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鄂菜精华,中华名吃,各地美食。
舌尖上的诗意之旅。
作者简介
邹剑川,青年作家,笔名苏白,网名现代印象。曾从事过四年星级酒店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高血脂的瘦子和资深吃货。曾在一些报刊开过专栏。作品见诸报刊、图书和网络等。
目录
第一章舌尖乡愁
满怀激情的战斗早餐
泡泡青
红薯藤子
三鲜与春卷
正在消失的古楼民间美食
三角馍馍和杂碎汤
腊月灌肠格外香
石花粉
汤中自有滋味长
包面、面片和疙瘩
老家的烧饼
青蛙呱呱的日子
故乡的野菜
一碗面的关怀,一碗面的爱
沙河西瓜
随州蜜枣
随州烧饼
随州乡土菜
襄阳大头菜
第二章楚天食尚
泥蒿腊肉
太和千张
洪山菜薹
淡雅香椿菜
清蒸武昌鱼
赤壁凤尾鱼
安陆云梦白花菜
罗田吊锅
涂镇藠头
湖北鸡汤
湖北蒸菜
湖北小吃
第三章江湖滋味
醉虾
小龙虾
螺蛳壳里做道场
翘嘴鲌
试鱼
鱼丸
庙岭雄鱼头
鳝鱼
鱼杂小白菜
沼山三品
藕
梁子湖螃蟹
黄颡鱼
洞庭湖野黄鱼
三山火烧鱼
罾鱼
剁椒鱼头
梁子吃鱼
寻常觅得野鱼香
清水小龙虾
泽林辣子鱼
新县财鱼火锅
陈贵葱烧鱼
大黄鱼
柠檬鱼
小海鲜
刺身花螺
北海吃海鲜
鳜鱼三吃
第四章中华名吃
东坡饼
“翠花”的盛宴
烧烤蒸煮总相宜
武汉小吃
赤坎黄鳝饭
米粉里的青春
美艳大盘鸡
洛阳水席
精彩书摘
襄阳、随州,处在中原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皆为千年古城,历史文化传承,鄂菜四大源流之一。融汇南北,交通东西,茫茫九派中国,饮食冷暖自知。故乡食物,是每个人幼时的舌尖记忆,是浓浓淡淡的乡愁,也是伴随一生的食物密码。襄阳、随州千百年的悠久历史,成就了这里深厚的饮食文化;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造就了这里独有的食材。这是上苍的恩赐,这是襄阳、随州人的幸福和骄傲,也是我们集体珍藏的共同记忆。故乡的味道、老家的方向、熟悉的食物,深藏在我的精神家园。
满怀激情的战斗早餐
圣宫饭店是随州城有名的老字号饭店,坐落在繁华的大十字街上。
饭店兼营早餐,招牌主打就是汤包和牛肉面。圣宫饭店20世纪80年代名噪一时,说一说去圣宫“过个早”(湖北方言,吃早饭),和20世纪80年代武汉人说去晴川饭店喝喝茶、20世纪90年代入住高档酒店、21世纪去香格里拉饭店吃西餐差不多,是很发抛、很玩味的事。
圣宫汤包,其实就是天津汤包,俗称小笼包子。皮薄、肉厚、油多。既然叫汤包,那就是包子里的肉馅,全部都在高温下变成了汤汁。吃圣宫汤包,不要心急,一口吃下去,那必然烫着了舌头,所以吃汤包,说起来还是担惊受怕的。在人头攒动时,你还得小心翼翼,慢慢地去咬。为什么呢?如果你放肆地去吃,没准儿,汤汁会喷射而出,烫着了自己,伤着了别人。所以吃汤包是个技术活,要慢条斯理,要温文尔雅,和吃螃蟹一样。而且汤包还是奉上味碟的,你可以调芝麻酱、辣椒酱、醋、油、酱油,这真是太拿包子当回事了,享受和阳澄湖大闸蟹一样的高级待遇啊。不过20世纪80年代,吃肉还是很奢侈的事,肉包子也差不多算螃蟹价了,更何况圣宫汤包是有别于当下早点摊、包子铺的俗品的。第一是皮薄若纸,隔着皮可以看见肉馅,和古代官窑烧制的薄胎瓷器一样,呈半透明状;第二是肉馅在高温蒸汽下,成为半液态,油水十足,而肉馅也都是选的上好的土猪精肉,肥瘦搭配、不腻不厌;第三是表面看上去不烫,包子皮温度不高,肉馅看起来也没什么温度,但送到嘴里,那是烫得惊人;第四则是小蒸笼都是选竹木特制的,内中铺有松毛,竹木、松毛的清香渗入包子,那真叫一个自然清香!
