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名人都不是只有我们被灌输的其中一面
评分书的内容很赞,作为了解梁先生的为人与日常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可惜印刷和排版欠佳,又找不到更好的,只能将就了。
评分 评分送货快,
评分ffhvvnj
评分改革失败那年,梁启超才二十四岁,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年纪,让他承受政治失败的命运,这真是一个荒唐的时代。他流亡日本期间,阅读了日本人翻译的西方现代启蒙的大量书籍,这让他能够进一步摆脱康有为借经学追求现代政治的观念。他一方面接触孙中山,两人对于晚清政治危机有着共同的忧虑;另一方面,他又受康有为的指使,不断宣传政治改良。在革命与改良中,梁启超徘徊犹疑,却能够撰写出大量介绍西方现代性的文章。可以说,他在日本成为了中国青年人的启蒙导师。有点类似于俄国的赫尔岑在英国,撰写的文章反过来影响了大量的俄国青年投身于革命事业。虽然,赫尔岑和梁启超都是温和的改良派,但是受到他们熏陶的年轻人却产生了反抗旧制度的思想。这种革命宣传工作持续了将近十余年,期间梁启超既要宣传改良,改造新民,又要与革命派和古文经章太炎刘师培等人进行论战。这种双线斗争,使梁启超的文章独具一体。 有些人认为辛亥革命之后,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失败的,在学术上是成功的。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梁启超辛亥革命前后,一直都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政治与学术的矛盾。在前期,他将西方现代性政治看做是理想政治,用学术鼓吹政治改良,用传统学术来装饰这种政治改革。可以说,他表面上是古典经学,但是内心关心的是现代政治。康梁二人将古文经等同于现实政治加以批判,这固然夹杂了今文经的偏见,但实际上他们是在现代性政治进行传统政治批判。但是,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民国政治的建立,梁启超必须面对理想的现实政治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只有回到传统政治理想才能有现代性政治批判的资源。因此,他重新翻阅了古典政治理想的《墨子》和先秦政治思想,恰恰就是寻找现代性批判的资源。当他看到欧战后,一片狼藉的情况,幡然悔悟昔日宣传现代政治,因此回到北京后反而置身于学术来解救现代性的疾病。
评分任公的思想很有深度和前瞻性,这个系列的丛书也不错
评分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不错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