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语

教育论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再复,刘剑梅 著
图书标签:
  • 教育
  • 国学
  • 经典
  • 论语
  • 启蒙
  • 儿童
  • 修身
  • 传统文化
  • 道德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595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169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去年四月,我应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之邀,回国参加母校创立九十周年的庆祝活动,之后又到汕头、泉州、成都、首尔(韩国)诸地讲学,最后一站到了上海。刚踏上久别的上海,就见到特从福州前来约稿的福建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孙汉生先生。他开门见山地说,此次远道专程而来,就为了向您约定一部谈论教育的书稿。我愣了一下,便自然地提问:“我从事文学,你们怎么约我谈论教育?”这是来自刘再夏和刘剑梅专著的《教育论语》的节选部分。

作者简介

刘再复,194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刘林乡。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并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院校分别担任过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名誉教授与访问学者。著有《性格组合论》、《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文学的反思》、《放逐诸神》、《罪与文学》(与林岗合著)、《现代文学诸子论》、《高行健论》、《告别革命》(与李泽厚合著)、《传统与中国人》(与林岗合著)、《共鉴“五四”》、《红楼四书》、《李泽厚美学概论》、《刘再复散文诗合集》、《刘再复文论精选》、《人文十三步》、《人论二十五种》、《双典批判》、《漂流手记》(十卷)等四十多部学术论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译成英、日、韩、法、德等多种文字。

目录

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刘再复)

第一辑 父女教育论语(刘再复、刘剑梅)
[一]教师职业
[二]关注教育的家庭原因
[三]高举心灵的旗帜
[四]中国与美国的教育结构
[五]美育与情感教育
[六]“德育”的内涵-
[七]“德育”不可复古倒退
[八]“智育”的内涵
[九]“体育”的内涵
[十]学校的“免疫力”
[十一]自学与自明
[十二]教育的境界

第二辑 教育讲演(刘再复)
[一]教育、美育与生命质量
——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
[二]我的教育观
一一在安徽铜陵三中的讲话
[三]蔡元培的内心律令
——在香港“北京大学校友会”聚会上的讲话
[四]文学艺术中的天才现象
——在香港岭南大学和安徽铜陵三中的演讲
[五]人文世界的精神漫游者
——在哈佛大学李欧梵退休仪式上的讲话
[六]告慰老师
——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九十周年系庆会上的讲话

第三辑 教育访谈与对话(刘再复)
[一]我最关注的是教育问题
——答《凤凰周刊》记者吴婷问
[二]关于教育的两次对话
——和李泽厚的对话
[三]读书三部曲
——厦门商报记者陈雪慧访谈录

第四辑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刘再复)
[一]童年的长度
[二]儿童节与高考
[三]摇篮时期爱的方向
[四]沉默的校风
[五]《红楼梦》连环画本序
[六]青年时代的书目
[七]快乐园里说快乐
[八]新哥伦布的使命
——爱默生礼赞
[九]博士不自由
[十]抽烟的少女
[十一]科罗拉多惨案
[十二]再说科罗拉多惨案
[十三]小莲的喜讯
[十四]疯狂的硅谷
[十五]女儿的学校
[十六]毕业赠言
[十七]百年前鲁迅的伟大呼吁
[十八]风范的意义
[十九]杨喜莱散文集《年青的海》序
[二十]清华,你应是鹰的摇篮
[二十一]坐着就是力量
[二十二]抬政治棺材的老师们
[二十三]贾赦的读书经
[二十四]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文学故事
[二十五]杰弗逊总统的2l条语录
[二十六]新亚校歌:珍重珍重
[二十七]当作家易,做一个人难
[二十八]努力做一个人
[二十九]器世界与情世界的冲突
[三十]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提纲)

第五辑 缅怀老师(刘再复)
[一]缅怀我的彭柏山老师
——彭小莲《他们的岁月》香港版序
[二]璞玉
——缅怀郑朝宗老师
[三]永远拥有那一份天真
——祝贺蔡厚示老师八十寿辰
[四]缅怀和惋惜
——纪念陈汝惠老师逝世十周年
[五]永远的文化纪念碑
——缅怀陈嘉庚先生
[六]悲伤的八月
——缅怀岳父陈英烈老师
[七]死了的端午节
——缅怀刘中法老师
第六辑教师颂(刘再复)
[一]月季颂
[二]致老师
[三]摇篮
[四]为什么灯火更亮了?
[五]珍惜
[六]书渴
[七]慈母颂
[八]爱因斯坦礼赞
第七辑 父女书写(刘再复刘剑梅)
[一]我在美国的教学生涯
[二]庄子的坎坷与凯旋
——剑梅《庄子的现代命运》序
[三]亲情与才情的双重诗意
——剑梅《狂欢的女神》序