圣宫饭店另一主打早餐则是牛肉面。这面当是西北甘肃、陕西一带的改良。首先是碗,硕大无比,足有一个人脑袋大,看上去像一个小脸盆。这是陕西关中的风格啊。再就是牛肉,专取带筋有嚼劲的精肉。特别是那牛肉筋,老随州人就喜欢和它较劲,放在嘴里咀嚼啊撕扯啊,越嚼越觉得有味道、有劲道。那意思,和现在吃口香糖差不多。但我少年时很烦牛肉筋的韧性,一团带筋牛肉,啃上几分钟还没烂。我性子急,只爱精瘦牛肉,三下两下下肚,但现在吃寻常牛肉面,却找不到那种艰难感了。最后就是这牛肉面的辛辣,那个辣是面上撒一层辣椒,中间还有辣椒粉,就这般还怕不辣,还要上干红辣椒。这辣椒嘛,也不知道什么品种,辣得人,那叫一个入口火烧火燎,几乎当场就跳起来,而不敢大肆吞咽。因为你吃得急了,从舌头到咽喉到肚子都毛焦火辣。辣得你想流眼泪,辣得你嘴巴咽喉里像捅进了火钳子一般,但你就是和这辣椒较上了劲。偏要吃完!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
我觉得在圣宫饭店吃汤包、牛肉面,那是一场挑战和冒险,那是一场战斗或者战役。每个人都如临大敌,小心翼翼、高度紧张。拨挑着面、捧着包子,艺术的、生活的,形而下和形而上地进行着一场早餐。
我想,圣宫饭店的包子、牛肉面,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的夜总会、酒吧的感觉。它不提供酒精、慢摇、暧昧、摇滚、激情、艳遇,它提供辣椒、滚烫、刺激、痛快。让你在一场大汗淋漓后,想要高叫:“哎哟,我的个妈喂,真是舒服个伙计!”
在人头攒动时分,排队等候,你会看到20世纪80年代随州市民的精神艳遇和物质盛宴,围绕着圣宫饭店展开。
为了保留这份绵长、悠远的记忆,我每次回老家,总是刻意回避圣宫饭店,拒绝享受一次当下的早餐。我以为有些食物,属于回忆,应当珍藏,而不是去挥霍。
为此,我满怀敬意地路过圣宫饭店,却不愿去做一个在其间品味的当下食客。
泡泡青
泡泡青大概是上海青的变种,上海青在湖北俗话里叫小白菜。鄂西北那里把泡泡青叫作青菜。
小白菜的叶子是浅绿色的,看上去很嫩,吃到嘴里是脆,而且发甜。而泡泡青的叶子是墨绿色的,看上去很沧桑,吃起来介于小白菜和大白菜的味道之间,但绝没有大白菜的那种面感,它的味道发苦发涩,有点野菜的感觉。
这种泡泡青,我只在湖北随州吃过、见过,在别处尚未看到。
泡泡青,大概是上海青、大白菜、甘蓝嫁接杂交出的一个品种,或者是家常小白菜偶尔与野生菜授粉、杂交产出的变异,更可能是随州水土、气候下产出的独特品种,和武汉洪山菜薹类似。
随州位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交汇处,区域里的河流大多流向长江,但随州又是淮河的经流地。在传统地理学划分上,淮河、桐柏山、秦岭以南属于南方,但随州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其地口音与武汉、襄阳都不相同,倒类似于北京话和陕西话的混合,有时候感觉更接近北方一些。
泡泡青在这种地方生长,自然是一种耐寒的植物。它的样子,有几分像用于观赏的甘蓝,叶片皱巴巴的,还有疙瘩,这些泡泡一样的疙瘩,就是泡泡青名字的由来。它的茎和大白菜类似,但比大白菜要秀气许多,叶子上还有很多毛刺,像野菜一样有着野性。有时,真让人疑惑,这一品种如何产生的。大概是只有地处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随州,才能长出这样的植物。
泡泡青要在冬天吃,才有风味,下了第一场雪,它的价格就跟着上扬了。20世纪80年代,雪后泡泡青的价格要卖到每千克2元,甚至4元,和当时猪肉的价格差不多。老乡们往往会诧异地互相打趣道:“伙计,泡泡青真的盘成了肉价钱喂——”尾音都拖得很长,倒类似于北京话的尾音,而且随州话是和北京话一样有卷舌音的。
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下雪后,经了霜雪的泡泡青,味道才是最佳。这时买上一把两把,回家洗净,弄些五花猪肉、豆腐、油豆腐、肉圆子之物,做火锅,在里面下泡泡青吃。那味道是涩涩的、麻麻的、苦苦的,又有一点甜甜,而且有嚼头、有劲道,历了风雪,那味道更醇厚、浓郁。
泡泡青也可以小炒、清炒,但要用荤油,加以猪油渣、若干肥肉,也可以用红辣椒、干辣椒若干,旺火速炒,清汤除去,不要勾芡上汁,取干涩之意,如肉食红烧;也可以做春卷,以薄豆皮裹之,切碎,拌干辣椒、切成碎丁的猪肉皮,佐以若干精细瘦肉臊子,成品外焦内脆,为随州腊月春节席上佳品。
……
前言/序言
人间烟火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