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里仁居语言跬步集》约35万字。作者多年来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在力所能及、兴之所至的情况下,随机性地将平时心得发现整理发表出来一大批论文。今将以往发表文章汇拢结集,从中简选出小大文章凡72篇定为是编,大体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文字、语文规范化及书同文;音韵、语音;词汇训诂、辞书编纂及语词文化考据;语法虚词及少数民族语言;对殷师孟非先生的怀念及学术评议;末尾以一篇发言殿后,其中包含作者点滴人生认识。虽然涉猎“宽”些,却也未出“语言”范畴,因命名为《里仁居语言跬步集》。
作者简介
孫劍藝,1955年生,山東陽穀人。1985年考取山東大學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師從殷焕先教授,主攻音韻學。1988年留校工作,現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漢語史、現代漢語,另涉及社會語言學、民俗語言學等領域。主持省部級項目兩頊,為主參與省部級和國家級大型項目多項。出版*作兩部,主要合作*作多部,發表論文80餘篇。成果體現於文字音韻、詞彙訓詁和辭書編纂等諸多方面。所主持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結成的專*《二十世紀中國社會變遷與社會稱謂分期研究一一社會語言學新探》(商務印書館,2013年12月)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拉祜語苦聰話的若干特點》(《民族語文》1992年第5期)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合作成果獲省部级優秀成果獎多項。
目录
弁言:彈指一揮間
轉注異說辯證
漢字的性質功用問題辯正
漢字不應該這樣“再認識”
漢字構形理性的發展與現代漢字的理據
“丢東拉西”的“拉”不應算錯字
“匣”與“臣”的區别
語文規範化瑣議(四題)
評“識繁寫簡”
“漢字創詞說”說
漢字的語素性質
論漢語字、詞、詞素的本位問題
漢語基本結構單位名稱嬗變考
論祖國書同文的基礎
論漢字繁簡與書同文
論海峽兩岸漢字的現狀與前景
代詞ma及其書同文問題
我與書同文
代序:再努力十年,把祖國書同文大業推向勝利!一一第十次漢字書同文研討會閉幕詞
王力先生對照系聲母的研究
精莊雙聲補證
拼音化百年
論普通話自成音節的“兒”後綴及其拼音標注一一兼答白樂先生
“种”姓說音及其他
“坺”、“墩”說音
古代假髮名物通釋
《緯書集成。易緯通卦驗》斷句指瑕
聯綿轉語考論一一以窩囊、偎儂、唯諾為例
說“脚頭妻”
說“媳婦”
“談笑”補說
“令堂”述源
“驢年馬月”探源
“作業”和“作孽”的歷史糾葛與現實應用
“家賊”源流辨考一一兼為辭書相關條目訂補
“錦標”本義考一一兼為《漢語大詞典》釋義辨正
陌生人交際的禮貌稱謂
話說“老闆”
也說“振聾發聩(隕)”
鬣狗.鬣.剛鬣
“捋鬍子”與“捋虎鬚”
紅樓“屍場”解一一兼與《漢語大詞典》釋義商榷
“臘梅”規範的另一種考慮
“小姐”沉浮記
服務行業變化與“服務員”、“小姐”稱謂更替
《漢語大詞典》誤立條目拾零(外《辭源》一條)
關於“詞典”、“辭典”的規範
“黄花”揭秘
“一mar”考
“一mar”補議
銀耳的顏色與辭書釋義
評第一部省级政區性方言詞典一一《山東方言詞典》
論“詞典”與“辭典”的區分一一一個辭書學的基本問題
牛鬼蛇神、牛棚及其他
社會民俗語源例析一一兼作對辭書相關條目的訂補
“大腕”語源的民俗語言學閘釋
“花姑娘”源流嬗變新詮一一兼為辭書“花姑娘”條訂補
古代“贅婿”的稱謂詞勾稽與禮俗特性分析
山東陽穀尊稱“二哥”諱稱“大哥”的民俗學詮釋一一兼論山東、河北、天津等地的“二哥”尊稱舊俗
“家長”何須改“父母”
“黑惦”,黑店!
