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一生不可不读的27部国学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国学,起源于原始太初,传承于历史现实,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国人思维、行为、生活、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民族血脉、精神和灵魂,信仰的天空和大地。本书精挑细选27部国学经典,唤醒人们对国学的认知,继承和发扬这些国学经典中的传统美德,这无疑是对我们的一生是有益的。
中华国学宗旨,可概括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释、道、刑、名、法、墨的诸子百家,是“为天地立心”之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山、医、卜、命、相五术,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高立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国企经济师。曾出版对联、旅游、谜语等文化类及《自然百科奥妙丛书?地球》、《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中医中药》等科普类读物,《中国当代书法家美术家汉英词典》编委之一,对联作品多次在全国征联活动中获奖,文学评论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网络。
国学,在这部小册子中,无疑是“国粹”的代名词。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对这些国学经典有个基本了解,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忠孝仁爱缘《论语》01
雄辩滔滔《孟子》誉17
内圣外王称《大学》28
和合《中庸》贯华夏33
《周易》八卦太极图38
总集诗歌始《诗经》45
《尚书》真伪多谜团62
礼制礼仪融精神70
仲尼厄而作《春秋》79
《春秋三传》窥圣意83
百善之首诸德本89
《老子》体用道德经93
《庄子》逍遥天人一106
非儒即墨誉显学121
唯物辩证《韩非子》132
《楚辞》骚体浪漫源141
纵横捭阖《战国策》151
《孙子兵法》大智慧157
《史记》无韵之离骚166
包举一代《汉书》开181
后汉风云类传显189
文简裁当《三国志》198
文字说解许慎誉207
《文选》烂,秀才半212
《通鉴》首创编年体220
开蒙首书《三字经》226
《古文观止》选文精234
忠孝仁爱缘《论语》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陆德明《经典释文》转引郑玄注云:“《论语》仲弓、子游、子夏等撰。”《论语》集中反映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中华民族几部源头性经籍之一。“论”即“论纂”,“语”即“语言”。“论语”即将“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
成书于战国初期的《论语》,曾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发现于孔子住宅夹壁“鲁壁”中的《古论语》21篇,《齐论语》、《古论语》流传不久即亡佚。西汉末年,帝师张禹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著成《张侯论》。东汉末年,学者郑玄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古论》作《论语注》,修订成《论语》定本。
现存20篇、492章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论语》内容广泛丰富,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诸领域,论述为人处世的道理,是道德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语》一直是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论语》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娓娓动人,含蓄隽永,循循善诱,辞约义富,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孔子教诲弟子的言论,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
《论语》每一条都是独立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没有紧密联系。《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因多人于孔子去世后编纂,未规定严格的编纂体例,因此部分内容在不同章节重复出现。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约生活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史记?孔子世家》对孔子生平有简要记录:“定公元年壬辰……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九年庚子,……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遂为司空,又为大司寇。……十四年乙巳,孔子年五十六,摄行相事,诛少正卯,与闻国政。……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删《诗》正《乐》,序《易》彖、系、象、说卦、文言。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明年辛酉,子路死于卫。十六年壬戌、四月己丑,孔子卒,年七十三,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心丧三年而去,惟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孔子生鲤,字伯鱼,先卒。伯鱼生伋,字子思,作《中庸》。”
孔子开私人设塾讲学风气之先,其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宣传自己的思想未果,晚年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史称“大六艺”。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思想,固化为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作为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孔子的道德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道德学说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尚“礼”的道德思想
在孔子思想中,以周代以来的礼乐文明为实质内容的“礼”的思想,具有最为突出的地位。孔子强调的“礼”,就是社会典章制度、礼义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十分广泛,单就维护社会秩序的层面而言,对包括君臣上下、父子兄弟、朋友之间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都有具体的规定,其内核是秩序性。
孔子认为,实施道德教化,维持礼治秩序,“为政”者的垂范作用至为关键,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反对“刑政”,形成了“德政论”,从本质上看,孔子的“德政”实际就是孔子“礼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路》:“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领导者具备志向远大、以身作则、知人善任、讲信修睦、慎言敏行、坦荡无隐、自控远虑的优良品质,才能影响带动人人自觉注重品格修养,修齐治平,整个社会才会处于有序的状态之中。对臣的要求,集中体现于《学而》:“事君,能致其身”,《八佾》:“事君尽礼,事君以忠”,《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食”,《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希望社会成员在君子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崇“仁”的道德思想
孔子作为道德至上主义者,思想以伦理道德价值为核心,以义务至上为准则,追求完美的人格,强调人们自觉地以“仁”的标准约束自己,将伦理道德社会化为公共道德,进而实现西周时期“礼”的统治秩序。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自然也是其道德思想的核心,《颜渊》:“仁者爱人”,《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在道德思想方面,孔子提出了孝、悌、忠、恕、信、义、慈、敬、诚、温、良、俭、让、恭、宽、信、敏、惠一系列具体规范,以“仁”为中心,以“复礼”为目标,以“孝悌”为基础,道德教育包括了所有做人的道理,而“爱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一系列规范是“仁”的具体展开和体现,始终贯穿着“仁”的思想和要求,最终归结于“仁”。
