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溥儒集(套装上下册)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溥儒集(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溥儒 著
图书标签:
  • 溥儒
  • 中国艺术
  • 中国绘画
  • 艺术史
  • 文献
  • 丛刊
  • 书画
  • 传统文化
  • 清末民初
  • 艺术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422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416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97
套装数量:2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溥儒为20世纪前期著名的书画家,其诗文作品为绘画史研究重要资料。
  2.溥氏广交游,富收藏,对于研究20世纪前期鉴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3.溥氏为逊清宗室,与当时学者如陈宝琛、陈三立、王国维、郑孝胥及李宣龚等人过往颇密,其诗文集是研究清遗民及民国诗歌的重要材料。
  4.本次整理收录了大量手稿以及罕见刊本,较为完整地梳理了溥氏存世著作。

内容简介

  此次溥氏诗文集的整理,《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溥儒集(套装上下册)》收录《寒玉堂诗集》《凝碧余音词》《寒玉堂文集》《寒玉堂书一论》《寒玉堂论书画》《华林云叶》《寒玉堂岔曲》及《寒玉堂联文》等部分,包括了若千罕见的稿本、刊本以及原迹影印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溥氏存世诗文着述。另外,书後附有《溥心畲先生自述》《溥心畲先生学历自述》《溥心畲先生墓表》以及《溥心畲年谱简编》等相关资料,希望对阅读和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溥儒(一八九六—一九六三),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等,斋名寒玉堂,清宗室。溥氏为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在诗词、经学等方面亦颇有造诣,故得以诗、书、画兼擅其能著称于时。与张大千颉颃,世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齐名,世称“南吴北溥”。一九四九年去台后,犹挥洒时兴,点染不辍,复与张大千、黄君璧有‘渡海三家’之誉。

内页插图

目录

寒玉堂诗集甲编
西山集卷一
小阁
古意
戒台寺
送别
边兴
拟古
塞下曲
春望
野望
返照
黄龙洞
汇波楼
觉沤亭
汇泉寺
和海印上人白鹿寺诗韵
留赠海印上人
九水庵
千佛山
……
西山集卷二
西山集卷三
乘桴集
寒玉堂集卷上
寒玉堂集卷下
南游诗草
寒玉堂诗集乙编
西山集
南游集卷上
南游集卷下
寒玉堂诗集丙编
补遗
凝碧语音词
前集
后集
寒玉堂文集
卷上
卷下
寒玉堂画论
寒玉堂书画
华林云叶
卷上
卷下
寒玉堂岔曲
寒玉堂聊文
附录

