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总统大选会决定最高法院的未来?被奉为“司法神殿”的美国最高法院,是否的确与政治绝缘?法庭上立场迥异的“对头”,私下为何是一起看歌剧的莫逆之交?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司法大案,幕后到底有哪些妥协与博弈?所有的答案,都在本书中。
作者图宾延续一贯的严谨写作方法与一流记者的专业水准,以伦奎斯特、奥康纳、罗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亚等大法官的人物列传,揭开诸多重大判决的幕后隐情,展现美国司法众神的起与落、对峙与制衡,揭开华盛顿权力玩家的输与赢、争战与博弈。
##奥康纳这样的中间温和派对于最高法来说至关紧要,不走向其中任何一端并非因为哪边是邪恶的,而恰恰因为两边的观点都具有正确性,正义并不天然地站在左边或右边。极端自由派与极端保守派无法调和的状态也正如实反应了整个人类世界的面貌,所以作为司法机构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持中立和平衡。虽然每个案件最终都会伴随某一种判决结果,它们背后所涉及到的最根本的关于人类自由的问题却永远是悬而未决的,驻守中间地带未必一定意味着更好的选择,但彻底偏向其中一方很可能带来更糟糕的后果。“自由不能强迫施加,也不能盲目压制。” 解释这句话本身并不足以使我们完全领会它的奥义,关键在于面对一个真正的问题时是否还能够以此行事。
评分 评分##从最高法院出发,是对美国政治的微型科普,也是着笔于每一位大法官的群像传记。
评分##无论是最高法院,美国,还是现如今的中国网络平台,大多数人只关注彼此的立场和意识形态,几乎无法心平气和的面对自己立场不同的观点,这样的世界怎么能好起来。这些天来都是起床后读一点九人之后再做其他事,突然发现读完后不知道在同样的时间做什么了才好,上一次这种感觉还是再读完莫斯科绅士的时候,哎,读一本好书真的会让人产生依恋感。
评分##作者写作功力很强,各位大法官的生平、性格、理念与各种判例、时代变迁穿插叙述,过渡得很是顺滑。尽量用外行也看得懂的分析阐述了大法官们经手的那些划时代的判例,简单明确有逻辑,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也对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一些保守派思想有了一些理解,当然随着托马斯、阿利托的加入以及后来川宝提名的那三位的上位,现在的保守派已比几十年前极端了太多,一直岌岌可危的罗伊案也更加危险起来。虽然很不齿现在的保守派,但不得不说他们做事还真是一贯的稳准狠、脸皮厚、运气也颇好。正如作者最后所说,在最高法院,意识形态的差异高于一切。现在6:3的局面不知又会产生多深多远的影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1.阅读过程中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是,美国保守派为什么一边在堕胎问题上坚持生命至上,一边又在死刑问题上坚决推进死刑执行? 2.对我而言,这本书起到了对美国最高法院祛魅的作用:美国国父们设想中的三权分立,基础已经摇摇欲坠到一个大法官候选人说出“司法分支与行政分支平等”会成为他不当选的理由,对司法独立来说,不可不谓之悲哀。 3.大法官们个性鲜明,却也无不深深被党派立场与意识形态裹挟,象征着法治的最高法院台阶总被代表着民主的政治浪潮所冲刷,当最高法院判决总是5:4,精英和大众的平衡又以何处为支点? 4.最后有些为金斯伯格难过,更理解了她为什么要在多种癌症缠身的前提下坚持不退休:战士越在危急之时越不会放弃她的阵地! 5.莉莉·莱德贝特案,当程序正义成为实质不平等的遮羞布,我们该何去何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