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蜜蜂産業經濟研究》,本書內容: 養蜂業是我國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蜂業經濟得到瞭長足的發展。進入90年代,全國每年養蜂數在600一780萬群左右,年産蜂蜜約20萬噸、王筍約1000噸花粉約3000噸,此外還有大量的蜂蠟、蜂膠、蜂毒等。我國每年提供國際市場的蜂蜜約占其需求量40%以上,提供的王漿約占國際市場需求量的90%。本書分析瞭我國蜂業經濟,為養蜂行業提供的指導。
作者簡介
李海燕,博士,副研究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經濟與信息研究室主任,《中國蜂業》雜誌主編,中國養蜂學會經濟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畜牧經濟專委會常務理事,中國民間中醫中藥研發協會中醫蜂療專委會副主任。緻力於蜜蜂産業宏觀經濟與蜂産品養生的研究及普及工作二十餘年。齣版過《蜜蜂生生不息一億年的奧秘——蜜蜂産品食療養生話題》等專業書籍二十餘部。
劉朋飛,經濟學碩士,助理研究員,現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經濟與信息研究室科研骨乾,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區域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從事蜂業産業經濟研究工作。在經濟類核心刊物等發錶論文10多篇,並參與編寫多部學術專著。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我國養蜂生産曆史迴顧與現狀分析
第一節 我國養蜂業發展曆程迴顧
一、古代養蜂(公元前16世紀-1840年)
二、近代養蜂(1840-1949年)
三、現代養蜂(1949年至今)
第二節 我國蜂産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我國養蜂業區域布局
二、我國蜂業隊伍發展現狀
三、我國蜂産品國內外市場發展情況
四、蜂業標準體係與質量控製狀況
第二章 我國蜂産品國際貿易與技術壁壘研究
第一節 世界蜂産品貿易流通情況
一、世界蜂産品貿易量和發展趨勢
二、世界蜂蜜主要進齣口國的貿易狀況及其發展形勢
三、我國在世界蜂蜜齣口中的地位及與競爭對手的優勢比較
第二節 我國主要貿易夥伴國的蜂蜜貿易政策
一、我國蜂蜜主要貿易夥伴國及其市場情況
二、主要貿易夥伴國蜂蜜進口的政策
三、主要貿易夥伴國蜂蜜進口政策發展趨勢及原因
第三節 我國蜂蜜遭遇貿易夥伴非關稅壁壘的情況和原因分析
一、我國蜂蜜遭遇貿易夥伴非關稅壁壘的整體情況和原因
二、我國蜂蜜遭遇非關稅壁壘的主要類型及其發展趨勢
三、貿易夥伴非關稅壁壘對我國蜂蜜齣口和産業發展的影響
四、具體案例分析
第四節 我國養蜂業發展及應對蜂蜜貿易壁壘的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蜂蜜安全生産監管體係,全麵提升蜂蜜的品質
二、實行規模經營,加強行業管理
三、政府進一步積極采取措施支持蜂蜜齣口
四、鞏固重點市場,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和新興市場,分散我國蜂蜜貿易的風險
五、建立進齣口監測預警體係
六、加大齣口蜂蜜的加工度,增加附加值
第三章 我國蜜蜂授粉價值的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
第一節 蜜蜂授粉價值評估的理論基礎
一、蜜蜂授粉價值評估的理論基礎
二、生態係統服務價值理論
三、市場價值法
四、替代市場法(揭示偏好法)
五、假想市場法(陳述偏好法)
六、蜜蜂授粉經濟價值評估的方法
第二節 我國農業蜜蜂授粉的經濟價值評估
一、理論基礎與方法
二、蜜蜂授粉的經濟價值評估
三、結論
第四章 我國養蜂業發展的製約因素與政策研究
第一節 我國蜂業發展的問題及關鍵製約因素
一、我國蜂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二、我國蜂業發展的關鍵製約因素分析
第二節 國內外養蜂扶持政策
一、國外養蜂相關政策
二、國內養蜂相關政策
三、我國養蜂業扶持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1)國傢蜂業政策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後,各級政府對於蜂業發展十分重視,采取瞭一係列有效的措施,加強瞭國傢對蜂業的宏觀管理,這是我國蜂業在改革初期蓬勃發展的根本原因。
1983年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科技組嚮農牧漁業部提齣瞭“關於發展養蜂業和推進養蜂現代化的建議”,著重強調瞭養蜂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及中國蜂業發展潛力和存在問題,明確地提齣瞭普遍推廣養蜂、實現養蜂現代化,積極收購和推銷蜂産品,加強科研、重視智力投資、保護好蜜源等8項建議。這充分體現瞭黨和國傢對發展養蜂業的關注和支持。
中央對提高蜂蜜質量問題十分重視,1985年在北京召開全國養蜂工作會議。針對蜂業存在的問題,會議提齣“六五”期間我國養蜂生産和蜂産品經營的指導思想和基本任務是:“堅持改革,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質量,擴大內銷,積極齣口,有計劃地發展”。並指齣農、商、貿三個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密切配閤、通力協作:加強對養蜂生産的管理和指導;綜閤治理,切實提高蜂産品質量;認真貫徹按質論價、優質優價政策,進一步搞活蜂産品的流通和發展加工業;試辦優質蜂産品齣口基地;加強科研、教學和技術推廣;加強對養蜂業的領導。同年10月,農業部頒布瞭《養蜂管理暫行規定》,以法規形式加強蜂業管理。為貫徹會議精神,全國相繼建立瞭9個省級養蜂管理站和198個縣級養蜂管理站,其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配備瞭專職管理乾部,加強對蜂業的管理和服務。此時,不少重點地區已把養蜂生産作為養殖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政府工作計劃加強管理。如浙江省慈溪市,養蜂生産已成為全市農業除棉花外的第二大産業。每年春季和鼕季由市養蜂管理站召開兩次養蜂經驗、技術交流會。全市還成立瞭蜂業公司、蜂産品加工廠、研究所、種蜂場等配套機構,為蜂業開展綜閤服務。
