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入门: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乐入门: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Classical Music]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菲尔·G·古尔丁 著,雯边 等 译
图书标签:
  • 古典音乐
  • 入门
  • 音乐史
  • 作曲家
  • 排行榜
  • 西方古典音乐
  • 音乐欣赏
  • 音乐普及
  • 古典音乐鉴赏
  • 音乐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566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03950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Classical Music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7
字数:4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搜罗广泛详尽、轻松易读、妙趣横生是《古典音乐入门:古典作曲家排行榜》的特色。在本书里,作者列出了一个50位作曲家的排行榜,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亚纳切克、库普兰、鲍罗丁,他们是半人半神的作曲家,是不朽的天才作曲家。在这本书里,作者对这50位超凡人圣的作曲家的生平和音乐特点作了简要精辟的介绍,为读者挑选出每位作曲家的5首著名、具有有代表性的“入门必备”曲目,同时又列出每位作曲家约20首“经典收藏”作品,供爱乐者欣赏。50位作曲家,超过1000部经典的音乐作品,容纳在这样一本书中,不论你是刚刚开始建立一个音乐作品库,还是想扩大已有的收藏,甚至进一步延伸到未曾接触过的新作品和作曲家,你都会发现,本书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音乐指南。

作者简介

菲尔·G·古尔丁,1921年生于旧金山,在纽约州北部的汉敦学院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役。1950年后,定居华盛顿,担任过报社记者、助理国防部长和石油工业的业务主管,曾写作关于五角大楼、报界和公众的书《肯定或否定》(Confirm or Deny)。晚年时,他凭着对古典音乐的浓厚兴趣,结合自己长期研究心得,花了7年时间写成《古典作曲家排行姆》一书,遂成为西方古典音乐入门的经典之作。

内页插图

目录

鸣谢
导言
上篇 古典音乐入门
50位作曲家和落选者
声音的组合
确定时期
管弦乐团

下篇 作曲家排行榜
No.1 巴赫
No.2 莫扎特
No.3 贝多芬
No.4 瓦格纳
No.5 海顿
No.6 勃拉姆斯
No.7 舒伯特
No.8 舒曼
No.9 亨德尔
No.10 柴可夫斯基
No.11 门德尔松
No.12 德沃夏克
No.13 李斯特
No.14 肖邦
No.15 斯特拉文斯基
No.16 威尔第
No.17 马勒
No.18 普罗科菲耶夫
No.19 肖斯塔科维奇
No.20 理查·施特劳斯
No.21 柏辽兹
No.22 德彪西
No.23 普契尼
No.24 帕莱斯特里纳
No.25 布鲁克纳
No.26 泰勒曼
No.27 圣-桑
No.28 西贝柳斯
No.29 拉威尔
No.30 罗西尼
No.31 格里格
No.32 格鲁克
No.33 亨德米特
No.34 蒙特威尔第
No.35 巴托克
No.36 弗朗克
No.37 维瓦尔第
No.38 比才
No.39 穆索尔斯基
No.40 拉摩
No.41 福莱
No.42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No.43 唐尼采第
No.44 沃恩·威廉斯
No.45 斯美塔纳
No.46 约翰·施特劳斯
No.47 韦伯
No.48 亚那切克
No.49 库普兰
No.50 鲍罗丁

