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每个妈妈都应该知道——Communication makes children a good life. (沟通成就孩子的一生。)
★ 0-2岁决定宝宝的一生,关注宝宝心理发展关键期,让宝宝赢在人生第一课。
★ 读懂宝宝——育儿路上每个爸爸妈妈必修的第一课。国内首屈一指的资深早教咨询师强力发声,教您培养出高智商、高情商的宝贝!
★ 宝宝为什么会伸舌头?为什么会毫无缘由地大哭大叫?这可不是简单的生理现象,正因为宝宝不具备丰富的词汇,爸爸妈妈们才需要从这些非语言表达方式中读懂宝宝的真正想法。
内容简介
《婴语:妈妈,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是一本每个新手妈妈的必读书。
当还不会说话的宝宝咿咿呀呀、甚至毫无缘由地大哭大叫,或是在热闹的地方忽然莫名其妙表情严肃起来……遇到这样的事情,妈妈们立刻束手无措啦。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生理现象,宝宝正在用一切能利用的动作和表情告诉妈妈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正因为年幼的宝宝还不具备丰富的词汇,作为妈妈才更要理解宝宝的“婴语”。如果妈妈能抓住宝宝0~2岁期间的有利时机,读懂宝宝的“婴语”,了解宝宝各种行为背后的意义,阅读他的身体语言,认真与他交流,正确回应宝宝的情感需求,你就能更深入自己宝宝的内心,宝宝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而且成年后也会跟你更亲近。
较重要的是,这种良性的沟通还能能够培养出高智商、高情商的宝宝!
作者简介
张鸣真,悉尼大学传媒学硕士,资深媒体人,资深早教咨询导师,心理学专栏编辑,运动生理学研究员,澳新儿童心理学研究会理事,旅居中澳两国之间,亦是两个混血宝宝的母亲。
精彩书评
★如果你是爱孩子的妈妈,请不要错过这本“婴语手册”。因为它会让你发现,宝宝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聪明、更加懂事!
——《妈咪宝贝》全媒体总监 李暮月
★作者张鸣真用较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较深刻的道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懂得婴幼儿心理。沟通,是父母给孩子较好的礼物。
——悉尼大学心理学博士 鲍勃·汤姆森
★强烈推荐这本“婴语字典”给爸爸妈妈们。这本书详细地把宝宝的肢体语言“翻译”成爸爸妈妈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既可以帮助小宝宝们与家长进行无障碍沟通,又能帮助爸爸妈妈们给予小宝贝有的放矢的关爱。
——伊顿教育集团“家长大学”校长 曾珈
★了解口不能言的宝宝的情绪,就可以更好地对宝宝进行护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这样能够与宝宝从小建立起良性、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宝宝更好地认识家人,认识世界。
——政经文史独立观察家、盖伦国际教育创始人 云关秋
★育儿中的很多问题让爸爸妈妈头疼不已,无法用语言沟通也只会让双方干着急,学点“婴语”,读懂孩子,给他更合适的爱,让孩子的内心深处有归属感,您的育儿之路也会顺畅起来。
——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理事会理事 戴东
★如果你想要一个活泼可爱健康的孩子,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后“叛逆期”出现的几率变小,如果你想要孩子和你之间没有隔阂更加亲近……翻开这本书则是较佳选择。
——香港父母国际研究院院长 林青贤
目录
第一章 我用哭声、微笑与爸爸妈妈对话
过分安静的环境,让宝宝更容易受到惊吓
7秒钟的“黄金注意力”
吸吮手指,宝宝在呼唤爱和关注
看到妈妈完整的脸,宝宝会不自觉地微笑
宝宝更喜欢缓慢的生活节奏
怪异的表情?宝宝正在表达身体的异样感
宝宝表达痛觉的不同方式
常打哈欠,宝宝可能是缺氧了
第二章 我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啦
在宝宝产生自我保护意识前喂他辅食
别让宝宝的占有欲变为破坏欲
相信宝宝,他比你想象的更有耐心
想要两个孩子?请不要独自看管宝宝
比起玩具,宝宝更爱注视微笑的脸
太近的拍照距离会让宝宝紧张
教宝宝用眼睛引导身体
一定要附和回应表达感情的宝宝
第三章 我会有意模仿爸爸妈妈的动作举止哦
温柔地对待宝宝会让他长大后拥有健康的异性关系
让宝宝不再习惯性哭泣的正确处理方式
外界噪音影响宝宝的听力,心理噪音影响宝宝的EQ
宝宝用眼神和嘴唇表达自己的恐惧
适当夸奖宝宝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宝宝1岁前为他建立游戏规则