前言/序言


溥儒集:山水画卷中的时代回声与精神家园 《溥儒集》不只是一套书,它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窥见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一位至关重要的艺术家——溥心畬(字太史,号西园,又号旧王孙)的艺术世界、人格风骨及其所处的时代脉络。本套图书,上下册精装,汇集了溥儒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山水画作,以史料梳理、作品赏析、艺术评论等多元视角,力求全面呈现这位“南张北溥”之“北溥”的艺术成就与深远影响。 上册:溯源问道,笔墨丹青中的时代风云 上册内容,侧重于溥儒先生的早期艺术生涯、创作风格的形成,以及他与时代风云的深刻联系。 家学渊源与早期启蒙: 溥儒先生出身皇族,自幼便置身于书香门第、翰墨飘香的氛围之中。其早年师从王襄、王庸等名师,在传统绘画技法、诗文书法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册将详细梳理其家族在艺术上的传承,以及早期绘画教育对其艺术道路的奠基作用。此处将展示其早期临摹前贤之作,如仿古山水,从中可窥见其扎实的功力与对传统的尊重。这些作品虽为临摹,却已显露出其对山水意境的独特理解与把握,笔墨间已流露出温润内敛的文人气质。 “内府”情结与“逊清”遗民的艺术自觉: 作为清室后裔,溥儒先生一生都承载着“逊清”遗民的身份认同。这种身份认同,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他并未因时代变迁而放弃对传统的坚守,反而将其升华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选择与精神寄托。上册将深入探讨“内府”旧藏对溥儒的艺术滋养,以及他在乱世之中,如何以笔墨丹青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此处会收录一批体现其“复古”倾向的作品,例如仿宋元大家如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等风格的作品,但绝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山水的情感与思考。例如,在仿黄子久笔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斧劈皴的遒劲,以及对山体结构的精妙处理;而仿董源、巨然的笔触,则流露出其对江南水乡湿润温婉的独特体悟。 缶翁遗风与个人风格的初步确立: 溥儒先生与吴昌硕(缶翁)先生曾有交往,缶翁的浑厚、苍劲的笔墨对其亦有启发。上册将分析吴昌硕艺术风格对溥儒早期山水画的影响,并进一步梳理溥儒先生如何在吸收外来营养的同时,逐渐确立起自己清雅、秀润、苍劲兼备的个人风格。这期间的作品,可能在构图上更为大胆,色彩运用也开始显现出个人特色,例如其擅长的淡墨皴染,以及在设色上偏爱青绿、浅绛等典雅的色调。 时代变迁与山水画的时代精神: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年代。溥儒先生的山水画,不仅是传统的继承,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诉求。上册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解读溥儒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怀古”“避世”与“忧患”情结。例如,在一些描绘荒山野径、古寺孤舟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往昔的追忆;而在描绘壮丽山河的画作中,又流露出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尽管有时是隐晦而含蓄的。 诗书画印的融通: 溥儒先生不仅是杰出的画家,更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书法家和篆刻家。上册将选取其部分与画作相关的诗文,以及书法作品,阐释诗书画印在其艺术创作中的相互印证与融合。例如,其画作题跋,往往文辞隽永,意境深远,与画幅相得益彰;其书法,端严秀劲,一如其人。 下册:融贯古今,笔墨意境中的精神高华 下册内容,则侧重于溥儒先生成熟时期的艺术创作,其风格的极致发展,以及他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文人山水”的典范: 溥儒先生的山水画,被誉为“文人山水”的典范。他笔下的山水,不重形似,更重意境。他追求的是一种超脱物外、意趣盎然的艺术境界。下册将集中展示其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如《雪景山水》、《松石图》、《渔樵图》等,深入剖析其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的独到之处。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山水形态的提炼与夸张,笔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微妙,构图的处理既有气势又不失雅致,例如其擅长的“枯笔皴法”,能表现出山石的苍劲与肌理感,而“淡墨点染”则赋予画面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 “西园雅集”与艺术精神的传承: 溥儒先生晚年定居台湾,与众多艺术家、文人墨客交流切磋,形成了一股重要的艺术影响。下册将梳理其在台湾时期的艺术活动,以及“西园雅集”所代表的艺术精神。这期间的作品,可能更加醇厚、老辣,对笔墨的运用更加随心所欲,但依然保持着高雅的格调。例如,一些大幅的山水作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显示出其晚年艺术功力的巅峰。 “太史”风骨与人格魅力: 溥儒先生以“太史”自称,体现了他对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坚守。他一生清贫,不事权贵,以艺术为伴,以诗书自娱。下册将通过其画作中的题跋、款识,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展现其“太史”风骨与人格魅力,以及这种人格魅力如何在作品中得以体现。他的画作,往往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观之令人心生敬意。 艺术的创新与守成: 尽管溥儒先生被誉为“复古派”大家,但他并非泥古不化。他的创新在于对传统笔墨的活化与升华,以及对意境的独特追求。下册将探讨溥儒先生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时代精神,创造出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艺术语言。例如,他善于从古人画作中提炼元素,但又将其重新组合,赋予新的生命。他的画作,既有古人的韵味,又有自己的面貌。 山水画的意境美学: 溥儒先生的山水画,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其营造的意境。他善于通过笔墨的虚实、浓淡,以及构图的疏密,来表现画家内心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下册将结合具体的画作,深入浅出地分析其意境美学的构成要素,例如“留白”的妙用,如何让画面产生无穷的想象空间;“皴法”的丰富变化,如何表现出山石的质感与生命力;“点景人物”的恰当布置,如何烘托出山水的宏大或幽深。 影响与传承: 溥儒先生的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册将梳理其在海内外美术界的影响力,以及他所培养和影响的艺术家群体。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艺术家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到溥儒先生艺术思想的传播与演变。 《溥儒集》上下册,共同构成了一部关于溥儒先生艺术的深度考察。它不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部艺术史的缩影,一本关于传统文人精神的赞歌。读者通过翻阅这套书,将不仅仅是欣赏到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更将有机会走进溥儒先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跨越时代的情感,理解他所坚守的精神家园,并从中获得艺术上的启迪与精神上的共鸣。这套书,将是所有热爱中国传统山水画、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以及欣赏高雅艺术的读者不容错过的珍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整体内容结构感到非常满意,它不像某些文集那样只是简单地将作者的所有文章罗列在一起,而是进行了一次精心的梳理和编排。我观察到,编者似乎遵循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将溥儒先生早年的论述与晚期的见解做了很好的区分,这使得我们能追踪到他思想发展的轨迹。特别是在涉及书画理论和古代器物鉴赏的篇章中,作者的观察角度极为细腻,常常能一语中的地指出传统鉴赏中的关键点,这对于提升自身的审美眼光非常有启发性。虽然有些段落的文言文功底要求较高,但正是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才更显出文献的珍贵。我花了整个周末的时间研读了其中关于“笔墨精神”的几篇文章,收获颇丰,感觉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评分

