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1
中国与世界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
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斯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他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著作。其作品包括《中国与世界:十八世纪至当代》(获得德国史学家协会奖)《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等。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因其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卓越成就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得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6卷本《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本书为读者全面而深入地回顾了从18世纪到1949年中国与西方世界和日本的关系,论述的重点时间段是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作者非常详细地论述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解读它们对之后中国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例如,作者分析了,西方和日本在中国开设银行、修建铁路让中国对其产生依赖的程度。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与西方对中国的理解平衡起来。
##飞机延误一小时,刚好有更长一段时间来读这本书。今年越来越觉得看点历史挺好的,也许就不会对现在生活那么悲观。(但这本书也下架了)
评分##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本书从经济-政治维度考量18世纪至新中国成立这个历史时期清朝/民国与世界经济、政治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以及后者对近代中国之影响。对于一个几乎只是通过中学历史课本来了解近代史的读者而言,作者的不少观点极具思辨力,冲破了历史课本的主流叙事,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读意义。正如奥斯特哈默所言,清朝时期中国并未彻底“闭关锁国”,其与世界社会的经济、政治联系从未被隔断。但随着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清朝自身的结构性矛盾却阻碍了其商业经济发展;扩张到巅峰的领土面积见证了封建主义的顶点,却也是其衰亡的肇始;鸦片战争的意义被夸大了,在甲午战争后列强的殖民侵略才达到了新的阶段。帝国主义对中国施加政治经济影响力被划分为三个阶段,作者的分析也颇有建树。不知道删减情况如何,但本书内核还是挺正的。
评分##欧洲人视角来写中国从18世纪之后的历史。 世界史优点,往往不在于史料,而在于框架。你可以不同意其看法,但也可以借此了解旁人看中国的维度。甚至可以说,人人都满意的中立和客观,很难成为这类书的长处。 这本书特点之一,跳出了费正清的“冲击回应”框架,引入“世界社会”的概念,这个改变在本书中的含义是指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政治和经济两大支柱构成的,偶有文化。 作者将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定义为一种交互式关系,影响往往是双向的,“对这种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仅仅是政客,中外商人群体(business men)同样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评分 评分##飞机延误一小时,刚好有更长一段时间来读这本书。今年越来越觉得看点历史挺好的,也许就不会对现在生活那么悲观。(但这本书也下架了)
评分##中国人写的近代史(包括蒋廷黻最著名《中国近代史》),使用的角度都是从清政府无能、卖国、腐等。也包括民国部分一样的套路批判多与思考很少涉及到经济部分。这本书的出发从地缘政治、政治经济学和世界上的每一次大事对中国的影响或者中国发生的大事件对世界的影响来推进讲述。从西耶稣会传教士描绘的强大帝国为起点在到西方列强分食中国和非帝国主义从经济政治上裹挟控制中国在到最后的1949伟大共产党胜利做结束!读后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
评分中国与世界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