20世紀70-80年代,中央積極扶持蜂業發展,通過撥款或貸款方式,支持地方搞科研、辦教育和開展技術推廣,並分期分批建立瞭國傢級和部級蜂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蜂業公司、蜂産品加工廠以及養蜂基地等,促進瞭我國蜂業的快速發展。
……
前言/序言
《蜜蜂産業經濟研究》書籍簡介 引言: 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格局中,農業及其相關産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作為農業生産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蜜蜂産業以其獨特的生態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正日益受到學界和業界的廣泛關注。本書《蜜蜂産業經濟研究》正是緻力於深入剖析這一蓬勃發展的産業,從經濟學的視角,係統梳理其發展脈絡、分析其經濟運行規律、探討其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並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本書的寫作旨在填補當前蜜蜂産業經濟研究領域的若乾空白,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我們不僅關注蜜蜂養殖本身的經濟效益,更將其置於宏觀經濟、生態環境、社會發展等多維度的背景下進行審視。通過對蜜蜂産業的經濟學視角解讀,我們希望能夠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認識到蜜蜂對於糧食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的巨大貢獻,並為相關政策製定者、企業經營者、研究人員以及對蜜蜂産業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第一章 蜂産品市場的供需分析與價格機製 本章將聚焦於蜂産品市場的核心——供需關係和價格形成機製。我們將深入探討影響蜂産品供應量的關鍵因素,包括養蜂技術、蜂群健康狀況、病蟲害防治、氣候條件、蜜源植物分布以及蜂農的生産決策等。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閤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區域、不同蜂産品(如蜂蜜、蜂王漿、蜂膠、蜂花粉、蜂蠟等)的供給彈性,並考察季節性、區域性以及産品差異化對供給的影響。 在需求方麵,我們將分析蜂産品在國內外的消費市場特點。這包括消費者的偏好、購買行為、健康意識以及對蜂産品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的認知。我們將研究不同收入水平、年齡群體、文化背景的消費者對蜂産品的需求彈性,並考察其潛在的替代品和互補品對需求的影響。此外,我們還將關注蜂産品在食品加工、醫藥保健、化妝品等下遊産業的應用,分析這些産業對蜂産品的衍生需求。 價格機製是連接供需的橋梁。本章將詳細闡述影響蜂産品價格的關鍵變量,包括供求關係的市場調節、政府政策(如補貼、進齣口關稅)、市場結構(如寡頭壟斷、完全競爭)、信息不對稱、品牌效應以及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等。我們將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對曆史價格數據進行實證分析,識彆影響價格的關鍵驅動因素,並預測未來價格走勢。同時,我們還將探討不同銷售渠道(如批發市場、零售終端、電子商務平颱、直銷模式)對蜂産品價格的影響,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公平透明的價格形成機製。 第二章 蜂産品産業鏈的價值鏈分析與利益分配 本章旨在對蜂産品産業鏈進行係統性的價值鏈分析,識彆各個環節的價值創造過程,並深入探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與閤理性。我們將從蜜源種植與養殖、蜂産品采集與初加工、蜂産品精深加工、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以及終端消費等環節,詳細勾勒齣完整的蜂産品價值鏈。 在價值創造方麵,我們將分析每個環節如何通過投入(如勞動力、資本、技術、信息)産生産齣,以及其在提升蜂産品附加值方麵的作用。例如,我們將研究不同養殖方式(如傳統放養、集約化養殖)的技術經濟效益,分析初加工環節(如分離、過濾、乾燥)如何影響蜂産品質量和儲存性,探討精深加工(如生産保健品、化妝品)如何提升産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 利益分配是産業鏈健康運行的關鍵。本章將重點分析産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利益博弈與分配模式。我們將考察蜂農、養蜂閤作社、初加工企業、深加工企業、經銷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之間如何分享價值鏈的增值。通過對現有利益分配模式的剖析,我們將識彆可能存在的利益扭麯、信息不對稱導緻的剝削,以及如何通過優化閤同、發展閤作社、建立信息共享平颱等方式,實現更公平、更可持續的利益分配。我們將引入閤作博弈論等理論工具,分析不同參與者在産業鏈中的議價能力,並提齣促進産業鏈各方共贏的策略。 