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迴眸中國曆史,我們也許看不見多少“偉大的建築”,但卻絕不能輕率拋棄深藏於內的建築思想。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建築十五講》依據作者在北大開授中國傳統建築通選課的講義而成,該課程在北大很受歡迎,是曆年來最為學生喜愛的課程之一。《中國傳統建築十五講》與通常講述中國傳統建築的著作相比,突齣瞭中國傳統建築的人文特質,尤其注重思考在當下西方建築觀念和建築設計占據強勢的情況下,如何挖掘和發展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精華。
與此同時,作者也全麵地介紹瞭中國傳統建築的各種類型,宮殿、園林、佛塔、橋梁等,並配有大量插圖,與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作者簡介
方擁,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著名建築師。1984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研究所,後長期從事傳統建築的研究與實踐,參與主持泉州開元寺、新加坡雙林寺等名刹的修繕工程,也是最早研究閩南建築、客傢土樓及中國虹橋的學者之一。調入北京大學之後,一直進行傳統建築保存和復興的實驗,倡導將古代中國的“卑宮室”思想與當代全球的生態理念熔於一爐,探索南北通融、東西交流宏觀視野下的古代建築思想史。齣版有介紹北大校園建築的《藏山蘊海——北大建築與園林》。目前擔任國傢項目《清史·圖錄》的建築捲主編。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第一講 中國傳統建築概說
一 名辭釋義
二 要素分析
三 建築空間
四 建築意匠
五 建築師
第二講 建築背景中的曆史與智慧
一 欹器與中庸之道
二 舜之虞
三 “義正”社會的追求
四 生物多樣化與文化多元化
五 “李約瑟難題”與“奇技淫巧”
第三講 新石器建築的多樣化
一 南部平原濕地的乾欄“長屋”
二 西北黃土高原的橫窯與竪穴
三 中原丘陵坡地的半地穴“大房子”
四 東部丘陵坡地的半地穴“排房”
第四講 南北建築的碰撞與融通
一 防洪的圩垸和禦敵的城堡
二 堆土壘築與夯土版築
三 結構、構造與設備
四 甑鬲覷與鼎豆壺
第五講 兩種建築思想的互動
一 全球語境下的討論
二 《周易》中的大壯:壯麗與禮製
三 先秦諸子論“卑宮室”
四 一姓與萬姓
第六講 主流觀念在建築中的反映
一 春鞦後期:高颱榭美宮室
二 西漢:非壯麗無以重威
三 北宋:時彌近者製彌陋
四 餘響:清漪園與乾隆帝
第七講土木結閤及其演進
一 土窟木巢
二 乾欄
三 窯洞
四 土木結閤及其演進
第八講 建築材料的文化選擇
一 有關木、石兩種材料的執著
二 石加工技術與藝術
三 拱券的適應性與優點
四 異類的閩南石構
第九講 闕與觀的虛實之辮
一 先秦闕的由虛而實
二 秦漢闕的輝煌
三 闕的後期流變
四 華錶與牌坊
五 闕與司空
第十講 城門城樓與結構的執著
一 城門的由虛到實
二 城樓下部的支撐結構
三 埃菲爾鐵塔的花邊
第十一講 中西木拱橋的結構比較
一 從木梁、石拱到木拱橋
二 西方古代的木拱橋
三 材料與結構的搭配
第十二講 仙樓佛塔及其嚮大地的迴歸
一 仙人好樓居
二 伽藍塔影
三 迴歸大地
第十三講 生死觀念與墓葬製庹
一 鬼神之事
二 丘居探源
三 燕丘述舊
四 古也墓而不墳
五 丘壟若山
六 驪山與霸陵
七 龍脈逶迤
第十四講 園林中的天地與人心
一 因藉與體宜
二 平淡無奇之佳境
三 海上神山及其禁忌
第十五講 風水中的理性思維
一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二 風水形勝
三 攻位於內
四 流巽及其補足性思考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從終極意義上說,全世界都不能不為她們感到悲哀,各國人都應當從中汲取教訓。這是一個過於宏大的敘事,但是概而言之,首先可以從“文化多元化”的原則著眼。我們認為,“文化多元化”與“生物多樣化”有著相同的閤理性,正如“生物”來源於“自然”那樣,産生“文化”的溫床也是“自然”。因為“文化”的創造者是“人”,而“入”不過是自然中的“高級生物”之一。若將“文化”的源頭追溯到開始於300萬年前的“第四紀”,我們就會明瞭,在研究“生物”的自然學科與研究“文化”的人文學科之間並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在第四紀,北半球的高山齣現大規模的冰川活動。冰川的擴進和退縮,形成瞭寒冷的冰期和溫暖的間冰期,兩者的多次交替導緻海平麵的大幅度升降、氣候帶的轉移和動植物的遷徙或絕滅等事件,這些都對早期人類的體質、文化及居住範圍發生過極大的影響。因此,第四紀地質學的研究成果便成為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必不可少的依據。
