则你会退步 007

让过去的过去,不要沉溺于后悔的情绪中 009

对他人的原谅和宽容,也会让自己释怀 012

抛开嫉妒,用有限的时间提升自己 014

你不快乐,是因为什么? 017

远离阴郁,敞开心扉拥抱阳光 019

第02 章 理清生活的头绪:心宽一点人生顺意 023

多往宽处想,人生会越来越宽广 024

别逼迫自己,过分强求反而得不偿失 027

人生若是到了谷底,也只能走上坡路了 029

人生不能光追求结果,也要享受过程 032

把节奏放缓,让思维更发散 035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037

把情绪释放出来,让堵塞的心得以宣泄 039

第03 章 宽心是善待他人:让伤害和磨难成为成长的历练 043

想要学会飞翔,先要站在危崖之上 044

冷静处理婚姻中的危机 047

给爱的人留一个自在的空间 049

别太执着,爱到尽头不如放手 052

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人生之路的走向 055

风雨中的每一种创伤,都是成长的养料 058

第04 章 宽心是放过自己:不畏惧将来更不沉湎于过去 061

梦想不只是个决定,还要有为之努力的行动 062

常常反思自己,但是不要让错误成为负担 064

事实无法改变,那不如就坦然接受 067

放下心头负累,人才能轻松前行 070

人生没有回头路,勇敢向前走吧 072

离开的那个人,或许是给了你变好的机会 075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才能比别人快一步 078