《文言思辨录》 卷首语 天地之间,万物有灵;人立于世,思辨为先。古往今来,智者皆以求知为乐,以通达为本。《文言思辨录》,非为教条之陈述,亦非为枯燥之说理,而是旨在梳理人类思想脉络,探究理性之奥秘,激发独立思考之活力。本书精选古今中外经典论述,融汇哲学、逻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视角,以期引领读者穿越浩瀚的思想星河,抵达智慧的彼岸。 导论:思辨的起源与力量 何谓思辨?思辨,即审慎、系统地分析问题、评估论证、形成判断的过程。它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观察、经验、证据和逻辑推理之上。思辨的力量,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辨别真伪,洞察本质,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甚至塑造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类文明的曙光,便是思辨的火种。从古希腊哲学家对宇宙万物的追问,到中国古代先贤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无不体现着对理性思考的不懈追求。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推理的框架;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道出了学与思辩证统一的智慧。康德对理性边界的界定,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都标志着思辨意识的深度觉醒。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观点纷呈,思辨能力更是成为应对复杂世界、抵御虚假信息的必备武器。它帮助我们不被潮流裹挟,不为噪音干扰,保持清醒的头脑,形成独立的判断。本书的出发点,正是为了唤醒并强化读者内在的思辨潜能,让理性之光照亮每一个求知的角落。 第一部分:理性之基石——逻辑与论证 逻辑,是思维的骨架。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站稳脚跟,更遑论深入的探究。本书将深入浅出地介绍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命题、推理、谬误等,并辅以大量实例,让读者理解如何构建有效的论证,识别和规避常见的逻辑陷阱。 命题与真值: 学习如何准确地陈述事实和观点,理解命题的真假判断。 演绎推理: 探索从一般到个别的必然性推理,如三段论的魅力。 归纳推理: 理解从个别到一般的可能性推理,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谬误的识别: 学习识别各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如稻草人谬误、诉诸权威谬误、滑坡谬误等,避免被非理性言论误导。 批判性思维的实践: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训练读者运用逻辑工具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第二部分:认知之迷宫——偏见与认知偏差 我们的思维并非总是理性而客观的。认知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它们如同一层层迷雾,遮蔽了我们对现实的清晰认知。理解这些偏差,是实现理性思考的关键一步。 确认偏误: 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和解释那些支持我们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证据。 锚定效应: 第一印象或最初获得的信息,往往会过度影响我们后续的判断。 可得性启发: 容易想到的事情,我们往往会高估其发生的可能性。 群体思维: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可能放弃独立思考,盲从多数。 元认知: 认识到自己思考过程的局限性,学会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 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心理学实验,揭示这些认知偏差的运作机制,并提供克服它们的策略,帮助读者培养更客观、更准确的认知能力。 第三部分:知识之殿堂——探寻真理的路径 人类对真理的探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书将追溯人类获取知识的不同路径,从经验主义到理性主义,从科学方法到哲学思辨,探讨每种路径的优势与局限。 经验主义的智慧: 关注通过感官经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如培根的归纳法。 理性主义的光芒: 强调运用理性思维和演绎推理来认识世界,如笛卡尔的怀疑论。 科学方法的演进: 深入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范式转换。 哲学思辨的力量: 探索哲学对于根本性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的独特探究方式。 不同学科的对话: 考察不同学科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如何贡献于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本书将鼓励读者跨越学科界限,整合不同知识体系,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世界观。 第四部分:文明的对话——历史中的思想火花 思想的发展并非线性前进,而是由无数伟大的头脑在历史长河中激荡碰撞而成。本书将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明中的思想家及其代表性观点,展示思想的演变、传承与革新。 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从苏格拉底的诘问,柏拉图的理念论,到亚里士多德的体系化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 儒家的仁爱与礼治,道家的自然与无为,墨家的兼爱与非攻。 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 洛克的经验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伏尔泰的自由精神。 现代思想的多元图景: 存在主义的个体困境,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结构主义的意义解构。 通过梳理这些思想史上的重要节点,读者可以理解思想的根源,洞察不同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思想格局。 第五部分:实践的智慧——思辨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辨并非空中楼阁,其价值最终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指导和改善。本书将探讨思辨能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帮助读者做出更明智的个人选择、更有效的职业决策、更负责任的社会参与。 批判性阅读与信息筛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如何有效阅读复杂的文本。 沟通与说服的艺术: 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理解他人的立场,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解决问题的策略: 运用逻辑和分析工具,系统地分析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伦理决策的考量: 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运用理性原则做出符合伦理的判断。 终身学习的动力: 如何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如何持续地学习和成长。 本书旨在成为读者通往理性、深刻、有意义人生的指南,激发内在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抵达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结语 《文言思辨录》,期待成为一本陪伴读者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书籍。它不是知识的终点,而是思维的起点。愿每位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思想之光,用思辨的力量,点亮人生的道路,拥抱更加理性、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着实令人称道。它巧妙地融合了古典的韵律美和现代的思辨性,使得阅读过程既有古文的雅致,又不失对当下教育弊病的深刻洞察。作者在行文之中,时常用一些精妙的比喻和排比句式,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象化,使得复杂的思想得以轻松消化。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章关于“师者之德”的论述,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勾勒出理想教师应有的品格,如“心怀敬畏,方能育人于无声;行事坦荡,方能引领风气之先;持之以恒,方能见证生命之光”,读来令人心潮澎湃,仿佛被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所洗涤。这种文字的张力,是很多当代教育读物所欠缺的,后者往往过于注重数据的罗列和流程的规范,而忽略了文字本身所能承载的情感重量和道德感召力。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评分

