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流行文化或时尚已经充斥当代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把本来已经强劲滚动的市场经济进一步渗透到各个角落,又把市场经济连接到文化创造和再生产的场域,使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都在流行文化的橱窗中展现成全社会可以观看和鉴赏的对象,成为文化装饰的普遍社会现象,这一切,简直就使流行文化本身变成为当代消费社会的魔术式运作的基本支柱,显示出流行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本书是从学术观点和方法对流行文化进行系统分析的著作,它对流行文化的性质及其实际运作机制,既从理论上、又结合具体实例对流行文化进行全面探索,试图超跃平俗的观点,严肃认真地总结流行文化的理论意义,揭示流行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总结西方思想家对流行文化提出的重要和新理论,也在实践上指明流行文化与媒体、政治、语言运作、权力、身体、城市文化与艺术等因素之间的微妙关系,并根据当代社会的特征,揭示流行文化的心理学、美学及符号学基础。这是一本对流行文化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高宣扬,华裔法籍哲学家、社会学家兼艺术评论家,祖籍浙江杭州,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聘“海外名师”,2010年8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2004-2010年7月为同济大学特聘华裔法籍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并于1962年毕业,1962至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1978年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攻读哲学博士,1983年获博士学位后,应时任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院长的德里达的聘请,任教与研究于法国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1984-1988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所兼巴黎第十大学教授;1988至2002年,在继续留任法国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同时,任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2至2004年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访问教授。近30多年在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持续进行实际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观察分析及学术调查研究,长期从事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方向为:(1)当代法国哲学、(2)德国哲学史、(3)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艺术评论。著有《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对话》(Le Dialogue),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德国哲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当代政治哲学》,两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年;《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及《萨特的密码》,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等35部专著及中外文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再版前言(1)
初版前言(3)
第一章导论:流行文化及其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流行文化
第二节当代流行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流行文化社会学简史
第四节流行文化社会学的正当性
第五节研究流行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二章流行文化的定义讨论
第一节从现实中的流行文化谈起
第二节流行文化定义的灵活性
第三节广义和狭义的流行文化
第四节作为一般文化和特殊文化的流行文化
第五节流行文化的总定义
第六节流行文化的现代性定义
第三章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流行文化的多重特征及其结构
第二节流行文化的语言符号特征
第三节流行文化的时间性及其时间结构的特殊性
第四节流行文化的群众性
第五节流行文化的日常生活性
第六节流行文化的技术复制性
第七节流行文化的浮动性
第八节流行文化的非理性成分
第九节流行文化的可能性本质
第四章流行服装和饮食
第一节时装在流行文化中的关键地位
第二节时装的流行动力学
第三节流行饮食的一般社会意义
第四节台北咖啡文化的流行及其意义
第五章流行文学和音乐
第一节流行文学和艺术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文化工业与流行文化
第三节流行音乐
第四节从古典音乐到当代流行音乐的符号结构演变
第五节流行艺术与现代性
第六章都市文化、奢侈生活方式及流行文化
第一节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的流行文化
第二节作为“奢侈”生活方式的流行文化
第三节奢侈的种类及其大众化
第七章作为象征性权力的流行文化
第一节流行文化与权力的复杂关系
第二节流行文化与生物权力
第三节流行文化的象征性权力性质
第八章流行文化和商业
第一节流行文化的商业性与消费文化的性质
第二节消费文化的拟象游戏性质
第三节在全球化经济中的流行文化
第四节商业性流行文化的多元化研究方式
第九章身体和性的流行文化
第一节身体和文化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阳具中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身体论述
第三节作为文化资本的身体
第四节身体、性与社会文化权力的关系
第五节身体和性的美学和流行文化
第十章广告、媒体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媒体传播功能之探讨
第二节广告媒体的商业化及其同流行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流行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生产
第四节媒体的自律和流行文化的发展
第十一章流行文化的心理学、心态学、品味学及美学
第一节个性和社会群体心理交错会合的流行文化
第二节消费心态、品味与生活风格
第三节流行文化的美学原则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再版前言
人们往往只满足于观察流行文化的表面现象,甚至以轻蔑态度,简单地把流行文化当成下层民众所追求的通俗文化现象,把它拒之于学术研究的论题之外,不愿意具体深入地开展对流行文化的研究。但是,流行文化的泛滥及其所不在的表演,不但嘲弄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轻率态度,而且也直接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发展。实际上,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重要论题,都离不开对流行文化的研究成果,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许多创新和理论突破,都与流行文化研究中对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相互渗透现象的分析有密切关系。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研究流行文化,不论就其理论层面,还是就实际经验调查而言,都具有战略性理论意义,这不但是因为流行文化已经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动力,而且,还因为它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重要论题,诸如涉及当代社会的性质,当代社会中每个人的心理结构及其运作逻辑,以及涉及人文社会科学所关注的主体性、语言论述以及权力操作的网络等关键因素,因而也直接影响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对于深入了解正在迅速变化中的现代人的心理、爱好、精神活动及其社会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各国,从资本主义社会酝酿而创建初期开始,流行文化和消费就同资本主义整体经济之间,构成了相互紧密关联的三大重要因素,而且三者之间形成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循环发展模式,并从此导致三者关系的定型化和模式化。因此,各个时代最富有思想创造精神的社会科学家和思想家,像英国的斯宾塞, 德国的齐默尔和松巴特,美国的维伯伦以及法国的托克维尔和加普里尔?德?塔尔德等人,都很早就先后开展了对流行文化的研究,提出了足以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真知灼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当代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所提出的消费社会理论,勒菲伯尔的日常生活理论,埃里亚斯的文明进程理论,利奥塔等人所提出的后现代主义以及20世纪以来发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重大争论,都紧密地与当代流行文化所提出的社会文化问题紧密相关。
流行文化社会学第2版前言中国社会已经迈入现代化的新时代,流行文化也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卷入中国社会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认真研究流行文化的性质及其社会影响,已经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希望本书的出版和再版有利于推动这项复杂的研究工作。
高宣扬
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
2015年元旦
前言/序言
流行文化社会学(第2版)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