第三章 蜂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與農民增收效應 本章將聚焦於蜜蜂産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麵的關鍵作用。我們將從多個維度分析蜂業如何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並為農民提供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 首先,我們將探討蜂業的直接經濟效益。這包括蜂農通過齣售蜂蜜、蜂王漿、蜂膠、蜂花粉等産品獲得的直接收入。我們將分析不同規模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差異,考察區域性蜂業發展的比較優勢,並評估蜂業在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方麵的貢獻。 其次,我們將分析蜂業的間接經濟效益。蜜蜂在傳粉過程中對農作物産量和質量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直接為農業生産帶來瞭顯著的經濟效益,並間接提高瞭農民的收入。我們將量化蜜蜂傳粉對主要農作物(如瓜果蔬菜、油料作物、飼料作物)的增産效應,並分析這種效應如何體現在農民的種植收益中。此外,我們還將探討蜂業發展對農村旅遊、特色農産品加工等相關産業的帶動作用,以及其對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農村居民生活品質的積極影響。 在農民增收方麵,我們將研究蜂業如何成為農民脫貧緻富的有效途徑。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蜂農的案例研究,我們將分析蜂業在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等方麵所發揮的作用。我們將關注蜂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戰,如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獲取、資金支持等,並提齣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更好地發揮蜂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潛力。 第四章 蜂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模型與政策建議 本章將深入探討蜂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模型,並在此基礎上提齣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所有産業發展的核心議題,對於蜜蜂産業而言,其重要性尤為突齣,因為它直接關係到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 我們將首先構建蜂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模型,該模型將綜閤考慮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技術創新、綠色生産方式、生態保護措施等,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贏。例如,我們將研究有機蜂蜜生産的經濟可行性,探討如何通過發展生態養蜂,減少化學品使用,保護蜜源植物,從而提升蜂業的生態價值。 在政策建議方麵,我們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提齣建議。宏觀層麵,我們將關注政府在支持蜂業發展方麵的角色,包括製定産業政策、提供財政補貼、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推動國際閤作等。例如,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稅收優惠、低息貸款等金融手段,鼓勵蜂農進行技術升級和規模化經營;如何通過建立國傢或區域性的蜂産品質量認證體係,提升産品信譽和市場競爭力;如何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閤作,引進先進的養蜂技術和管理經驗。 微觀層麵,我們將關注企業和蜂農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麵的策略。這包括推廣科學養殖技術,加強病蟲害防治,優化蜂産品加工和營銷渠道,發展品牌化經營,以及提升蜂農的市場意識和管理能力。我們將強調閤作社在蜂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勵蜂農通過閤作社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提高議價能力,降低經營風險。 此外,本章還將關注蜂業發展麵臨的挑戰,如氣候變化對蜜源植物和蜂群健康的影響、轉基因作物對蜜蜂的潛在風險、以及消費者對蜂産品安全性的擔憂等,並提齣相應的應對策略。我們相信,通過科學的經濟學分析和有力的政策支持,蜜蜂産業定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做齣更大的貢獻。 結論: 《蜜蜂産業經濟研究》一書,通過對蜂産品市場的供需分析、産業鏈的價值鏈考察、蜂業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模型構建,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深入、客觀的蜜蜂産業經濟圖景。本書不僅關注經濟利益的實現,更強調生態價值的維護和農村經濟的繁榮。我們期望通過本書的研究,能夠引發更多關於蜜蜂産業的關注和思考,為推動該産業的科學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經濟社會的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