流行語:一頭霧水
“叫板”的引申義
“美眉”演義
“零距離”追蹤
“為”並没有被誤用一一與劉大為先生商榷
“心向其人曰‘為’”的語義類型一一兼說“為”引進與事的可接受性
拉祜語苦聰話的若干特點
殷焕先先生與聯綿字研究一一紀念先師誕辰一百周年
殷焕先先生的學術人生一一紀念孟非師誕辰一百周年
至誠至愛可敬可親一一懷念吾師殷焕先先生
以真理愛師的楷模
踏實做人認真做事書寫人生輝煌一一在儒學高等研究院2012年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精彩书摘
综前所述,汉字不是什么“不怎么依赖语音,可以由字形直接达到意义”①的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这个定义没有错。日本汉学家石井勋先生指出,“文字是为表现语言而创造出来的,理所当然应兼备意义和发音”,把“表意文字”理解成不通过语言直接表达思维的文字“纯属误解”。有鉴于此,他建议把汉字叫做“表语文字”。②
那么,被有些人奉为令箭同时又作为挡箭牌的索绪尔的“对汉人来说……文字就是第二语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可以想象,索绪尔生活的年代(1875-1913),汉字的使用即汉语书面语,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是文言文!文言文起初也是“白话文”,是言文一致的,就连“乎哉兮”之类也都是当时语言的反映,正如“吗呢啊”之类是现代汉语的反映一样。可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后经历代扩充为十三经,作为科考取士的标准,于是由于“经”的权威性和典范性,先秦的那种语言模式就在书面上固定下来了。后来的唐宋八大家古文,以至清代桐城派古文,都是这个模式。可是实际的语言却不断在发展,久而久之,言与文离得越来越逮了,人们最后发现:自己说的是一套语言,为的是另一套语言,以至于近代不断有人大声疾呼“我手写我口”。所以当时的汉人看那种正统的汉字书面语,自然就觉得它是“第二语言”了。索绪尔指的正是这种情况。直到今天有些专业(如中医)还规定可以考古汉语以代外语,仍是把古汉语作“第二语言”对待的。
可是这种“第二语言”绝非像有人说的是“不通过语言直接表达思维的第二语言”!它不通过现在的语言,却要通过过去的语言,其句法结构以至虚词的运用,都要严格按照先秦的那种语言模式。你以为文言文的写作是随便的么?它有一套严格的要求,不容许你信手拈来随意表达你的思维。例如桐城派就讲求“义法”,讲求“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等。假如有人写出这样的文言句:“女忧何惧何,有何于女哉”,“吾敢怨谁”,“我无诈尔,尔无虞我”,应该说也表达出思维了,可是放在文言中却属狗屁不通;放在科举时代,我敢断定他老掉牙也考不取个秀才。可见文言文也是一种客观外在的语言的反映,绝不是任何个人头脑裹的“内部语言代码”!
文言文虽是过去的语言模式,却也难“绕过”当代的语言。例如“画虎不成反为狗”造句古俗语,唐代要说成“画龙(或兽、彪、豹)不成反为狗”,因为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勾当”一词,南宋要说成“干当”,因为高宗名赵构。语言都避开了,文字敢不避么?《淳熙重修文书式》规定要避开的与“构”同音的字竟达55个。谁要硬是拧着干,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得摸摸你肩膀上吃饭的家伙儿还要不要!乾隆四十二年,江西举人王锡侯就因书中直书康、雍两朝庙讳及乾隆御名而丢了脑袋。时上谕有云:“阅其进到之书,第一本叙文后凡例,竟将圣祖世宗庙讳及朕御名字样开列,深堪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以申国法而快人心。”生当彼时,还有人敢说“汉字不通过语言直接表达思维”的大话么?
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在谈语言学习时,反复强调要有历史观点。比如《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醒来口吟五绝一首:“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
前言/序言
里仁居语言跬步集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