坦白说,起初我对这类带有“论语”字样的书籍抱有一丝警惕,担心它会是故作高深的陈词滥调,或者仅仅是对古代经典的生搬硬套。然而,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是它的“时代感”。它虽然根植于传统教育的智慧,但其探讨的问题却是极具现代性的:如何应对信息爆炸时代下的注意力分散问题?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确立教育的价值导向?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难题,而是巧妙地将古今智慧进行融会贯通,提供了一种既有历史纵深感又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框架。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古人的洞察力为我们今天的困境提供了参照系,使我们不至于在潮流中迷失方向。它不是教条,而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审视自己教育理念的根基是否稳固,是否能抵御住时代浮躁的侵袭。

评分

对于一位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资深人士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且必要的“反向审视”视角。我们常常习惯于从宏观的政策和制度层面去考量教育的效率与公平,但《教育论语》却将目光精准地投向了教育最微观、最本质的层面——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心灵的碰撞。它促使我停下来思考:在追求量化指标的背后,我们是否遗失了对教育“温度”的感知?书中对于“因材施教”的论述,并非停留在口号上,而是深入探讨了教师如何真正做到“看见”每一个学生背后的独特需求和内在潜力。这种自上而下的反思,对于正在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优化的管理者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再精密的系统设计,也必须服务于活生生的个体发展,制度的僵硬绝不能成为扼杀个性的借口。

评分

我是一名刚步入教育行业的新手教师,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但同时也充满了对自身能力和知识储备的焦虑。在翻阅了市面上大量理论书籍后,《教育论语》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对谈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实践智慧的大门。它不像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动辄引用复杂的哲学概念,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坐在我身边,用最朴实、最贴近日常教学场景的语言,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书中描述的那些具体情境,比如如何处理突发的课堂混乱,如何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是如何与难缠的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都让我有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它没有提供标准化的公式,而是强调了教育的个体性和复杂性,让我学会了在变化万千的教学现场中,保持一份清醒的自我反思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新人,而是拥有了一套更坚实的心灵支柱去面对教育工作中的风风雨雨。

评分

《教育论语》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就给人一种沉静、厚重的感觉,封面采用的留白设计和简洁的字体排版,散发着一种古典而又现代的气息。我通常喜欢在阅读前先感受一下书籍的物理形态,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满足感。内页的字体大小和行距安排得非常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文字堆里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是那些引用古籍的部分,排版得井然有序,既突出了原文,又不影响整体的阅读流畅性,看得出设计者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而且,这本书的装订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和携带,也没有出现散页的现象,这在如今很多追求快速出版的时代里,实属难得。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会被它散发出的那股沉稳的书卷气所感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