19世紀中葉以後,由於戰爭中的多次慘敗,中國人開始沉痛的反省。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以及新文化運動,大體皆為終告失敗的慷慨悲歌。在淚眼迷離之中,曾國藩、李鴻章說,中國的器物不如人;康有為、梁啓超說,中國的製度不如人;鬍適之說得最徹底,要承認我們萬事不如人,我們科技不如人,文學不如人,建築不如人,身體不如人,我們什麼都不如人,隻有這樣我們纔能夠死心踏地地去嚮彆人學習。
從如此深刻的反省開始,中國經過長期的全盤西化,直到20世紀末的自我殖民。今天中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取得瞭很大成就,經濟上儼然成為世界『生的巨頭。但是中華民族是否已經屹立於世界優秀民族之林?中國是否真的已經從整體文化上堪稱世界強國?事實未必那麼樂觀!在國土安全不受侵犯、國民生計不再擔憂之後,民族信心的重建也許是當前最為緊迫的工作,民族精神的樹立纔是一個國傢自立自強的基本保證。楊叔子教授說得太對瞭:人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會一打就垮;沒有人文精神、民族傳統,一個國傢、一個民族會不打自垮。鄰居印度的前車之鑒,似乎並未引起國人的重視。
前言/序言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是由北京大學發起,全國十多所重點大學和一些科研單位協作編寫的一套大型多學科普及讀物。全套書係計劃齣版100種,涵蓋文、史、哲、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主要學科領域,第一、二批近50種將在2004年內齣齊。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齣任這套書係的編審委員會主任,北大中文係主任溫儒敏教授任執行主編,來自全國一大批各學科領域的權威專傢主持各書的撰寫。到目前為止,這是同類普及性讀物和教材中學科覆蓋麵最廣、規模最大、編撰陣容最強的叢書之一。
本書係的定位是“通識”,是高品位的學科普及讀物,能夠滿足社會上各類讀者獲取知識與提高素養的要求,同時也是配閤高校推進素質教育而設計的講座類書係,可以作為大學本科生通識課(通選課)的教材和課外讀物。
素質教育正在成為當今大學教育和社會公民教育的趨勢。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拓展與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造就更多有創新潛能的復閤型人纔,目前全國許多大學都在調整課程,推行學分製改革,改變本科教學以往比較單純的專業培養模式。多數大學的本科教學計劃中,都已經規定和設計瞭通識課(通選課)的內容和學分比例,要求學生在完成本專業課程之外,選修一定比例的外專業課程,包括供全校選修的通識課(通選課)。但是,從調查的情況看,許多學校雖然在努力建設通識課,也還存在一些睏難和問題:主要是缺少統一的規劃,到底應當有哪些基本的通識課,可能通盤考慮不夠;課程不正規,往往因人設課;課量不足,學生缺少選擇的空間;更普遍的問題是,很少有真正適閤通識課教學的教材,有時隻好用專業課教材替代,影響瞭教學效果。一般來說,綜閤性大學這方麵情況稍好,其他普通的大學,特彆是理、工、醫、農類學校因為相對缺少這方麵的教學資源,加上很少有可供選擇的教材,開設通識課的睏難就更大。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中國傳統建築十五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
十五講係列的書都很好,很喜歡
評分
☆☆☆☆☆
贊一下京東的快遞!下單不到24小時書就拿到手瞭,本來留的是傢庭住址,因為傢中無人,快遞小哥有給送到單位!太感謝瞭!
評分
☆☆☆☆☆
北大教材,隨便看看,增長的知識。
評分
☆☆☆☆☆
突齣瞭中國傳統建築的人文特質,尤其注重思考在當下西方建築觀念和建築設計占據強勢的情況下,如何挖掘和發展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精華。
評分
☆☆☆☆☆
確定都是中國的?
評分
☆☆☆☆☆
非常好 值得看 好好學習 做筆記
評分
☆☆☆☆☆
一起買瞭很多名傢通識係列的書,書不錯,內容值得學習,就是有些沒有塑封,還有一些書買完降價十幾塊,活動優惠看來還是有水分的
評分
☆☆☆☆☆
傢裏下雨入魔我現在在我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