人性论的道德说
《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此即孔子所谓的《述而》:“天生德于予”,《雍也》:“人之生也直”。“性”即天赋的德性,也就是“德”、“直”,本质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它深蕴于心中,必须经过后天的道德教育才能发展表现出来。
除了生而知之的“上智”和困而不学的“下愚”,其他人都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具有可塑性。《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知之、困而后学的人,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向善,自觉地以礼“克己”,主动以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改变自己的本性,成为君子或者既仁且智的“圣人”。其中,个人的主观努力非常重要。
“中庸”道德思想说
“中庸”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时中”为“中庸”的根本精神,显著区别于“折中主义”,努力做到“时中”,便可达至道德的最高境界。具体要求是尽力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从容中道”、“中立而不倚”,君子为人处世应当以合适的尺度来衡量,随时改善社会关系,维持社会安定的局面。
孔子道德教育学说的现代启示
现代教育以西式的科技教育为主,人文教育居于从属地位,弊端表现在:强大的工具理性精神,颠覆着精神信仰,强化着物欲追求,漠视着纯真情感,抹杀人的本真价值。感同身受现代社会发展成果,摆脱虚无浮躁,达到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需要改变单纯灌输抽象理论、轻视真实生活体验,重视道德知识学习、轻视道德能力培养,重外在行为考评、轻内在情感提升的观念行为,立足人的真实需要,关注人的真实需要,促进人的真实发展。
孔子的教育思想
就支配一个人的思想动力而言,自然和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的。因此不能迷信天命鬼神,这些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构成了孔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源泉和支柱。
就教育作用而言,孔子致力于教育,把教育、人口和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认为人的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认识到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老百姓应该受教育,注重启发民智,坚持“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把文化教育从“官学”的桎梏下解放了出来,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宝贵的传统。
就教育目的而言,孔子意欲通过教学士子,培养他们成为君子,“修己”、“安人”、“安百姓”,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培育“天下为公”、大道得行的“大同”社会理念,达到“至于道”的最高理想社会。
就教育内容而言,包括“文、行、忠、信”。“文”指诗、书、礼、乐典籍,孔子删改、修订《诗》、《书》、《礼》、《乐》、《春秋》,灵活运用其中“知”、“仁”、“勇”知识,作为各科教材内容。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的主要科目。“行、忠、信”则归于道德范畴的“仁”、“礼”,“仁”包括几乎所有的道德品质,“礼”就是传统的西周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上说下教,在旧制的形式与“礼”中,注入“仁”的精神,改良社会礼制、秩序,适应奴隶要解放,自由民要求改善生活与政治地位的时代诉求,这是孔子进步思想的重要体现。
就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而言,孔子善于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个别差异,“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态度和过程,强调“学思行”结合。运用问答法、启发式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采取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或能近取譬,推己及人,或叩其两端,攻乎异端的方法。此外,还提出了躬行以德服人、以身作则、学而不厌、温故知新、教学相长等原则。
孔子的教学内容,表现为两偏重一轻视:偏重社会、历史、政治伦理知识,注重现实人事,不宣传“怪、力、乱、神”等宗教迷信思想,开中国古代非宗教性教育传统先河。偏重文事,有关军事知识技能居于次要地位。轻视自然知识、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弟子樊迟要学种田、种菜,被孔子当面拒绝。
对于教师,立足“仁”的高度,强调师德、个人人格感化,重视以身作则。“博学”、“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无常师”、“专业乐业”、“诚实”、“不固执”、“谦虚”,既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职责和要求。
······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书院等。
《周礼?春官宗伯?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孙冶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上述著作中的“国学”,指中国古代国家一级的学校,相当于汉代的“太学”。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于庐山白鹿洞读书,授生徒,至南唐时,于其遗址建馆,号“庐山国学”,其实是一所藏书讲学的“学馆”,也就是后来的“书院”,如宋代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所藏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传统的文史哲经学术文化。
国学,传承于历史现实,发展于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国人思维、行为、生活、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民族血脉、精神和灵魂,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中华国学宗旨,可概括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儒、释、道、刑、名、法、墨的诸子百家,是“为天地立心”之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山、医、卜、命、相五术,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
国学即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学术文化。就内容而言,《汉书?艺文志》概括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经是中国的精神。第二部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诸子百家。《黄帝阴符经》、《老子》、《庄子》、《郁离子》和《素书》等为经典。第三部分:诗赋。《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第四部分:兵书。第五部分:术数。如作为占筮的《周易》。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许多人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因此,国学,在这部小册子中,无疑就是“国粹”的代名词。
非常值的看的一半书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评分古文观止:插图珍藏本 作家出版社国学典藏 中国文言文集大成者 历代名篇尽收于此 学习古文观此可止
评分挺给力,物流也快,书的质量也好!
评分帮朋友买的,据说挺不错的
评分待读
评分提9级的!哦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评分精讲读物,适合自己增加史实知识面
一生不可不读的27部国学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