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难懂?那就听故事吧!
以《史记》为本,听公孙策讲述
秦末真假英雄的权谋与争霸
秦末汉初,大乱大治,各路英雄逐鹿悲欢,共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1次平民问鼎皇权高峰的伟大时代;
本套书五大特点:1、通俗讲史,2、原典精华,3、原典注释,4、插画,5、地图;
知名制作人王伟忠、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赵少康,联合推荐。
秦末乱世争雄,波谲云诡,斗智斗勇。台湾历史评论家公孙策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经史典籍和地图,描述秦末群雄争霸、楚汉对决的辉煌画卷,讲述我们可能耳熟能详却未能深入解析的历史桥段,深入分析了各路英雄人物的性格、际遇怎样影响个人命运和家国兴衰,从而以史为镜,以人为镜,警醒现世。
公孙策,本名陈哲明,台湾知名专栏作家,历史评论家,曾任中时报系副总编辑,喜欢以历史为鉴。著有《去梯言──历史之眼看台湾》、《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公孙策说唐诗故事》、《水浒传教你职场生存术》、《西游记教你职场不败术》、《跟康熙学策略》、《历史经典100句》等书。公孙策此次发愿,以4年时间在网络上连载1000个历史故事,已经发表超过200个,本书是第二本集结成书的。
楔子
秦失其鹿
1. 秦始皇
2. 海上仙山
3. 荧惑守心
4. 博浪椎
5. 秘不发丧
6. 鸿鹄之志
7. 篝火狐鸣
8. 将相本无种
9. 张耳·陈余
10. 武信君
11. 伴君如伴虎
12. 赵王自立
13. 赤帝子杀白帝子
14. 贵不可言
15. 沛公
16. 项家军
17. 齐王·魏王·燕王
18. 陈胜败亡
19. 武臣败亡
20. 黄石公
21. 英布·陈婴
22.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等....................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大胆却不失典雅,选用了一种复古的墨绿色作为主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字体,显得质感十足。纸张的选择也非常考究,摸上去有种略带粗糙的棉麻质感,这很符合历史题材书籍所应有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和页边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配有一些精心绘制的复古风格插画,线条简练而富有张力,为文字内容增添了许多视觉趣味,让人在阅读历史事件时,仿佛能透过插画感受到当时的氛围。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以看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上的诚意。可以说,光是作为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它就足以成为一个亮眼的焦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历史叙述范本”,它成功地在保持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的同时,注入了极强的文学感染力。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某些段落的措辞深深吸引,作者似乎对词汇的驾驭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比如,描述一个人物的性格转折时,他会使用一系列富有画面感的动词和形容词,使得人物的内心挣扎跃然纸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事件的客观描述上。而且,全书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到位,有些关键历史转折点,叙事节奏会骤然加快,笔锋凌厉,给人一种历史洪流不可阻挡的压迫感;而在描写人物的沉思或某个时代背景的酝酿期时,笔触又会放缓,用细腻的文字去描绘那种历史酝酿下的微妙气氛,读起来酣畅淋漓,过瘾十足。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偏向通史类的书籍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总觉得内容会过于庞杂而缺乏重点。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并非简单的时间线罗列,而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微观历史”的切片。作者似乎有一种将历史人物“拉下神坛”的功力,他会着重描写那些著名人物在特定历史节点下所做的、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影响全局的个人选择,比如某个皇帝一时的犹豫、某个谋士一次私下的交谈。这种叙事角度的切换,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人味儿”,让我不再觉得历史是冷冰冰的年代记载,而是由无数鲜活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共同塑造的结果。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着实令人耳目一新,让我对历史的理解多了一层贴近人性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注释和参考文献部分做得相当扎实,这对于追求深度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注意到,很多关键论点的后面都附带着页码清晰的注释,标注了引用的原始史料出处,甚至是不同学派对此观点的争论焦点。这不仅保证了行文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路径。当我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细节产生疑问时,可以轻易地回溯到注释中指引的源头,进行交叉验证。与市面上很多只提供简单结论而缺乏支撑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对待读者的求知欲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潜移默化地教你“如何去验证和思考”,这种治学态度,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古代军事策略的书,内容真是层层递进,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晦涩的战略思想,用一种极为清晰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开篇部分并没有直接切入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先从最基础的兵力部署和后勤保障讲起,这种“由小及大”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门槛。随着章节的推进,作者开始深入剖析那些经典战役中的关键决策点,他不仅仅是罗列了胜负的结果,更着重分析了决策背后的心理博弈和环境制约因素。读到中间部分时,我发现作者引入了大量当时将领的书信和史料残片进行佐证,使得论述的可靠性和现场感大大增强,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了当时的军事会议。这种严谨的考据和流畅的叙事风格完美结合,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战争艺术的理解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