精彩书摘

在20世纪20年代及以后,作为晚一代人的3位美国人以他们的试验性作品而广为人知。他们是:里格(Wallingford Riegger,1885-1961),他对序列音乐(一种不考虑传统调性,而基于一系列自行选定但有固定模式的乐音的音乐)的技巧进行了试验;考威尔(Henry Cowell,1897-1965),作家、出版家、钢琴演奏家和16首交响曲的作者,他采用了诸如弹拨钢琴弦之类的技巧,并发展了被称为“音簇”(tonecluster)的东西;西格(RuthCrawford Seeger,1901-1953),他早就使用了20世纪后期音乐的一些不协和音调。于20世纪开始之前不久出生并在20世纪从事创作的其他作曲家有:莫尔(Douglas Moore,1893-1969),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魔鬼和韦伯斯特》(The Devil and Daniel Webster);皮斯顿(WalterPiston,1894-1976),教师、音乐理论家和新古典主义作曲家;汤姆森(Virgil Thomson,1896-1989),长期担任《纽约先锋论坛报》的音乐评论人,他不时地用20世纪的风格进行创作;汉森(Howard Hanson,1896-1981),担任伊士曼音乐学校校长多年,是美国古典作曲家中的杰出人物;塞欣斯(Roger Sessions,1896-1985),无调性作曲家,有人认为他是当时杰出的美国作曲家(但是有位评论家说,他的作品表现出天赋但没有魅力),他的作品包括9首交响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歌剧《蒙特》(Montezuma)和清唱剧《丁香还在怒放》;哈里斯(Roy Hams,1898-1979),创作了14首交响曲和其他作品,他说他的作品是为了表现美国“喧闹的粗俗”、“悲哀”和“热切的探索”;汤普森(Randall Thompson,1899-1984),主要以带有明显的美国乐音的合唱曲而著称。
另外5位美国近代作曲家是人们称为“新流行音乐”的代表。凯奇(John Cage)出生于1912年,他说他“致力于独创性原则”。他的一首试验性作品《4分33秒》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在这首作品中,音乐家一动不动地在台上坐了4分33秒,然后离去。这是一首在唱片、录音带或CD上难以欣赏的作品,但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对其他作曲家有很大影响。1908年出生的卡特(Elliott Carter)以新古典主义转到戏剧艺术试验。威廉·舒曼(William Schuman,1910-1992)曾担任朱丽亚音乐学校校长16年,他以协奏曲、合唱曲和10首交响曲而知名于世;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说舒曼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活力和强劲的推动力”。1916年出生的巴比特(Milton Babbitt)是一位数学和音乐教授,是勋伯格的追随者和早期电子音乐的倡导者。克拉姆(George Crumb) 1929年出生,早期曾属于浪漫派。他常常谱写形成简单的作品,但也进行过新的乐音和程序的试验,例如把一面锣在盛水的桶内提起和放低,还让表演者戴上黑色面具以形成气氛。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图书简介,内容详尽,重点聚焦于未提及的图书主题之外的领域,力求自然流畅,避免任何技术痕迹。 --- 《地球深处的秘密:板块构造与超级火山的演化史》 一部深入地球内部的史诗级科考之旅 本书并非关于音符与乐章的交响,而是关于亿万年地质变迁的宏大叙事。它带领读者潜入我们脚下那片陌生而狂暴的世界——地球的深层结构,追溯地壳运动如何塑造了今日大陆的轮廓,以及那些潜藏的、足以撼动文明的能量源头。 第一部分:岩石的记忆与大陆漂移的证据链 本书的开篇,是对地质学革命性突破——板块构造理论——的一次详尽回顾与深度剖析。我们不再将大陆视为永恒不变的基石,而是将其视为漂浮在粘稠地幔之上,相互挤压、拉伸、碰撞的巨大拼图。 我们将详细审视那些奠定理论基础的关键证据:从韦格纳对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吻合度的早期观察,到二战后声呐技术揭示的大洋中脊的惊人发现;从海洋岩石的磁性条带化,到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揭示的地幔对流模式。这不是简单的知识陈述,而是跟随科学家们穿越风暴肆虐的南大洋、深入偏远的冰川科考站,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地质现象,将拼图碎片一一拼合起来的过程。 重点章节将探讨俯冲带的精妙机制。在这些地球上最具活力的边界,古老的洋壳如何温柔而又暴力地滑入地幔深处,引发一系列连串的化学反应,最终塑造出环太平洋火山带(Ring of Fire)的壮丽景象。读者将了解到,每一次里氏八级的地震,背后都是能量在数百万年积累后的瞬间释放。 第二部分:超级火山的诞生与末日景象的模拟 如果板块构造是地球的日常心跳,那么超级火山的喷发就是一次足以改写物种命运的“心脏骤停”。本书将焦点对准地球上最神秘、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现象——超级火山。 我们深入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Caldera)的地下熔岩湖,探究其庞大岩浆房的形成机制。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基于高精度地球物理模型对数百万年地质活动的时间压缩。我们分析了全球已知的几处超级火山系统——如印尼的多巴湖(Lake Toba)和美国的猛犸山(Mammoth Mountain)——它们的岩浆源、导热通道以及触发机制有何异同。 书中详尽描述了“火山冬季”的科学模型。当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硫和火山灰喷射到平流层时,它们如何在大气中形成反射层,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农作物歉收,进而引发文明的倒退。通过分析格陵兰冰芯中记录的古代火山爆发层,我们得以“亲眼目睹”数万年前人类社会在极端气候冲击下的挣扎与适应。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慢地震”(Slow Slip Events)和地幔柱(Mantle Plumes)的理论。地幔柱,那些从地核边缘升腾而起的巨大热柱,被认为是夏威夷等“热点”火山的动力来源。了解它们,就是理解地球内部热力学引擎的运行逻辑。 第三部分:深层地球的化学——生命的源泉与金属的熔炉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野投向地下数百至数千公里的深处,探索地幔和地核的化学构成与物理状态,这是理解地球磁场和生命起源的关键。 读者将跟随地球化学家,研究在极端高压高温下,水和挥发性物质如何在矿物晶格中被捕获和释放。令人惊奇的是,地幔深处可能储存着比地表海洋多出数倍的水量,这些“深层水”对地表的火山活动和地幔对流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 我们还聚焦于地核——一个由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构成的巨大金属球体。外核的铁镍流体运动产生了地球赖以生存的磁场。本书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监测地磁场的微小波动和极性漂移(Geomagnetic Reversals),来反推地核内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磁场减弱对地表生命防护罩的影响。 面向未来:地球科学的伦理与挑战 在对深层地球的探索达到顶峰时,本书也提出了对未来勘探活动的思考。随着对地热能的兴趣日益增加,人类是否能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些巨大的地下能量?深层钻探可能带来的地质风险又是什么?地球科学的探索,正如同攀登一座巍峨的山峰,每一步都伴随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责任。 《地球深处的秘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揭示了脚下这颗蓝色星球不为人知的、充满力量的内在结构。它不仅是一部地球物理学的科普读物,更是一部关于时间尺度、能量转换与生命韧性的宏大史诗。阅读它,你将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脚下的土地,理解你所居住的世界,是如何在岩浆与压力之下,被无情地锻造而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工作之余喜欢找一些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一直以来,古典音乐都是我想要尝试的领域,但总觉得它很高冷,离我的生活太远。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我最喜欢关于莫扎特的那几章,书中没有把莫扎特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天才,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生活的时代的种种趣事,以及他作品中那种令人惊叹的灵动和纯粹。我从来没有想到,像《小夜曲》这样优美的旋律,背后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故事。读完后,我立刻去听了《费加罗的婚礼》,发现那些咏叹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雅艺术,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戏剧性的张力。这本书让我觉得,古典音乐其实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它能够表达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喜悦、忧伤,还是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气息,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飘逸的五线谱,隐约可见几位古典大师的轮廓,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未知古典世界的好奇心。我一直对古典音乐心生向往,但又不知从何入手,各种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时期划分,以及那些拗口的名字,常常让我望而却步。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空白,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遥不可及的作曲家们拉近了距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巴赫的部分,作者没有枯燥地列举他的作品,而是通过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比如他严谨的音乐态度,他对音乐的热情,以及他如何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种对音乐的纯粹追求,以及他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通过文字的描绘,仿佛在我的脑海中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读完这部分,我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在聆听的同时,脑海中浮现出作者所描绘的那个时代背景,以及巴赫创作时的情景,音乐似乎变得更加有生命力了。