坦白说,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最大的担忧是内容会过于晦涩和艰深,毕竟是大家的手稿整理。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却出乎意料地流畅。这套书的排版在处理长段落的古文时,使用了恰到好处的留白和分段,使得阅读压力大大减轻。例如,在关于园林艺术的几篇论述中,作者的叙述手法十分生动,如同在带领读者漫步于旧时的名园之中,那种对景物的感悟和体察,极具画面感。这种将深奥的理论融入具体物象的写作方式,是很多当代理论著作所欠缺的。我甚至发现了一些关于家居陈设的小贴士,这说明作者的学问是落地且实用的,而非高高在上的纯理论空谈。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那套上下册的字体选择和排版布局,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古典雅致的。内页的纸张质感厚实,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这对于阅读古籍文献来说无疑是一种加分项。我特意翻阅了其中一册的引言部分,编辑团队在文本的校对和注释上显然下足了功夫,看得出他们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尤其是对于一些宋代或元代的引文,旁注的解释清晰明了,极大地帮助了像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的读者去理解复杂的历史语境。装帧的硬壳设计使得书籍的收藏价值也提升了不少,放在书架上非常大气。当然,这种厚重的书籍阅读起来需要耐心,如果能配上一个便携的电子版辅助查阅就更完美了。整体而言,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是一套非常值得收藏的出版物。

评分

这套丛刊的出版,对于研究近代文化史的学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份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我关注到其中收录了一些作者早年未曾公开发表的手稿片段,这些片段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位文化巨匠多面性的认识。从这些零散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他如何在时代剧变中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其文字中蕴含的忧思和坚韧,是很多后世的解读所无法完全传达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士人情怀”的论述,那种将个人修养融入到艺术实践中的理想,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不过,对于某些涉及私人信札的部分,如果能附带更详细的背景介绍,或许能让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交际圈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评分

我必须对这套书的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它不仅仅是一套简单的作品集,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史侧影。通过梳理溥儒先生对历代经典作品的品鉴和评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精英文化在民国时期的延续与嬗变。特别是书中关于“古物癖”的讨论,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文化断层时期对传统的抢救性保护和继承的努力。这些文字,如同历史的切片,精准地记录了特定时代背景下文化人的精神面貌。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特别是如何承接古代文脉的人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替代的工具书,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评分

溥氏‘書既讀得多又讀得通’,最明顯的佐證即是存世的豐厚著述。其一生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詩文詞曲、隨筆札記以及學術專書等著作。例如,所著《毛詩經證》成書即有十餘册,而所編清遺民詩選《靈光集》積稿亦有十餘册。可惜的是,溥氏著述的價值往往爲其書畫聲譽所掩蓋,未能引起世人的充分重視。目前,彙編出版的溥氏詩文著述共計三種:其一爲溥氏生前寫定、其子溥孝華付印的《寒玉堂詩詞文聯集》,其二爲臺北故宫博物院整理出版的《溥心畬先生詩文集》,其三爲毛大風先生整理出版的《寒玉堂詩》。此三種詩文集多草創之功,所録亦各具特色。此次整理出版《溥儒集》,旨在在前人工作基礎上,爲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更爲全面的、可靠的溥氏詩文作品集。

评分

★美国儿童图书馆协会指定读物

评分

书精品不少,财力有限

评分

大师的文集

评分

是书印制精美,可惜价昂揪心,非活动不能购存。

评分

2.溥氏广交游,富收藏,对于研究20世纪前期鉴藏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评分

是本很不错的学习资料,值得收藏!

评分

很不错!遇到活动价格太划算了!

评分

溥儒(一八九六—一九六三),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等,斋名寒玉堂,清宗室。溥氏为近现代著名书画家,在诗词、经学等方面亦颇有造诣,故得以诗、书、画兼擅其能著称于时。与张大千颉颃,世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齐名,世称“南吴北溥”。一九四九年去台后,犹挥洒时兴,点染不辍,复与张大千、黄君璧有‘渡海三家’之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