第05 章 宽心是直面现实:纵使生活艰难也要从容而行 081

在艰难的人生中多些宽容,何必相互为难 082

在拿起来之前,先要学会放下 085

事态不能掌控,但心态可以 087

简单行事,想法太多是一种负累 090

让心灵通达乐观,再苦也要多微笑 093

我们无法掌控别人,但求无愧于己心 095

第06 章 心宽者总有新发现:拆掉禁锢思维的墙,看到别样的天 099

不断创新,让人生别有新意 100

换一种视角,你会看到不一样的天空 103

抓住事情的根本,才能解决问题 106

凡事往好处想,不绝望才能有希望 109

打破思维的禁锢,发现人生别样的美好 111

第07 章 心宽者蔑视逆境:找到幸福的良方,苦尽甘自来 115

把心放宽,困难就会在心里变得渺小 116

换一种态度应对压力,让心情豁达 119

不惧嘲讽,不轻视自己的宽心良方 121

不怕冷落,让自己积极起来的宽心良方 124

吃亏是福,吃亏时把心放宽 127

让心沉静,做事浮躁时的宽心良方 129

第08 章 心宽者制造快乐,调节心理生活充满阳光 133

快乐是一种感受,是内心舒服自在的状态 134

大爱无私,用爱和奉献传递生命的意义 137

公正坦率,正直是最高贵的品质 139

消除芥蒂,用爱融化心中的坚冰 142

别给自己设定假想敌,别和自己较劲 144

多给予比多接受更使人快乐 147

第09 章 宽心是一种理解:饶恕别人也是善待自己 151

每一个结果都是好的结果,因为它没有变得更糟 152

坚守自己想要的人生,不因欲望而逞强 155

怀揣宽容之心,不要过于在意别人的小瑕疵 157

多些理解,别在艰难的生活中互相为难 160

百炼成金,为难你的人或许正在成就你 163

吹毛求疵的人不受欢迎,学着欣赏别人 166

第10 章 宽心是一种忘却:悠然生活不被烦恼所困 169

没有十全十美,不完美的人生才真实 170

只要想得到快乐,你就不会被烦恼困扰 172

人生幸福那么多,何必为小事生气 174

学会遗忘痛苦,才能拥有快乐 177

扼杀焦虑,别让坏情绪愈演愈烈 179

合理安排工作节奏,事情是做不完的 181

第11 章 宽心是一种感恩:懂得珍惜不去斤斤计较 185

远离斤斤计较,拥抱随遇而安 186

宽容大度对待朋友,不要斤斤计较 188

宽容让你与棱角分明的同事安然相处 191

事实胜于雄辩,不要惧怕抢了你功劳的同事 193

对待喜欢打小报告的同事,用事实说话 195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家人 198

婚姻的“死穴”是唠叨、批评和指责 200

第12 章 宽心是一种解脱:处世淡然做最简单的人 205

被心牢囚禁,必将远离精彩人生 206

不过度在意悲喜,才能解脱自己 208

别轻易生气,生气伤人伤己 211

学会放下,清理情绪是一种大智慧 213

心情怡然放松,人才能健康快乐 216

相信自己,不因别人的轻视而看轻自己 219

心简单,你的世界就简单 221

第13 章 宽心是一种缘分:不困于执念,一切顺其自然 225

脚踏实地,不做好高骛远的人 226

过程中努力了,就无须强求结果 228

追求过度对自己是一种折磨 230

坚守己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33

爱情是休憩的港湾,别把它变成一种负累 235

放手,是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238

第14 章 宽心是一种领悟:拥有一双发现新世界的眼睛 241

生活的美好靠体悟,闲适的人生要享受 242

你是你人生唯一的主角,要为自己而活 245

幸福生活的首要标准就是适合自己 247

心态决定你将拥有怎样的人生 249

化解恩怨,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 251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多一次的机会 253

第15 章 宽心是一种容纳:做一个宽厚包容的管理者 257

以德服人,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管理者 258

关爱基层,亲和力让你获得更多的认同 260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管理者要懂得尊重差异 263

对下属心怀宽容,讲究责备的艺术 265

学会放手,大胆激发员工的潜能 268

做情绪的主人,切忌冲动行事 270

换位思考,站在下属的角度分析问题 273

抓重点,胜于事事亲临 275

参考文献 278

精彩书摘

人生或许不完美,但过程可以足够精彩



生命是一种美丽的过程。

只有经历了缺憾,才能珍惜生活的富有!

只有经历了病痛,才知道拥有健康的幸福!

……

请记住,人生没有完美,但是人生会不断呈现美丽的风景。

人生因多了份缺憾,才多了一份追忆,因此也多了一份凄美,让我们在生命旅程中去感受那一份美丽的同时,在前方长长的路上不再放过每一处的风景,洒下一路的欢歌与笑语。

有个信徒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一定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

大龙禅师回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山花开似锦”是说山上开的花,美得像锦缎似的,虽然转眼即会凋谢,但仍不停地奔放绽开。“涧水湛如蓝”是说溪流深处的水,映衬着蓝天的景色,溪面却静止不变。

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有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隐寓着世界本身就是美的,但稍不经意,就将流逝消失。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的过程。

无论花开得如何灿烂,也注定要凋落,山花却不因为要凋谢而不蓬勃开放,清清的涧水也不因其流动而不影印蓝天。所以,我们不要去担心未来或是死亡,人生是否过得完美,只要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把握现在拥有的每一分钟,生命过程本身就是美丽的。

人,活在世上,总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追求完美,完美的学业、完美的事业、完美的爱情、完美的婚姻,甚至完美的身材、完美的容颜……

人生于我们,就像一幅画,我们总是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它画得最为亮丽,最为精彩。为了这份完美,我们追求着,拼搏着,付出着……而生活,却似乎永远不会那么善解人意,你需要红色,它偏偏为你呈现绿色;你渴望明亮,它偏偏为你展现阴暗;你渴望重彩,它偏偏赐你淡墨……

事实上,人生,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的完美,就像月亮不会常圆,宇宙不会永远是白昼。静下心来,细细体会,月圆是一种清丽的美,月缺何尝不是一种婉约的美?白天是一种奔放的美,夜晚何尝不是一种宁静的美?

人生,没有百分百的完美,生命于我们,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完美也好,有一点缺憾也罢,这一路走来,重要的是我们欣赏到了沿途的风景。当有一天回过头来,我们不会为错过了而遗憾,更不会为停滞不前而悔恨。

人生,没有百分百的完美,或许,缺憾也是另一种美,维纳斯正因为缺少了一条胳膊,才更具引人遐想的魅力;震惊中外的舞蹈《千手观音》,正因为它是由残疾人演绎,才更让人感动与震撼。

所以,在我们追求的过程中,不必太苛求自己,也不必为不能拥有而抱怨、叹息。

当你拥有幸福爱情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当你拥有健康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在病痛中呻吟?当你拥有美满婚姻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在围城里悄悄落泪?当你拥有富裕生活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还有多少人在温饱线上挣扎?