评分

我是一位资深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对各种时期、各种风格的作曲家都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依然被它所带来的惊喜所打动。作者在梳理了众多作曲家之后,所提出的“排行榜”概念,虽然略带一些趣味性,但背后却蕴含着对作曲家们历史地位、艺术成就以及影响力的深刻思考。书中对于肖邦的描绘,我尤其赞赏。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他作品的旋律之美进行赞美,而是深入探讨了他如何在钢琴音乐中融入波兰民族的血脉,以及他作品中那种忧郁而又深沉的诗意。他将肖邦的作品比作一首首动人的叙事诗,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夜曲和玛祖卡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对我这样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听众来说,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梳理和回顾,也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忽略的作曲家,并对他们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在大学里学习音乐史的学生,平时接触的都是比较学术化的书籍,内容严谨但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缺乏一些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入门读物,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介绍作曲家,更是在挖掘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音乐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我被书中关于贝多芬的叙述深深吸引。作者没有回避他晚年失聪的痛苦,反而着重描绘了他在这种绝境中,如何将生命的热情和对自由的渴望倾注到音乐创作中。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音乐中爆发出的强大力量,通过文字的感染力,让我对这位音乐巨匠肃然起敬。尤其是书中提到《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欢乐颂”所代表的普世价值,让我感受到了音乐超越时代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古典音乐并非只是冰冷的音符堆砌,而是承载着人类情感、思想和梦想的载体。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对古典音乐一窍不通,甚至觉得它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东西,离我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直到我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它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用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复杂的音乐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尤其喜欢关于柴可夫斯基的介绍。书中没有过多地分析他的作曲技法,而是着重讲述了他作品中所蕴含的浓烈情感,以及他如何用音乐描绘出如《天鹅湖》、《胡桃夹子》般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当我一边听着《1812序曲》,一边读着书中关于俄国历史和民族情绪的描写时,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恢弘壮阔的场面。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古典音乐也可以如此充满激情和画面感,它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并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它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妙音乐世界的大门。

评分

读书日买书最划算,之前喜欢的藏书一次到位,总会有时间来翻的

评分

待买了音箱再好好研究。

评分

双十一买的,用券非常划算,发货也算快,看了一点。

评分

作者的写作态度过于狂热了,虽然爱音乐是一定的,但文笔见收放还是觉得有些失控。本书未看完,看了前2章感觉有些失望。

评分

书很好。古典音乐入门必读。

评分

东西还是不错的,送货速度和服务不错,值得购买的东西。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错,不错

评分

学习一下西方古典音乐~

评分

卖家服务很好,货品很好,快递也很迅速,合作愉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