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22
世界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谢林(F. W. J. Schelling, 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自我作为哲学的本原》《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世界时代》《神话哲学》《启示哲学》等。
先刚,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从1810年开始构思写作的《世界时代》是谢林自许的其整个哲学的“代表作”(Magnum Opus),尽管这部著作在他活着的时候从未以完整成书的形式出版。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谢林一直试图以“世界时代”的形式对自己的哲学体系作出最终的决定性的阐述,并为此创作了二十多份不同的书稿。这个计划最终搁浅,“世界时代哲学”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否定哲学-肯定哲学”或“神话哲学-天启哲学”的奠基性导论。谢林《世界时代》的二十多份书稿绝大多数已经遗失或毁于战火。本书收录了该书1811年和1813年的两部已正式排印的原稿、1814年的第81号手稿、以及1815年的残篇,这是国内外学界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世界时代》文本辑录。在《世界时代》这部著作里,谢林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框架,刻意地用一种夹杂着历史叙述与辩证法推演的语言阐述了上帝和人在永恒和时间之内的命运:从自身内部的不同本原之间的纠缠和斗争出发,通过斗争和分离,让一切各安其位,统一在唯一的绝对精神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几乎讨论了所有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神性”、“存在者-存在”、“自由”、“恶”、“时间”的论述尤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和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就谢林的主观意愿而言,还是就客观影响而言,《世界时代》都是整个谢林哲学的核心枢纽,对于理解谢林的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感谢师妹借书+劝学,我觉得诸多手稿中最好读的是1815年残篇。序言是论文,,,谢林对“开端”前的追溯,是回应《伦理学》第一部分论神:神即实体,神的本性圆满;实体是可被理智把握的。谢林则指出了本原的二元性:纯粹精神和黑暗的那面,“自行存在”和“自决存在”(von selbst/sich seyn)。他说笛卡尔斯宾诺莎式的本体论是自为的,也就是自行存在,但,“真正的上帝应该是“自决存在”,自己做出决断去存在,只有这样,他才称得上是“存在的主宰”(Herr des Seyns)”(SWA.117)。以及,他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这种划分相当有俄尔普斯密教的色彩,可以对读一下谢林那本哲学与宗教。他对“无”的引入很密教,对开端和混沌等等高强度辩证法的使用很黑格尔……想让他读克苏鲁 原载《哲学门》 第2019第38辑 内容提要: 从《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开始,尤其在随后的《世界时代》各个版本里,谢林不再满足于把哲学的最高本原界定为绝对者,而是致力于提升并丰富其精神性,即将其呈现为一个人格性的、三位一体的上帝。从这个角度来看,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也是...
评分##感谢师妹借书+劝学,我觉得诸多手稿中最好读的是1815年残篇。序言是论文,,,谢林对“开端”前的追溯,是回应《伦理学》第一部分论神:神即实体,神的本性圆满;实体是可被理智把握的。谢林则指出了本原的二元性:纯粹精神和黑暗的那面,“自行存在”和“自决存在”(von selbst/sich seyn)。他说笛卡尔斯宾诺莎式的本体论是自为的,也就是自行存在,但,“真正的上帝应该是“自决存在”,自己做出决断去存在,只有这样,他才称得上是“存在的主宰”(Herr des Seyns)”(SWA.117)。以及,他对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这种划分相当有俄尔普斯密教的色彩,可以对读一下谢林那本哲学与宗教。他对“无”的引入很密教,对开端和混沌等等高强度辩证法的使用很黑格尔……想让他读克苏鲁 原载《哲学门》 第2019第38辑 内容提要: 从《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开始,尤其在随后的《世界时代》各个版本里,谢林不再满足于把哲学的最高本原界定为绝对者,而是致力于提升并丰富其精神性,即将其呈现为一个人格性的、三位一体的上帝。从这个角度来看,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也是...
评分##唯心主义的发展有如诗歌的进程。他们在需求一种极致的普遍个体视角。 但正如宗教本身所证明又担忧的事实:一切因“实存”而自明的“真理”都有其不确定性以及可商榷性。 永恒性亦是如此。我们惯常认为永恒性的对立面是瞬时性。但并非如此,永恒性的对立面是虚无。面对永恒性和瞬时性中间是一种长期而不平等的理论交易。恰恰忽略了在探讨其本质时对立面所面对的危险。 解构是否也走到了这个岔口? 也再次回到每一个先行者的灵魂。
评分##唯心主义的发展有如诗歌的进程。他们在需求一种极致的普遍个体视角。 但正如宗教本身所证明又担忧的事实:一切因“实存”而自明的“真理”都有其不确定性以及可商榷性。 永恒性亦是如此。我们惯常认为永恒性的对立面是瞬时性。但并非如此,永恒性的对立面是虚无。面对永恒性和瞬时性中间是一种长期而不平等的理论交易。恰恰忽略了在探讨其本质时对立面所面对的危险。 解构是否也走到了这个岔口? 也再次回到每一个先行者的灵魂。
评分##实际上就是上帝达到自我意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自我建基的。凭借一个永恒的过去,上帝也永恒地达到了自我意识,这个过去与现在必须是“同时”的。线索是,谢林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无意识的上帝是不可接受的,而有意识的上帝又不能是永恒的。借用蒂利希的话说,如何实现永恒的上帝和活生生的上帝之间的综合?
评分 评分##“人是记忆着天空的堕落神明”,这是忘记了在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诗。而谢林捍卫的东西也与此相去不远 他所捍卫的是一个双重命题:1)存在一个无所欲求的绝对者,但它必然会面临自我之中的分离;2)自然是一个已然被分离的状态,但它必然地渴求一种纯洁。绝对者的分离产生了肯定与否定、存在与存在者、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时间;自然中必然地存在三个潜能阶次,它们在逻辑上是相继的,并且依次上升,但在时间上是同时的(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非时间的)。谢林的世界时代体系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文学,因为贯穿整个体系的乃是一种凝望——“人的意志是他的天国”(WA VIII,236)。过去、现在、未来不是世界的时间,而是世界的时代
评分世界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