宽心策略

人生没有百分百的完美,或许,唯有缺憾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人生。那么,为自己的目标一直向前吧,奋斗过,努力过,就不后悔。坦然面对一切的缺憾,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这,或许也应该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吧!

心,永远微笑向暖!不断前进,追寻最美的风景。

前言/序言

人生苦短,我们任何人,穷其一生的时间都在追求两个字——快乐,我们可以说,快乐是来自于心灵的,世间的痛苦和快乐不操纵在别人的手里,而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是自己快乐与否的决定者。你的心决定你的世界,你的心是快乐的,见到的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你的心满是忧伤,见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而人生的快乐,从心灵的广博与丰盈开始。只要我们把心放宽,那么,通往人生的每一条道路都会更加畅快,只要把心宽了,生命中就会多一分大气与豪气,人生中就多了份洒脱与悠闲,方寸之心,便可纳天地。

现代社会,忙碌于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应该寻找让自己宽心的良方,它能让我们远离浮躁、遏制欲望、豁达为人、抵制诱惑、戒掉抱怨、笑对逆境,能让我们的心在繁琐的生活之外找到一个依托,能让我们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提高自己,修炼自己。

然而,我们都是世俗中的人,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生活太琐碎、工作太忙碌、人际交往太复杂,太多的抗争因素,使得我们的心变得焦躁不安,人们也在努力尝试各种方法,然而,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那些技巧,而只需要从内心深处开始审视自我,调养心灵,这就是宽心的全部秘密。

要想做到这些,你还需要一个心灵导师,它能引导你抛开世俗的烦恼、帮你发现并接受最本真的自我。而本书就是这样一位导师,跟着它的脚步走,你会逐步找到自己在尘世中的坐标,让自己的心有个归宿。

《心理学与宽心法》以心理学相关知识作为依托,结合我们遇到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方法,从而引导人们走出心理误区,在创造的同时不要迷失自我,在寻找自身价值的同时拥有一颗轻盈的心。相信你在阅读完本书后,定会有所收获,也能清除掉那些干扰我们前进的心灵污垢,那么,无论外在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以一颗淡然的心来面对,都能做到不骄不躁、得失淡然、去留无意、荣辱不惊,相信你能以积极的心态创造完美人生!

