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14
自我分析纲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年8月1日—2002年1月23日),是当代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论批评家。1954年他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956年应征入伍,在阿尔及利亚服役两年。1964年回到巴黎,于1975年创办《社会科学研究行动》(Actes de la recherche en sciences sociales)。1982年成为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社会科学高等学院(E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学术总监。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艺术的规则》《帕斯卡式的沉思》《男性统治》《区隔》等。
《自我分析纲要》不是传记,而是布尔迪厄对自我的社会学分析。布尔迪厄对自己采取了批判反思的视角,仅仅选取了自身经历中从社会学观点来看直接相关的特征,也就是对社会学理解和解释必要的特征。他描述了他的童年经历和寄宿生活,20世纪50年代初他进入哲学场时的状况,从哲学转向人种学和社会学的蜕变过程,以及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他所从事的调查,最终对自身的知识筹划提出了社会学解释:低微的出身与学业的成功产生了他分裂的习性,这种习性与他积累的学术资本一起,在知识场的作用下,导致他独特的实践——通过对立面的协调,把宏大的理论抱负与低微的研究对象相结合,以求创立一种总体性的实践的社会理论。
##布尔迪厄说他为自己最年轻的读者写作,“我从不认为,提出福楼拜或马奈是像我一样的人,就是做出了亵渎神圣的傲慢举动”,真温柔啊,读到布尔迪厄说自己出口是“把宏大的理论抱负投入到往往最初看上去低微的经验对象”的时候差点哭出来,我自身的出口就是梦想终有一日要创作出宏大时代背景下弱小个体强烈的内在张力啊…同样的无法保持缄默不语,同样的自我解决实践常常转化为对象征秩序的挑战和对制度尊严的触犯…我真的要哭出来了,法兰西学院与复旦类似的对异端的包容,寄宿学校与三线应试教育类似的集体镇压,场域对个体的塑造跨越时间的这种感同身受真的有给我力量得到“比我所经历的和所做的稍好一点的行动和生活手段”啊。抛开个体共情,布尔迪厄所描述的50年代法国知识界的场域变化,以及自身与福柯disposition的异同也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 评分 评分##布尔迪厄完全吸引了我,我深刻地产生一种共情,先不论场域和文化资本的状况,我自认为我与他习性相似,也可能我是一个自大而无能的自恋狂。 他最后说“没什么比这一点更让我高兴了,即我成功使得我的某些男女读者对我的经验、困难、疑问、苦痛等感同身受,并从这种与赞同的投射...
评分##本书是布迪厄对自身所进行的社会学分析。从他六十年代作为巴黎高师的一名哲学生讲起,包括与康吉扬、雷蒙·阿隆的关系,对萨特式全能知识份子的距离。之后去阿尔及利亚服兵役并对这片土地产生兴趣,并在卡比利亚展开研究。在这一时期布迪厄也在贝亚恩研究独身长子。对各种各样的社会世界感兴趣而写的《区分》。对美国社会学三神歪曲社会科学的不满,特别是对拉扎斯菲尔德。对结构主义的否定。与福柯思想的对比。布迪厄叙述了父母的出生和在寄宿学校的生活对他的影响和学业成功所导致的对立面的协调的惯习。这种张力也导致了布迪厄的双重距离。布迪厄所言,“这个职业旨在促成被压抑的东西的再现,并当所有人的面说出没有人愿意知道的东西”之中包含的感情十分真挚。翻译很多地方和惯常译法不一样。配置应为性情倾向,习性应为惯习,场应为场域等等。
评分##看布尔迪厄如何审视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及对法国很多著名学者,如萨特、福柯、列维-斯特劳斯的肯定、批判和分歧。
自我分析纲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