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总统大选会决定最高法院的未来?被奉为“司法神殿”的美国最高法院,是否的确与政治绝缘?法庭上立场迥异的“对头”,私下为何是一起看歌剧的莫逆之交?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司法大案,幕后到底有哪些妥协与博弈?所有的答案,都在本书中。
作者图宾延续一贯的严谨写作方法与一流记者的专业水准,以伦奎斯特、奥康纳、罗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亚等大法官的人物列传,揭开诸多重大判决的幕后隐情,展现美国司法众神的起与落、对峙与制衡,揭开华盛顿权力玩家的输与赢、争战与博弈。
##作者写作功力很强,各位大法官的生平、性格、理念与各种判例、时代变迁穿插叙述,过渡得很是顺滑。尽量用外行也看得懂的分析阐述了大法官们经手的那些划时代的判例,简单明确有逻辑,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也对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一些保守派思想有了一些理解,当然随着托马斯、阿利托的加入以及后来川宝提名的那三位的上位,现在的保守派已比几十年前极端了太多,一直岌岌可危的罗伊案也更加危险起来。虽然很不齿现在的保守派,但不得不说他们做事还真是一贯的稳准狠、脸皮厚、运气也颇好。正如作者最后所说,在最高法院,意识形态的差异高于一切。现在6:3的局面不知又会产生多深多远的影响。
评分##新版重读,晚点补评
评分##第一次读在2009-2010年之间,对美国司法体系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评分##用很多的细节详述了“三权分立”的独立之难,应然与现实之间的争夺。
评分##生动记述了1990年到2007年间联邦最高法院的人事更替、提名过程、立场变迁及判决内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管窥美国政治文化和宪政问题的窗口,也澄清了一些自己的认识误区。首先,最高法院并不是超脱于政治的独立司法力量,而是共和党与民主党政治斗争的角力场。当然,最高法院的司法政治性不完全等同与党派政治,毕竟共和党大法官也有可能是自由派。其次,最高法院中最重要的原则不是宪法至上原则,而是5票原则,“谁拥有了5票,谁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为所欲为”。最后,作为判例法的美国,在“遵循先例”上并没有那么严格,一旦涉及敏感的政治议题,判决结果从来不取决于论辩的质量,而是大法官们的立场,无论是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微妙变化,还是大法官自身立场的摇摆,都可以导致判决结果的颠覆。
评分##真正好文笔,在案件和最高法院变迁中,插入对每个法官的生平介绍,不疾不徐,选材精当。虽然人物众多,每人不过寥寥数笔,但都栩栩如生,个性呼之欲出。真佩服作者的写作能力。
评分##生动记述了1990年到2007年间联邦最高法院的人事更替、提名过程、立场变迁及判决内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管窥美国政治文化和宪政问题的窗口,也澄清了一些自己的认识误区。首先,最高法院并不是超脱于政治的独立司法力量,而是共和党与民主党政治斗争的角力场。当然,最高法院的司法政治性不完全等同与党派政治,毕竟共和党大法官也有可能是自由派。其次,最高法院中最重要的原则不是宪法至上原则,而是5票原则,“谁拥有了5票,谁就可以在这个地方为所欲为”。最后,作为判例法的美国,在“遵循先例”上并没有那么严格,一旦涉及敏感的政治议题,判决结果从来不取决于论辩的质量,而是大法官们的立场,无论是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微妙变化,还是大法官自身立场的摇摆,都可以导致判决结果的颠覆。
评分##法不辩不明,保守和自由的一次次争锋,我们说不出某一件具体的案子是推动还是阻碍了美国司法的发展进步,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样高强度高质量的冲突让美国司法活力满满,生机勃勃,热血燃燃。
评分##从作者杰弗里·图宾对各位大法官的评价来看,他在意识形态上应该是一位自由主义的左派。我很喜欢这本书,阅读的体验就像是在大一时上法理课。也很欣赏作者在书中流露出来的态度,因为我所受到的法学教育也是偏自由主义。当然,不论是美国的最高法院,还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近年来都在不断右倾。同时,整个世界似乎也在右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