编者

2015 年11 月


《心境的疆域:超越焦虑与烦恼的自我探索》 第一章:看见内心的阴影——焦虑的根源剖析 在现代生活的洪流中,焦虑仿佛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影子,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内心的宁静。这本书并非提供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段深入的自我探索之旅,去理解焦虑的深层根源,并学会与它共处,甚至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看见”。看见那隐匿在意识角落里的恐惧,看见那些源自过去未愈合的伤口,看见那些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尽担忧。这些焦虑并非凭空出现,它们往往在我们成长的土壤中,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一点点积累,最终扎根于心。 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审视焦虑的生成机制: 早期经历与依恋模式: 童年时期与主要照顾者建立的依恋关系,对我们成年后处理情感和建立安全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如回避型或焦虑型依恋,往往会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容易感到不安,对被抛弃的恐惧也会加剧焦虑。这本书将引导您回顾和理解这些早期经历,认识它们如何塑造了您应对压力的反应模式。 认知扭曲与思维陷阱: 我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灾难化思维(总是设想最坏的结果)、非黑即白思维(将事物极端化)、过度概括(从一个负面事件推断出普遍性规律)等认知扭曲,是焦虑滋生的温床。我们将学习识别这些常见的思维陷阱,并通过理性反思,挑战那些不合逻辑、不健康的自动思维。 社会压力与文化期待: 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竞争激烈,信息爆炸,这些外部压力无形中加剧了我们的焦虑感。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对“应该”成为的样子,对个人价值的评判标准,都可能让我们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在节奏和价值定位。 生理与神经生化因素: 焦虑并非完全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它也与我们身体的生理反应紧密相连。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的长期升高,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不平衡,都会导致我们更容易感到紧张、易怒、心悸等生理症状。虽然这本书不侧重于医学治疗,但了解这些生理机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并认识到身心一体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根源,我们并非要让您沉溺于过去的痛苦,而是希望通过“看见”来获得力量。了解焦虑的成因,是化解它的第一步。当您能理性地看待焦虑的发生,而不是被它完全吞噬时,您就已经站在了超越它的起点。 第二章:内心的罗盘——情绪的识别与接纳 情绪是人生的色彩,而焦虑只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当它过于强烈或持久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压抑、逃避或抗拒,这种对抗本身反而会加剧内心的冲突。本章将带领您学习如何成为自己情绪的细致观察者,如何温和地接纳那些不愉快的情感。 情绪是什么?它们从何而来? 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情绪的功能。情绪并非无意义的干扰,它们是信号,是身体和心灵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反应。理解不同情绪(如恐惧、悲伤、愤怒、喜悦)的生理表现和心理含义,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读它们传达的信息。 学会“情绪觉察”: 情绪觉察是指对当下情绪状态的感知和识别能力。这需要我们放慢脚步,关注身体的感觉(如心跳加速、肌肉紧绷、呼吸急促),关注内心的想法和联想,以及行为上的冲动。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如正念呼吸、身体扫描,来培养这种“临在感”,从而更敏锐地捕捉情绪的细微变化。 打破情绪的“二元对立”: 我们常常习惯于将情绪分为“好”与“坏”,并努力追求“好”的情绪,排斥“坏”的情绪。然而,这种划分会让我们陷入更大的困境。当您感到焦虑或悲伤时,与其试图立刻将其“消除”,不如尝试去“感受”。问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样的感觉?它在哪里?” 这种接纳的态度,并非认同或赞同负面情绪,而是承认它的存在,并允许它暂时停留,如同接纳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共情与自我共情: 当我们能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时,也就更能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本书将强调共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共情”来疗愈内心的创伤。对自己温柔,就像对待一个受苦的朋友一样,给予理解、耐心和支持,这是一种强大的自我疗愈力量。 情绪的流动性: 情绪不是静止的,它们如同河流,有起有伏,有来有往。当我们学会接纳,情绪的河流就不会被阻碍,它会自然地流动,最终归于平静。理解情绪的流动性,能帮助我们摆脱对负面情绪的执着,相信一切都会过去。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将不再是情绪的奴隶,而是情绪的智慧引导者。学会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是建立内心稳定基石的关键一步。 第三章:重塑内心的地图——思维的转化与重构 如同地形决定了行走的路径,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焦虑往往源于我们对事物进行负面解读的惯性思维。本章将聚焦于如何系统性地重塑我们的思维模式,用更健康、更积极的视角来看待生活。 识别并挑战自动化负面思维: 我们的大脑中充斥着大量的自动化思维,其中许多是负面的,且常常未经检验。我们将学习如何捕捉这些“自动驾驶”的负面想法,并对其进行“辩论”。例如,当您脑海中出现“我一定会搞砸”的想法时,可以问自己:“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想法?有什么证据不支持?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 培养“认知重评”的能力: 认知重评是指改变对某个情境的解释方式,从而改变其对情绪的影响。即使面对相同的挑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将学习如何有意识地寻找事物积极的一面,发现其中的学习机会,或者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问题,从而减轻其负面情绪的影响。 