父母的情绪影响宝宝的行为与决定
第四章 我的表演欲一天比一天强啦
宝宝也会有情感饥渴
不要责怪还没有是非观念的宝宝
角色扮演,让宝宝轻松“驾驭”世界
嫉妒是在爱中成长的宝宝最正常的情绪
宝宝会向比自己大的小伙伴学习
下蹲,1岁后的宝宝对恐惧的表达方式之一
戒备心理的双面性
父母的肯定会帮宝宝养成好习惯
第五章 我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和控制意识宝宝会把自己想象得更加强大
多做擅长的事,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窝里横”也是一种宝贵品质
及时发现宝宝的求助信号,别让他变成“爱哭鬼”
当宝宝有了性别意识……
20个月前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的黄金时期
不必过分担心宝宝的“暴力倾向”
第六章 我有了团队合作意识,甚至会耍点“小聪明”
宝宝有了团队意识
不要被宝宝的表情蒙蔽啦
宝宝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不用担心,会隐瞒的宝宝更机灵
模仿是宝宝最好的学习方式
佯装不舒服,宝宝只是想要一些温暖和关爱
你知道吗?宝宝也会有压力
精彩书摘
打哈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像心跳、呼吸一样,不受意志所控制。
在医院的新生儿室,护士常把观察婴儿打哈欠的状况当做一项查体指标。如果刚出生的宝宝经常打哈欠,说明他正在逐渐适应这个新世界,生理上正在自我调节。
但如果宝宝满月后还经常打哈欠,唉,那情况也许就不那么乐观了。
打哈欠有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供氧量的作用,它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人体神经系统消耗能量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打哈欠就是将过多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并吸入更多的氧气,保护大脑。这是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强的表现。
如果在宝宝所处的环境中,二氧化碳积聚过量,宝宝有可能哈欠连连。这时妈妈应该做的就是把宝宝抱到另一个房间,或给他盖一个温暖的被子,再将窗户打开,保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美国纽约大学的儿科医生发现,在那些经常性打哈欠的婴儿中,六成以上是住在常年不通风的卧室里。
有人认为,宝宝常打哈欠是困倦的表现。其实对4个月以下的宝宝来说,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6小时以上,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浅睡眠,但这并不会让他们特别疲倦。所以说,和因困乏而打哈欠的成人不同,宝宝的哈欠在表达另外的意思。
宝宝的一个哈欠时间在4秒左右,在这4秒内,宝宝的耳朵听不见声音,眼睛大概也是闭着的,他完全是在用感觉触摸这个世界。另外,打哈欠时,宝宝的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放松。
因此很多儿科专家认为,打哈欠能让宝宝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最好的休息,从一方面讲,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宝宝“心理饥渴”的表现,他需要更多的、来自妈妈的关爱,否则他就无法完全放松。
还有研究发现,在感冒来临之前,宝宝特别喜欢打哈欠,因为他的呼吸系统已经有了不畅感了,多打几个哈欠,还有通络血流和体液的作用。但只要宝宝是母乳喂养,6个月以前,母乳具备一定的免疫功能,宝宝得感冒的几率不大,妈妈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寻找原因。
女儿在3个月左右时,晚上总是不停地打哈欠,我试了很多种方法:多多拥抱她,每天为她开窗通气,尽量延长她的睡眠时间……结果没有一个奏效。
我觉得因为我这个当妈的对女儿关爱不够,才让女儿用不停歇的哈欠来释放心中压力,于是我就经常晚上抱着她、亲吻她。可她丝毫不领情,这厢哈欠不误,那厢一被我抱起就大喊大叫,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排除了一切可能的原因后,我移走了女儿房间里的两盆文竹。没想到,这两盆晚上和人抢氧气的绿色植物离开后,女儿打哈欠的毛病不治自愈了,她每天睡得安稳、吃得香,看来吸入体内的氧气量也足够多。我也终于不用整晚整晚地抱着这个日渐沉重的小身体,念念叨叨地跟她说抱歉打扰她睡觉了。
……
前言/序言
婴语:妈妈,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