从“受害者”心态到“责任者”心态的转变: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焦虑是因为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局面,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本书将鼓励您承担起对自己生活选择和反应的责任,认识到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依然拥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这种“责任者”心态,能极大地增强我们的掌控感和内在力量。 拥抱“不确定性”: 焦虑的根源之一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然而,生活本身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与其试图消除不确定性(这几乎不可能),不如学习与之共处,并从中发现可能性。我们将探索如何培养对未知的好奇心,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而非威胁。 “反思”而非“沉思”: 沉思(rumination)是指反复纠结于负面想法和情绪,而反思(reflection)则是积极地思考问题,从中学习和成长。本书将引导您区分这两种状态,并学会将精力从无益的沉思转移到有益的反思上,从中汲取智慧,调整策略。 正向思维与感恩的力量: 刻意培养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注,练习感恩,是抵消负面情绪、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式。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感恩融入日常生活,从而不断为内心注入积极的能量。 通过对思维的深入探索和积极重构,您将逐渐摆脱思维的束缚,拥有更灵活、更强大、更积极的内心视角,从而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第四章:行动的罗盘——应对策略与生活实践 理解了焦虑的根源,接纳了自己的情绪,也开始重塑了思维,接下来就是将这些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和巩固。本章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您在面对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构建内心的韧性。 压力管理与放松技巧: 学习和掌握一些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至关重要。这包括深呼吸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冥想、瑜伽等。这些技巧能帮助您在感受到压力时,快速地让身心平静下来,降低生理上的紧张反应。 时间管理与界限设定: 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因任务堆积而产生的焦虑。同时,学会清晰地设定个人界限,学会对不必要的请求说“不”,也能保护我们的精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 建立健康的社交支持系统: 与信任的朋友、家人或伴侣分享内心的感受,寻求情感支持,是缓解焦虑的重要途径。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社交关系,以及在需要时如何主动寻求帮助。 “行动导向”应对: 当您感到焦虑时,与其沉溺于思考,不如采取一些“行动”。这并不意味着要立刻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通过一些小小的、可控的行动来打破僵局,例如整理桌面、做一些家务、写下您的担忧等。这些行动能帮助您将注意力从被动担忧转移到主动应对上。 “暴露疗法”的原理与应用: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面对那些引发您焦虑的事物,是克服恐惧的有效方法。本书将简要介绍“暴露疗法”的原理,并引导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步前进”的方式,逐渐减少对某些情境的恐惧。 培养“爱好”与“意义感”: 投入到能够带给您快乐和成就感的爱好中,或者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能极大地增强内心的充实感和幸福感,从而降低焦虑对您的影响。 睡眠、饮食与运动的 Holistic Approach: 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我们将强调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身心健康的坚实后盾。 设立“自我关怀”的仪式: 每天或每周为自己安排一些放松和充电的时间,做一些能让自己感到愉悦和舒适的事情,如阅读、听音乐、泡澡、与宠物互动等。这些“自我关怀”的仪式,能不断滋养您的内心,增强您的韧性。 通过将这些策略融入日常生活,您将不再是被动地忍受焦虑,而是能够积极地管理和转化它。每一次成功的实践,都将是您内心力量的增长,是您迈向更宽心、更宁静人生的坚实步伐。 结语: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 《心境的疆域》不是一本教您如何“消除”焦虑的书,而是一本邀请您深入了解自己、理解情绪、重塑思维、积极行动的书。它引导您认识到,即使在风浪之中,您依然拥有成为自己人生舵手的力量。 焦虑并非人生的终点,它可能是成长的起点,是自我探索的契机。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您将学会如何与内心的阴影和解,如何倾听情绪的声音,如何用更智慧的思维看待世界,并最终在行动中,构建一个属于自己内心宁静的疆域。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张内心的地图,而旅程的终点,取决于您是否愿意迈出探索的步伐。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心理学与宽心法》这本书时,并没有对它寄予厚望。我是一个对心理学理论有点抵触的人,总觉得那些东西离我的生活太遥远。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写作风格极其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像一位邻家大姐在跟你聊天,分享她对生活、对人心的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感恩的力量”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要感恩”,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了感恩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轨迹。我开始尝试每天写下三件让我感到感恩的事情,起初觉得有些别扭,但坚持下去,我发现自己的心态真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开始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对一些小小的善意也能心存感激。这本书让我明白,宽心法并非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选择,一种通过调整自身认知来获得内心平静的方式。它没有强迫我去改变什么,而是给了我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自己去发现改变的可能。阅读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自己对话的旅程。

评分

这本《心理学与宽心法》简直是我近期最大的惊喜!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鸡汤,总觉得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直到我遇到它。作者的文笔非常有温度,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耐心地倾听你的烦恼,然后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你剖析问题的根源。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所打动。里面提到的“情绪 ABCDE 模型”,让我豁然开朗。过去,我常常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情绪失控,事后又懊悔不已,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这本书则提供了清晰的步骤,教我如何识别触发事件(A),找到非理性信念(B),认识到不合理信念带来的后果(C),然后挑战这些不合理信念(D),并最终形成合理的信念(E)。这个过程听起来有点像“心理操练”,但实践起来真的非常有效。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模型,发现自己面对压力时,能够更加冷静地分析情况,不再轻易被负面情绪淹没。而且,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真实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来自普通人的生活,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让我觉得作者并非高高在上地讲述理论,而是真正地关心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角度。

评分

Das Buch "Psychologie und Gelassenheit" hat mich auf eine Weise erreicht, die ich kaum erwartet hätte. In einer Zeit, in der ich mich oft von den ständigen Anforderungen des Lebens überwältigt fühlte, bot mir dieses Werk eine willkommene Pause und wertvolle Einsichten. Der Autor verfügt über eine bemerkenswerte Fähigkeit, komplexe psychologische Konzepte in eine Sprache zu übersetzen, die jedermann verstehen kann. Besonders beeindruckt hat mich der Abschnitt über das "Akzeptieren von Unvollkommenheit". Wir leben in einer Gesellschaft, die oft Perfektionismus fördert, und dies kann zu enormem Druck und Selbstkritik führen. Das Buch ermutigt dazu, uns selbst mit all unseren Fehlern und Schwächen anzunehmen, und zeigt auf, dass gerade diese Unvollkommenheiten uns menschlich und einzigartig machen. Die Erzählungen sind mitfühlend und authentisch, und man spürt die tiefgreifende Weisheit und Erfahrung des Autors. Es ist, als würde man ein Gespräch mit einem weisen Freund führen, der einem hilft, die eigenen Schattenseiten zu beleuchten und anzunehmen. Die praktischen Übungen, die im Buch vorgestellt werden, sind leicht umsetzbar und haben mir geholfen, meine innere Haltung zu verändern. Ich fühle mich nun besser gerüstet, mit den Herausforderungen des Lebens umzugehen, und habe eine neue Wertschätzung für die Kunst der Gelassenheit entwickelt.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心理学与宽心法》在我购买之前,就已经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普通人很难理解。但是,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心理学的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流畅,他/她擅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心理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解释“自我认知”时,作者用了一个“哈佛大学的镜子”的故事,让我瞬间明白了我们是如何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从而塑造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实现内心的平静。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介绍,它让我认识到,关注我们拥有的,而不是我们缺失的,是多么重要。通过书中提供的一些练习,比如“每日小确幸记录”,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极大地缓解了我曾经的焦虑感。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没有给我答案,而是教会我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如何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安宁。

评分

《心理学与宽心法》这本书,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本心理学读物,不如说是一本生活指南。我是一个从小就比较敏感,容易多愁善感的人,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许多角落。作者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和同情心,他/她用一种非常温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引导我去探索自己内心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放下执念”的章节。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放下那些已经发生或无法改变的事情。作者并没有批判我们的执念,而是用一种理解的态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执念,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学会放下。这个过程并非易事,但书中提供的练习和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开始尝试着去接纳那些我无法控制的事情,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去做我能够做的事情。这种改变是循序渐进的,但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内心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由。它让我明白,宽心并非是逃避,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宁静而又略带一丝神秘的蓝色调,配上简洁却寓意深刻的书名“心理学与宽心法”,让人在茫茫书海中一眼就能捕捉到它的存在。我是在一个雨后的午后,坐在窗边,翻开了它。初读时,我并未期待它能带来什么醍醐灌顶的改变,只是抱着一种想要放松心情,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的心态。然而,随着文字的深入,我渐渐被作者的笔触所吸引。他/她没有使用过于艰深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中。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作者用了一个发生在日常购物中的场景,生动地解释了我们是如何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而做出并非最优的选择。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决定,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真的“理性”地在思考,而是被潜意识中的一些“陷阱”所误导。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在你感到迷茫和焦虑的时候,轻轻拍拍你的肩膀,告诉你,其实你并不孤单,你所经历的许多情绪和困惑,都有其科学的解释,并且有方法可以去应对。它没有许诺给你一个立即就能“宽心”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工具和视角,让你学会如何理解自己,如何与内心的声音对话,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内心的平静。我发现,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更加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不再一味地压抑或者被情绪裹挟,而是尝试去观察、去分析,然后选择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去处理。

评分

Ce livre, intitulé "Psychologie et Méthodes de Sérénité", a été une découverte incroyablement opportune pour moi. Je traverse une période de remise en question personnelle, cherchant des clés pour mieux me comprendre et trouver un équilibre émotionnel durable. L'approche de l'auteur est d'une douceur et d'une perspicacité rares. Il/Elle parvient à tisser un lien entre les théories psychologiques et les réalités de notre vie quotidienne, rendant les concepts accessibles et pertinents. J'ai été particulièrement touché par la manière dont il/elle aborde la question de la "comparaison sociale". Nous sommes tellement conditionnés à nous comparer aux autres, que ce soit sur les réseaux sociaux ou dans la vie réelle, et cela engendre souvent un sentiment d'insuffisance. Le livre offre des pistes concrètes pour se libérer de ce piège, en cultivant plutôt la gratitude pour son propre parcours et en reconnaissant sa valeur intrinsèque. L'écriture est fluide, engageante, et chaque chapitre semble être une invitation à un voyage introspectif. Ce n'est pas un manuel avec des solutions miracles, mais plutôt un compagnon de route bienveillant qui nous aide à développer nos propres ressources internes. Après avoir lu ce livre, je me sens plus armé pour naviguer dans les complexités de mes émotions et pour cultiver une attitude plus positive et plus acceptante envers moi-même et le monde qui m'entoure. C'est une lecture qui nourrit l'âme et éclaire l'esprit.

评分

Mein Exemplar von "Psychologie und Gelassenheit" hat schon einige Leserunden hinter sich, und jedes Mal entdecke ich neue Facetten darin. Dieses Buch ist mehr als nur Lektüre; es ist eine Quelle der Inspiration und des Trostes. Der Autor hat eine bemerkenswerte Gabe, die tiefsten menschlichen Erfahrungen in Worte zu fassen. Ich war besonders berührt von den Kapiteln, die sich mit dem Thema "Selbstmitgefühl" auseinandersetzen. In einer Welt, die oft von Härte und Urteilen geprägt ist, erinnert uns dieses Buch daran, wie wichtig es ist, mit uns selbst freundlich und nachsichtig umzugehen. Die Fallbeispiele sind so lebendig und nachvollziehbar, dass sie das Gefühl vermitteln, nicht allein mit seinen Problemen zu sein. Der Autor vermittelt nicht nur theoretisches Wissen, sondern teilt auch praktische Strategien, um innere Ruhe zu finden. Die Art und Weise, wie er/sie erklärt, wie man negative Gedankenmuster durchbricht und durch positivere ersetzt, ist brillant. Es ist kein schnelles Patentrezept, sondern ein Wegweiser zu einem tieferen Verständnis von uns selbst und der Welt um uns herum. Dieses Buch hat mir geholfen, meine eigene innere Stärke zu entdecken und eine gesündere Beziehung zu meinen Emotionen aufzubauen. Es ist ein Schatz, den ich jedem empfehlen würde, der nach mehr Frieden und Zufriedenheit in seinem Leben sucht.

评分

我拿到《心理学与宽心法》这本书时, estaba en un momento de gran confusión y agobio. Necesitaba algo que me ayudara a ver las cosas con más claridad y a encontrar un poco de paz interior. Este libro ha sido un verdadero bálsamo. El autor tiene una habilidad increíble para desgranar conceptos complejos de la psicología y presentarlos de una manera que resuena con la experiencia humana cotidiana. Me impactó especialmente la sección dedicada a la "resiliencia emocional". No se trata de no sentir tristeza o frustración, sino de aprender a navegar esas emociones sin quedarnos atrapados en ellas. Las anécdotas compartidas, muchas de ellas sobre personas que han superado adversidades significativas, me dieron esperanza y me demostraron que es posible salir fortalecido de las dificultades. El lenguaje es accesible, sin pretensiones, y se nota la profunda empatía del autor hacia el lector. No es un libro que te diga qué hacer, sino que te invita a la reflexión, a cuestionar tus propias creencias y patrones de pensamiento. Me siento más empoderado para enfrentar los desafíos, con una nueva perspectiva sobre la naturaleza humana y la capacidad que todos tenemos para cultivar la serenidad. Es un libro que releeré, seguro, porque cada lectura revela nuevas capas de sabiduría.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心理学与宽心法》就带着一种治愈的气息,而读完之后,我确信它名副其实。作为一名长期被焦虑感困扰的人,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想看看能否从中找到一些新的思路。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非常深刻,他/她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忽略的心理细节。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完美主义陷阱”的讨论,让我深刻反省了自己对事情过高的期望。我常常因为达不到自己设定的完美标准而感到沮丧和自我否定,这反而让我更加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视角,让我认识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它鼓励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另外,书中关于“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的论述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过去总是很难拒绝别人,导致自己承担了过多的责任,身心俱疲。这本书则清晰地解释了设置心理边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一种健康且尊重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边界。这让我感到,我可以更加自主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不再被外界的期待所绑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